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糖尿病能活多久

2020-07-14

如果儿童患有糖尿病时积极治疗,人群没有并发症,一般是不会影响患儿寿命,如果不积极配合治疗,而且在饮食上也不注意,甚至引起其他并发症,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患儿寿命,甚至使患儿只能存活一年或几个月时间。

糖尿病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而且这种疾病好发人群也是比较广泛的,特别是在平时饮食不注意,导致身体营养吸收不均衡从而导致糖尿病的产生。在生活中有很多儿童也是很容易患上糖尿病,由于儿童时期还比较小在,在患有糖尿病时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那么,儿童糖尿病能活多久?
  在生活中有很多疾病是会严重影响人的健康,而对于患糖尿病的儿童能活多久还要取决于其身体状况,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如果儿童在患有糖尿病时血糖控制良好,无并发症,一般不会影响患儿的生活,而且针对血糖治疗的控制如果比较好,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更好的存活。
  如果儿童在患有糖尿病时不控制病情,任由病情发展,甚至导致患儿出现并发症,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存活率,针对患有糖尿病并且还伴有并发症的,可能说明患儿离死不远了。如果儿童只是单纯的患有糖尿病,而没有其他并发症,只要及时治疗,同时限制糖分的摄入,一般不会影响患儿寿命。
  糖尿病患儿在饮食上应严格控制,保持营养均衡。针对糖尿病患儿在饮食上需要严格限制的食品主要有蔗糖、蜂蜜、糖果、高蔗糖含量的糖果,以及含糖量较大的饮料。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没有绝对不能吃的食物,只要合理饮食,给予患儿合理的治疗,是不会影响患儿寿命。
  很多儿童在患有糖尿病时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而导致,特别是一些在平时喜欢吃含糖分较多的零食,还有喜欢吃一些大鱼大肉,同时饮食还不注意节制,喜欢暴饮暴食,在患有糖尿病时也不知道注意,这样就会容易使其患上并发症,对于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患儿寿命,严重还会导致患儿存活不了多久,甚至只能存活一年或几个月。



儿童糖尿病能活多久相关阅读


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的应用

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五十多年的老药,「专利保护期」早已过去,它的生产和销售不受任何药企的垄断,国内生产企业少说也有数十家。而且它很便宜,一瓶国产二甲双胍片的市场零售价不到十元,摊到患者的日均药费也不过几毛钱。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物美价廉的降糖药。

一、二甲双胍的历史

受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国人都偏好「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天然中草药」,而特别排斥通过「化学合成」的所谓「西药」。二甲双胍在中国同样也遭遇到类似情形。早在中世纪,就有「民间偏方」在欧洲大陆流传:一种名叫「山羊豆」的牧草,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多尿症状。但直到上世纪初,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才知道该植物中含有丰富的「胍」类化合物,并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胍」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很大毒性。为了抗击在当时尚无药可治的绝症——「糖尿病」,科学家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胍」的改造工作,合成了一系列胍类衍生物,「二甲双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在历史舞台,那一年,是1929 年。

早在1922年,发生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胰岛素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并以神奇的疗效挽救了一大批糖尿病患者。当时,几乎所有医生都沉浸在对胰岛素的欣喜和狂热中,他们甚至信心满满地认为:糖尿病从此完全解决。

在这几十年间,胰岛素的缺点逐渐暴露在世人面前。首先,使用不方便,胰岛素进入胃内即被分解,无法口服,只能通过注射器皮下注射给药,而且由于作用时间短,没隔多久就又要重复注射。在当时无菌观念尚未广泛普及的条件下,不少糖尿病患者甚至是死于注射造成的严重感染。虽然随着规范注射、超细针头等理念和技术上的进步,以及中长效胰岛素制剂的丰富与完善,这些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诱发低血糖、增加体重等问题至今还依然存在。

人们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抗糖尿病药物,于是又掀起了药物开发的热潮。在这样的氛围下,双胍家族顺理成章地从幕后走到台前。上世纪中叶,苯乙双胍、丁双胍、二甲双胍等陆续在美、德、法等国上市,并也曾有过一时风光。可正当双胍家族崭露头角之时,悲剧也同时发生。医生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发现苯乙双胍可能会诱发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并发症:「乳酸性酸中毒」,对于任何药物,有效性永远逊位于安全性。很快,苯乙双胍就被完全踢出了市场。好在二甲双胍虽与苯乙双胍同处一个屋檐下,可化学结构略有不同,不曾引起这么严重的后果。但可以想象的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本是同根生」的二甲双胍难以不深受牵连,甚至也苦苦挣扎在退市的边缘。

二、是金子总会发光

随着循证医学时代的到来,从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大型临床试验研究通过凿凿事实,验证了二甲双胍卓越的控糖疗效和良好的药物安全性,甚至被认为是唯一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威望也与日俱增,成为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

近些年来,各大糖尿病专业学术团体更纷纷发布指南指出:对于2型糖尿病,除非存在特殊禁忌,均应从开始就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且联合治疗方案中也应包括二甲双胍。从当初的生不逢时、出师不利,到如今黄袍加身、逆袭成功。二甲双胍正以王者姿态,傲然立于糖尿病治疗领域。而且,这个王冠也不是由哪一位医生给加冕的,而是对近几十年全球糖尿病治疗经验的总结。

为什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不能用β受体拮抗剂呢

在临床上经常有大夫给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使用美托洛尔,但是,有人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使用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这是为什么?

1、《国家处方集》有记载:在无并发症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或有发生糖尿病的高危患者,应避免使用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特别是避免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和氢氯噻嗪联合使用。

2、避免使用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的原因:非选择性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阻断β2受体,从而抑制了肌糖原分解, 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或引起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而不易恢复;长期大剂量应用还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 增加肝糖输出;此外还有升高TG、降低 HDL等不良反应。

3、美托洛尔属于β1-受体阻断药(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那么是否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呢?不能一概而论。β受体阻滞剂——能对抗儿茶酚胺类物质,降低心率,减少心搏量,降低血压,可与利尿剂合用以加强疗效。对于运动后血压升高、心率偏快的高血压患者效果更佳。主要的不良作用是负性变时、负性变力作用,延长心脏传导,加重房室传导阻滞,大剂量可影响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代谢和糖耐量异常,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故对老年ISH或糖尿病患者,不是首选的药物。但对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仍推荐首选使用(在血糖监控的前提下)。

击败糖尿病,预防是关键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高血糖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是一个非常缓慢、进行性累积的过程。早在糖尿病前期阶段高血糖对于大血管的危害即已开始,随着糖尿病的发生及其病程的逐渐延长,这种损害将逐渐加重并进入难以逆转的阶段。因此,加强上游防控、防线前移、强化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至关重要。

1、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减少热量摄入、增加运动、维持理想体重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芬兰研究与我国的大庆研究有力论证了生活方式干预在防治糖尿病方面的基石地位。1997年发表的由我国学者完成的大庆研究,首次证实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具有长期的预防作用,而且可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这一研究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视为防治糖尿病历程中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证据。

然而,对于已经发生糖尿病的患者,虽然我们拥有多种降糖效果肯定的治疗药物,但迄今我们并不能通过降低血糖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大血管结局。基于现有研究结果,我们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现状如下:

2、急性高血糖事件

急性高血糖事件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等。这些急性并发症曾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死亡原因。自上世纪20年代胰岛素临床应用、以及随后双胍、磺脲等多种降糖药物上市以来,糖尿病急性高血糖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由此所导致的死亡大幅度下降。糖尿病治疗的重点逐渐转向对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

3、大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病变、脑动脉病变以及下肢大动脉病变等。大血管并发症是目前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约7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大血管病变。因此,防控大血管事件已成为目前的主要工作目标。为探讨降低血糖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国外学者先后进行了UGDP、UKPDS、ADVANCE、VADT、ACCORD以及HEART2D研究。

总的来看,这些研究均未能证实降低血糖水平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新近结束的3项降糖药物试验(EMPA-REG、LEADER与IRIS研究)显示恩格列净、利拉鲁肽以及吡格列酮分别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与胰岛素抵抗患者大血管事件风险,但这两种药物的获益均不是通过降低血糖水平实现的。

UKPDS研究一直被许多学者视为降糖治疗降低心血管风险的主要证据来源。然而综观该研究全部内容,可以发现UKPDS试验并不能充分论证降糖治疗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在该系列研究中,人们最常引用的研究主要有UKPDS 33、UKPDS 34、UKPDS35以及UKPDS 80。其中UKPDS 33 是主体研究,在预设的随访期内,强化降糖组受试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出现显著降低;UKPDS 34是亚组分析,其证据力度与主体研究有着显著的不同。

UKPDS 35中的一组数据被学者广泛引用,即“HbA1c每降低1%,任何糖尿病终点事件降低21%,糖尿病相关死亡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14%,微血管并发症减少37%”。必须指出的是,该研究只是针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微血管和大血管事件发生率之关系所做的一项相关性分析,并非干预试验,不能作为有效证据。UKPDS 80也是强化降糖理念拥趸者最常引用的证据。

但该部分研究是主体研究完成后所进行的延长期随访,其证据力度并不能等同于其他的随机对照试验。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所纳入的4209例受试者中失访人数多达1525例,这显然会对研究结论产生显著影响。因此,UKPDS研究并不能有效证实降糖治疗可产生大血管获益。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迄今缺乏证据证实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可以产生显著的大血管获益。

4、微血管并发症

虽然多数学者均认为强化降糖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在国内外各种指南中也作出了相似的表述,但认真分析现有研究证据(UKPDS、VADT、ADVANCE、ACCORD研究)可见,强化降糖仅能减少轻型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光凝治疗、尿蛋白排泄量等)的发生,而玻璃体出血、失明、白内障、肌酐倍增、终末期肾病、肾脏性死亡等严重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未降低。由此可见,强化降糖虽可以产生微血管获益,但并不显著。

 5、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很多学者认为强化降糖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风险,但认真分析现有的4项强化降糖试验可以发现,强化降糖难以达到此目的。严格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如腱反射消失、心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新发神经病变或原有神经病变加重等)的防治作用微乎其微。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关于高血糖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虽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Association is not causation”,流行病学研究所发现的相关因素并不一定意味着是致病因素。因此,试图通过控制血糖水平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理论基础仍不确凿。

在目前阶段,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在全民范围内提高预防糖尿病的意识,减少高热量饮食的摄入、改善饮食结构、倡导规律性的有氧运动、控制并维持理想体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糖尿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关于高血糖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虽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Association is not causation”,流行病学研究所发现的相关因素并不一定意味着是致病因素。

因此,试图通过控制血糖水平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理论基础仍不确凿。在目前阶段,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在全民范围内提高预防糖尿病的意识,减少高热量饮食的摄入、改善饮食结构、倡导规律性的有氧运动、控制并维持理想体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糖尿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吃水果

香蕉、菠萝、荔枝、蜜枣、桂圆含糖量很高,有糖尿病的患者就肯定不能选了。而火龙果、普通、苹果、梨、橙子、柚子含糖量中等我们可以适当地选用,但对量的要有控制。

西瓜看上去很甜但含糖量只有5%不到,这一类含糖量相对比较低的水果,可以相对放宽一点,问题不是很大,但量要控制不宜过多。每个病人根据他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要看自己的血糖的指标,每个人的情况因人而异。

饭后吃水果其实是很不科学的!建议在两餐之间,把水果可以当作一种加餐。糖尿病人建议少吃多餐,在这个中间加餐少吃一点水果其实是很好的一个选择。

夏天是一个出汗多、消耗多的一个季节,不光是我们糖尿病人,普通人也一样,只不过是我们糖尿病人尤其要重视加强自我保护,因为我们的抵抗力、免疫能力,因为我们各种各样的并发症的发生导致了我们一些防御能力的下降,所以在夏天的时候更要注意。

有些病人可能稍微天气热一点就大汗不止,没怎么运动就有汗往下滴。这个除了有些人他本身就好出汗之外,还跟糖尿病人有可能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这样一个异常。

还有一些人别人都大汗淋漓他一点汗都没有,这些过多或者过少的出汗都可能与糖尿病的植物神经病变有关,那么这一部分有明显的泌汗功能异常的病人,在夏天尤其要注意恒温,避免这种过高或者是过低的温度。

夏天的时候出汗多特别容易口渴,对于糖尿病病人这种口渴会更加的严重。血糖就是血浆当中的葡萄糖高于正常就叫血糖高,就是糖尿病。这些血浆当中的高的葡萄糖其实就相当于利尿剂。人体大量的水分都通过这些糖分从小便把它排掉了,也就是说这些过高的血浆当中的葡萄糖把我们的水分像抽水机一样的把我们的水分抽干。夏天的时候高血糖的病人非常容易缺水。

糖尿病人由于神经病变也可能会有中枢神经病变等等,或者是血管性病变等等。主要是神经病变的情况下感觉不到脱水,没有口渴的感觉。

饮料温度不能够过冷,因为我们糖尿病病人可能会有一些隐患。比如可能已经有些人发生了糖尿病的植物神经病变以后,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这样的病人如果再加上冰水的刺激对肠道的刺激可能不是很好,所以尽量不要选择。

其次,糖尿病人感受冷热的这种反应也是下降的,所以可能说稍稍冷一点或者稍稍热一点是感觉不到的。所以要小心,家人最好这个时候或者先用手先摸摸这个温度合适再喝。

糖尿病人的饮食原则

 糖尿病的食物选择是怎样的呢?

1.谷薯类:谷类的选择应注重粗细搭配,其中粗粮最好能够占全部主食的一半左右。这里的粗粮指未经过精加工的谷物,如:小米、薏米、高粱、燕麦、莜面、玉米面等等。

薯类包括土豆、地瓜、山药、芋头等,由于它们较其他蔬菜含有更高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所以薯类也被当做主食食用。而与谷类相比薯类还有能量较低,消化速度较慢,对血糖的影响更小等优势,以薯类代替部分主食可有利于血糖控制。

2.蔬菜:糖尿病患者适合选用一些能量较低,而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蔬菜,尤以叶类蔬菜为好。如:大白菜、小白菜、芹菜、菠菜、油菜、油麦菜、茼蒿、黄瓜、西红柿等。一般推荐每天摄入量为500g(1斤)左右。其中黄瓜、西红柿等能量较低,还可以作为加餐,在两餐之间起到缓解饥饿的作用。

3.肉类:肉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优质蛋白来源,食用肉类要注意种类和烹调方式的选择。肉类首选鱼类及其他水产品,由于鱼、虾、贝类等水分含量较高,相应的能量较低,选择水产品可以适当增加食用量。其次可以选择鸡、鸭等肉类。需要注意的是禽类的皮中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高,食用时应弃去。畜类肉中脂肪含量较鱼类高,且以饱和脂肪酸为主,为减少脂肪摄入建议避免选择排骨、牛腩等,以里脊为好。肉类的烹调方式也应尽量以煮、炖、涮等低温烹调方式为主,避免煎、炸、烤等方式。

4.水果:新鲜水果除了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还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化学物。但水果中往往含糖量较高,对血糖的影响较大。糖尿病人选择水果应以含糖量较低的苹果、梨、柑橘、柚子、草莓、猕猴桃等为主。并且水果应在两餐之间吃,可以将血糖的波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5.6克盐、两勺油:限制盐和烹调油的使用量可以循序渐进,饮食习惯是从小养成的,突然的改变往往会不适应。建议广大糖尿病患者使用专用的限盐勺和油壶来控制食盐和油的摄入量,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6g,油控制在25g左右。

6.糖尿病专用食品的选择:现如今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糖尿病专用食品,许多大型超市里还设立了糖尿病食品专柜。然而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些食品有不同的标注,比如:无蔗糖、低糖、无糖、木糖醇等等,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碳水化合物分为糖、低聚糖和多糖,其中糖又可分为单糖、双糖和糖醇。低糖和无糖食品指的就是每100g食品中的单糖和双糖含量分别低于5g和0.5g,对于这个限量国家是有明确规定的。而蔗糖只是双糖的一种,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糖,冰糖、白砂糖、绵白糖等主要成分都是蔗糖。木糖醇不属于单糖和双糖,他虽然有甜味但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要小得多,所以现在许多糖尿病专用食品用它来做甜味剂。只是由于木糖醇的价格较高,导致含木糖醇食品会贵一些。

通过以上介绍想必大家已经了解,糖尿病食品应首选无糖和木糖醇食品,其次是低糖食品。至于无蔗糖食品,往往只是商家为混淆视听而使用的噱头,其中难免还是添加了葡萄糖、麦芽糖等,起不到平稳血糖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无糖食品就可以放心的随意多吃。刚刚我们提到了,无糖食品只是添加的单糖和双糖较低,并不是不含碳水化合物。比如我们每天吃的米饭、馒头等主食在制作过程中也没有加糖,但是依然有很强的升血糖能力。这是因为主食在消化后会分解成单糖,然后吸收入血,这也是主食提供能量的主要形式 。所以并不是无糖食品就不升高血糖,这一点我们要注意,食用无糖食品也要有节制。

7.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补充水分

我们知道水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成分,新生儿体内80%都是水。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水分含量会逐渐下降,成人体内水含量还是在55%左右,仍然占体重的一半以上。由于糖尿病会有尿量增多的症状,糖尿病病人会通过减少饮水来控制尿量。其实,多尿的主要原因是血糖的升高超过了肾脏重吸收能力,尿液浓度增加从身体中带走了更多水分。如果减少饮水量会使血液中丢失的水分得不到补充,导致身体缺水。所以糖尿病病人更应该注意补水,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1700~1500ml,这约相当于每天喝掉三瓶550ml装的农夫山泉矿泉水。

儿童糖尿病 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

相关疾病

糖尿病

相关艾灸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

相关拔罐

糖尿病

相关按摩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

相关刮痧

糖尿病

相关方剂

糖尿病常用方

益气养明,温阳补肾。

相关偏方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化湿,顺气和胃。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祛暑,化湿醒脾。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利湿,清暑止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散风。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解暑,祛风润肠。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相关资讯

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

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因为糖尿病造成的并发症,故而作...

儿童糖尿病能治愈吗

儿童糖尿病能治愈吗:   目前,儿童糖尿病主要有两种,最常见的儿童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往往会出现视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眼底视网膜血管性疾...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所以患者的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

儿童糖尿病能治愈吗

儿童糖尿病能治愈吗:   儿童糖尿病,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1型糖尿病,这种...

儿童糖尿病可以治愈吗

儿童糖尿病可以治愈吗:   儿童糖尿病,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1型糖尿病,这...

儿童糖尿病能治愈吗

儿童糖尿病能治愈吗:   儿童糖尿病,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1型糖尿病,这种...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且...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主要跟禀赋异常,情绪失调,环境和体质因素这...

糖尿病怎么治

糖尿病怎么治:   从本质上来说,糖尿病主要是因为患者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或者是胰岛功...

糖尿病需要住院治疗吗

糖尿病需要住院治疗吗:   这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糖尿病患者如有下列情况时应该住...

什么是儿童糖尿病

如果孩子得了糖尿病,肯定家长是非常忧虑的。其实就是因为孩子胰岛素缺乏、糖蛋白质等代谢...

糖尿病用不用一直吃药

糖尿病用不用一直吃药:   糖尿病是否需要一直吃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如果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