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2020-07-14

胆囊息肉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胆囊息肉的原因其实现在并不是特别明确,胆囊息肉主要有两种病理类型:一种就是胆固醇息肉,另外一种就是腺瘤样的息肉。
  胆固醇息肉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可能会跟他胆汁里的一些成分,比如说胆汁酸、胆固醇的含量有可能有关系。而腺瘤样息肉它基本上就是一个组织里一个异常增生的这么一个组织,它是有可能会癌变的。目前来说我们对于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并不是特别的明确,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了去控制胆囊息肉的生长。
  所以说,一般对于做体检发现胆囊息肉的患者,我们给出的意见进行一个密切的随访观察,观察它息肉的大小以及观察息肉的生长速度,如果这个胆囊息肉直径超过一公分,这样的话,息肉就有进一步会癌变的这种可能性,因此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建议患者进行一个胆囊切除的一个手术,并且根据术后息肉的病理类型,决定患者下一步进行什么样的一个治疗。如果说胆囊息肉直径不到一公分,我们只需要做一个密切的随访,半年左右进行一个B超的检查就足够了。



胆囊息肉是因为什么引起的相关阅读


患了胆囊息肉严重吗

很多人在体检的时候会查到胆囊息肉,但自身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这种息肉是安全的,只要定期观察就可以,不用治疗。还有一些息肉发展比较快或者有癌变的可能,那么这些息肉就很严重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息肉的严重程度以及症状吧。

一、胆囊息肉的严重程度与息肉的大小和症状有关系
  大部分小而且没有什么症状表现的良性息肉,一般不严重,没有必要做处理,不会给身体造成严重的症状。但是平时要密切观察症状的变化,定期复查胆囊B超,确定息肉的成长情况。对于比较大的而且有症状的息肉,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影响,最好切除。这样可以免除患者的痛苦。另外如果小的息肉有增大或者性质发生变化的情况,也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有些息肉会有癌变的可能,那么这样的息肉是比较严重的息肉。比如腺瘤性息肉,这种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性。而且腺瘤性息肉可发生出血,坏死性改变,甚至还会演变为乳头状腺癌。所以为了避免严重的情况,还是要手术切除,以免癌变,影响身体健康。

二、胆囊息肉的症状
  大部分息肉是没有什么症状表现的。胆囊息肉中40%的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大部分都是在健康体检时,通过B超检查才发现的。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右上腹不适感或隐痛,偶可伴有腹泻、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不良症状。极少数患者有发热、黄疸,主要体征为右上腹胆囊区压痛,也就是所谓的墨菲氏征阳性。这些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产生影响,出现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等等。

胆囊结节怎么办

对于胆囊结节这种情况,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胆囊具有浓缩和储存胆汁的作用,而胆汁能够直接排入肠道,参与人体的消化代谢,小小的胆囊,也是疾病好发之“地”,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出现胆囊结节怎么办?

胆囊结节通常是指胆囊息肉,大部分患者无不适表现,往往是在健康检查或人群普查时,经腹部B超才偶然发现。有症状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闷胀不适,一般不重,多可耐受。若病变位于胆囊颈部,可影响胆囊的排空,常餐后发生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尤其在脂餐后。

合并有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者,腹痛较明显。罕见的症状有阻塞性黄疸、胆道出血、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与胆囊颈部的息肉阻塞胆囊管或息肉脱落嵌顿于壶腹部有关。

治疗方法

对于年轻的胆囊结节患者,若结节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大于10mm,又具有胆囊结节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结节直径小于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

手术方式的选择

对于结节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结节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结节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结节直径大于10mm,又具有胆囊结节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

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如为癌性结节,肿瘤局限于黏膜时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一旦肿瘤侵及肌层,就需要行扩大切除术,包括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

胆囊结节样病变外科处理上,虽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来说,胆囊结节直径大于10mm,年龄大于50岁,单发,广基以及合并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结节恶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选取适宜手术的患者。对于直径小于10mm,且无临床症状的胆囊结节,可以定期行超声探查,如发现异常,则行预防性手术切除。

胆襄多发息肉的偏方

胆囊多发息肉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患者们积极地配合治疗,因为这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加重,甚至还会导致癌变的可能,而针对于胆囊多发息肉的治疗,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治疗的偏方,那么胆囊多发息肉的偏方有哪些呢?

胆囊息肉的食疗方
  1、双花连胆汤

  金银花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金银花、野菊花各20g。
  2、逐瘀消症汤
  当归15g,赤芍10g,桃仁15g,五灵脂10g(包煎),白花蛇舌草30g,煅蛤壳30g,炙鳖甲20g,醋浸炒香附15g,莪术10g,金钱草30g,凌霄花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B超复查观察疗效。6个疗程无效者停服。
  胁痛伴有寒热错杂者加柴胡、黄芩;脂肪肝者加生山楂莱菔子;慢性乙型肝炎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加茵陈、垂盆草虎杖;气虚加黄芪30g,阴虚加生地黄15g,牡丹皮10g。
  3、乌僵薏四汤
  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3次。
  或制成水丸,每次9克,每日服3次。一般2-3个月为一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胆囊息肉有什么不舒服

现在的人们生活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往往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就会忽视,甚至多数都是出现了疾病才会关注,但是已经错失了治疗最好的时机,还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一些常见疾病的正常,我们还是需要多了解的,那么患了胆囊息肉有什么不舒服吗?

胆囊息肉症状的表现包括哪些
  1、有症状胆囊息肉的表现:有些胆囊息肉会出现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一些胆囊息肉的患者不会出现像胆结石发病时类似胆绞痛的症状,反而症状比较不典型,多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多数胆囊息肉患者不了解该症状,就为胆囊癌的发生筑造了温床。而有些,胆囊息肉并发胆结石时会使胆囊癌的发生机率提高,当胆囊息肉并发胆结石时会表现为上腹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放射到肩背或胸部,伴恶心呕吐,如果同时并发胆道感染,可随之发生寒战、发热、黄疸。
  2、无症状胆囊息肉的表现:85%以上胆囊息肉多无症状,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需要提起大家注意的是,无症状胆囊息肉的治疗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多数胆囊息肉在癌变中乃至癌变后都无明显症状,在不知不觉中癌变是胆囊息肉的一大特点。
  由于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故该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以非术治疗为辅。如果反复出现右上腹不适,宜到正规医院求治,检查以排除胆囊息肉,如果确诊需及早治疗,防止癌变。
  友情提示:现在大家对胆囊息肉的症状有了了解,若你也患了胆囊息肉,那么就要尽早的去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了治疗的时期而导致病情加重,而且也会给工作上带了麻烦。

浅谈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是胆囊黏膜局限性隆起样病变的统称。按病理分类:胆囊癌、胆囊腺癌、胆囊腺肌病、胆固醇息肉。临床上分胆固醇性息肉、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样病变、息肉型早期胆囊癌三类。

1、胆固醇性息肉

发病原因为胆固醇脂质代谢失调,导致胆固醇大量沉积在胆囊壁固有层,隆起突入胆囊腔且上覆正常的黏膜上皮,就形成胆固醇性息肉。约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50%,占良性病变的绝大多数。B超示:多数多发,直径小于10,常位于胆囊底部,病变回声多为强回声,调整体位可见摆幅很大,有细小蒂悬垂于胆囊腔内的息肉。若为广泛胆固醇黏膜沉积症,则胆囊壁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增厚,并与周围器官粘连密切,分离困难。

多数胆固醇性息肉病人无临床症状且胆囊功能良好,只需定期随诊视察,只有在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影响病人正常工作及生活时,才考虑手术。目前尚未发现其癌变的报道。

2、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样病变

此类病变约占总数的36%,包括以下几种:

腺瘤,来源于上皮成分的增殖,是由于胆囊黏膜的腺瘤样增生而形成的肿块。较常见,其特征多为有蒂,单发,乳头状。其组织学分型为:乳头状瘤、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B超示:均为中等回声,边缘不光滑,蒂宽,单发,直径大于10,多见于胆底部。腺瘤具有明显恶变潜能,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其过程是:腺瘤性增生→腺瘤中、重度异形增生→癌变,其癌变率约为10%,伴有胆囊结石的腺瘤癌变可能性更大。近期的研究表明,胆囊腺瘤和癌的发生与结石及慢性炎症对胆囊黏膜的长期刺激和损伤,导致上皮细胞异型增生有关。CT检查、肝胆B超、静脉胆道造影三项结合的术前检查是本病的最佳选择。当B超示有下列情况时应高度怀疑癌变可能:

①直径大于10;

②单发;

③位于胆囊颈部;

④中低强度回声;

⑤伴有胆囊结石。一旦怀疑癌变应限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术。

腺肌瘤,又称胆囊腺肌增生症,其发病机理不清,近年的报道和对胆囊组织学的研究认为:成人胆囊内狭窄的形成可能是由于胚胎期胆囊芽囊化不全所致,也可能与胆囊动力学障碍有关,致使胆囊内压力增高,使黏膜伸入黏膜下层,如肌层而疝出形成罗—阿氏窦(RAS)。其发病现在普遍认为胆囊黏膜增生面积加大,肌肉增生使胆囊壁增厚,加之胆囊壁神经纤维异常增生,胚胎期胆囊芽囊化不全,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化形成。罗—阿氏窦可达浆膜面,数目繁多,常有胆汁淤积,继发炎症形成结石并嵌入。根据病变部位及发展阶段分为以下病理分型:弥漫型、节段型、局限型。

(1)弥漫型

病变从颈部至底部均有上皮及肌层增生,RAS累及整个胆囊。胆囊造影示:脂餐诱发胆囊收缩可见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周围有许多呈串珠样或花边样透亮小点。RAS若较大,有结石嵌入,可见固定的囊壁充盈缺损。B超多轴位动态观察可见相应的回声,低回声或强回声影。CT清楚显示颗粒样或线样影。由于胆固醇沉积症、腺肌增生症、神经瘤病常同时存在,因此部分病例可出现胆囊浓缩功能,排空功能亢进,表现为持续性疼痛、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部分病例也可合并结石、慢性胆囊炎、囊壁增厚逐渐萎缩而丧失功能。

(2)节段型

初期,受累囊壁呈环形狭窄,宽度不超过3,此时也称环形腺肌增生,通常发生在先天性胆囊隔膜的部位,并扩展至周围胆囊壁。胆囊造影:胆囊内有1-2个环形狭窄,将胆囊分成2-3个相通的腔,并可显示RAS,根据狭窄部位可分位于胆囊管与漏斗部之间,漏斗部与中间部之间,中间部与基底部之间。进展期,病变仍局限于一段囊壁,但范围较大,病变处囊壁增厚、狭窄,有RAS典型形成,可分近端型,位于漏斗部,远端型,位于远端底部,中间型,位于胆囊体部,中间远端型,较常见,远端增厚明显,胆囊收缩时将腔完全分开。

(3)局限型

病变位于胆囊基底,增生却不仅在底部,分为三期,第一期增生在隔外,发育差,第二期生长显着,第三期增生完全封闭通道,呈局限性乳头状肿物,造影示:RAS与胆囊腔相通,呈充盈缺损或火山口改变。

腺肌瘤以往被认为没有恶变倾向,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其仍有癌变可能,特别是胶样癌。MC以肯定其为癌前病变。

炎性息肉,是炎症直接刺激所引起的肉芽肿,分为无上皮成分和有上皮成分,质中等,单发或多发广基结节,直径约5,周围囊壁呈明显炎性改变。病理特点主要是间质性细胞浸润,目前未见有癌便报道。

腺瘤样增生,也称增生性息肉,无蒂,单发或多发,直径5左右,病理特点是表面增生,类似肠上皮化生,可见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为非炎性、非肿瘤样的良性病变。

其他少见病变: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纤维脂肪瘤、纤维黄色肉芽肿炎、肝胰组织异生等。

 3、息肉型早期胆囊癌

约占胆囊息肉样病变10%,分为乳头型、结节型。一般直径不超过20,以腺癌多见约85%。其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胆囊结石的慢性感染所造成的长期刺激有关。约80%的胆囊癌病人伴有胆囊结石,因此对胆石症病人,特别是高龄病人伴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应及早作胆囊切除术。胆囊良性息肉样病变,当影响胆囊功能,病人的临床症状往往与胆石症相似,大多伴有慢性胆囊炎症,常是LC手术的适应症。

胆囊恶性息肉样病变,术前B超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近年发展起来的内镜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也有很大帮助,当病变大于12mm时,我们应高度怀疑恶变可能,应行开腹根治性胆囊切除术,将胆囊管上下的疏松结缔组织与肝床的纤维脂肪组织一并清除。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由什么引起的 胆囊息肉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相关资讯

胆囊息肉要怎么调理

胆囊息肉要怎么调理:   胆道息肉的形成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胆固醇性的息肉往往是...

胆囊息肉症状及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症状及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胆囊息肉是指贴附在胆囊...

多发胆囊息肉可以自愈吗

多发胆囊息肉可以自愈吗:   胆囊息肉是现在常见的一种胆囊良性疾病,大多数的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如何引起的

胆囊息肉如何引起的:   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我们可以将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

胆囊息肉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胆囊息肉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胆囊息肉的原因其实现在并不是特别明确,胆囊息肉主要有...

胆囊息肉是由什么引起的

胆囊息肉是由什么引起的: 胆囊息肉主要有两种病理类型:一是胆固醇息肉,二是腺瘤样的息...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比较好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比较好:   那么目前对于胆囊息肉来讲,没有特效的药物,由于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胆囊息肉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胆囊息肉的原因其实现在并不是特别明确,胆囊息肉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