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刮痧部位图解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等,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行经疼痛;继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和子宫肌瘤等引起的行经疼痛。痛经发作时刮拭手部第二掌骨,足部、头部生殖器官全息穴区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非月经期,特别是经前刮拭腰舐部和腹部经穴,可以预防痛经发生。
刮拭部位:
刮拭方法:
1、用垂直按揉法按揉手部第二掌骨桡侧下腹穴区,寻找疼痛敏感点,重点按揉。
2、用单角刮法或平面按揉法刮拭手掌下部靠近腕侧的生殖器官穴区。
3、用面刮法刮拭足底生殖器官穴区,刮至有微热感即可。
4、用平面按揉法按揉足跟内外侧生殖器官穴区。按揉足外侧生殖器官穴区。
5、涂刮痧油或隔衣从上向下刮拭下腹部子宫、卵巢体表投影区。此穴区可选用拔罐法。
6、用面刮法和双角刮法自上而下刮试腰骶部子宫、卵巢脊椎对应区 。
7、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背部肝俞穴、肾俞穴、八髎穴。
8、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下腹部气海穴至中极穴,中注穴至横骨穴。
9、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下肢阴陵泉穴、地机穴、三阴交穴,用垂直按揉法刮试太冲穴。
痛经刮痧穴位
痛经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方剂
温经化瘀,理气止痛。
温经活血,调经止痛。
温经化瘀,理气止痛。
相关偏方
原发性痛经。
痛经偏血瘀者。
痛经。
补中益气,温经散寒,止痛止血。适用于月经来时小腹疼难忍。
行气散寒,温经止痛。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一般用药3?15分钟痛即缓。
活血散寒通经。适用于寒滞少腹而致月经不调,痛经。
活血散寒通经。适用于寒滞少腹而致痛经。
活血散寒通经。治痛经。
活血散寒通经。适用于经后腰酸、腹痛的虚寒性痛。
活血止痛,散寒化瘀。适用于阳虚内寒之痛经。
相关茶方
温肾散寒,调经止痛。
温体理气,行气止痛。适用于月经前或月经期小腹坠胀、冷痛、腰痛等经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