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穴有什么功效

2020-07-15

太溪穴有什么功效: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因此有人说太溪穴是人体自带的六味地黄丸,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是有一定道理。
  太溪穴的位置在足部内踝尖和跟腱之间的凹陷,患者休息时可以盘腿坐着,用左手按压右内踝的太溪,右手按揉左内踝的太溪。因为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所以它能够滋肾养阴,补精填髓。因此对腰膝酸软、耳鸣、跟脚乏力、尿频、尿急、夜尿失禁等肾虚症状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另外对头晕目眩、咽喉肿痛、胸痛咯血、月经不调也有一定的功效。



太溪穴有什么功效相关阅读


印堂穴的位置在哪里

印堂穴是在两个眉头连线的中点,在找印堂穴的时候也可以在头面部的正中线上,就是从鼻尖往上引一条直线,和两个眉头连线中点的交叉地方,就是印堂穴。在降眉间肌中布有额神经的分支滑车上神经,眼动脉的分支额动脉及伴行的静脉。取定穴位时,患者可以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印堂穴是在头面部,所以主要能够治疗头痛、眼睛红肿、疼痛,还有鼻塞不通这些症状。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鼻炎、 鼻窦炎,以及感冒引起的鼻塞不通。

印堂穴有什么作用与好处

印堂穴是临床上一个非常常用的穴位,在临床上治疗的疾病也非常多。印堂穴作用主要是通鼻窍,能治疗鼻炎、鼻窦炎以及感冒引起的鼻塞不通,还有可能出现嗅觉的减退;另外,还可以明目,治疗视物不清、眼睛干涩、疼痛等症状;而且还有安神的作用,能用于失眠、健忘等神智方面的疾病;还有醒脑开窍的作用,能治疗中风、癫痫这类脑病。另外,印堂穴平时经常按摩,对一些鼻塞不通、头痛,还有中风、癫痫、失眠等疾病,都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直接灸治疗哪些疾病

直接灸的刺激量比较大,操作也相对要复杂,要求的精准度更高,所以临床应用的范围并不是很多,但它实际可以应用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古人应用到灸法的时候都是在应用直接灸。所以只要艾灸能够治疗的这些问题,直接灸都是可以应用的。直接灸刺激量比较大,患者在接受的时候,可能要有一些解释的工作,如果要针对一些特别顽固性的疾病,用常规的方法已经无法达到那个治疗效果的时候,患者也可以接受这种比较强烈的灸法,所以只要跟患者沟通好,这些都可以做,但是我们要注意,在某些特定的部位是不能够施以直接灸的,因为它有时候会留下瘢痕,比如面部或关节周围或一些比较敏感的部位等。还有如果病人的皮肤状态不好,有非常广泛的或严重的基础疾病,它形成瘢痕之后的愈合能力非常差,要考虑不能够应用直接灸。用直接灸的时候,还是要注意掌握这样的禁忌症,在跟病人沟通好的前提下,可以应用这样一种更好的灸法。

按摩关元穴的好处

关元穴是一个非常好的强身健体的穴位,经常按揉关元穴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用拇指在关元穴上做简单的按揉,或者用整个掌心,在把掌心搓热后,在关元穴上做热敷或者是揉搓,都可以起到刺激关元穴的目的。刺激关元穴一个是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另外有疾病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比如像消化系统的疾病,像容易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的人可以用关元穴。再有就是像生殖系统的问题,比如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像男性的一些遗精、阳痿也可以用关元穴。再有就是泌尿系统,比如像有些成年男性有前列腺的问题,小便淋漓不尽,或者遗尿,小儿遗尿也可以。小孩三岁以上就不应该经常尿床,如果经常尿床,也可以用关元穴来治疗。所以关元穴是一个非常好的穴位,无论从治疗的角度,还是从保健的角度,都可以经常在关元穴上做一些简单的按摩手法。

艾灸天枢穴可不可以治疗便秘

天枢穴在腹部,它属于足阳明胃经。天枢穴是一个很好取的穴位,先找到肚脐,肚脐旁开两寸就是天枢穴。其实便秘是一个很复杂的病,便秘诊断起来很容易,排便困难就是便秘。但是便秘的分型很复杂,有实症,有虚症,还有气滞。实症有实火,有肝的肝气郁结的实症,还包括虚症,包括脾虚、肾虚都会引起便秘,天枢穴能不能治疗便秘?我觉得它主要是针对虚症的便秘。比如脾肾的不足,脾虚通过天枢穴,可以温煦腹部,温阳,可以增加胃肠的蠕动来治疗虚症的便秘,而对一些肺胃实热的便秘,不适合灸天枢穴来治疗便秘。

什么是风池穴

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古称为“热府穴”。风池穴靠近枕骨、枕骨下缘,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的支干。可以用两个拇指,十指交叉叠在一起简单取穴、风池穴主要可以治疗一切外感风邪引发疾病,例如颈项疼痛、肩背酸痛、头晕、头痛。风池穴可以明目、降血压。可以使用拇指按压法,多指按压法或掌捏法,来治疗颈肩部、背部疾病。

什么是列缺穴

列缺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列缺在腕部,腕部有一小骨缝,手臂平放时裂缝打开,有一个缺陷,称为列缺穴。此腧穴在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的作用。列缺穴所归肺经,它可以治疗呼吸系统的一系列疾病,例如咳嗽、哮喘、咳痰过多、咳血。在临床中,采用按摩以及艾灸对穴位进行保健性治疗。

百会穴在什么位置

百会穴是督脉上的穴位,位于头顶。是足三阳经,足厥阴经交汇的位置。百是指脉特别多,会是汇聚。百会穴位于头顶部前发际上缘向上五寸,或者从后发际往上七寸的位置。简便取穴的方法是取前后正中线作为纵轴,两手的拇指点按住两耳尖,然后用中指做交接作为横轴,横轴与纵轴相互交叉的位置有一个小的凹陷,就是百会穴。日常治疗及保健中,百会穴属于首选的必要穴位,百会具有开窍醒神、固脱、厥逆的作用。百会穴可以治疗头部疾病,例如头晕、头痛、焦虑、烦躁、失眠等。

百会穴的作用与好处

百会穴是人体正气之所汇,治疗时首选百会穴位。通过在穴位做手法来提升人体正气,用正气推动气血运行。包括做手法、针刺、艾灸都首选百会穴。艾灸是选取普通长艾条,将艾条在百会穴位置,悬起的缓慢顺时针艾灸,一般五分钟到十分钟,可以治疗失眠、神经衰弱。在百会穴悬起灸,即固定不动灸法,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例如患者突然阳气暴脱、全身出冷汗。中医中,可以艾灸,帮助提升阳气。阳气下陷引起脏腑下垂、子宫下垂、胃下垂、脱肛,可以艾灸,帮助正气提升,将脏器复于原位。

太阳穴在什么位置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是人体十分重要的穴位。颅骨骨板最为浅薄,穴位也最容易按压和碰触。太阳穴属于人体中的死穴,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太阳穴在头面的颞侧,眉梢的外侧,眼角的外侧,即目外眦以及眉梢作连线,连线的中点往后一横指的小凹陷处。横指是指拇指指尖关节的距离。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夹脊穴

经外穴名,指背部脊椎两旁的穴位。《素问·缪刺论》:“从项数脊椎侠背,疾按之应手而痛,刺之旁,三痏立已。”杨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络,其输两旁,各刺三痏也。”

定位归经
  夹脊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乃华佗所创。
  功能主治及配伍
  主治血管性头痛;中风;高血压;肢端感觉异常症等。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1)配风池穴、大杼穴阳陵泉穴可以缓解治疗肢体痿痹;
  (2)配膏肓傅穴、定喘穴灵台穴足三里穴治老年气喘;
  (3)配命门穴次髎穴腰阳关穴白环俞穴、阿是穴穴、华佗夹脊(腰2~4)肾俞穴承扶穴殷门穴治坐骨神经痛。
  【保健方法
  夹脊穴是我们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有以下三种保健方法:
  (1)按摩夹脊穴的手法:用双手拇指沿脊柱两侧,由上至下反复推揉5分钟,长期按摩,可防治腰背疾病。
  (2)艾灸夹脊穴的方法:用艾条回旋灸治夹脊穴,每穴各灸治5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心肺疾病、肠胃疾病、上下肢疾病等。
  (3)刮痧夹脊穴的方法:用刮痧板角由上至下刮拭30次,以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强直性脊柱炎等。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1)背痛:主要表现为背部不明原因疼痛、酸困、僵硬等。背痛时,就按摩夹脊穴。夹脊穴,跟其他穴位不一样,不是一个或两个,而是两排,共34个。因此,它是一系列穴位的统称。位于脊柱两旁0.5~1厘米处。内夹督脉,外临膀胱经,因此,按摩夹脊穴有利于减轻背痛。
  (2)脏腑气血不通:内夹脊里督脉,外邻膀胱经,督脉之别由督脉“别走太阳’狭脊而行于督脉与膀肤之间,故夹脊穴的针灸效应是通过“督脉之别”督脉和膀胧经得以发挥的。且夹脊穴又与诸脏腑背俞相邻,针夹脊穴又可调和脏腑气血。
  注意事项
  (1)按摩“夹脊穴”时,如果遇到肌肉僵硬、阻塞严重的情况,被捏者可能会疼痛难忍,此时动作可放缓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开。
  (2)由于夹脊穴所处的位置比较特殊,所以若是采用针刺的方法治疗疾病时,最好由专业的医师操作比较好,艾灸的时候也最好经过医师指点。

会阴穴

会阴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会阴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

定位归经
  会阴穴位于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间点。
  功能主治及配伍
  有缓解治疗性功能障碍、月经不调、小便不通、阴部瘙痒、阳痿、带下、疝气、脱肛、癫狂、昏迷等功能。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1)产后暴厥:配三阴交,有强阴醒神的作用,主治产后暴厥。
  (2)养阴泻热:配鱼际,有养阴泻热的作用,主治阴汗如水流。
  (3)难产:配中极、肩井,有行气通络,强阴壮阳的作用,主治难产,胞衣不下,宫缩无力,产门不开等。
  (4)遗精:配肾俞,治遗精。
  (5)溺水窒息:配人中,阴陵泉,治溺水窒息。
  保健方法
  会阴穴是我们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有以下几种保健方法:
  (1)按摩法:取仰卧式,将双腿屈膝盘起。将双手相对合搓热之后,用 左手按摩会阴穴。按摩速度和力量以适应为度,一边按摩—边默数1~100个数。即按摩的次数,一上一下为1次功。当会阴穴有了热胀感时,即停止按摩。随着气力、体力增强之后,可以增加按摩次数。
  (2)艾灸法:会阴穴艾条灸5-15分钟,会阴穴艾炷灸3-5壮。
  (3)针刺法:直刺0.5-1寸(孕妇慎用)。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1)妇科疾病:时常做一些女性生殖按摩保健,是可以有效的治疗妇科疾病的。
  (2)便秘:经常按摩会阴穴,能解决便秘,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
  注意事项
  (1)做会阴穴按摩时力度不要太大,动作要轻柔。
  (2)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少冲穴

少冲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阴心经。井(木穴)。
  别名:经始穴。“少冲穴”:“少”,阴也。“冲”,突也。少冲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体内冲出。本穴为心经体表经脉与体内经脉的交接之处,体内经脉的高温水气以冲射之状外出体表,故名“少冲”。

【定位归经】
  少冲穴属于手少阴心经,少冲穴位于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能主治及配伍】
  缓解治疗小儿惊厥、发热、昏迷、脑出血、休克、晕厥、心痛、心悸、胸痛、胸胁痛、癫狂等。
  (1)少冲穴配太冲穴中冲穴大椎穴:治热病、昏迷;
  (2)少冲穴配水沟穴、百会穴、风池穴、十宣穴:治中风;
  (3)少冲穴配阳陵泉穴、中封穴期门穴:治黄疸。
  【保健方法】
  (1)【针刺法】:少冲穴斜刺0.1—0.2寸,局部胀痛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艾灸法】:少冲穴艾条灸5—10分钟,少冲穴艾炷灸1—3壮。
  (3)【刮痧法】:用角刮法从手指近端向远端刮拭3—5分钟,每天3—5次,可以治发烧、心痛。
  【适用人群】
  (1)循环性疾病
  少冲穴还能够治疗脑出血,心肌炎,心绞痛等循环系统性的疾病。由于少冲穴心经体表与内经脉相连处,所以能够有效的缓解各种循环性的疾病,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尤其要特别重视,一旦发现有心绞痛的现象,可以适当按压一下。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少冲穴还能够有效的治疗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比如休克,惊厥,癫痫等,所以大家还是要特别重视,如果发现有休克的现象,可以直接按压的人体的少冲穴,当然也可以选择用艾灸的方法。
  【注意事项】
  用拇指和食指揉捏另一只手小指两侧,按压时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钟,每日按摩2次。

中府穴

中府穴,别名膺中俞、府中俞、膺俞。位于胸部,横平第一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定位归经】
  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或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下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用水针。
  【功能主治及配伍】
  中府穴可以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中府配肺俞、百劳、膏肓俞针灸并用治肺痨有效。现在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等。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现压痛,此穴为心肺疾患常用穴之一。以下是中府穴治病、保健的常用穴位配伍方法。
  (1)肃降肺气,清泄肺热
  中府穴为肺经募穴,能肃降肺气,清泄肺热,现代多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2)治疗腹胀
  刺激中府穴可以增强肺脏主气之功,使气机升降有序,则脾清可升,健运有常。且中府穴有微手足太阴的交汇穴,既可以治疗肺经之病,又可以治疗脾经之患,临床常据此用于治疗消化系统方面疾病,如腹胀等。
  (3)辅助诊断
  并且对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现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4)养生保健
  老年人到了冬季容易诱发支气管哮喘,按摩中府穴可以调节肺脏宣发肃降的生理功能,能清肺理气,止咳平喘,可用来预防和缓解由于支气管哮喘引发的肺部不适等症状。
  【保健方法】
  中府穴为心肺疾患常用穴之一,其主要的保健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摩法:先让患者坐下,施术者站在患者后面,找到患者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的肺俞穴按摩2分钟,然后按摩患者中府穴3 分钟即可。
  (2)按压法:右手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向外顺时针揉按左胸中府穴,再用左手以同样方式,逆时针揉按右胸中府穴,各1~3分钟。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建议稍稍施力即可。
  (3)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中府穴5~20分钟,长期坚持,可改善体虚、中气不足等。
  【适用人群】
  中府穴常用于青年和老年人日常保健,尤其适用于以下几种人群:
  (1)扁桃体炎: 主要表现为起病急,畏寒,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以及全身酸懒等。扁桃体肿大肥大,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艾灸法。
  (2)心脏病: 心悸、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胸痛、水肿、少尿等。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按压法。
  (3)胸肌疼痛: 呈痉挛性发作,每次持续1~2h。发作间歇期亦可有钝痛。疼痛可为一侧或两侧。同时可伴有发热、咽痛和头痛等感染症状。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按摩法
  【注意事项】
  (1)按摩时力度要求适中,不能过大,以局部穴位处有酸麻胀感为佳,检查规律性按摩。
  (2)针刺时需要注意针刺方向,本穴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3)针尖不可向内斜刺,以免误入胸腔。

云门穴

云门,经穴名。出自《素问·水热穴论》。属手太阴肺经。。云,云雾。门,门户也。云出天气,天气通于肺。穴为手太阴脉气所发,位于胸膺部内应上焦肺气,为肺气出入之门户,故名云门。

【定位归经】
  位于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功能主治及配伍】
  功能:宣肺止咳,化痰散结,泻四肢热。此腧穴位于胸部,为肺脏脉气所发之处,内应肺脏。可调畅肺脏气机,调理肺脏功能,故有宣肺止咳,化痰散结之功效。此穴可疏调肺经经气,通经活络,故可泻四肢热。
  主治:咳嗽、气短、喘不得息、胸满、胸中烦热、胸痛、引缺盆痛、伤寒四肢热不已、瘿气、疝气上冲心、暴心腹痛、胁痛引背、肩痛不举、四肢逆冷、脉代不至。
  【保健方法】
  (1)针刺云门穴法:云门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可向前胸及腋下放散。针刺时不可向内深刺,以防刺破肺脏,造成气胸。
  (2)艾灸云门穴法:云门穴艾条灸5-10分钟,云门穴艾炷灸3-5壮。
  (3)按摩云门穴法:按摩时可以用大拇指按住云门穴,如果你感觉穴位局部酸胀疼痛,即是按准了穴位,手指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深按,保持十秒然后松开,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一次按摩云门穴100下,也可采用按揉的方法,将穴位一侧的手臂抬起,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指腹放在云门穴的位置,然后做环状运动,轻柔的旋转按压,每一次按压可以先顺时针转100下,然后再逆时针转100下。
  (4)日常保健:用一个手的三指轻轻搭在中府、云门附近,轻轻地按揉,同时这一侧的手做一个扩胸运动就可以了。
  【穴位配伍】
  (1)咳逆、喘不得息:云门、人迎、神藏(《针灸资生经》)。
  (2)短气:云门、风门、热府、肺募、巨阙、期门(《针灸资生经》)。
  (3)胸中痛: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备急千金要方》)。
  (4)四肢热:云门、髃骨、委中、髓空(《素问·水热穴论》)。
  (5)肩痛不能举:云门、秉风(《针灸资生经》)。
  (6)胸肌风湿症:云门、中府、天池、支沟、极泉(《针灸学手册》)。
  【适用人群】
  常用于青年和老年人日常保健,尤其适用于以下体质的人群:
  (1)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引起喘息,多在急性期发作,发热、头痛、不适。持续3~5天。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按摩云门穴的手法。
  (2)肩背痛:背部有隐约麻痛不适,肩背部筋脉、肌肉作痛。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艾灸云门穴的方法。
  (3)胸痛:压榨性胸痛、肩部(单侧或双侧)、下颌部或背部疼痛、气急、皮肤湿冷、恶心、头晕等。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针刺云门穴法。
  【注意事项】
  (1)【云门穴的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2)【云门穴的针刺方法】:云门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可向前胸及腋下放散。针刺时不可向内深刺,以防刺破肺脏,造成气胸)。《针灸甲乙经》:“刺太深,令人逆息,不能食。
  (3)【云门穴的艾灸方法】:云门穴,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5壮。
  (4)【云门穴的日常保健】:用一个手的三指轻轻搭在中府、云门附近,轻轻地按揉,同时这一侧的手做一个扩胸运动就可以了。注意:此穴是不能随便拍打的,容易伤到肺。

太溪穴 太溪穴有什么功效 太溪穴的功效是什么

相关资讯

太溪穴的保健方法及注意事项

太溪穴可以按揉进行局部保健,尤其对于失眠、紧张焦虑的患者。手法按摩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法...

太溪穴在什么位置

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

太溪穴的功效是什么

太溪穴的功效是什么:   太溪穴有什么功效,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所以有人说太溪穴是人...

什么是太溪穴

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

太溪穴的功效是什么

太溪穴的功效是什么:   太溪穴有什么功效,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所以有人说太溪穴是人...

太溪穴的功效是什么

太溪穴的功效是什么:   太溪穴有什么功效,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所以有人说太溪穴是人...

太溪穴的作用与好处

太溪穴属于肾经上穴位,所以它对补益肾气、调理泌尿、生殖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按揉、刮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