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拔罐部位图解
调经止痛没问题
痛经又称“月经痛”,是指妇女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或腰骶部剧烈疼痛,严重时伴有恶心,甚则昏厥。其发病原因常与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郁结,或经期受寒饮冷,以致经血滞于胞宫,或体质素弱引起疼痛。
用具:火罐、气罐、拔罐器、止血钳、酒精棉球、打火机、热毛巾
包含穴位:
1、【肾俞】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次髎】位于骶部,适对第2骶后孔。
3、【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4、【足三里】位于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外侧约1樹旨。
5、【三阴交】位于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疗法:
1、用热毛巾清洁肾俞穴、次髎穴。
2、将火罐拔在肾俞穴、次髎穴上,留罐10分钟。
3、找到关元穴,用热毛巾清洁关元穴。
4、将气罐拔在关元穴上,留罐10分钟。
5、用热毛巾清洁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6、将气罐拔在足三里穴、 三阴交穴上,留罐10分钟。
痛经拔罐穴位
痛经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方剂
温经化瘀,理气止痛。
温经活血,调经止痛。
温经化瘀,理气止痛。
相关偏方
原发性痛经。
痛经偏血瘀者。
痛经。
补中益气,温经散寒,止痛止血。适用于月经来时小腹疼难忍。
行气散寒,温经止痛。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一般用药3?15分钟痛即缓。
活血散寒通经。适用于寒滞少腹而致月经不调,痛经。
活血散寒通经。适用于寒滞少腹而致痛经。
活血散寒通经。治痛经。
活血散寒通经。适用于经后腰酸、腹痛的虚寒性痛。
活血止痛,散寒化瘀。适用于阳虚内寒之痛经。
相关茶方
温肾散寒,调经止痛。
温体理气,行气止痛。适用于月经前或月经期小腹坠胀、冷痛、腰痛等经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