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手脚冰凉怎么办

2020-07-15

手脚冰凉首先要明辨手足冷的原因,对于阳虚体质需要增强身体素质,通过补益脾肾的方法,强壮体内阳气;阳郁体质,需要调整情绪、缓解压力、适量运动,使阳气畅通;寒凝引起手足不温,需通过保暖温经散寒。此外还可采取温灸、中药泡洗的方法。



天冷手脚冰凉怎么办相关阅读


补气血吃什么

补气血吃什么:
  气血不足就是中医所说的气血虚,但不一定是气虚、血虚全都有,分三种情况值得区分,气虚、血虚和气血俱虚。首先说气虚,代表方是四君子汤。血虚代表方是四物汤,四物汤被誉为调血补血的基础方。气虚血亏、气血亏虚代表方为八珍汤。
  中医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意思就是气能推动和统帅血液的生成、运行,而能濡养气。
  另外气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可以补气的时候要兼顾补血,补血的时候也好兼顾补气,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平时日常饮食中,建议要多摄入含铁量较高的食物,比如说猪肝、猪肉、猪血、牛羊肉等来补充铁元素,也可以选择绿叶蔬菜、蛋黄、海带、红枣等食物。

气滞血瘀症状

气滞血瘀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因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如果有气滞就会发现血瘀的情况。气滞血瘀主要表现为是面色比较晦暗,容易出现色素沉着,口唇的颜色也是偏紫暗、发深,舌体有紫暗和瘀斑,舌底的静脉会有曲张的表现,同时在受凉和受寒的时候,气滞血瘀的患者,容易出现黑眼圈,面色比较晦暗的表现,同时气滞血瘀的患者瘦人比较多见,女性会表现为月经的不调或者是痛经,气滞血瘀平时调理要注重补气的同时活血。有几种可以泡茶用的方子,比如黄芪红花以及生山楂共同冲泡代茶饮,可以起到理气、补气、活血的作用。

气滞血瘀是什么

气滞血瘀,是指因气的运行郁滞不畅,导致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血瘀是血液出现瘀阻,气滞是因血瘀伴随而来,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必兼气滞。由于气滞和血瘀互为因果,多同时并存,常难以明确区分孰先孰后。

宫寒痛经能贴三伏贴吗

宫寒痛经能贴三伏贴吗:
  提到三伏贴,很多患者可能觉得是用来治疗咳嗽、哮喘或者是关节系统的疾病,但实际上三伏贴也可以治疗妇科疾病。因为只要病症的性质是虚寒性质,都可以用三伏贴在三伏阳气最为充盛的季节来予以贴敷,帮助体内的沉寒痼冷散发到体外。
  有很多妇科病比如虚寒导致的痛经、虚寒导致的月经不调、虚寒导致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盆腔炎等,都可以通过用三伏贴在穴位的相关部位或者是病变的部位进行贴敷,帮助沉寒痼冷散发出体外,达到救治的目的。

如何保护子宫

如何保护子宫:
  子宫是女性的生殖器官,是女性有别于男性的一个独有的器官。在女性进入生育期之后,子宫开始生长发育,同时随着女性的月经来潮,一次一次的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女性独有的月经,所以,子宫的保养对女性来说至关紧要。
  第一,在女性进入青春期的时候要注意营养均衡,要合理的膳食。青春期的女性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为害怕发胖开始节食,不注意营养的全面摄入,导致营养发育不良,最后导致子宫的发育不佳。
  第二,在进入生育期以后,在每一个月经来潮的日子即子宫内膜脱落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小心的呵护和保养。

大姨妈过后吃什么调理

大姨妈过后吃什么调理:
  女性的生理期对于多数女性不会成为问题,可能会略微不舒适,失血几天之后就恢复正常。但是对部分女性来说,生理期可能会成为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月经期失血过后会感觉到很疲惫、乏力,甚至会有大病初愈的感觉,这说明失血对她还是有生理影响的。
  此时在月经过后,要增强营养,多吃富含动物蛋白质、富含铁元素、富含血红素的食物,比如来源比较可靠、清洁卫生的血豆腐;瘦的牛羊肉、瘦肉蛋白;干果类特别是葵花籽;还有像樱桃、荔枝、桂圆肉、大枣等食物等,都具有补血作用,可以多多补充。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气血不足的人相当于西医的亚健康状态,患者可以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理:
  第一,多吃富含铁以及叶酸优质蛋白的食物,如肉类、动物内脏、大枣、百合、黄芪等食物,能改善人体气血,气血运行良好的情况也能够提高免疫力;
  第二,严重气血不足时,可以选择用中药调理,因为气血不足会出现很多的亚健康表现,如倦怠乏力、四肢困倦,这时可以选用四君子汤、归脾汤,都能调气活血,但注意药物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第三,在气血不足时,建议适当运动,但避免过度运动消耗人体气血。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气血不足的调理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是补气,饮食方法补气一般常用的比如山药,还有百合或者是太子参或者是一般的五谷类和牛羊肉,这些食品一般都可药食两用。
  另外补血,补血一般用红枣,还有一些黑色的食物、猪肉、肝类,这些补血都比较好。
  但是气血不足,也要注意,因为气血不足包括气虚、血虚和气血两虚,所以通常补气要配补血,补血要配补气,需要气血互相兼顾,不能单补气或者单补血。只有相互联合起来,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

冬天女人吃什么补气血

生活中很多女性都会有气血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冬天,气血不足会造成女性的月经不调、脸色暗黄、皮肤粗糙等等,给女性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想要身体健康,必须要及时补气血,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补气血的食物,例如:枸杞、胡萝卜、红米和葡萄,可以改善气血不足的现象,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女性气血不足整个人看上去都是没有精神的,面容憔悴,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妇科疾病,尤其是在冬天,女性更加会手脚冰凉,可以通过食物来补气血,通过食物来补气血是最省心的方法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冬天女人吃什么补气血吧。

1、枸杞
  中医认为,枸杞有补精气不足的功效,还有滋阴补血的作用,一般适用于肝肾阴虚、血虚引起的一系列的症状,如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神疲乏力等症状,服枸杞四季皆宜,可以像普通食物一样加入茶水、粥、羹汤里面食用,也可以与雪梨、百合、银耳、山楂等制成羹类。
  2、胡萝卜
  胡萝卜皮中所含有的胡萝卜素可以促进人体血红素的增加,提高血液的浓度,对治疗贫血有很大作用。萝卜中还含有大量的铁,有助于补血。所以建议在吃胡萝卜时不要削皮,洗干净即可,或者在炖肉的时候加胡萝卜,温度合适,适当的油脂又有利于胡萝卜素渗出。
  3、红米
  红米富含淀粉与蛋白质,可以补充人体消耗的能量,还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它富含众多的营养素,比如铁元素,有补气和预防贫血的功效。平时煮红米饭和红米粥都可以,但是红米比正常大米不易煮熟,所以最好在前天晚上淘洗后用水浸泡一夜,第二天再拿来煮就可以了。
  4、葡萄
  中医推荐补血佳品是葡萄,它含有丰富的钙,磷和铁,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中老年妇女以及体弱贫血者和过度疲劳者的滋补佳品,怀孕的妇女也建议可以多多食用,不但对胎儿有益,也能使孕妇面色红润,血脉畅通。
  以上就是关于女人冬天可以补气血的食物,患者合理食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音乐养生都讲究啥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具有抽象性,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音乐除了美食外唯一可以飞越种族、国界,代替语言交流,直接跳进人心的精灵。音乐的影响力也毋庸置疑,孔老夫子为了喜爱的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外国也有很多例子证明音乐有着潜移默化功能。比如听音乐可以让奶牛多产奶、让母鸡多下蛋;让植物听音乐,可以让他们枝叶更繁茂、花朵更艳丽。
  音乐养生听起来时尚又轻松,却是历史久远,古人甚至用它来治病。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曾因为忧虑国务而至饮食难入、形销骨立,用尽各种治疗方法也是徒劳。后来,友人孙先生用中国古代宫调式的曲子治好了他的病。欧阳先生不得不感叹:“用药不如用乐矣!”
  用音乐治病如用药,本来乐、药两字同源,说明音乐与药物有着独特、本源的联系。就像中药一样,音乐也有升降浮沉四性和寒热温凉四气,可以流通气血、疏导经络,对人体有着天然的调治能力;音乐也有炮制的过程,通过不同的曲式、节奏、乐器配伍,来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曲调平滑流畅、柔和温婉、节奏舒缓适中的音乐可以缓和人兴奋激动的情绪;而一些心情晦暗抑郁,胸闷不舒的人听到高远辽阔、曲调豪迈舒展的音乐,则觉心情恬适、气机调畅许多。
  音乐真的如此神奇么?难道可以和我们的身体共鸣抑或产生某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如何度身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又如何发挥音乐的最大养生作用呢?
  择时以听
  听音乐的时间适宜,会带给人许多乐趣。《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因此在吃饭时不妨放一点柔和舒缓的音乐,有助于消化。而饭后如果再欣赏一会音乐则可以使元气归中,健脾消食。所以很多环境优雅的餐厅,都会在人们就餐过程中都放一些曲调柔美的音乐,不但优雅了就餐环境,还能让你胃口大开,减慢食速,从而“流连忘返”。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灵动的音乐,可以促使人体产生微妙的共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进而促进食欲和消化过程。
  根据中医学里五脏所主的时辰来聆听音乐则是更好的选择。在肝、心、脾、肺、肾五脏各自所主的时间段里,该脏气血在人体内是最充盛的。人们可以选在这段时间里听合适的曲目来调理脏腑功能。音乐会像泉水一样洗刷脏腑污浊、滋养脏腑气血。
  择境以聆
  音乐养生需要一个舒适如青山绿水般的环境。环境的适意对心境和身体的协调是至关重要的。欧阳先生说“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自释”。这种如临其境的环境选择,当然要看对象。但是使音乐与聆听对象的身心具有共同性或互补性,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因为要全神贯注、平心静气感受音乐的陶冶沐浴,和那种积极能量的吸收散播,所以一般环境要选在较为清静的地方,最好在无人干扰打搅之处。比如慵懒闲适的卧室、脱离尘嚣的书房。如果能够走出屋子,走入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自然中,也不失为宁心赏乐的好去处。
  中医的理法方药样样灵活,没有死胡同。只要环境舒服合理,旁无噪杂的餐厅饭堂、偷闲小憩的办公室都可以成为音乐养生的地方。
  中医讲究因地制宜。南北西东,气候地域特点不同,人的生理状态和性情也会受到影响。南方气候较为炎热,所以丝竹之乐、江南小曲等清新雅致的音乐更为适合南方人听。西北方多大漠草原,空旷凛冽,所以那种金革厚重、辽阔高远的音乐更为适合。
  择乐以赏
  《晋书·律历》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侧隐而仁发;闻其徵声,使人乐善而好施;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由于阴阳五行的相对性,还有中医的精髓:“辩证施治”的指导,再加上人们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艺术修养的差异,音乐养生也要因人制宜。
  古人听音乐还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其实挺有道理。我们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同的,适合自己的音乐也不完全一样。如对体内寒气比较重,容易感到冷、面色苍白、经常腹泻的人来说,中医治疗方法是温阳散寒,与此同时,可以选用活跃、欢快、兴奋、激情的音乐来补益身体。
  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在一个生存压力大、生活空间相对较小的环境里。容易产生很多情志方面的疾病。“盖七情不能自节,待乐而节之;至性不能自和,待乐而和之”。中医上认为七情和悦乃健康长寿的基础,音乐正是通过对于意识情感的作用,对五脏的生理病理产生影响,用音乐“雪其躁心,释其竞心”,追求“淡泊宁静,心无尘翳”。
  虽然音乐有养生治疗的功效,但凡事都有相对性。过犹不及。孔子曰:“淫声不可入耳。”所以音乐也要“择优录取”。过于刺激激烈的音乐、疯狂的节拍和震耳欲聋的音量,会让人心烦意乱、心悸气促,甚至会破坏心脏血管的运行规律,不利于健康,类似于现代迪士高的靡废之音对于心脏病和高血压得患者尤其不宜。故“和乐”平心,“淫声”致病,音乐不是有益无害,而是在于乐曲的选择,这也是我们在音乐养生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

如何从身体看气血

职业是不是一种环境?是不是也应该属于“天”的的范畴?我想应该是的,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不一样,他所处的环境也就不一样,对健康的影响也肯定不一样。

我有位朋友是临床大夫,行医20多年了。2008年的一天,他出门诊的时候遇到一位患者,这位患者长期贫血,中西医都治疗过,花了很多钱,但都是短时间内有效果,没多久又开始贫血。这位大夫心比较细,考虑得比较周全。
  他想既然各种检查、各种治疗方法效果都不好,也找不到原因,会不会和患者的职业有关呢?于是就问这个患者是从事什么工作的。患者说他在一个大学的食堂做厨师。这个大夫又问他经常接触什么,患者说了一些,其中就包括大型微波炉。
  现在一般人家里都有微波炉,我们知道微波炉是有辐射的。而这位患者接触的微波炉和我们家庭用的微波炉可不一样,学校食堂用的微波炉都是大型微波炉。大夫当时也不敢肯定就是微波炉导致的贫血、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于是他建议这位患者尽可能脱离这个工作环境,尽量不接触大型微波炉。这位患者听了他的话,换了个工种,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不用治疗不用吃药,身体就正常了、而且贫血也除根了。
  对于这个病例,如果我这位朋友按照一般的程序化处理:在门诊给你看贫血,既然贫血就查原因吧,按照医学规定,查完以后查不出毛病,就开点补血的药,再建议他回家多吃什么、少吃什么。
  大部分大夫都是按照程序化处理,反正这样做也没有医疗失误的地方。但是我这位朋友想得比较周全,考虑到患者的病因可能是跟他所处的工作环境有关。

三分治,七分养

对于疾病,老百姓有句俗话叫“三分治,七分养”。乍一听,不理解,疾病不去治疗,不去除恶务尽,而是说“养病”,有点不可思议。其实,养病的目的主要是不让病情继续发展,避免产生并发症。

很多常见病,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眼下的医疗水平都是很难治愈的,比如说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肝炎、风湿类风湿、慢性肾炎、甲状腺疾病、红斑狼疮、白癜风等,所以养病很重要。得糖尿病的人,有的人把病情控制得很好,基本不影响生活质量,也不影响寿命,但有的人不但病情不断发展,而且还产生了很多并发症,原因就是有些患者不懂得养病。
  有些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可怕的是病情不断发展。所以我们要达到养生的目的一定记住病要“三分治,七分养”。
  带病也可以长寿
  有时候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得病还是件好事,因为它提醒你要注意养生了。诗中写道“人言病压身,往往延寿纪”,意思就是说有病在身的人反而还能长寿。30多年以前,在北方的农村有个风俗习惯,就是有老人的家里,都在堂屋中间放个棺材。因为家里老人岁数大了,没准哪天就寿终正寝了,所以早早准备好棺材放着。
  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的姑姑在年轻的时候,得了很多病,医生说她肯定会短寿,肯定要走在其他同龄人的前面。所以她就想开了,年龄不大就早早地给自己预备好棺材,想吃啥吃啥,想喝啥喝啥,每天出去该干活干活,没有什么精神压力。而且由于医生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她也很注意,按时吃些很便宜的药物。结果她的棺材几次都被别人借走。因为有的人突然死亡,来不及准备,就借她的用,回头再还她。到后来,村里那些和她同龄的人都走了,只有她还健在,很长寿。这就是人言病压身,往往延寿己”的代表例子。
  所以说,有病不可怕,有病要注意养生、养病,不要让病情快速发展,起码尽量让其发展得慢一些。这样,等病情发展严重了,人也老了,也该寿终正寝了,这就是带病也可以长寿的道理。

吃错药,比车祸还凶猛

日前,美国最大的独立临床检测中心“奎斯特诊疗”汇总了340万名患者的处方药监测数据,结果发现错误服药率高达52%。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毒”不仅源自药物本身,还取决于使用方法。药物是把双刃剑,合理使用能治病,吃错了却会致病甚至致命。

吃错药现象很普遍

“奎斯特诊疗”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所有错误服药的案例中,最常见的用药错误是与其他非处方药一起服用,没有按照医嘱规定的时间服用。老年人和儿童是错误服药的高风险人群,尤其值得关注。

全球吃错药现象很普遍。调查显示,用药错误在医疗失误中所占比率,美国为24.7%,英国22.2%,荷兰21.4%,澳大利亚19.7%,加拿大17.3%,新西兰9.1%。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剂量不对、服药方式错误、多种药品冲突等造成的后果不容忽视,法国每年超过1万人因用药不当死亡,比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3倍;每年超过13万人次因用药不当入院;45%~70%用药事故本可以避免。

由于医疗机构规模和类型、患者群体、药物使用及用药错误定义等不同,用药错误的发生率及对其严重程度的评估差异极大。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张亚同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国内暂时没有关于用药错误的大规模权威数据,但就北京市用药错误监测情况看,发生率不会比国外低。“非处方药方面,由于患者拥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可以自我判断病因,缺少严格的评判标准,因此用药错误的数据更难统计。非处方药可能会对处方药造成影响,如果考虑到这一点,用药错误的发生率还会更高。”

三种情况导致吃错药

中日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杨淑桂分析:“用药知识不足、对危害认识不够,是老百姓吃错药的根本原因。”张亚同补充,用药错误还可发生于处方开具与传递、药品储存、调剂与分发等多个环节,与医疗行为、工作流程和管理都有关系。总的来说,吃错药不外乎太随意、太自信、太盲目这三种情况。

太随意。医生处方字迹潦草、书写错误;药师、护士给药粗心大意,配制或给药途径错误;患者不遵医嘱服药,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把成人药给孩子使用等,都为药物不良反应埋下隐患。“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近1/4用药错误是搞混药名所致。例如,优降宁是降压药,而优降糖是降血糖药;消炎痛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痛,而消心痛则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仅一字之差,用途截然不同,大意不得。

太自信。许多人都会买些常用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但由于健康知识有限,常会信心满满地“对症下药”,实际上判断并不准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显示,2012~2013年的流感期间,约30%的患者用抗生素治疗有针对性用抗病毒药的仅16%。杨淑桂介绍:“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是应对细菌感染的利器,对病毒束手无策。滥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甚至使人类面临感染无药可医的风险。”

太盲目。不少人存在跟风用药的问题,尤其是老年人,认为“年纪差不多,身体毛病也相似,应该可以吃一样的药”,还有一部分慢性病患者,看到有“新药”上市便迫不及待想去尝试。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可能发生的药物副作用等未必相同,对病情判断不够专业,所接收信息不够全面,这种“从众心理”容易导致药不对症,延误治疗时机,甚至损害脏器功能。

用药如用兵

“理身如理国,用药如用兵。”吃药讲究谨慎、精准,不是“药一塞,水一灌”那么简单,更不能“广撒网,捞大鱼”。用药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与医生、药师充分沟通。张亚同强调,最重要的用药准则就是遵医嘱,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用药是最安全的。建议患者就诊时把正在服用或最近一两周吃过的药物告诉医生,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如果同一时期使用的几种药物是同类的,最好请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拿到新处方时,最好与医生核对药名、用量、用法等;取到药后还应仔细核对药名,尤其要关注药品通用名。学会看说明书。非处方药在任意店都能买到,医生、药师指导有限,因此患者学会看说明书十分重要。张亚同表示,说明书中有些内容不是很通俗易懂,尤其是“不良反应”一项,可能会吓坏患者。事实上,规范的药品说明书会详细地列出不良反应,但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仅为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只要按时按量服用,不良反应可防可控,不用过分担心。

除了适应症,建议还要着重阅读两点:一是用法用量。“饭前服用”是指在饭前15~30分钟内服用,多是对胃肠道刺激小、进食后服用会影响吸收、保护胃黏膜或者促胃肠动力的药物;“饭后服用”是指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一般是对肠胃刺激大的药物;若说明书上没有特别注明服用时间,就说明食物对药物影响不大,为了减少药物刺激,建议饭后服用。二是禁忌和注意事项,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是否能够服用,服药期间是否需要忌口等。

定期复查。为保证用药安全,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用药期间或用药达1个疗程时,应做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以确定是否发生了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杨淑桂说,老年人由于各项生理机能下降、病情变化,不能一直按照一个剂量吃药,也需要定期复查并遵医嘱“岁增量减”。

手脚冰凉 手脚冰凉怎么调理 手脚冰凉如何调理

相关艾灸

手脚冰凉

相关资讯

手脚冰凉是阴虚还是阳虚

手脚冰凉首先要明辨手足冷的原因,对于阳虚体质需要增强身体素质,通过补益脾肾的方法,强...

手脚冰凉如何调理

手脚冰凉如何调理:   手脚冰凉首先找到形成原因,往往都与血液循环有关。所以,通常需...

老公一到冬天手脚冰凉

手脚冰凉首先要明辨手足冷的原因,对于阳虚体质需要增强身体素质,通过补益脾肾的方法,强...

冬季手脚冰凉如何调理

手脚冰凉首先要明辨手足冷的原因,对于阳虚体质需要增强身体素质,通过补益脾肾的方法,强...

手脚冰凉该怎么调理

手脚冰凉首先要明辨手足冷的原因,对于阳虚体质需要增强身体素质,通过补益脾肾的方法,强...

男性手脚冰凉怎么调理

手脚冰凉是日常常见的一种症状,而且多发于女性,造成手脚冰凉的原因有很多,需要针对病因...

在被窝里脚出汗怎么办

这有的人他反应,就是说脚伸出去就在凉,在被子又觉得要出汗,一会伸出,一会缩回来,甚至...

宫寒手脚冰凉怎么调理?

宫寒的人最主要的症状是小肚子或者腰会感到冰凉。同时也会有手脚冰凉,这是因为有寒以后引...

女生手脚冰凉出汗怎么办

女生手脚冰凉出汗怎么办:   女性大多属于虚寒体质,阳气比男性较弱,所以更容易出现手...

男性手脚冰凉出汗什么原因

男性手脚冰凉出汗什么原因:   手脚冰凉从中医角度来说,就是因为气血两虚导致的。身体...

男人冬天手脚冰凉怎么办

手脚冰凉首先要明辨手足冷的原因,对于阳虚体质需要增强身体素质,通过补益脾肾的方法,强...

男人手脚冰凉怎么办

男子手脚冰凉怎么办?男子在青壮年的时候手脚冰凉的不多。如果有这种情况要分析他有没有先...

晚上睡觉手脚冰凉怎么办

晚上睡觉手脚冰凉,首先要排除室温是不是合适,另外覆盖的被子是不是足够,如果这些因素都...

手脚冰凉如何调理

手脚冰凉如何调理:   日常的调理从起居开始。早睡晚起,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对身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