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咳嗽的食疗方法

2020-07-14

治疗咳嗽的食疗方法:
  咳嗽期间饮食上应该以清淡为主,忌辛辣油腻刺激之品,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肉类及甜腻食物。少数出现咳痰,痰白稀,可以适当喝些鸡汤、鱼汤来补肺气。中医上讲药食同源,还有一些带有药疗性质的食物可以食用,比如橘皮、半夏薏米、萝卜、海带等都有祛湿化痰止咳的效果。可以用梨炖水,其中可以适当加些冰糖、枇杷薄荷、川贝、陈皮百合莲子等清热润肺。
  例如川贝雪梨羹,3克川贝打碎,雪梨1个去皮切块,清水300毫升,小火蒸食20分钟。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利咽的作用。
  例如枇杷露,用新鲜桦把叶200克,加入清水500毫升,小火熬15分钟,饮用汁水。具有化痰、止咳、生津止渴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任何食疗都是在有效治疗基础上的辅助方法,不可过度迷信食疗。



治疗咳嗽的食疗方法相关阅读


咳嗽一次喷出病毒2万

我们都有过咳嗽的经历,但是你知道吗?咳嗽一次会产生多少病毒?据国外媒体报道,专家建议,下次你在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捂住口鼻,因为你咳嗽一声会喷出多达两万个病毒,这足以传染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没有接种疫苗的人。

专家说,普普通通一次咳嗽会产生3000个微小飞沫。根据以前研究总结的鼻腔分泌物的病毒数量,并假设咳嗽飞沫直径在1至5微米之间,这意味着一次咳嗽会包含大量流感病毒。1微米相当于1米的一百万分之一,或1毫米的千分之一。

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这一研究的数据,并假设每次咳嗽会产生3000个飞沫,这样一来,每次咳嗽所包含的流感病毒数量可达195个至1.95万个之间。这3000个飞沫指的是可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的飞沫,即所谓的‘飞沫核’(droplet nuclei)。咳嗽时可能也会产生较大的、携带流感病毒的飞沫,它们落到地面上的时间相对较快,一般对流感在空气中传播的作用不大。”

不过,专家在多少飞沫可构成流感病毒的感染剂量问题上尚存在异议。以前的研究发现,1到10个有机病毒体即可导致病毒性出血热,10至100个可导致病毒性脑炎。不过根据唐的解释,很多因素会影响流感病毒的感染剂量,如人群所吸入飞沫的数量,吸入人群是否接种过疫苗等。

他说:“我们难以确定准确的感染剂量,即便是同一个人,一年之内可能也会有所不同。不过,对于已接种疫苗的免疫人群,感染剂量可能会高于没接种疫苗的人群,因此,这体现了接种疫苗的益处。那些以前接种过疫苗或感染过同样或类似病毒的人群可以迅速产生抗体反应,在呼吸道中的病毒站尚未稳脚跟传播疾病前便将其消灭。但是,如果病毒数量足够的多,那么即便是免疫人群亦难以躲过被感染的命运。”

专家称,空中传播的流感多发生在距离病毒携带者一米范围之内,同时,如果不小心与被感染物体(如玩具)有过直接接触,病毒同样会传播给他们。他说:“戴口罩可有效降低这些传染病的传播,咳嗽时用手或纸巾紧紧捂住嘴同样可以,因为这相当于给病毒传播设立了一道屏障,避免病毒喷出去。”

有一种咳嗽越咳越重,无药可治

有一位男性患者,一直觉得咽喉不舒服,有痰在咽喉处,需要通过咳嗽把痰咳出来,这在医学术语叫“清喉”动作,结果他老咳嗽,目的是清喉,开始轻咳,没有效果,加用力咳嗽,也没效,加大力咳嗽到全力咳嗽,感觉咽喉部不舒服更严重,还咳出鲜红色血痰,一害怕就到医院找我看病,说咳嗽严重,看了很多医生,换了多家医院,吃药完全没效,我检查后发现咽喉充血严重,明显水肿,还还有出血点,但检查其他没什么大问题。我告诉这位患者,这是你自己主动的咳嗽,不是什么大病,是咽喉部的轻的炎症,有点不舒服,异物感,你的“清喉”动作不会有效,越来越严重是因为你用全力咳嗽,高速气流擦伤咽喉,导致越来越不舒服,不咳嗽会很快好,拼命咳嗽会越来越严重。我给你一些镇咳药,休息好几天就没事。

这种病人在临床上很常见,一般人感觉咽喉不适,咳嗽一下,很正常,咽喉炎的症状持续一到两天或更长,病人感觉老这样不舒服,更有一种恐惧是咽喉的东西存在会影响呼吸甚至窒息,故自然希望用力咳出喉部的异物,越来越用力,会导致咽喉的损伤,症状更严重。这种咳嗽是自主的咳嗽,一般没有痰咳出,到医院看病,医生会觉得是支气管炎,反复吃药完全没效并越来越严重。有时医生告知病人说不要用力咳嗽,病人往往认为不舒服就要咳。

那这种病人主动咳嗽的情况,什么药都治不好。同时相当一部分病人是觉得喉部不舒服有一种恐惧感,怕影响呼吸和导致窒息,有一定的焦虑情绪在其中,故越咳越重,越难治疗。医生必须告知病人,这个没什么大不了,放松心情,减少对不适的关注,还有就是减少咳嗽,会在短期内缓解症状。经过这些简单的谈话,辅以小量对症用药,会很快缓解这种烦人的症状。但作为患者,不舒服首先找医生,确认没有大问题,主要是咽喉炎症,那不是什么大问题,短时会缓解。有这样情况的患者,体会一下吧。

小儿咳嗽的家庭调护是什么

小儿咳嗽除药物治疗外,家庭护理也很重要,家长朋友们只有做好了日常的家庭护理,才能帮助孩子治疗咳嗽以及避免咳嗽的再次发作,那么,对于小儿咳嗽的家庭调护须注重哪些方面呢?

(1)室内保持空气清鲜

污浊的空气对呼吸道黏膜会造成不良刺激,可使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异常而加重咳嗽,还可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因此,要定时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厨房油烟要排出,二手烟更应避免。

(2)居室保持适当湿度

环境过于干燥,空气湿气下降,黏膜发干、变脆,小血管可能破裂出血,纤毛运动受限,痰液不易咯出。呼吸器官有炎症时,影响更为明显。保持室内一定湿度并不困难。气候干燥时,可在卧室使用加湿器,或常用湿拖把拖地,或在地上洒些水。

(3)小儿要及时增减衣被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会比大人怕冷,平时将孩子捂得过厚,穿得过暖,不让孩子受一点寒气。尤其在孩子感冒咳嗽时,更是将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导致患儿周身汗出,皮肤毛孔开放,更易感受风邪,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穿着过暖,其结果是造成孩子不耐风寒,机体调节能力差,抵抗力下降。

(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充足睡眠、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等都有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一般而言,鱼、虾、海鲜、牛羊肉等发物以及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加重咳嗽,过食甜腻食品容易生痰涎,冷饮更应禁食。咳嗽患儿的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且富有营养,避免辛辣油腻煎炸等食品。

瘀血咳嗽论治体会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一个最常见证候,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多数医家多责之于肺、脾、肝、肾之病变所致,或因感受风、寒、热、燥、火之邪而发,或因脾虚生痰、肝火犯肺、肾气虚衰等导致。

近年来研究发现,瘀血是导致咳嗽的重要病因之一,尤其是见于久病顽疾咳嗽患者。我们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支气管扩张等患者之咳嗽,每以瘀血论治,常获佳效。现就瘀血咳嗽的论治简述如下。

症状特点:咳嗽日久,断断续续,咳一下既停,旋即又咳一下,如此频频而咳。咳声低沉如闷于喉下,常于吃饭或喝水时加重。有的咳痰,痰稠色黄,或白粘稠,痰量或多或少,甚至喘促难卧,或咯痰铁锈色,或带血丝,甚至咯血。有的伴见胸闷或胸痛。舌质暗红,舌边尖可见瘀斑点,脉象多弦,或弦细涩,或浮滑。

病因病机:

1、负重努伤肺络,跌打损伤肺络,咯血残瘀留滞肺络,肺络瘀阻。负重和跌打损伤,皆可损伤肺络而产生瘀血,咯血残瘀不去留滞肺络,皆可使肺络瘀阻,肺气失于肃降,壅而作咳。吃饭时,胃为受纳而胃气暂不降浊,胃气之不降,亦影响肺气肃降,是以其咳益甚。又因劳损伤气,咯血耗气,肺气虚弱,故咳嗽断断续续,其声低沉而闷。

2、痰瘀碍气,肺失肃降。痰来自津,瘀本乎于血,痰阻血难行,血凝则痰难化,瘀血内阻,久必生痰,痰浊停滞更致血瘀,两者关系密切,互相转化,互为因果,难以截然分开,故成痰瘀互结之证。正如《丹溪心法》说:“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唐容川说:“善人身气通,不可塞滞,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为咳。”

《血证论》说:“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吐血咯血,必见痰饮”。此皆因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所致。肺之通调涩滞,脾之转输无权,肾之蒸化失职,三者互为影响以致水湿停聚而成痰,火热煎熬津液或外邪袭肺,肺失宣肃,津液凝滞等因素亦可成痰。痰为有形之邪,留滞体内,脉络受阻,血行不畅,致生瘀血。正如张山雷所言:“痰涎积于经遂则络中之血必滞”。

3、气血失调,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或气虚、阳虚无力鼓动血行而成瘀,寒凝血滞,热邪煎熬亦可成瘀,或外伤血脉运行不畅等均可导致瘀血产生,瘀血阻滞络道,津液聚积,化生痰浊,阻碍肺之宣肃则咳喘重矣。正如唐容川所言:“血积既久亦能成痰水”,这是瘀血日久而生痰浊,导致新生之痰与瘀血相聚则成痰瘀为患之证,故使咳嗽日久不愈。

4、津液亏虚,肺络瘀阻。津液作为血液组成部分,有助于血液运行流畅,周学海在《读书随笔》中曾比喻:血有如舟,津有如水,水津充沛,血始能行。若湿热邪毒,或杂病他因,使津液亏虚,津亏不足以载血行,导致血行不畅而成瘀血,或热灼津液,水少津亏,汁稠重浊,流行不畅,停蓄凝滞亦而使肺络瘀阻,肺气失宣而咳矣。

治疗体会:古多从活血化瘀入手,或佐以化痰之剂。如朱丹溪用四物汤加桃仁诃子青皮竹沥、姜汁,或桃仁、大黄、姜汁为丸服;唐容川则用代抵当汤加茯苓、法半夏治疗。我们主张以化痰活血,佐以理气为治疗总则,并辨证加减论治。对于负重努伤肺络,或胸背跌仆损伤,瘀血内阻,肺气不利,证见咳嗽不愈,夜间加重,呛咳少痰,痰中时带极少血丝或血点,胸背受伤部位有阵发性刺痛,舌淡紫或见瘀斑,脉弦者,当以清瘀肃肺为主,方用旋覆花汤加减,用旋覆花、茜草降气消结通络,桃仁、紫菀活血止咳,痰中带血者,加三七白茅根活血化瘀、止血,如吐血紫黑,咳嗽气急只能侧卧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加杏仁五味子治疗。

对于痰浊停滞而致血瘀,形成痰瘀互结者,以理气化痰为主,佐以消瘀,若瘀血日久致生痰浊,形成痰瘀互结者则以消瘀为主,佐以化痰。正如《血证论》所谓:“须知痰水之雍,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痰瘀为有形之邪,活血化瘀中常须配理气之品,《女科经论》引武淑卿说:“盖病气之中未偿无饮,而瘀血之内未偿无痰……故消瘀之中,兼行气消瘀化痰之药为是”。

此外,还要杜绝生痰之源;常须配伍健脾益气补肾等药,使津液得以归化,痰浊瘀血无以滋生。如气虚血瘀,常用二味参苏饮,加桃仁、当归橘红以祛瘀活络,加杏仁、枳壳、橘皮以肃肺止咳。瘀血重者常用水蛭、旋覆花、生茜草、郁金、当归、白芍、桃仁、丹皮等活血化瘀。痰浊瘀阻者常用二陈汤、平胃散、温胆汤等加减论治。痰去瘀除之后,常以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金水六君煎、七味都气丸、济生肾气丸等补脾益肾之方善后,以培其根本,断生痰致瘀之源。

孩子们的咳嗽

说起孩子的咳嗽,不少家长的第一感觉是紧张。因为这个咳嗽声音似乎告诉家长,孩子生病了,不吃药不治疗,肯定就严重了。于是,家长通常的做法是赶紧从药箱里拿出一大堆药,什么化痰药,止咳药,消炎药,按照自己的经验,一股脑的给孩子吃了。然后,如果咳嗽还存在,第二个感觉就是焦虑,吃了没有用怎么办,要不要打针啊。于是,一系列的苦恼接踵而来。

下面我来给家长讲讲和咳嗽有关的一些经验,家长们了解一下。

孩子为什么咳嗽?

引起咳嗽的原因非常多,除了大家常常知道的嗓子发炎以外,很多非感染因素,比如冷空气,香烟刺激,过敏,异物等等都对呼吸道产生刺激产生咳嗽。此外,当孩子的鼻子,耳朵,肠胃,心脏甚至心理受到一些外界的刺激,大脑也会下达指令产生咳嗽。所以,看似简单的咳嗽并不简单。家长不要马上止咳,所有的止咳药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药物,找见咳嗽的病因非常重要。当把引起咳嗽的诱因去除了,孩子的咳嗽自然就少了。如何能找到找的准呢?首先要借助儿科医生的帮助和指导,他们毕竟是专业的医生,经验多。二是凭借自己带孩子的经验,结合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用药,不能盲从非专业人士的建议。

什么时候要吃药?

有研究表明,孩子一天不超过十次的干咳,完全可以不用马上吃药,观察就可以了。如果孩子咳嗽厉害,痰多,同时影响了孩子的睡眠和咳嗽,或者同时伴有发烧和呕吐,就需要及时找医生就诊了。如果家长经历过孩子很多次的生病,完全掌握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经验性用药,但是不要使用抗生素,吃止咳药药两三天观察,如果效果不好或病情加重,要及时带孩子去找儿科医生,不能在家里“抗”。

该吃什么药?

对症用药:

止咳药是针对咳嗽这个症状配置的一些药物,种类很多。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盐酸氨溴索。这类药,主要作用于气管和支气管粘液分泌细胞,促其分泌粘滞性低的分泌物。使痰液由粘变稀,从而减轻咳嗽。再比如右美沙芬,福尔可定等。这类药物,能直接抑制延脑的咳嗽中枢,止咳作用迅速而强,还有镇痛作用。这种药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咳,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适合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但不适合痰多的患者。尤其不适合支气管哮喘的孩子,因为这类药对支气管有收缩作用。所以,购买止咳药也是有技巧的,一定要好好阅读说明书,搞不定时,要咨询身边的儿科医生。

咳嗽要不要挖根治疗?

在我们科室,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患儿家长,孩子肺炎好了,只剩下了几声咳嗽,医生让孩子出院,家长拒绝出院,说孩子还咳嗽,一定要巩固几天,“挖根”治疗。他们认为不巩固,过几天又可能加重。其实,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一是家长不相信人体有强大的自愈能力;另一个是不了解医院的特点。医院是病毒细菌集中的场所,一个房子住几个病人,非常容易交叉感染。所以,见好就收,住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院内感染。

咳嗽,多长时间能好?

给家长们讲个知识,我们呼吸道粘膜表面有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叫粘液纤毛清除系统,它们可将病原微生物等“异物”排出体外,从而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冷空气,吸烟等理化因素,尤其是感染因素,比如呼吸道感染,能够使气道粘液液分泌与纤毛运动异常,从而导致气道粘液淤积,细菌定植。所以,呼吸道感染就这样发生了。有国外学者研究,一次感冒会导致气道表面的纤毛损伤,至少需要32天才再生至正常水平。所以,一次感冒,咳嗽可能会持续一个月。所以,恢复有个过程,只要咳嗽不严重,不能急躁,更不要见咳嗽就用抗生素。

咳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不了解咳嗽,一见孩子咳嗽,立即给孩子吃抗生素,这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咳嗽其实不是病,家长首先要感谢咳嗽,感谢我们的身体有这么多神奇的功能。咳嗽是人体的一种有用的反射。当人体的呼吸道受到外界的各种刺激(如冷空气、烟雾等)时,我们身体的神经末梢就立即给大脑里的延髓咳嗽中枢发出信号。于是,大脑下达指令:赶紧咳嗽,把“入侵者”赶出去!于是,咳嗽就出现了。所以说,咳嗽是一种有益的动作。作为家长,心里一定要有这个概念,当家长内心不紧张的时候,孩子就会自如的度过“咳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