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止痛,疏肝理气。用于脘腹冷痛、虚寒泄泻、呕逆吞酸。
【吴茱萸的原文】
吴茱萸⑴,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2),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杀三虫(3)。一名毅⑷。生川谷。
【吴茱萸的注释】
(1)吴茱萸:《御览》脱“吴”字。
(2)咳逆寒热:《纲目》、《本草经解》在“开腠理”之后。
(3)杀三虫:“杀”《御览》作“去”。“虫”字后,《御览》有“久服轻身”四字。
(4)一名毅:《纲目》无此文。
【吴茱萸的译文】
吴茱萸味辛,性温。主要功能为温补中气、下气止痛,可治疗咳嗽气喘、恶寒发热,能祛湿逐风、消散血痹、舒理肌肤。吴茱萸的根,能杀灭各种寄生虫。又叫毅。
【吴茱萸的形态分布】
2—141吴茱萸
芸香科吴茱萸。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0cm,幼枝、叶轴及花序轴均被锈色长柔毛。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9枚,对生,椭圆形至卵形,两面均密被长柔毛,有粗大腺点。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5数;雄花退化子房呈三棱形,被毛;雌花瓣较雄花的大,内面被长柔毛,退化雄蕊鱗片状;子房上位。瞢葵果,成熟时紫红色,表面有粗大的腺点;每心皮具种子1枚,黑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9?10月。主产长江以南各省,多为栽培。以未成熟果实入药。于8?10月果实呈茶绿色时采摘。
【吴茱萸的药材特征】
2-142吴莱萸(果实)
药材略呈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绿黑色或暗黄绿色,粗糙,有细皱纹及多数凹下细小油点,顶平,中间有凹窝及5条小裂缝,有的裂成5果瓣,有的不明显。基部有花萼及短果柄,果柄密生毛茸。质坚脆,破开后内部黑色,用放大镜观察,边缘显黑色油质麻点(油室)。香气浓烈,味辛辣微苦。用水浸泡,有黏液渗出。
【吴茱萸的附方】
1.夺命丹:吴茱萸500克(125克用酒浸,125克用醋浸,125克用汤浸,125克用童子小便浸,各浸一宿,同焙干),泽泻100克。上为细末,酒煮而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心食前盐汤或酒吞下。治远年近日,小肠疝气,偏坠搐痉,脐下撮痛,以致闷乱,及外肾肿硬,日渐滋长,阴间湿痒成疮。
2.鸡鸣散:槟榔、陈皮、木瓜各50克,吴茱萸、苏叶各15克,桔梗、生姜各25克。上细切水煎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只是冷服。冬天略温亦得。治妇人感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筋脉浮肿。(《证治准绳》)
相关对药
相关方剂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温中涩肠。
相关偏方
适用于流行性腮腺炎。
口疮溃烂疼痛,对咽痛亦有一定疗效。
膀腕气痛。
产后中风腹痛。久心痛。
①《饮膳正要》。心腹冷气冲胁肋痛。②《食鉴本草》。冷气心痛不止,腹胁胀满,坐卧不安。
相关食疗
羊肉、吴茱萸、桂枝均有暖宫散寒的作用;板栗、枸杞子有滋阴补肾的效果。本品对畏寒怕冷、...
温脾暖胃、止呕止痛。适用于疝气。
益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吐。适用于虚寒型痛经及脘腹冷痛、呕逆吐酸。
温中散寒、补脾暖胃、止痛止吐。适用于虚寒型痛经及脘腹冷痛、呕逆吐酸。
相关资讯
由于职业原因,有的人需要长期处在嘈杂的环境中,这样以来,不少人会发现自己的听力有所下...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止痛,疏肝理气。用于脘腹冷痛、虚寒泄泻、呕逆吞酸。 ...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散寒、燥湿、疏肝、止呕、止痛。 用于治疗...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吴茱萸...
吴茱萸现代佐证 ...
吴茱萸温中、理气、止痛,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
《中药大辞典》:吴茱萸叶 拼音Wú Zhū...
《中药大辞典》:吴茱萸根 拼音Wú Zh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