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咯血。症状名。是指血来自肺或气管,咯血血随咳嗽而出的症状。多因外伤,或外邪犯肺、肝火犯肺、阴虚火旺,或气不摄血等,使肺络受损,血溢脉外所致。多种肺脏疾病如肺痨、肺癌、肺络张等,以及血溢病、疫斑热、稻瘟病、心衰等皆可引起咯血。临床若对以咯血为主症的病种尚未能确定时,可暂以咯血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及对症处理。
病因
1、邪热侵袭
肺为娇脏,外界风热燥邪犯肺,灼伤肺络,血液离经,随咳而上逆于外,发为咯血。
2、肝火炽盛
忧思恼怒过度,肝气郁结化火,肝火上逆犯肺,肺失肃降,灼伤肺络迫血妄行,血随气逆而咯血
3、损伤肺络
暴咳、外力所伤,肺络受损,血溢络外而致咯血。
4、气阴亏虚
素体虚弱,久病体虚,或脾气亏虚,心气虚衰,气不能统摄血液,血液外溢而咯血;久病或热病使阴津耗伤,以致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咯血。
病机
咯血的病机,多系肺络受损,血溢脉外,随咳嗽而咯出。
针灸疗法
膈俞、孔最为主穴。风热加尺泽、合谷、曲池,用泻法;肝火加泻内关、太冲;阴虚补复溜、太渊。
其它疗法
1、单方验方
(1)白芨粉,每次5g,每日3次。
(2)三七粉,每次0.5g~1g,每日3次。
(3)十灰散(丸)10g,顿服。
2、常用止血西药
维生素K3、维生素K4、安络血、6-氨基己酸、止血环酸、止血敏等。
3、输血等急救
反复咯血不止,可行小量(50~100mL)多次输血;量多者(1次咯血>300mL),可试用人工气腹。如有手术指征者,可手术处理。咯血有窒息可能者,应迅迅速作气管插管或气管镜吸引,以清除血块。
4、常用止血中药
白茅根、藕节、仙鹤草、花蕊石、侧柏炭、大蓟、小蓟、紫珠、蒲黄、白芨粉等,可在辨病、辨证基础上选用。
常见证型
1、风热犯肺证
证候:咳嗽,喉痒,痰中夹血,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清热止咳。
常用方剂:桑菊饮。
加减:咯血量多,加山栀、藕节、白茅根、三七等。
2、燥邪犯肺证
证候: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治法:生津润肺,止咳止血。
常用方剂:桑杏汤。
加减:咯血量多,加生地、藕节、白茅根;咳嗽痰多,加桔梗、陈皮、制半夏。
3、肝火犯肺证
证候: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咯血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面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止血。
常用方剂:黛蛤散合泻白散。
加减:咯血量多,加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根;胸胁胀痛,加柴胡、郁金、枳壳、山栀;便秘,加大黄。
4、肺热炽盛证
证候:咯血鲜红、量多,痰黄稠,身壮热,胸闷心烦,口渴引饮,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干,脉洪数。
治法:清热泻肺止血。
常用方剂:黄连解毒汤。
加减:一般可加石膏、知母、茅根、仙鹤草;咯痰量多,加陈皮、制半夏、胆南星、天竺黄;口渴引饮,加生地、天花粉、葛根;便秘,加火麻仁、大黄、枳实。
5、阴虚火旺证
证候:咳嗽,痰少难咯,痰中带血或反复咯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颗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清肺止血。
常用方剂:百合固金汤。
加减:咯血量多,加仙鹤草、侧柏叶、地榆炭。
6、气不摄血证
证候:咳嗽,气短懒言,痰中带血,神疲乏力,畏冷,自汗,面白无华,唇甲色淡,舌淡,脉弱。
治法:益气摄血。
常用方剂:拯阳理劳汤。
加减:咯血量多,加仙鹤草、侧柏叶、白茅根;自汗,加五味子、乌梅、浮小麦。
常见病
1、首先应排除鼻、咽、口腔的出血,并肯定属于咯血,当与呕血相鉴别。
2、根据病情进行诊断思考
(1)反复咳嗽多年,或大口咯血者,多属肺络张、肺痨。
(2)咯血而伴咯脓痰者,多为肺热病、肺痈、肺络张等病。
(3)持续小量咯血或痰中带血丝,尤其是40岁以上,长期吸烟之男性,应警惕肺癌。
(4)有心脏病史及体征者,咯血可能与心病有关。
(5)急性发病,有高热而咯血者,多属肺热病、疫斑热、稻瘟病等温热性疾病。
(6)咯血难以控制,并伴全身其他出血者,应考虑全身出血病的可能,如血溢病、髓劳
(7)百日咳为阵发顿咳,咳嗽剧烈时偶可引起咯血。
(8)妇女在行经期间出现周期性鼻衄或咯血,称经行吐衄。
(9)外伤损及肺络引起咯血,有明显的外伤史。
(10)鼠间或人间鼠疫流行期,骤起高热、咯血、脊核肿痛,应考虑鼠疫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