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病人的注意事项
胆囊息肉病人平时需要注意的,第一个低脂饮食,低脂饮食是平时少吃油腻的东西,烧烤类的尽量少吃,比如说早晨一天三餐,早晨吃油腻的东西,那么到中午晚上尽量少吃;第二点,得了胆囊息肉应该时常要去监测,因为息肉的手术指征主要和它的大小有关系,所以要时常去医院里面去做彩超,观察息肉的变化,如果息肉大小超过一公分,或者说在短期内,比如说以三个月为界,它的生长速度超过0.1公分,那么认为它生长速度比较快,这两个指征都是它恶变的表现。所以需要早期的就医,让大夫去判别是否需要手术。
胆囊息肉病人的注意事项相关阅读
胆囊息肉吃药能消除吗
胆囊息肉一般无症状,不易被发现,只有做B超才能发现,而此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所以需要及时治疗才行。如果病情不严重,使用药物可以治愈胆囊息肉。中药的副作用少,建议患者尝试中药治疗。
胆囊息肉是多种胆囊疾病比较常见的一种,这种疾病的出现在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并不是很容易发现和治疗,但是要知道胆囊息肉对于我们的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多注意对胆囊息肉的预防,那么患了胆囊息肉吃药能治好吗?胆囊息肉60%的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其隐蔽性较强,不易被人们发现,只有在B超体检时才能发现。部分患者偶伴有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腹胀、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厌油、消化不良等症状,极少数患者伴有发热、黄疸,主要体征为右上腹区压痛,较明显,对人体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并有8-15%患者癌变。
根据现代流行病学的最新统计结果,家族成员中亲代患有胆囊息肉病其子代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的1-2倍,由此说明此病还是有一定的遗传倾象。所以患上这个疾病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的加重和遗传。
胆囊息肉吃药能消失吗?
如果病情不严重的话,使用药物治疗胆囊息肉是可以治愈的。那么吃什么药物最好呢?一般来说,在中国中药治疗疾病有很长的历史,而且中药治疗的副作用比较少,建议用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如下配方:
柴胡、青蒿、枳实、茯苓、郁金、陈皮、法半夏各10g,白芍6~10g,灵仙15~30g,生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发热重者,重用青蒿;呕吐重者,加竹茹、大黄。
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治
多发性胆囊息肉是胆囊息肉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因此针对于这种疾病治疗是刻不容缓的,但是很多病人没有这方面的医学常识,即便是知道自己患上了这种疾病,还是不了解该怎样进行治疗处理才好,那么到底患上了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治呢?
步骤/方法:
1、医院的医生告诉我们,要治疗多发性胆囊息肉这个病首先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引起的,多发性胆囊息肉是由没有规律饮食、不爱吃早餐的人群,是引起胆囊息肉形成的原因,平时经常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也容易得胆囊息肉。
2、药物治疗,医院的医生会开针对多发性胆囊息的中药,治疗首先能抑制息肉组织继续生长;第二,行气破除瘀血、散癥软坚,对息肉细胞组织形成包围杀除的作用,使息肉经收涩而逐渐缩小,直到全部消失;第三,益气养阴扶正、调理气机,修复胆囊内壁深层组织的细胞,增强抗病能力,抑制息肉复发,彻底治好的。
3、还有就是有手术治疗的方法,手术治疗的周期时间短,手术治疗的方法是直接切除病症,结合药物对病人进行巩固治疗,这种治疗的方法治疗周期短,病人在治疗后注意自己的饮食卫生,是可以直接治疗康复的。
饮食上都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
2.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多发性胆囊息肉的饮食中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胆襄息肉有什么症状
患上了胆囊息肉,多数的患者早期的症状不是很明显,而一般主要的症状就是上腹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这种疼痛如刀绞一般,还会出现一些腹胀的症状,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我们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
患上了疾病都会出现一定的症状,正是因为我们对于很多疾病的症状不了解,才没有办法做到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因此可见了解疾病出现的症状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其中胆囊息肉是常见疾病,那么患上了胆囊息肉有什么症状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得了胆囊息肉后出现的症状:
1、最主要的症状就是上腹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这种疼痛如刀绞一般,可见是十分痛苦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胆囊息肉都这样的,有些人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去做身体检查才会发现。
2、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急性胆囊息肉患者还会感觉肚子胀气,从而导致自己消化系统出了问题,吃什么东西都不容易消化,这些时候就不能吃太硬的食物了。
3、另外胆囊息肉还会诱发自己原来就有的一些内科疾病,最为常见的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等,这些并发症的出现是会加重病情的,死亡率极高。
4、一些严重的胆囊息肉患者发现的时候已经有肿瘤了,肿瘤压迫着胆囊使他们感到十分痛苦,而且胆囊癌是不可能治愈的,只能控制病情,延缓生命了。
得了胆囊息肉会出现哪些症状,上面文章已经为大家讲解得非常清楚了,希望大家要记住这些症状,生活中一旦发现自己有了上面的症状,一定要记住早点去医院接受系统的治疗,这样您的性命才不会有危险。一些胆囊息肉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就是因为治疗不及时,可见早点治疗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胆囊息肉并不可怕
胆囊息肉(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 PLG)大多数没有症状,85%是通过例行体检才发现的。现代人本来就怕查出点什么问题,一旦查出有胆囊息肉就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那是因为人们对胆囊息肉的不了解而无端地害怕。
胆囊息肉为何会让人觉得如此可怕呢?我们来看看平时医生是怎么说的:“你的息肉有一厘米了,赶快切掉胆囊吧,要不会癌变的!”;我们再看看网络查询到的一些信息:“胆囊息肉平均癌变率由1-2%提升到8-12%,成为现代都市的一大杀手。”;还有诸如“胆囊息肉具备潜在攻击性强,癌变率高的特点”等。对于一个刚查出有胆囊息肉的人,当他听到这些、查询到这些、看到这些时,他能不害怕吗?以上所说就完全不对吗?当然不是,胆囊息肉的相关知识中确实包含有这些。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作为病人,要主动的较全面的了解胆囊息肉(但信息量太多,复杂,斟酌谁是谁非确实不容易!),当医生的也应该有义务简要介绍胆囊息肉。其实,胆囊息肉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症状,而能癌变的息肉并不太多,如果不会癌变,它应该算不上是什么疾病。这样大家是不是觉得胆囊息肉并不可怕吗?关键是哪些息肉会癌变。下面我就根据病人最为关注的热点来介绍 。
1 胆囊息肉究竟是不是一种疾病?息肉就是赘生物,通俗的讲息肉就是多余的不应该存在的东西。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生长的多余的不应该存在的东西,我们就称之为胆囊息肉也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 PLG),是一种常见的胆囊良性疾病。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3%~6% ,胆囊息肉绝大多数没有任何症状,85%是通过例行体检中超声发现。胆囊息肉类似于皮肤上的赘生物,俗称“瘊子”,只是它不在皮肤上而在胆囊粘膜上。胆囊息肉即没有症状又不会影响胆囊的功能,如果它不会癌变,那么它严格的来说,它算不上是一种真正的疾病。
2 什么样的胆囊息肉要手术呢?胆囊息肉是不是一定要等到它癌变了再做手术呢?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要理解胆囊息肉的临床分类与治疗对策。临床上所谓胆囊息肉或者胆囊隆起样病变实为一组包含很多不同病理状态的胆囊疾病。目前通用的病理分类是分为非肿瘤性病变(假性息肉)与肿瘤性病变(真性息肉)两大类。胆囊息肉的临床分类如下:
第一类:胆固醇性息肉(占50%)。又称它为假性息肉。迄今未发现有癌变的报导。它外观呈桑葚状,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极易脱落,多在10mm以内,以多发为主,位于胆囊体部。大多数胆固醇性息肉病人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胆囊功能良好,故可以每3-6月定期B超复查,观察其大小变化。如果有明显症状或者短期内增大明显时才考虑手术治疗。对于胆囊功能良好且胆囊没有急慢性炎症的可以首选胆道镜、腹腔镜联合胆囊内镜检查、活检及治疗(又称之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如果胆囊功能差,或伴有急慢性炎症者可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第二类: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占40%)。又称为真性息肉。主要是指: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因此,这类病变应该行预防性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三类: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约占10%)。目前对于混杂在胆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胆囊癌主要靠B超来侦别。必要时加作增强CT。癌性息肉的B超特征为:大于10mm(88%);单发(82%);多位于胆囊颈部(70%);约有50%伴有胆囊结石;病变回声强度以中低回声为主。一旦怀疑此类病变时应限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
通过以上的讲解,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理解:胆囊息肉有真假之分。假性息肉是不会癌变的,可以观察;而真性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性,建议行预防性将胆囊切除,这样就可以减少胆囊癌的发生。如何判断息肉的真假就尤为重要了。
3 胆囊息肉中有多少可以癌变呢?据统计:如此众多的胆囊息肉中也只有12%可以癌变。鉴于目前胆囊癌的手术疗效较好的也只局限于胆囊粘膜的早期癌,而胆囊癌的总体疗效极差,它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所以胆囊癌在目前医学界仍是一个很棘手的疾病,唯一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切除胆囊。这就要求医生对如此众多的胆囊息肉病人做出比较正确客观的判断--即可以早期发现胆囊癌,又可以避免大量的不必要胆囊切除。尽最大可能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胆囊。息肉有可能癌变就是胆囊息肉最为可怕之处。医生也认为:胆囊息肉样病变仍然是一种癌前疾病,应定期B超复查,动态观察息肉大小形态的变化。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据国内健康查体统计表明:正常人群中有5%的胆囊息肉检出率。也就是说在各个单位组织的例行身体检查中有5%的人能可能会查出胆囊息肉。
4 有没有什么办法来侦别可以癌变的息肉呢?从上述胆囊息肉的临床分类和不同类型的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中,我们不难看出:胆囊息肉有真假之分,治疗上可以简单地说“胆囊假性息肉可以保留胆囊,而真性息肉要预防性切除胆囊,息肉样癌要行胆囊根治性切除。”然而,目前的医学检查不能准确确定息肉的性质,故将怀疑真性息肉的胆囊一律切除,做以绝后患。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半数以上的胆囊被冤枉切除。也许有人会问:有没有不手术就能知道胆囊息肉的真假?能不能将胆囊内的息肉取出来然后再将胆囊缝上?我们都知道,肿瘤的性质其最高诊断依据是组织学诊断(也叫病理诊断)。临床上经常有通过经皮穿刺或内镜活检等手段取得活体组织,然而,胆囊是一个储存胆汁的盲袋状空腔器官,它没有自然腔首来供内镜进入,也无法经皮穿刺,故我们无法取到组织。而各种检查手段均只能对息肉外形进行描述,而这些外形描述仅只能作为参考,无法指导临床。所以,不想通过手术就能获得胆囊息肉的性质就成为不可能的事。如果我们将在外科建议切除胆囊的这部分病人,在手术中取到息肉的组织,并进行快速冰冻活检,最后依据组织学结果,对假性息肉的胆囊给予保留,真性息肉的胆囊酌情给予预防性切除。这样即能保留部分有功能的胆囊,又切除有癌变倾向的胆囊,实为一种严谨的态度下获得的新的治疗方法。目前医疗水平能否达到这种设想呢?答案是肯定的,确实有这样的方法,我们称之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它是通过腹腔镜来了解腹腔内情况及胆囊的外观,初步判断胆囊是否正常及腹腔内是否有癌的病灶,然后在腹腔镜直视下将胆囊底部夹住并将其拖出一小部分到腹壁切口外,再将胆囊底部切开一个很小的口,通过这个口我们再用胆道镜观察胆囊腔内的情况,包括胆囊粘膜是否有胆固醇沉积、息肉的外观数目、胆汁是否清亮、胆囊管开口是否通畅等,最后通过胆道镜用活检钳将息肉一一夹取,取出的息肉进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活检,如果快速冰冻切片活检报告为属于胆固醇性等良性息肉,那我们就尽力取净胆囊内息肉后再将胆囊小口缝合。胆囊就这样保留在你的身体里了。此手术技术相当成熟,很少有严重的并发症。但目前医学界对此手术也有争议,其原因就是此手术不能改变胆囊的内环境,息肉的复发将是不可能避免的。所以,当你有胆囊息肉时,在就诊的时候医生会给出不同的建议意见。这一点,希望大家能理解。
5 胆囊的良性疾病保留胆囊是否有必要?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孝道的民族。《孝经》第一章就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传统文化要求中国人保持完整的身体,这是孝道的开始。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的病人有着强烈的保留胆囊的愿望,甚至喊出“誓与胆共存亡”的心声。此举并非愚昧。从现代医学生理上来讲,也是有很强的理论依据的。只可惜现代西医在胆囊切除术诞生的120余年里,一直没能找到替代胆囊切除的更好方法。因此,在上个世纪里,中国人一直在忍受着不得以毁伤源于父母的身体。当然,单纯从传统文化方面来说保留胆囊的意义是有点偏颇。但病人有强烈的保留胆的要求是可以从文化中寻求到根源的。目前我们能够通过胆道镜来观察胆囊内息肉的外观,对真假息肉进行准确判断。并可以将息肉取出做快速切片活检,最终根据病理结果来决定胆囊的去留。如此,我们能够做到保留假性息肉的胆囊,去除真性息肉的胆囊,即能解除胆囊癌的后顾之忧,又能保留正常的胆囊。这样在不增加病人痛苦和费用的情况下,极大可能保留了一部胆囊,这也是人类人文医学的具体表现。所以,我认为适当保留胆囊还是很有必要的。
6 胆囊息肉治疗建议对比:外科教材对胆囊息肉的指导性建议:一 观察 胆囊内多发息肉,直径在1.0cm以下无症状者,应定期B超复查,动态观察息肉大小形态的变化。2预防性胆囊切除。二 预防性胆囊切除:① 1单发息肉;② 大于1.0cm广基或基底部宽大者; ③ 病变有增大者; ④ 合并有胆囊结石者;⑤ 年龄在50岁以上者,伴有症状。以上均可以视为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目前新观念:一 观察(内容同上)。二 假性息肉要保留胆囊,真性息肉行预防性胆囊切除。随着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重视国民的身体素质大力提倡健康体检,使胆囊息肉的检出数量日益增多,胆囊息肉已成为最常见的胆道疾病之一。然而,对胆囊息肉应该如何治疗的问题,一直存在一些争论或分歧。首先,胆囊息肉目前尚无针对强的药物来预防与治疗。对于小于10mm的息肉,可以不做任何治疗,建议每三到六月复查一次超声,以监测胆囊息肉大小的动态变化。对于接近或者超过10mm的息肉,建议行预防性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如果病人有保留胆囊的愿望且年龄在60岁以下又达到预防性切除胆囊标准时,对于这部分病人可以试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最后视术中息肉的病理性质而决定胆囊的去与留。这样就能最大可能的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胆囊。
综上所述,胆囊息肉确实并不可怕,一味地担忧肯定是自找烦恼,将息肉任其不管肯定也不正确。只有科学客观地待胆囊息肉,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胆囊息肉并不可怕
胆囊息肉(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 PLG)大多数没有症状,85%是通过例行体检才发现的。现代人本来就怕查出点什么问题,一旦查出有胆囊息肉就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那是因为人们对胆囊息肉的不了解而无端地害怕。
胆囊息肉为何会让人觉得如此可怕呢?我们来看看平时医生是怎么说的:“你的息肉有一厘米了,赶快切掉胆囊吧,要不会癌变的!”;我们再看看网络查询到的一些信息:“胆囊息肉平均癌变率由1~2%提升到8~12%,成为现代都市的一大杀手。”;还有诸如“胆囊息肉具备潜在攻击性强,癌变率高的特点”等。对于一个刚查出有胆囊息肉的人,当他听到这些、查询到这些、看到这些时,他能不害怕吗?以上所说就完全不对吗?当然不是,胆囊息肉的相关知识中确实包含有这些。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作为病人,要主动的较全面的了解胆囊息肉(但信息量太多,复杂,斟酌谁是谁非确实不容易!),当医生的也应该有义务简要介绍胆囊息肉。其实,胆囊息肉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症状,而能癌变的息肉并不太多,如果不会癌变,它应该算不上是什么疾病。这样大家是不是觉得胆囊息肉并不可怕吗?关键是哪些息肉会癌变。下面我就根据病人最为关注的热点来介绍 。
1 胆囊息肉究竟是不是一种疾病?
息肉就是赘生物,通俗的讲息肉就是多余的不应该存在的东西。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生长的多余的不应该存在的东西,我们就称之为胆囊息肉也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 PLG),是一种常见的胆囊良性疾病。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3%~6% ,胆囊息肉绝大多数没有任何症状,85%是通过例行体检中超声发现。胆囊息肉类似于皮肤上的赘生物,俗称“瘊子”,只是它不在皮肤上而在胆囊粘膜上。胆囊息肉即没有症状又不会影响胆囊的功能,如果它不会癌变,那么它严格的来说,它算不上是一种真正的疾病。
2 什么样的胆囊息肉要手术呢?
胆囊息肉是不是一定要等到它癌变了再做手术呢?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要理解胆囊息肉的临床分类与治疗对策。临床上所谓胆囊息肉或者胆囊隆起样病变实为一组包含很多不同病理状态的胆囊疾病。目前通用的病理分类是分为非肿瘤性病变(假性息肉)与肿瘤性病变(真性息肉)两大类。胆囊息肉的临床分类如下:
第一类:胆固醇性息肉(占50%)。又称它为假性息肉。迄今未发现有癌变的报导。它外观呈桑葚状,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极易脱落,多在10mm以内,以多发为主,位于胆囊体部。大多数胆固醇性息肉病人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胆囊功能良好,故可以每3-6月定期B超复查,观察其大小变化。如果有明显症状或者短期内增大明显时才考虑手术治疗。对于胆囊功能良好且胆囊没有急慢性炎症的可以首选胆道镜、腹腔镜联合胆囊内镜检查、活检及治疗(又称之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如果胆囊功能差,或伴有急慢性炎症者可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第二类: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占40%)。又称为真性息肉。主要是指: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因此,这类病变应该行预防性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三类: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约占10%)。目前对于混杂在胆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胆囊癌主要靠B超来侦别。必要时加作增强CT。癌性息肉的B超特征为:大于10mm(88%);单发(82%);多位于胆囊颈部(70%);约有50%伴有胆囊结石;病变回声强度以中低回声为主。一旦怀疑此类病变时应限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理解:胆囊息肉有真假之分。假性息肉是不会癌变的,可以观察;而真性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性,建议行预防性将胆囊切除,这样就可以减少胆囊癌的发生。如何判断息肉的真假就尤为重要了。
3 胆囊息肉中有多少可以癌变呢?
据统计:如此众多的胆囊息肉中也只有12%可以癌变。鉴于目前胆囊癌的手术疗效较好的也只局限于胆囊粘膜的早期癌,而胆囊癌的总体疗效极差,它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所以胆囊癌在目前医学界仍是一个很棘手的疾病,唯一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切除胆囊。这就要求医生对如此众多的胆囊息肉病人做出比较正确客观的判断--即可以早期发现胆囊癌,又可以避免大量的不必要胆囊切除。尽最大可能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胆囊。息肉有可能癌变就是胆囊息肉最为可怕之处。医生也认为:胆囊息肉样病变仍然是一种癌前疾病,应定期B超复查,动态观察息肉大小形态的变化。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据国内健康查体统计表明:正常人群中有5%的胆囊息肉检出率。也就是说在各个单位组织的例行身体检查中有5%的人能可能会查出胆囊息肉。
4 有没有什么办法来侦别可以癌变的息肉呢?
从上述胆囊息肉的临床分类和不同类型的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中,我们不难看出:胆囊息肉有真假之分,治疗上可以简单地说“胆囊假性息肉可以保留胆囊,而真性息肉要预防性切除胆囊,息肉样癌要行胆囊根治性切除。”然而,目前的医学检查不能准确确定息肉的性质,故将怀疑真性息肉的胆囊一律切除,做以绝后患。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半数以上的胆囊被冤枉切除。也许有人会问:有没有不手术就能知道胆囊息肉的真假?能不能将胆囊内的息肉取出来然后再将胆囊缝上?我们都知道,肿瘤的性质其最高诊断依据是组织学诊断(也叫病理诊断)。临床上经常有通过经皮穿刺或内镜活检等手段取得活体组织,然而,胆囊是一个储存胆汁的盲袋状空腔器官,它没有自然腔首来供内镜进入,也无法经皮穿刺,故我们无法取到组织。而各种检查手段均只能对息肉外形进行描述,而这些外形描述仅只能作为参考,无法指导临床。所以,不想通过手术就能获得胆囊息肉的性质就成为不可能的事。如果我们将在外科建议切除胆囊的这部分病人,在手术中取到息肉的组织,并进行快速冰冻活检,最后依据组织学结果,对假性息肉的胆囊给予保留,真性息肉的胆囊酌情给予预防性切除。这样即能保留部分有功能的胆囊,又切除有癌变倾向的胆囊,实为一种严谨的态度下获得的新的治疗方法。目前医疗水平能否达到这种设想呢?答案是肯定的,确实有这样的方法,我们称之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它是通过腹腔镜来了解腹腔内情况及胆囊的外观,初步判断胆囊是否正常及腹腔内是否有癌的病灶,然后在腹腔镜直视下将胆囊底部夹住并将其拖出一小部分到腹壁切口外,再将胆囊底部切开一个很小的口,通过这个口我们再用胆道镜观察胆囊腔内的情况,包括胆囊粘膜是否有胆固醇沉积、息肉的外观数目、胆汁是否清亮、胆囊管开口是否通畅等,最后通过胆道镜用活检钳将息肉一一夹取,取出的息肉进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活检,如果快速冰冻切片活检报告为属于胆固醇性等良性息肉,那我们就尽力取净胆囊内息肉后再将胆囊小口缝合。胆囊就这样保留在你的身体里了。此手术技术相当成熟,很少有严重的并发症。但目前医学界对此手术也有争议,其原因就是此手术不能改变胆囊的内环境,息肉的复发将是不可能避免的。所以,当你有胆囊息肉时,在就诊的时候医生会给出不同的建议意见。这一点,希望大家能理解。
5 胆囊的良性疾病保留胆囊是否有必要?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孝道的民族。《孝经》第一章就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传统文化要求中国人保持完整的身体,这是孝道的开始。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的病人有着强烈的保留胆囊的愿望,甚至喊出“誓与胆共存亡”的心声。此举并非愚昧。从现代医学生理上来讲,也是有很强的理论依据的。只可惜现代西医在胆囊切除术诞生的120余年里,一直没能找到替代胆囊切除的更好方法。因此,在上个世纪里,中国人一直在忍受着不得以毁伤源于父母的身体。当然,单纯从传统文化方面来说保留胆囊的意义是有点偏颇。但病人有强烈的保留胆的要求是可以从文化中寻求到根源的。目前我们能够通过胆道镜来观察胆囊内息肉的外观,对真假息肉进行准确判断。并可以将息肉取出做快速切片活检,最终根据病理结果来决定胆囊的去留。如此,我们能够做到保留假性息肉的胆囊,去除真性息肉的胆囊,即能解除胆囊癌的后顾之忧,又能保留正常的胆囊。这样在不增加病人痛苦和费用的情况下,极大可能保留了一部胆囊,这也是人类人文医学的具体表现。所以,我认为适当保留胆囊还是很有必要的。
6 胆囊息肉治疗建议对比:外科教材对胆囊息肉的指导性建议:一 观察 胆囊内多发息肉,直径在1。0cm以下无症状者,应定期B超复查,动态观察息肉大小形态的变化。2预防性胆囊切除。二 预防性胆囊切除:① 1单发息肉;② 大于1。0cm广基或基底部宽大者; ③ 病变有增大者; ④ 合并有胆囊结石者;⑤ 年龄在60岁以上者,伴有症状。以上均可以视为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目前新观念:一 观察(内容同上)。二 假性息肉可以保留胆囊,真性息肉要行预防性胆囊切除。随着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重视国民的身体素质大力提倡健康体检,使胆囊息肉的检出数量日益增多,胆囊息肉已成为最常见的胆道疾病之一。然而,对胆囊息肉应该如何治疗的问题,一直存在一些争论或分歧。首先,胆囊息肉目前尚无针对强的药物来预防与治疗。对于小于10mm的息肉,可以不做任何治疗,建议每三到六月复查一次超声,以监测胆囊息肉大小的动态变化。对于接近或者超过10mm的息肉,建议行预防性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如果病人有保留胆囊的愿望且年龄在60岁以下又达到预防性切除胆囊标准时,对于这部分病人可以试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最后视术中息肉的病理性质而决定胆囊的去与留。这样就能最大可能的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胆囊。
综上所述,胆囊息肉确实并不可怕,一味地担忧肯定是自找烦恼,将息肉任其不管肯定也不正确。只有科学客观地待胆囊息肉,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相关疾病
相关拔罐
相关按摩
相关刮痧
相关偏方
清热利湿,消肿排脓。适用于湿热内蕴而致急慢性胆囊炎。
清肝热,利湿浊。适用于湿热内蕴而致急慢性胆囊炎,症见口苦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两...
清肝利胆,通便泻火。主治化脓性胆囊炎,症见口苦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两胁疼痛等病症。
清湿,除黄,利胆。适用于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
清肝解毒,利湿排脓。适用于湿热内蕴而致慢性胆囊炎,症见口苦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相关资讯
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右上腹的比较剧烈疼痛,疼痛剧烈到什么程度,病人凌晨三四点...
胆囊息肉区分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真性息肉一般都是单发息肉,是发病率相对比较少的腺瘤...
真息肉如果长到一定程度容易有癌变的问题。分两种情况,一个是结石早期一段时间,不到一公...
胆囊炎患者急性发作的时候要强调要禁食,甚至连水都可以不喝。目的就是让胆囊得到充分的休...
胆囊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胆囊息肉区分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真性息肉一般没有太明确的病...
什么人容易得胆囊癌,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得胆囊癌...
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胆囊炎就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胆囊的畸形发炎。最常...
胆囊息肉的患者没有饮食方面的限制,几乎可以正常饮食。但是有一点,如果胆囊息肉是假性息...
胆囊息肉会恶化吗: 胆囊息肉是否会恶化由它本身的性质决定。真性息肉有恶变倾向,息肉逐...
胆囊息肉有两种,胆囊息肉一个是真息肉,是胆囊壁长出了一块息肉一样的东西。还有一种息肉...
胆囊癌术后,因为他是肝脏的患者。治疗术后,身体一定是虚弱的。所以一定要加强营养支持治...
胆结石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结石可以长在胆囊内、肝内胆管内、肝外胆管,笼统称为胆结石...
急性胆囊炎是急性炎症,有急性的疼、有发烧,就有急性炎症的发作等等。慢性炎症是炎症细胞...
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办: 患者如患有多发的胆囊息肉,以胆固醇性的息肉比较多见。但是也要...
胆囊息肉容易复发吗: 胆囊息肉在经过药物治疗后胆囊息肉消失,患者痊愈。但在停药以后过...
胆囊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胆囊结石。长期的胆囊结石、胆囊的慢性炎症,是全世界胆囊癌最重要...
胆囊息肉能否自愈主要由它的性质决定,大部分难以自愈。真性息肉每年变化不大,可以不管。...
胆囊息肉术后注意事项: 胆囊息肉术后的注意事项需要针对手术方式来定。如果不切除胆囊,...
大部分的急性胆囊炎,不是特别严重。经过积极、科学的保守治疗,胆囊炎容易好。但是有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