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法治疗哪些病

2020-07-14

汗法顾名思义即是用发汗的方法而使身体达到祛除病邪的疗法,为中医祛邪大法之一。

汗法所治病症

一、风寒感冒

病因:起因通常是劳累,或没休息好,再加上受风或受凉,使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通俗说就是我们常说的——着凉感冒。

症状:发热,恶寒,头痛或骨节酸痛,或自汗,恶风,脉浮。

代表方剂为:麻黄汤和桂枝汤。

麻黄汤为汗之峻剂。方中麻黄辛温,开腠理而发汗,桂枝温经散寒助麻黄发汗以解表邪,杏仁利肺气助麻黄平喘,甘草和中。四药配合,以收开腠发汗、宣肺定喘之效。桂枝汤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以温振阳气;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以补阴液。此方是在轻补阴阳的基础上,加生姜辛散,加甘草、大枣培中,扶正祛邪,用于正虚之外感。

 二、风湿病

病因:或感受风邪为主,或因阳气不足,感受寒邪,或以感受湿邪为主,使风寒湿邪留滞于肢体、关节、肌肤之间。

特点:临床表现以上述部位肿胀疼痛、麻木重着为特点。

症状:身体沉重,骨节疼痛,怕风怕冷。

代表方剂: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加术汤以麻黄开汗孔以发汗,杏仁疏肺降气,加白术健脾生液以助除湿气,甘草和中,桂枝从肌以达表。麻杏苡甘汤中麻黄疏风散邪,除湿温经,杏仁宣肺卫之表,充卫通阳,苡仁除湿驱风,兼能运脾化湿,甘草和诸药、建中州、四药合用有除风、祛湿、解表、通阳的作用。

三、溢饮病

病因:因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年高体弱,阳气素虚等,使脾失健运,肾失开合,气机阻滞,水湿内停。

特点:主要泛溢于体表肌肤和四肢。

症状:以头面、下肢或全身浮肿,畏冷,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所说内分泌功能失调性水肿。

代表方剂: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表证偏重的大青龙汤证兼有无汗而喘,烦躁而渴,脉浮紧,舌苔薄黄等症;表证较轻的小青龙汤证兼有咳喘痰多,胸痞干呕,脉弦紧,舌苔白滑等症。

 四、水气病

1、风水

病因:由脾肾虚,汗出后遇到风所致。

特点:面与胫足同肿为其特点。

症状:全身水肿,恶风,自汗。

代表方剂:越婢汤

方中麻黄配生姜发汗解表宣散,祛肌表水湿,甘草甘缓以防发散太过,起到取微汗之意。石膏之甘寒以清胃;又以姜枣为使,调和营卫,不使其太发散耗津液也。

 2、皮水

病因:皮水为水行于皮下,因脾失健运,肺气不宣所致。

特点:水湿泛溢于皮肤,而有全身浮肿,按之没指之症;因水湿留于皮间,故腹皮如鼓。皮水外形肿胀,但病在皮肤不在内,虽腹如鼓,而无喘满。

症状:周身浮肿,按之凹陷没指,小便不利为主症。

代表方剂:越婢加术汤。

本方乃越婢汤加白术而成。白术乃脾家正药,健脾化湿是其专长,与麻黄相伍,能外散内利,祛一身皮里之水。

3、黄汗

病因:顾名思义所出的汗为黄色,此为水热互郁于肌表或脾胃湿热郁伏熏蒸肌肤所致。

特点:所出之汗为黄色,可伴有发热、身肿。

症状:身肿、发热、汗出色黄如柏汁。

代表方剂:方用芪芍桂酒汤、桂枝加黄芪汤等。

芪芍桂酒汤能固表袪湿,调和营卫,兼泄营热,桂枝走表通阳解外邪,得黄芪、芍药、苦酒之制而令微汗。而桂枝加黄芪汤为汗出日久伤阳而见四肢肌肉掣动、胸痛,腰以上汗出,腰以下无汗者。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解散外邪,加黄芪益气固表取微汗,托邪外出,防外邪复入。药后嘱饮热稀粥以助药力,达到全身微微汗出使邪从表而散。

五、历节

病因:多由肝肾不足而感受风寒湿邪,入侵关节,积久化热,气血郁滞所致。

特点:主要病变为关节剧痛,发展很快,又称为“白虎历节”。如因寒湿偏胜,则以关节剧痛不可屈伸为主证。类似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饰炎,痛风等疾患。

症状:以关节红肿,剧烈疼痛,不能屈伸为特点。

代表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

本方能袪风除湿,温经宣痹,滋阴清热。方中桂枝、麻黄与白术合用,起微汗通阳之功,是治疗风湿的主要方法。

六、痉病

病因:由于筋脉肌肉失去濡养而不能自主所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搐搦,甚至角弓反张等为主要表现的各种疾病的总称。

特点:临床上常以筋肉拘急挛缩为其共同的证候特征。

症状: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亦可仅表现为某些或某个脏腑、经络的拘挛、强急。

代表方剂:栝蒌桂枝汤。

本方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解表邪,加栝蒌滋生津液,强调取微汗。

七、血痹

病因:常因受寒或手指接触低温,使血气闭阻不通而致。

特点:其发作时的特征是指(趾)部皮肤颜色突然变白,继而变为青紫,然后转为潮红,呈间歇性发作。以手指多见而足趾少见。发作常自小指与环指尖开始,随着病变进展逐渐扩展至整个手指甚至掌部,但拇指较少发病,伴有局部发凉、麻木、刺痛和酸胀不适或其他异常感觉。

症状:主要症状为身体不仁,肢节疼痛,脉微涩,尺脉小紧等。

代表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

本方即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组成,桂枝解肌袪风,通阳;倍生姜以助芪桂振奋卫阳,辛散表邪,芍药、黄芪可防桂、姜发散太过,即微发其汗。

发汗的必要条件

欲用发汗剂来治病,不仅有是证,用是药,且须要用之得法,方可汗出。其法包括:

①啜热粥,或多饮暖水;

②温覆。

③连续服药:不能早晚各一煎,而是每隔二三小时服一次,直至汗出乃止。若未见汗出,则继续服,直至二三剂。但是如果未见汗出而先见变证,则不可继续给予发汗剂。汗未透者,继续用。过用则大汗亡阳、伤阴,为误用。



汗法治疗哪些病相关阅读


什么是汗证

所谓的,汗证属于一种不正常发汗的不良症状,会诱发很多不良症状的发生,首先是掌跖多汗症,会导致患儿受到轻微刺激就大汗淋漓;其次是腋窝多汗症,会导致患儿大量流汗;其次是腋窝多汗症;最后是皮层多汗症,危害性很大。

现实生活之中,我们经常都可以看得到,有一些患儿经常都会发生一些大汗淋漓的情况,往往一遇到一些热源刺激,就会出现大汗淋漓,给家长们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困扰。那么,什么是汗证?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吧!
  汗证是中医病名,指的是不正常出汗的一种不良症状。小儿汗证指的是在日常环境中安静环境状态下,患儿发生一些全身,又或者是局部出汗过多的不良症状。中医上把汗证分为自汗以及盗汗等等不良症状。盗汗是指睡着以后出汗,醒后汗就止;自汗是指不睡觉的情况下,白天出汗比正常多。汗证的治疗,首先要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出汗,再通过中医调理。
  汗证的不良症状通常包括这一些:
  1、掌跖多汗症
  此病患者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或者是在身体处于安静的时候,一般身体都不会大量出汗。但是到患者皮肤受到轻微的热源刺激,就会有大量汗液流出,而且伴随心动过速以及血管舒张不稳定等表现。
  2、腋窝多汗症
  此病是多汗症的另外一种,腋窝多汗症患者的腋窝在受到热源刺激,或者是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刺激以后,就会发生一些大量的汗液的情况。这种不良症状通常跟掌跖多汗症症状比较类似,而且两种疾病很多时候都是同时发生。
  3、皮层多汗症
  患有这种不良症状的患者,通常多数都会伴随一些诸如掌跖角化等等现象的发生,又或者是伴随一些先天性的甲厚的情况发生。而有一些病症可能会伴随一些先天性的鱼鳞病这种不良症状。倘若病情出现发作的时候,特别是受到一些热源刺激的影响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发生大量汗液流出的情况出现。

中医快速止汗方

过量的出汗对身体,并没有任何好处,大家应该要注意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应对方法,其实不同的药方,适合不同的患者朋友,常用的药材有薏仁、黄芪、五味子、甘草等,利用不同的药材,不同的比例来进行制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决定要不要使用。

适当的出汗对身体有诸多的好处,毒素和垃圾可以随着汗液排出来,可以让毛孔变得更加的通畅,可是有的人,处于出汗不正常的状态,应该要寻找背后的原因来进行治疗,中医在这方面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在处理上有着比较多的优势,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中医快速止汗方。
  中医快速止汗方一
  出汗是人体的正常代谢,具有很好的排毒作用,也能够快速的排出体内的垃圾,可是平白无故的出很多汗就是一种病,就是身体虚,肾气虚血虚的典型表现,应该要注意选择用对症的中药来进行治疗。
  有的人可能尝试用时刻诞生,10克薏仁,10克浮小麦,40克生黄芪,30克牡蛎,20克白醋,10克甘草,20克五味子,10克黄瓜,20克肉桂,15克枸杞,将这些药材抓起来熬汤使用。
  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有明显的好转,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适合使用这个方子,因此具体的验方,还是应该要咨询专业的中医。
  中医快速止汗方二
  长期不正常的出汗,是不正常的表现,应该要注意选择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调理,当然这方面的中医方法是比较多的,比如可以考虑,首先需要准备22.5克牡蛎,30克白术,10.5克白芷,9克甘草,15克防风,将这些药材研制成粉末状,放在一起混合均匀之后,每次需要服用6克,可以用水调和饮用,并没有服用时间的限制。
  中医快速止汗方三
  在很多经典的医书当中,都提到了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止汗的方法,当然可能不同的方法,不一样的人也有不同的作用差异性。出汗的朋友可以准备6克人参,6克当归,5克熟地,1.5克麻黄根,1.5克黄连,一大把浮小麦,一枚大枣。
  将上面这些药材,研制成粉末状混合均匀,每天使用1剂,可以用水煎服,一定要温热服用。这个方法具有益气养血和固表止汗的作用,非常适合产后盗汗的女性朋友使用。

汗证中医辨证施治

汗证是一种汗液外泄的异常状况,不是因为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论白天晚上都时时出汗。而运动后出汗被称为自发性出汗,睡梦中因出汗而醒来称为盗汗。根据出汗时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黄汗、战汗。自发性出汗和盗汗,可单独发生或作为其他疾病的症状发生。

汗证在急性发热的过程中,全身都是冷而颤抖。临床上,自发性出汗和盗汗是最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热,更年期综合症和肺结核,都表现出异常出汗,那么汗证中医辨证施治的要点是什么?
  汗证是一种汗液外泄的异常状况,不是因为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论白天晚上都时时出汗。而运动后出汗被称为自发性出汗,睡梦中因出汗而醒来称为盗汗。汗证疾病是由于疾病后的身体虚弱,消耗肺部,受风邪,可以导致汗水异常外泄。
  病理变化是肺气不足,肌表疏松,表卫不固,或为营卫不和,卫外失司,腠理开泄而致汗液外泄失常。或嗜食辛辣厚味,或素体湿热偏盛等,以致肝火或湿热内盛,邪热郁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
  诊断要点
  根据出汗时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黄汗、战汗。自发性出汗和盗汗可单独发生或作为其他疾病的症状发生。
  1.自汗
  在临床实践中更常见,可以在任何年龄出现,有寒热虚实的不同。主要有肺卫不固、营卫不和、里热炽盛。治宜清里泄热,里热得清,则汗液自止,常用白虎汤加味。
  2.盗汗
  大多数虚热,也可见于气虚,阳虚,湿热等。主要原因是缺血,阴火旺,表现为身体瘦,心烦,或长期咳嗽和哮喘,女人月经不调,男人有夜间遗精,舌头红色,脉搏细。
  3.脱汗
  急性发热或各种危重症状,突然出汗,或出汗像油,精神疲惫,四肢冰冷,气短,舌干少,脉搏细。治宜益气回阳,常以参附龙牡汤加味。
  4.黄汗
  多属湿热,汗水可将衣服染成黄色,口干不想喝,苦口,尿短,胁痛,胃滞,或发烧烦躁,黄腻苔,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常以茵陈五苓散加减。
  5.战汗
  在急性发烧时,证见发热口渴,烦躁,突然全身颤抖,然后出汗后身体冰凉。或热量缓解,脉数,苔薄黄。战汗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是基于原始疾病综合征的辨证治疗。

脚心出汗的原因是什么

脚心出汗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气血虚弱所致,也可能是因为脾胃功能虚弱而引起。如果存在有湿热下注的病症,往往也会引起脚心出汗及类似不良症状。另外,肾气不足,比如肾阳虚,就也会诱发脚心出汗。

有不少人在平时都出现有脚心出汗的症状,这时即便是处于天气寒冷的季节,或者是穿透气性好的鞋子,脚心可能还是会出大量汗液。其实这种情况往往预示一些疾病的发生,所以要及时明确并治疗。那么脚心出汗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脚心出汗的原因
  1.气血虚弱
  如果在脚心出汗症状发作的同时,伴随有心热烦躁的症状,就有可能是由于存在有气血虚弱的病症。
  2.脾胃虚弱
  一旦脾胃功能变差,患者有脾虚或者胃消化功能不良的情况,就可能会导致营养吸收不好,进而可出现脚心多汗的不良反应。
  3.湿热下注
  若属于湿热下注型体质,患者往往可伴随有脚心出汗增多的症状。同时可能会伴随有便秘腹胀、舌苔黏腻以及肢体水肿等多种表现。
  4.肾气不足
  肾虚可以说是导致脚心出汗的最常见因素之一。不管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患者都会有脚心出汗,甚至是全身盗汗自汗的不良症状。如果是男性患者,还会有阳痿早泄和性功能下降的性功能障碍反应发生。
  二、脚心出汗怎么办
  1.保持足部卫生
  对于脚心容易出汗的人群来说,一定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卫生。平时应该尽可能选择穿透气性好的棉质鞋袜,以便能够减少出汗量,防止因为汗液较多而诱发真菌感染。
  2.调整饮食
  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脚心出汗,都建议患者要多吃具有补血益气、养脾健胃以及祛湿泻热作用的食物,也可以适当吃一些山药、牛羊肉以及韭菜,以便帮助补肾,这样可以全面改善不良症状。
  3.及时用药
  患者在确诊之后可以在中医指导下选择服用对症药物进行治疗,一般只要按照疗程服用,就可以逐渐改善存在的脚心出汗及其它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