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丹雄鸡的功效与作用
丹雄鸡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益气,补精,添髓。治虚劳羸瘦、中虚胃呆纳少、泄泻、下痢、消渴、水肿、小便频数、崩漏、带下、产后乳少、病后虚弱。
【丹雄鸡的原文】
丹雄鸡,味甘,微温,治女人⑴崩中漏下、赤白沃⑵,补虚,温中,止血⑶,通神,杀毒⑷,辟不祥⑸。头,主杀鬼,东门上者尤良⑹。肪,治耳聋。鸡肠,治遗溺⑺。肶脛里黄皮,治泄痢⑻。矢白⑼,治消渴,伤寒,寒热⑽。翮羽,治下血闭(11)。鸡子,除热火疮,治痫庢,司作虎魄神物(12)。鸡白蠹肥脂(13),生平泽。
【丹雄鸡的注释】
(1)人:《森本》、《狩本》作“子”。
(2)沃:《纲目》作“带”。《图经衍义》作“治”。《森本^考异》云:“沃,《万安方》作带下二字。”
(3)补虚温中止血:《纲目》注为《别录》文。
(4)杀毒:《千金》、《纲目》作“杀恶毒”。
(5)辟不祥:“辟”,《新修》原脱,据《证类》补。《千金》无此三字。
(6)东门上者尤良:《大观》、《纲目》、《孙本》、《顾本》注为《本经》文。《森本》无此文。又《纲目》无“尤”字。
(7)肪治耳聋,鸡肠治遗溺:《大观》、《大全》、《纲目》、《狩本》注为《别录》文。
(8)泄痢:《纲目》注为《别录》文。
(9)矢白:“矢”,《孙本》、《问本》、《周本》、《黄本》、《顾本》作“尿”。(疑“尿”为“屎”之误,因鸟类无膀胱,当无尿。)
(10)寒热:《新修》原脱“寒”字,据《证类》补。“热”字后《大观》、《孙本》、《顾本》有“黑雌鸡,主风寒湿痹,五缓六急,安胎”14字作《本经》文。
(11)翮羽主下血闭:《纲目》注为《别录》文。“闭”,《万历政和》误作“闲”。
(12)鸡子,主除热火疮,治痫庢,可作虎魄神物;《纲目》注为《别录》文。“火疮”《纲目》作“火灼烂疮”。“痙”,《证类》、《纲目》、《孙本》、《森本》、《顾本》作“痉”。《新修》作“痉”。
(13)肥脂:《新修》原作“能肥猪”,据《证类》改。
【丹雄鸡的译文】
《本草经辑注》说,丹雄鸡味甘,性微温。主治女子非经期阴道大出血或持续小出血,以及流出红白相间的白带症状,能起到补虚温中、止血的作用。丹雄鸡还能使人上通神明、辟除各种邪秽不祥之气。它的脂肪,可以治疗耳聋;它的肠,能治遗尿;“腺胫裹黄皮”,又叫鸡内金,是鸡砂囊的内膜,能治疗泻痢;鸡屎中的白色物质,能治疗糖尿病及伤寒病作冷发热的症状。黑雌鸡也可入药,主治风湿病,以及五脏虚弱不足和各种极度虚损的病症,还有安胎的作用;它的融羽能够使中断月经的女子月经正常;它的蛋,能治疗热火疮(即发热过程中或发热后皮肤黏膜出现水疤的急性皮肤病)、癫痫及痉病(热性病过程中出现的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的疾患)。
【丹雄鸡的形态分布】
1—253家鸡
为难科动物家鸡的雄性。嘴短而坚,略呈圆锥状,上嘴稍弯曲。鼻孔裂状,被有鳞状瓣。眼有瞬膜。头上有肉冠,喉部两侧有肉垂,通常呈褐红色;肉冠较高;肉垂较大。翼短,羽毛红色,有长而鲜丽的尾羽。足健壮,跗、跖及趾被鳞板;趾4,前趾3,后趾1,后趾短小,位略高。跗跖部后方有距。全国各地均有饲养。鸡的肉、血、头、脑、嗉囊、翅羽、鸡内金、肝、胆、肠、雄鸡口涎均可供药用。
【丹雄鸡的药材特征】
1-254丹雄鸡肉
白色,或黄白色,皮肤有突起的毛孔,肌肉纤维状,肉质细腻,冠红色。味淡,气清香。
【丹雄鸡的附方】
1.治一切虚损:鸡肉250?500克(或乌骨鸡1只),黄芪、淮山各30克,枸杞子、党参各15克,共炖熟,服汤吃肉。
2.治妇女肾阴虚所致的崩漏带下:鸡肉250克,当归、熟地黄、女贞子各15克,共炖熟,食肉喝汤。
3.治烦热不眠:酸枣仁15克煎汤,用鸡蛋黄1只搅匀冲服。
4.治失眠心烦,神经衰弱:鸡蛋黄1枚,阿胶10克(酒少许溶化),沸水冲服。
5.治食积不化,腹胀反胃:鸡内金、焦山楂各等量,共研细粉,每次服10克,日服2次,开水送服。
6.治阴部湿疹:鸡内金适量,研细粉,调麻油涂患处。
7.治小儿遗尿:鸡内金3克,桑螵蛸6克,用水煎服。或单味鸡内金炒黄研细粉,每次服3克,日服2次。
相关资讯
丹雄鸡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益气,补精,添髓。治虚劳羸瘦、中虚胃呆纳少、泄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