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香穴的位置是什么
迎香穴是临床上非常常用的一个穴位,它主要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还有感冒引起的鼻塞不通等一些鼻病,它还可以治疗面瘫。迎香穴的位置在鼻翼两旁的鼻唇沟处,如果用手摁着迎香穴,就会有明显酸胀地感觉,这就是它的位置。迎香穴在上唇方肌中,深部为梨状孔的边缘,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以及分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迎香穴平时在家里也可以进行自我按摩,比方感冒、鼻塞不通,或者是急慢性鼻炎的时候出现鼻塞不通,都可以用按摩迎香穴的办法来缓解症状。
迎香穴的位置是什么相关阅读
商丘穴
商丘。商,古指漏刻,计时之器也。丘,废墟也。商丘名意指脾经的热散之气由此快速通过。该穴物质为公孙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其性湿热且循脾经上行,而该穴的气血通道又如漏刻滴孔般细小,因此风气的执行是快速通过本穴,强劲的风气吹走了该穴中的脾土微粒,地部脾土如废墟一般,故名商丘。
【定位归经】
商丘穴是属于足太阴脾经。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功能主治及配伍】
商丘穴在内踝骨的前缘偏下一点,正对应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同时它又揭示了一个医理: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因为脾是管运血的,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就消除了。商丘穴多用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胃炎、急慢性肠炎、腓肠肌痉挛、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1)商丘配阴陵泉、曲泉、阴谷和胃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腹胀。
(2)商丘配天枢、阴陵泉,有健脾化湿的作用,治腹泻、腹胀。
(3)商丘配三阴交,有补脾益气的作用,主治脾虚便秘。
(4)商丘配脾俞、三阴交,治脾虚便秘。
【保健方法】
(1)针刺法
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
平刺1.0~1.5寸,透解溪,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踝关节。
直刺0.5~0.8寸。
一般直刺0.5~1.0寸。
(2)艾灸法
艾条灸5~10分钟。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3)按摩法
足踝痛、踝关节扭伤时可用推拿法按摩商丘。经常用拇指指腹用力揉按商丘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对踝关节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适用人群】
(1)腹胀泄泻:主要表现在日常的活动期间腹胀进行性地发展和在夜间休息后倾向减轻或消失的症状。这种体质的人适合艾灸商丘穴。
(2)脾虚:主要表现为多有腹胀、痞满、消瘦、肢乏、泄泻或大便先硬后溏。这种体质的人适合针刺商丘穴法。
注意事项:
按摩时间应适当选择,按摩的补泻是有力度和时间有关,同时也与商丘穴位性质有关系,力度重,手法刺激强,按压时间长一般为泻法,反之为补法。
少冲穴
少冲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阴心经。井(木穴)。
别名:经始穴。“少冲穴”:“少”,阴也。“冲”,突也。少冲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体内冲出。本穴为心经体表经脉与体内经脉的交接之处,体内经脉的高温水气以冲射之状外出体表,故名“少冲”。
【定位归经】
少冲穴属于手少阴心经,少冲穴位于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能主治及配伍】
缓解治疗小儿惊厥、发热、昏迷、脑出血、休克、晕厥、心痛、心悸、胸痛、胸胁痛、癫狂等。
(1)少冲穴配太冲穴、中冲穴、大椎穴:治热病、昏迷;
(2)少冲穴配水沟穴、百会穴、风池穴、十宣穴:治中风;
(3)少冲穴配阳陵泉穴、中封穴、期门穴:治黄疸。
【保健方法】
(1)【针刺法】:少冲穴斜刺0.1—0.2寸,局部胀痛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艾灸法】:少冲穴艾条灸5—10分钟,少冲穴艾炷灸1—3壮。
(3)【刮痧法】:用角刮法从手指近端向远端刮拭3—5分钟,每天3—5次,可以治发烧、心痛。
【适用人群】
(1)循环性疾病
少冲穴还能够治疗脑出血,心肌炎,心绞痛等循环系统性的疾病。由于少冲穴心经体表与内经脉相连处,所以能够有效的缓解各种循环性的疾病,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尤其要特别重视,一旦发现有心绞痛的现象,可以适当按压一下。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少冲穴还能够有效的治疗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比如休克,惊厥,癫痫等,所以大家还是要特别重视,如果发现有休克的现象,可以直接按压的人体的少冲穴,当然也可以选择用艾灸的方法。
【注意事项】
用拇指和食指揉捏另一只手小指两侧,按压时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钟,每日按摩2次。
孔最穴
孔最。孔,孔隙也。最,多也。本穴为肺经之穴,肺之时序应秋,其性燥,肺经所过之处其土(肌肉)亦燥(肺经之地为西方之地),尺泽穴流来的地部经水大部分渗透漏入脾土之中,脾土在承运地部的经水时如过筛一般,故名孔最。
【定位归经】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或手臂向前,仰掌向上,用另一只手握住手臂中段处,拇指指甲下压即是此穴。
【功能主治及配伍】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喉肿痛;失音;热病无汗、头痛;痔疮;肘臂挛痛等病症。
(1)咳逆:孔最、天泉、太溪、行间、俞府、神封、腹结、少商、浮白(《针灸资生经》)。
(2)急性咯血:孔最、尺泽、内关(《针灸临床经验辑要》)。
(3)失音:孔最、喑门(《针灸资生经》)。
(4)头痛:孔最、天柱、陶道、大杼、后溪(《备急千金要方》)。
(5)热病汗不出:孔最、上星、玄颅、前谷、腕骨(《采艾编翼》)。
【保健方法】
(1)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缓解治疗前臂冷痛。
(2)拔罐法:用气罐留罐5—10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治疗前臂酸痛、头痛等。
(3)刮痧法: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孔最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改善发热无汗、咽痛、头痛等。
【适用人群】
(1)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咽痛和声音嘶哑等,这种体质的人适合用刮痧孔最穴法。
(2)肺结核:主要表现为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等。这种体质的人适合拔罐孔最穴法。
(3)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疼痛者可放射至耳部,这种体质的人适合拔罐孔最穴法。
【注意事项】
(1)按摩孔最穴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在毛孔张开时按摩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或洁面后按摩。
(2)按摩孔最穴方向应同肌肉走向一致:沿肌肉生长方向,轻缓地,有韵律地耐心进行,皱纹同肌肉走向是呈直角的,手与皱纹呈直角运动,也就是顺着肌肉的走向。
列缺穴
列缺:列,分解,裂开;缺,缺口。此穴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自此分支别走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桡骨茎突上方,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如裂隙处,故名。
【定位归经】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或者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或立掌或侧掌,把指向外上方翘起,先取两筋之间的阳溪穴,在阳溪穴上1.5寸的桡骨茎突中部有一凹陷即此穴。
【功能主治及配伍】
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 此穴是手太阴肺经络穴,通行表里阴阳之气,邪气在表时可借宣散肺气之功祛风解表,邪气入里时又可借表经之道,引邪外出;故具有疏风解表,宣肺理气,止咳平喘之效,是治疗伤风外感病的要穴。
(1)外感咳嗽:列缺、大椎、合谷、外关、鱼际(《针灸学简编》)。
(2)喘急:列缺、足三里(《医学入门》)。
(3)咳嗽寒痰、胸膈闭痛:列缺、肺俞、膻中、三里(《针灸大全》)。
(4)头痛:列缺、中脘、合谷、上星、太渊、百会、头维、丝竹空、风池、太阳(《针灸治疗实验集》)。
(5) 咯血:列缺、太渊、尺泽、足三里(《针灸学》)。
(6) 茎中痛:列缺、行间(《类经图翼》)。
(7) 牙齿疼痛:列缺、后溪、人中、颊车、吕细、太渊、合谷(《针灸大成》)。
(8)淋痛:列缺、中封、膈俞、肝俞、肾俞、气海、石门(《神灸经纶》)。
【保健方法】
(1)针刺法:向上斜刺0.2~0.3寸,局部酸胀、沉重、或向肘、肩部放散。或向下斜刺0.3~0.5寸,或用恢刺法以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等手腕部疾患。
(2)艾灸法: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因此处皮肤较薄,不宜瘢痕灸。
(3)按摩法: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
【适用人群】
(1) 偏头痛: 主要表现为头部局域疼痛,头痛持续不断,多伴有头晕、烦躁易怒。这种体质的人适合按摩列缺穴法。
(2)咽喉炎: 主要表现为有异物感、发痒、咽干、咽痛、灼热、咳嗽、痰多不易咳净,讲话易疲劳,或于刷牙漱口,讲话多时易恶心作呕等。这种体质的人适合艾灸列缺穴法。
(3)腕无力: 主要表现为手腕无力同时手也是但是手握东西时也能用上劲小腿也感觉酸软无力非常痛苦。这种体质的人适合针刺列缺穴法
【注意事项】
(1)这个穴位使用广泛,作用强大,但是因为其下有很重要的肌腱通过,如果使用不当,一旦造成损伤必然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在使用时还是应当多加小心。
(2)在这个穴位按摩时,手法可以稍重,方向要向上,使得气感向着头项部传导。
(3) 在此穴位使用刮痧的方法时,一定不要强求出痧,避免损伤深层的肌腱。
(4) 穴位处有疤痕、破损、皮疣等皮肤损伤时,不宜使用刮痧的方法。
手五里穴
手五里穴,别名大禁、五里、臂五里、尺之五里、手之五里。主要用于胸肺及局部疾患,是穴位诊断肺炎的定性穴。手五里穴下为皮肤、皮上组织、肱肌。有桡侧副动、静脉。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桡神经。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较疏松,有少量脂肪。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到达肱肌,该肌由臂丛的肌皮神经支配。
【定位归经】
手五里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当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处。
【功能主治及配伍】
手五里穴,主治咳嗽、咳血、心下胀满、中风偏瘫、治肘臂疼痛挛急、寒热疟疾、身黄嗜卧、瘰疬等。以下是手五里穴治病、保健的常用穴位配伍方法:
(1) 消肿除痛:手五里穴配曲池穴、通里穴、中渚穴,治手臂红肿疼痛、肘臂挛痛。
(2)豁痰行瘀:手五里穴配臂臑穴,有豁痰行瘀的作用,治瘰疬。
(3)治嗜睡:手五里穴配太溪穴、大钟穴、照海穴、二间穴,有解困醒神的作用,主治嗜睡。
(4)通经止痛:手五里穴配少海穴、曲池穴,治肘关节痛。疏利关节、通经止痛治疗肘臂挛痛。
【保健方法】
(1) 刺灸法:寒则补针多留,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无灸。
(2)针刺法:—般直刺0.5~1.0寸,局部有酸胀感,向肘部或肩部放散。注意要避开动脉。
(3)艾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20分钟。
【适用人群】
手五里穴常用来治疗中青年、老年的日常保健,尤其适用于以下体质的人群:
(1)气虚气短:主要表现为语声低微,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精神不振,体倦乏力,常自汗出,这种体质的人可以选用手五里穴治疗。
(2)火气大: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涕、牙痛等症状时,即使中医所说的上火。可采用手五里穴治疗,以达清热泻火、行气化痰、活血散结之效。
【注意事项】
(1)手五里位于骨头上,通经活络的效果非常强,尤其能治肩膀上的疾病,如肩膀沉重、肩周炎。按摩时可用圆珠笔端或食指按压,每次3~5分钟。按压时力度要适中,力度不宜太大,以免发生伤害。
(2)经常用拇指指腹按揉手五里,每次1~3分钟,能改善颈、肩、手臂的血液循环,对上肢有很好的保养作用。按摩时要把控力度,以被按摩者能够承受能力为准。
相关偏方
踝关节扭伤。
热迫膀胱所致的尿血。
中风半身不遂。
相关资讯
迎香穴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面的一个穴位,它位于鼻翼的两侧、鼻唇沟处。人体的鼻子有两个...
乳腺增生是女性非常多发的一种疾病,针灸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乳腺增生由于从中医的角度来讲...
大椎穴在人体的后颈部,属于督脉。督脉是一个阳脉,就是总管一身的阳气,督脉是诸阳之会,...
迎香穴在临床上是一个非常常用的穴位,主要用它来治疗鼻塞不通、鼻出血,以及慢性鼻炎等这...
穴位埋线减肥是治疗肥胖的一个常用治疗方法。作用于人体的一些特定部位,或是腧穴。通过对...
我们身体当中存在着很多的穴位,通过对这些不同穴位的按摩,可以治疗某些疾病,或者是缓解...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的一个传统的外治手法,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具体的就是...
迎香穴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面的一个穴位,它位于鼻翼的两侧、鼻唇沟处。人体的鼻子有两个...
迎香穴是临床上非常常用的一个穴位,它主要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还有感冒引起的鼻塞不通...
高血压用针灸来治疗,这是肯定有疗效的。高血压分四个证型,这个证型我们中医叫辨证论治,...
哮喘虽然与肺、脾、肾三脏有关系,但是它重点的病位在肺。所以治疗哮喘要取的一些穴位跟肺...
穴位贴敷疗法可以广泛地在中医治疗领域里应用,包括内服而外的一些病都可以用。比较常见的...
迎香的准确位置: 迎香穴是临床上非常常用的一个穴位,它主要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
我们身体当中存在着很多的穴位,通过对这些不同穴位的按摩,可以治疗某些疾病,或者是缓解...
迎香穴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穴上的一个穴位,它的位置在鼻翼两旁的鼻唇沟处。迎香穴的作用主...
糖尿病针灸有很多穴位可以取,中医永远都离不开“辨证论治”。首先,应该确诊患者属于糖尿...
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不能作为一种常用的疗法来运用。一些轻型的高血压可...
大家把这个穴位称之为虎口,是因为这个部位叫虎口。其实在临床上这个穴叫做合谷穴,它属于...
我们身体当中存在着很多的穴位,通过对这些不同穴位的按摩,可以治疗某些疾病,或者是缓解...
迎香穴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穴上的一个穴位,它的位置在鼻翼两旁的鼻唇沟处。迎香穴的作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