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口臭,症状名。是指患者口中发出异味的症状。口腔不洁,牙齿污秽,宿食不化、脏腑积热、阴虚火旺、气血亏虚、伤络败血,均可引起口臭。口臭常见于口腔疾病、鼻咽喉病,呼吸道及胃肠道疾病亦可出现。临床若对以口臭为主症的病种尚未能确定时,可暂以口臭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及对症处理。
病因
1、脾胃积热
过食辛辣温燥之品,蕴积化热,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犯胃,或邪热犯胃,致胃热熏蒸,秽浊之气冲发于口。
2、肺热炽盛
外感邪热,内侵于肺,或内伤热壅于肺,致肺热上熏咽喉,则口出臭气。
3、脾胃失运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脾胃素弱,复因饮食失调,而致食物停滞,宿食不化,浊气上逆而臭。
4、进食特殊食物
如葱、韭、蒜、烟、酒之后,口中可有特殊之臭味。
5、脏腑虚损
肾气衰竭,尿浊不得下泄;或消渴病阴津亏竭,阴损及阳;或肝脏严重损害,邪毒内闭等,均可由口中发出特殊臭味。
病机
导致口臭的原因,以脾胃运化失常、脏腑积热为主。口腔为脾胃之门户,借咽喉与肺胃相通。口臭的产生,虽涉及到各脏腑的病理变化,但以脾、胃、肺等脏腑功能失常为主。
其它疗法
1、口腔不洁,牙垢、结石者,宜行洁齿术。
2、外治
(1)含漱疗法:取藿香、薄荷、北细辛、大黄、茶叶等,单味药煎汁,频频含漱。或用口泰、洗必太含漱。
(2)咀嚼疗法:用黑枣、豆蔻各一枚,或橘皮、肉桂、佩兰等分研末,以枣泥为丸,或茶叶加菊花,放人口中咀嚼。
(3)噙化疗法:华素片、薄荷片,置口中噙化。
3、原因明确疾病所致的口臭,应针对疾病进行相应治疗。
常见证型
1.胃热熏口证
证候:口中出气腐臭,口干欲饮,身热烦躁,大便秘结,牙齦红肿、渗血、溢脓,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
常用方剂:凉膈散。
加减:牙龈红肿,加赤芍、蒲公英;牙龈出血,加生地、茅根;无大便秘结,去芒硝。
2.肝热熏口证
证候:口苦口臭,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夜寐不宁,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常用方剂:当归龙荟丸。
加减:去麝香,加郁金、薄荷;大便秘结,加大黄。
3、肺热熏口证
证候:口内出气醒臭,咽痛,口渴喜饮,咳喘息粗,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肺泻热。
常用方剂:麻杏石甘汤。
加减:加黄芩、金银花、连翘、薄荷;大便秘结,加大黄;无咳喘息粗,去麻黄、杏仁,加桑叶。
4.脾胃气虚证
证候:口内出气微臭,饮食无味,食后脘痞,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健脾和胃。
常用方剂:参苓白术散。
5.虚火灼口证
证候:口中呼气臭秽,口渴不欲饮,五心烦热,盗汗,大便干结,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舌红,苔薄黄,脉沉细。
治法:滋阴泻火。
常用方剂:知柏地黄汤。
加减:口渴甚,去茯苓、泽泻,加玄参、生地、天花粉;五心烦热,加地骨皮、银柴胡;大便干结,加瓜蒌仁、火麻仁。
常见病
1、口腔疾病所引起的口臭特征
(1)口腔不洁,牙面软垢、结石附着,牙间隙、龋洞内食物填塞,牙龈红肿、溢脓等,均可引起口臭,尤以晨起时更为明显。
(2)口腔坏死性病变,如口糜、牙咬痈、牙疳、走马牙疳、癌瘤溃疡、粘膜坏死、拔牙创面感染等,均有显著腐败性臭味
2、鼻咽疾病所引起的口臭,如鼻渊、鼻息肉、鼻鼽、乳蛾、小儿鼻内异物等,常有流脓涕、鼻塞、咽喉疼痛等伴随症状,口内发出腥臭味。
3、胃肠和肺系疾病所引起的口臭,多随出气、呼气时发出,常伴有消化不良,或咳吐脓痰等症状。
4、全身疾病日久,脏腑虚败,浊气停留,可出现特殊之口臭,多为重危证候。
(1)消渴厥者,口中可有丙酮气味或烂苹果气味。
(2)肝厥者,口中发生泥沼臭味
(3)肾厥者,口中发生尿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