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会穴在什么位置

2020-07-15

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听会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耳屏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听会穴是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听是听见的意思,会是明确、明白的意思。听会穴在头面侧部,靠近耳前位置,和听宫穴的位置很近。听会穴的定位在面部下颌骨髁状突后方,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稍靠下一点,需张口取穴,张口有一个小凹陷,即听会穴。听会穴有开耳窍、疏风热,开窍聪耳,通经活络的作用。



听会穴在什么位置相关阅读


常用的止痛穴位有什么

常用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穴位,远端的像有合谷,外关,曲池,局部的面部的可以有印堂,太阳,攒竹,还有三大髎,面部叫巨髎,瞳子髎和颧髎这些穴,还有胃经的穴像下关,颊车,这些就有很好的治疗疼痛的作用。这些局部的穴,尤其是颧髎。它这个穴是在我们的外侧眼角直下颧骨的这个凹陷之处。它这个穴能发出两支,一支是到眼的內眦,一支是到眼的外眦。这一个穴相当于扎了三针的作用,所以能够医治面部的疼痛。

怎么找百会穴

百会,它就是一百条经交汇的地方,实际上它就在我们的头顶部。定位就是用两个耳尖的连线,就是把两个耳朵对折起来,最高的这个地方叫耳尖。然后两个连线在一起,跟人体的正中线交汇的点,就是百会穴,这是一种定位的方法。还有一种定位方法,就是用前后发际来进行定位,中医认为从这前发际到后发际是十二寸,然后把这个连线,找到它的中点就是六寸的地方,然后我们向前一寸,它就是离前发际五寸这个地方。在正中线上,所以这是百会的点。

直接灸是怎么回事

直接灸可能听到的比较少,因为我们经常在各类节目中见到艾条灸、艾盒灸、隔姜灸等,但是直接灸才是最传统最古老的一种艾灸方法。在我们解放以前或更古老的时候,没有现代的艾条,所有的这些艾灸设备是近些年来发明的,古时古人应用艾灸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应用的直接灸。直接灸就是把艾绒碾成小艾柱,将艾柱放置在特定的穴位上,直接进行施灸,点燃艾柱进行施灸,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刺激到特定的穴位,而且它的热量对穴位的刺激也非常高,患者可能会超过了热而达到疼的程度,对经气的激发程度也是比较重的,既有针对性,刺激量又大,所以它是一种非常好的灸治方法。古人会分为有瘢痕灸和无瘢痕灸,有瘢痕灸会由于灸的程度更重,会留有一定的瘢痕,无瘢痕灸现在临床用的更多一些,尽量不给病人留下瘢痕,它的刺激量略低于有瘢痕灸,但是它要比普通的艾条灸、艾盒灸这种温和灸的方法要强很多,而且力量更专注。

按摩三阴交有什么好处

阴交穴是脾经的穴位,它的位置在内踝上三寸。就是从内踝骨开始向上三寸,三寸就是四指并拢的宽度,可以自己按一按会有一种很明显的酸胀感。之所以叫三阴交,就因为它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足三阴经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条经,也就是肝脾肾三条经的交会穴。所以三阴交是一举三得的一个穴。刺激三阴交穴,可以同时调理三个脏腑,调理三条经络,所以是非常好用的一个穴位。肝脾肾这三个脏的共同点是都跟血有密切的关系。肾是藏精的,精和血可以互相转化。肝是藏血的,调节循环血量。脾是统血的,同时它还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这三个脏都跟血有关。三阴交穴跟血,体内的阴阳,阴血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像妇科疾病,三阴交穴是必取的。它调理人体的阴血非常好。男性如果有阴不足或者血液方面的问题,也同样可以用三阴交来调理。

针灸大椎穴可不可以治粉刺

大椎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的地方。取穴的时候,低头可以摸到颈后部有一个最高点,最高点下凹陷的地方就是大椎穴。大椎穴往往可以用来治疗粉刺,但是在临床上往往是用大椎穴放血来治疗粉刺。大椎穴是一个督脉的穴位,督脉是诸阳之会的经络。通过点刺放血,来清热去火,然后排出体内一些邪气,来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但是大椎穴必定是脊柱正中的这么一条线,在脊柱下面有很多脊髓。在针刺或者是放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太深,必须由专业人员、专业的针灸医生来操作,不能自己随便进行放血针灸,因为深浅度掌握不合适,万一伤了脊髓,会引起很多风险。建议到附近的专业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做治疗,不要自己在大椎穴放血。

什么是百会穴

百会穴是督脉上的穴位,位于头顶。是足三阳经,足厥阴经交汇的位置。百是指脉特别多,会是汇聚。百会具有开窍醒神、固脱、厥逆的作用。日常治疗及保健中,百会穴属于首选的必要穴位,百会穴可以治疗头部疾病,例如头晕、头痛、恶心、心悸、焦虑、烦躁、失眠等一系列疾病,配合艾灸可以治疗中气下陷引起的疾病。中医中,人所有脏器在正常的位置由阳气进行托举,如果身体阳气不足,脏器会出现下垂。例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属于阳气不足。所以百会属于人体正气汇聚的位置,做艾灸有很好固阳举陷的作用。

百会穴在什么位置

百会穴是督脉上的穴位,位于头顶。是足三阳经,足厥阴经交汇的位置。百是指脉特别多,会是汇聚。百会穴位于头顶部前发际上缘向上五寸,或者从后发际往上七寸的位置。简便取穴的方法是取前后正中线作为纵轴,两手的拇指点按住两耳尖,然后用中指做交接作为横轴,横轴与纵轴相互交叉的位置有一个小的凹陷,就是百会穴。日常治疗及保健中,百会穴属于首选的必要穴位,百会具有开窍醒神、固脱、厥逆的作用。百会穴可以治疗头部疾病,例如头晕、头痛、焦虑、烦躁、失眠等。

什么是头维穴

头维穴是阳胃经以及头胃经,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与足阳明经有交汇。头维穴和头部供血有密切关联,胃是气血运化渠道,摄入所有饮食都归于胃。胃把食物运化后生成气血,气血上行到身体周围。头维穴是维持头部血液运行穴位,所以如果有头晕、头部昏沉、嗜睡,通过按摩或针刺头维穴进行治疗。头维穴在前发际额角发际,额角发际上0。5寸,从中点神庭穴向外侧量4。5寸,或额角发际向上量半寸就是头维穴。头维穴可很好改善头部供血,治疗头部昏沉、嗜睡,平时经常搓揉或梳理局部头发,可以预防老年性痴呆。

头维穴疼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头维穴归于足阳明胃经,多数情况下是胃火炽盛、胃火上炎造成阳气上亢、上焦,上焦有热引起偏头部疼痛的患者,应减少引起胃火的因素。例如嗜食辛辣的食品,食用补阳气、助阳的保健性产品,熬夜加班,刺激性饮品,咖啡、茶、酒,这些诱因都需杜绝。如果头维部穴位出现疼痛,代表饮食和生活习惯出现问题。平时工作紧张疲劳,休息差会造成偏头部头维穴出现头痛,可以以点按法进行治疗。口气、胃火重、面红目赤的患者,可以吃较清热、清凉的食物,减轻胃火症状,配合手法进行治疗。

太溪穴在什么位置

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太溪。太溪穴属于足少阴肾经上穴位,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太溪穴是人体穴位之一,是足少阴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即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太溪”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太溪穴不但是肾经的大补穴,还是全身的大补穴。所以补先天之本就得从太溪穴开始。

肩髃穴

肩髃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出自《灵枢·经别》。此腧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有疏经通络,理气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瘾疹等病症。肩髃:髃,髃骨,为肩端之骨。此穴在肩端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故名。

【定位归经】
  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处;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此穴;或者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功能主治及配伍】
  功效主治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保健方法】
  肩髃穴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了,相信我们很多的朋友们生活中都是见过肩髃穴的,适当的按揉肩髃穴还可以促进大家的身体的健康。
  (1)按摩法:按摩时可以取仰卧位,放松肩膀,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揉本穴或者以中指指腹点揉本穴,每次3-5分钟。自我按摩时先将对侧手搭于肩上,四指尽量展开抓牢肩部,掌心贴紧肌肉,用大拇指在肩髃穴的位置作旋转按摩。按摩结束后,可以对肩髃穴周围的肌肉做适当的揉捏以消除不适之感。
  (2)拔罐法:刺激肩髃穴可以选择拔火罐,每次拔火罐的10-15分钟即可,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局部皮肤的损伤。
  (3)针刺法:透极泉穴,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2~3寸。治岗上肌腱炎时,垂臂,针与穴位下外侧皮肤呈50度夹角,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水平方向针刺1.0~1.5寸,针刺2寸时,可刺入冈上肌。
  斜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时,向肩内陵、肩、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
  横刺,上肢外展牵制时,可向三角肌方向透刺2~3寸,臂部酸胀。
  (4)艾灸法:将点燃的艾灸一端悬于肩髃穴之上,垂直对着皮肤,距离皮肤表面约两到三厘米,以皮肤感觉温和但无灼痛感为度。每次艾灸10-20分钟,至局部皮肤有红晕即可停止。
  (5)温针灸法: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在针刺肩髃穴得气后的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导致的肩关节痹痛等。
  【主治病证】
  (1)中医病症: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2)西医病症: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配伍应用】
  (1)背及肩臂肿痛: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2)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3)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4)隐疹: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5)瘰疬: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6) 瘿气: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日常保健,尤其适用于以下体质的人群:
  (1)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怕冷,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出现痉挛。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肩髃穴针灸法。
  (2)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疼痛剧烈,骤发骤停,疼痛部位仅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 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存在扳机点,周期性发作,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肩髃穴温针灸法。
  (3)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色改变。其早期常表现为患手出现肿胀,产生明显的运动受限,手指变粗,皮纹消失,皮肤呈粉红色或紫红色,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手被动旋后,腕背伸受限,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肩髃穴针刺法。
  【注意事项】
  (1)按摩肩髃穴方向应同肌肉走向一致:沿肌肉生长方向,轻缓地,有韵律地耐心进行,皱纹同肌肉走向是呈直角的,手与皱纹呈直角运动,也就是顺着肌肉的走向。
  (2)按摩肩髃穴时使用的手指:按摩时以中指和无名指在皮肤上轻轻画圈,轻到再轻就无法触摸的程度,手指移动要有韵律感,切忌过分摩擦表皮
  (3)按摩肩髃穴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在毛孔张开时按摩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或洁面后按摩。

曲池穴

曲池是人体腧穴之一,别名鬼臣、阳泽、鬼腿、肘尖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

【定位归经】
  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当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桡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功能主治及配伍】
  清热解表,散风止痒,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疏经通络 。此穴能通上达下,通里达表,即可清在外之风热,又能泻在内之火邪,是表里双清之要穴,具有疏散风热,解表散邪之功,善解全身风热表邪,主治外感热病、风热上扰的头痛、咽喉肿痛,风热犯肺的咳嗽、气喘。以下是曲池穴治病保健的常用穴位配伍方法:
  (1)便秘:配合曲池、中脘、足三里、内庭几个穴位进行治疗可解决便秘问题。
  (2)肠痈:曲池、阑尾穴、足三里、上巨虚。
  (3)呕吐,肝气犯胃:与曲池、肩髃、中脘、足三里穴配合治疗呕吐等症状。
  (4)头痛:曲池、丰隆、风池。
  【保健方法】
  (1)针刺法:直刺1.0~2.5寸,深刺可透少海穴,局部酸胀或向上放散至肩部或向下放散至手指。治肘部疼痛时可用“合谷”刺或“齐刺”法或三棱针点刺放血。
  (2)针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20分钟。
  (3)按摩法: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
  【适用人群】
  常用来治疗中青年、老年的疾病保健及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体质的人:
  风疹:以皮肤上出现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风团并伴随瘙痒为主证,此病多因风邪入侵无法消散,郁积在肌肤和血液里导致发病;或因吃多了滋补燥热植物导致肠胃积留太多热气不能宣泄郁于肌肤而发病。曲池穴为大肠经,有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肝脏解毒的功效。因此,可适当用力按压本穴,强刺激本穴5分钟多可退痒。
  过敏性鼻炎 :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开通肺气”的作用,可以治疗鼻,咽喉部位的病症,过敏性鼻炎为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掐按曲池可疏通经络穴位,尽快使体内气血畅通,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
  【注意事项】
  (1)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经分布,故不宜自行针灸。
  (2)针刺曲池,可使多数空腹(正常人)血糖升高,说明肾上腺髓质分泌功能增强。对血糖的影响,可因手法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在技术方面一定要把控里力度。

三间穴

三间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别名少谷。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掌骨小头后方凹陷处,握拳取穴。布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和第一掌背动脉的分支。

【定位归经】
  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即赤白肉际处。此穴处有第1骨间背侧肌,深层为拇内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头静脉起始部)、指掌侧固有动脉;布有桡神经浅支。
  【功能主治及配伍】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痛,胸腹满,气喘,热病,手背红肿等病症。此穴位于手部掌指关节处,能祛风除湿、舒筋利节,可治疗手部肿痛、麻木、瘫痪等。以下是三间穴的治病、保健的常用穴位配伍方法:
  (1)下片牙痛:三间、承浆、颊车、合谷、列缺。
  (2)喉痹咽如哽:三间、阳溪。
  (3)头热鼻鼽衄:三间、中管、偏历、厉兑、承筋、京骨、昆仑、承山、飞扬、隐白。
  (4)口干:三间、少泽、太冲。
  【保健方法】
  (1)针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麻胀,或向手背放散;若手指屈伸不利或瘫痪可透刺后溪1.5~2寸;透刺后溪时,不可大幅度提插捻转,以免损伤血管。
  (2)针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3)按摩法: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等。
  【适用人群】
  三间穴常用于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1)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类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在临床上,青光眼通常以眼内压增高、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缩小为特征。
  (2)便秘 :白领们大多长时间在办公室中久坐,缺乏适量运动。? 再加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大多数人都脑力劳动过度,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就容易患上便秘。? 只要掐按三间穴,就能预防便秘。
  【注意事项】
  (1)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2)针刺治疗时,不可大幅度提插捻转,以免损伤血管。
  (3)因穴位附近多有神经分布,故不宜自行针灸。

商阳穴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穴,别名绝阳,为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出自于《灵枢·本输》。商,漏刻也,古之计时之器,此指本穴的微观形态如漏刻滴孔。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由本穴外出体表。人体经脉由气血物质的运行构成内外无端的循环,它分为体表部分和体内部分,体表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表层,也即是地之上部,体内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里部,也就是地之内部。商阳它即是大肠经体内经脉气血向体表经脉运行的出口。

【定位归经】
  商阳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在食指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或微握掌,食指前伸,手食指爪甲桡侧与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是穴。
  【功能主治及配伍】
  清泻阳明,宣肺利咽,开窍醒神 此穴为手阳明大肠脉气所发,可调节大肠经气,清泻阳明火热,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消肿、利咽止痛之效,治疗阳明热盛所致的各种头面五官疾患。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井穴,五行属性属金,又与肺经之络脉直接相连,故可清宣手阳明与手太阴两经郁热。
  (1)中风昏迷:商阳、少商、中冲、关冲、少冲、少泽(《针灸大成》)。
  (2)咳嗽汗不出:商阳、鱼际、窍阴、胆俞、上星、肺俞、心俞、肝俞、曲泉、孔最(《针灸集成》)。
  (3)气喘:商阳、喘满、三间(《神应经》)。
  (4)胸中满闷:商阳、华盖、紫宫、中庭、神藏、灵墟、胃俞、侠溪、步廊、上廉、三里、气户、周荣、上管、劳宫、涌泉、阳陵泉(《备急千金要方》)。
  (5)热病汗不出:商阳、合谷、阳谷、侠溪、厉兑、劳宫、腕骨(《针灸聚英》)。
  【保健方法】
  按摩法:
  商阳穴部位骨质很薄,感觉较为敏感,适合用切法进行按摩。可以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尖和食指指尖相对用力,以及指甲的硬度用力掐按商阳穴。每次掐按3-5分钟即可。亦可用棉签或者圆珠笔的末端连续刺扎商阳穴,可同样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针刺法:
  商阳穴需浅刺0.1寸,多采用点刺放血。用消毒后的中号三棱针,对患者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医者以左手握住患者者被刺手指,右手持三棱针点刺放血数滴,以出血颜色转为鲜红为度。最后用棉棒轻轻按住以便于止血。
  【适用人群】
  中风:商阳穴有开窍醒神的功能,是临床中常用的急救穴位之一,常用于中风昏迷,热证神昏等的昏迷、神志不清等证。可取其双侧商阳穴点刺放血,可清热泻火,醒神开窍。
  喉痹:喉痹临床常见为急慢性咽炎症状,其发病多由火热之邪臃滞咽喉部从而灼伤肌膜所致。商阳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经过咽喉部,故以此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有清热消肿之功,能消除燥热之邪。
  【注意事项】
  (1)使用针刺法时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如商阳穴。
  (2)因商阳穴部位多有神经分布,故不宜自行针灸。

天突穴

天指上言,突指结喉突起。穴在结喉下宛宛中,主治咽喉疾病,针此能通利肺气,使之爽利通畅,因名天突。别称玉户、天瞿,出《灵枢·本输》中,属任脉。

【定位归经】
  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甲状肌;布有皮下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层为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功能主治及配伍】
  天突穴主要用于胸肺及颈部疾患:如咳嗽、哮喘、胸中气逆、肺痈、咳吐脓血、喉痹、咽干、失音、暴痦、呕吐、呃逆、喉鸣、梅核气、瘿瘤、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等。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1)配定喘、膻中、丰隆,宣肺降气化痰,治哮喘;
  (2)配内关、中脘,理气降逆和胃,治呃逆;
  (2)配涌泉、内关,降气通络,治失语。
  【保健方法】
  天突穴是我们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有以下几种保健方法:
  (1)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针刺方法
  先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可灸。
  先直刺,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即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
  (3)艾灸方法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1)咳嗽、咽喉疼痛。
  天突是肺开在外面的窗口,我们知道,和肺有关的一个最常见的疾病是哮喘。可能有人不太了解,哮喘其实和肾也有很大的关系,中医说哮喘是人体元气不足的表现。所以,我们在按摩这个穴的时候,可以一边按摩,一边做吞咽的动作,配合我们的呼吸,将唾液吞咽下来。
  中医说肾主唾,唾液下降的过程也相当于一种补肾的方法,能够补充人体的元气。这样一边吞咽一边按摩,在补肾的同时,还能减轻按摩天突所带来的不畅快的感觉。哮喘患者在感到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一定要试一试。
  (2)梅核气。
  很简单的治疗梅核气的方法:令患者每日不定时用一手食指向胸骨上窝处(天突穴)反复按压,力量适中,每次按压10余下,以自觉局部有酸、胀、微痛感为度。连续施术2个月,一般患者按压半个月左右即可有明显的效果。热敷天突有奇效!在天突的刺激上,艾灸的刺激有时候过于强烈,而按摩的刺激过于微弱,那么不妨两则掐头去尾取其中,试试热敷吧!除了艾灸和按摩之外,天突热敷也是一个极好的刺激办法。
  【注意事项】
  (1)天突穴针刺不能过深,也不宜向左右刺,以防刺伤锁骨下动脉及肺尖。如刺中气管壁,针下有硬而轻度弹性的感觉,病人出现喉痒欲咳等现象;若刺破气管壁,可引起剧烈的咳嗽及血痰等现象。
  (2)如刺中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针下可有柔软而有弹力的阻力或病人有疼痛感觉,应即退针。

听会穴 位置 耳前

相关资讯

什么是耳前瘘管

什么是耳前瘘管:   耳前瘘管是一个先天性的疾病,是我们在耳部发育过程中有6个隆起的...

什么是耳前瘘管

什么是耳前瘘管:   耳前瘘管是一个先天性的疾病,是我们在耳部发育过程中有6个隆起的...

肝部位置隐痛怎么回事

肝部位置隐痛怎么回事:   肝脏位于人体右季肋区,多种病因可以引起肝部位置隐痛。对于...

听会穴的保健方法及注意事项

日常中,可多按揉和按压听会穴。按揉时一般是耳前三穴同时点压,用食指、中指以及环指,三...

睛明的位置与作用

睛明的位置与作用:   睛明穴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手足太阳经、足阳明经、阴跷脉、阳...

胎盘位置低还可以顺产吗

胎盘位置低还可以顺产吗:   胎盘位置低能不能顺产,是临床上好多孕妈妈关心的问题,现...

听宫穴在什么位置

听宫。听,闻声也。宫,宫殿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内走体内经脉。听宫...

肝部位置隐痛怎么回事

肝部位置隐痛怎么回事:   肝脏位于人体右季肋区,多种病因可以引起肝部位置隐痛。对于...

耳前瘘管是什么

耳前瘘管是什么:   耳前瘘管一般属于先天性疾病。耳前瘘管有的人会两个耳朵都有,也可...

睛明的位置与作用

睛明的位置与作用:   睛明穴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手足太阳经、足阳明经、阴跷脉、阳...

耳前瘘管是什么

耳前瘘管是什么:   耳前瘘管一般属于先天性疾病。耳前瘘管有的人会两个耳朵都有,也可...

什么是听会穴

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听会穴是...

听会穴的作用与好处

听会穴属于胆经上穴位,肝胆相表里。好多人由于外感病邪着急上火,有一些人由于内生热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