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阴虚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肝阴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阴液亏虚,肝失濡润,以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颧红,或胁肋灼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胁痛、眩晕、头痛、虚劳、内防发热、汗证、虚劳、白睛涩痛、高风雀目、青盲、月经后期、闭经、崩漏等疾病中。西医学中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胆系疾病及妇科疾病等病程中可见本证。

病因

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耗伤肝阴;或热病后期,灼伤阴液;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累及肝阴。以致肝失濡养,头目、筋脉失润,阴不制阳,虚热内生。

临床表现

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胁肋隐隐灼痛,面部烘热或两颧潮红,或手足蠕动,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盜汗,舌红少苔乏津,脉弦细数。

症情分析

肝阴不足,头目失濡,故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脉失养,虚火内灼,疏泄失职,故胁肋隐隐灼痛;筋脉失养,筋膜挛急,虚风内动,则见手足蠕动;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阴虚内热,迫津外泄,则为盗汗;虚火上炎,故面部阵阵烘热,两撷潮红;阴液不能上承,则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内炽之征。

常用中药

熟地、当归身、白芍、枣仁、山萸肉、茯苓山药柴胡、山栀、丹皮、泽泻

针灸疗法

1、针刺

取三阴交、阴谷、肝俞、肾俞,足三里等穴,用补法,每次留针15-20分钟,每日1-2次,并灸。

2、推拿

在下腹部、脐旁、肋下、腰眼等处反复揉按,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

常见病

1、胁痛

症见胁肋隐痛,其痛悠悠不休,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治宜养阴柔肝,方用一贯煎(《柳州医话》)。

2、眩晕、头痛

症见头晕而不欲睁目,头痛绵绵,耳鸣如蝉。治宜滋阴养肝,方用杞菊地黄丸(《医级》)加减。

3、内伤发热

症见午后或夜间潮热,或手足心热,口苦咽干,烦躁不安。治宜滋阴养肝清热,方用一贯煎加减。

4、汗证

症见多有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虚烦少寐,惊惕不安。治宜滋养降火敛汗,方用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加减。

5、虚劳

除有形体消瘦,颜面潮红,爪甲不荣,肢体麻木,或惊惕肉瞤等症状外,常伴有多个脏腑虚损的症状,且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治宜滋补肝阴,方用补肝汤(《医宗金鉴》)。

6、白睛涩痛、高风雀目、青盲

症见两目干涩,不肿不赤,畏见强光,或夜盲,或视物不清,甚或不辨人物,渐至失明。治宜养肝明目,方用明目地黄汤(《审视瑶函》)。

7、月经后期、闭经

症见月经后期,量少,色红或稍淡,或经水数月不行,以致闭经,舌红少苔,脉弦细。治宜滋肝调经,方用一贯煎加减。

8、崩漏

症见经水淋漓不断,量多少不一,色鲜红,少腹绵绵作痛,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治宜滋补肝肾,调经止崩,方用调肝散(《傅青主女科》)。

预防调护

1、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之物,戒烟酒。宜食银耳百合红枣等滋补类食物。

2、本证属虚证,正气不足,易受外邪侵袭,故起居生活要有规律。

3、睡眠要充足,动静要适度。

转归预后

在其病机演变过程中,肝阴不足,血不养肝,肝气不舒,致阴虚肝郁;反之肝郁日久,五志化火,劫夺肝阴,也可致肝阴益亏。又肝肾同源,其病变常相互影响,而成肝肾阴亏之候。且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升发太过而致肝阳上亢;若肝阳升动无制,精血亏竭,筋脉失养,则风自内生,肝风内动,病情更为重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