热入气分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6

气分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温热病邪由卫入气,邪正斗争激烈,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病证。是外感温热病的中期,属里热实证。

病机

1、外感六淫:身体受自然界风、寒气、暑气、水湿、燥邪、火毒六种气候所伤,引发各种疾病,伤津液导致肾阴血亏虚。

2、内伤七情: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情绪大起大落或郁闷不能发泄导致内脏功能失调,气血生化无源,因而阴血亏也随之亏虚。

3、外伤:因枪、刀、跌打而损伤、及手术开刀等都将直接导致出血或伤及阴血,因而出现阴血亏虚之症。

4、饮食劳逸:饮食不洁导致消化系统疾病,脾胃受伤以致消化功能减退,营养失衡。

5、房劳过度:性生活过于频繁,手淫过度等直接导致肾虚血亏。

6、过服燥亢食品:盲目服用鹿茸、动物鞭、肾、激素之类燥亢的药物及食品,图一时之快,致使真阴受损严重的阴虚风动导致休克、昏迷。

7、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骨质增生、咽喉炎及慢性性病等,长期消耗阴血。

8、大病后期:如急性、传染性、大出血等疾病后期,气血亏虚而致阴虚。

临床表现

身热骤退,大汗不止,喘息气微,精神萎靡,甚或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舌淡白,脉微细欲绝,或散大。治法:补气固脱,回阳救逆。方剂:生脉散,参附汤,生脉散。

常见证型

1、热邪壅肺

临床表现:身热,汗出,咳喘,或胸闷、胸痛,舌红苔黄燥,脉数。

治法: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方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2、肺胃热炽

临床表现:壮热恶热,面赤,大汗出,渴喜冷饮,喘急鼻煽,舌红苔黄燥,脉浮洪或滑数有力。

治法:辛寒清气,泄热保津。

方剂:白虎汤

3、肺胃热炽,津气两伤。

临床表现:壮热,大汗出,渴喜冷饮,微喘鼻煽,倦怠乏力,背微恶寒,舌红苔黄燥,脉洪大而芤。

治法:清气泄热,补气生津。

方剂:白虎加人参汤。

4、虚脱亡阳

临床表现:身热骤退,大汗不止,喘息气微,精神萎靡,甚或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舌淡白,脉微细欲绝,或散大。

治法:补气固脱,回阳救逆。

方剂:生脉散,参附汤,生脉散。

5、肠腑热结

临床表现:日晡潮热,手足汗出,大便秘结,或下利清水,气味恶臭,腹部胀满硬痛拒按,时有谵语,舌红苔黄燥,甚则焦燥,脉沉实有力。

治法:攻下热结,通腑泄热。

方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6、痰热阻肺,肠腑热结

临床表现:潮热,便秘,痰涎壅滞,喘促不宁,舌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治法:化痰宣肺,通腑泄热。

方剂:宣白承气汤。

7、肺热下移,肠热下利

临床表现:身热,咳嗽,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腹不硬痛,舌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止利。

方剂:葛根黄芩黄连汤。

8、痰热结胸

临床表现:高热,面赤,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便秘,溲短,舌苔黄滑,脉洪渭。

治法:清热化痰,降气开结。

方剂:小陷胸加枳实汤。

9、肺热发疹

临床表现:身热,皮肤发出红疹,咳嗽,胸闷,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宣肺,凉营透疹。

方剂:银翘散去豆豉加细辛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