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怎么熬

2020-07-15

中药怎么熬:
  临床当中需要结合不同的疾病决定中药的煎煮熬法。
  第一,对于解表剂,也就是外感病,比如感冒、发热、咳嗽,煎煮方面需要注意的核心点就是煎煮的时间不能过长。在临床当中一般建议煎煮五分钟就可以。一副药一般都是煎煮两次,把两次煎煮出来的药兑到一起,少量平服。
  第二,如果是慢性滋补调理药,一般建议煎煮的时间较长。
  第三,对于有毒的药物,煎煮的时间要更长,例如像附子,一般要求煎煮的时间需达到四个小时,甚至六个小时。所以煎煮熬药一定结合具体的病情,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使用。



中药怎么熬相关阅读


中医把脉能看什么病

中医把脉能看什么病:
  中医把脉属于四诊中的脉诊,也就是切诊。
  脉诊是中医诊病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正常脉象的次数以及力度如果是适中的,我们称之为平脉,这是正常的脉象。
  如果出现感冒等身体局部的表证时,出现的脉相对会比较浮,我们称之为浮脉。
  如果所患的疾病是在身体内部,呈现出来的脉象就是沉脉;如果脉虚弱无力说明是气血不足的虚证。
  把脉的位置分为寸、关、尺,这三个部位相对应的是心、肝、肾的功能。比如尺脉如果是沉细的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滑脉一般在怀孕时可以看到脉象。
  但是很多人认为通过单纯的把脉就能诊断出是什么疾病,其实中医把脉确实能够帮助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但并不是所有的症状和疾病都可以单纯通过把脉看出来。单纯的脉象只是疾病临床表现的一个方面,不是诊断疾病唯一方法,还需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够得出正确的判断。

睡觉流口水是什么原因

睡觉流口水是什么原因:
  睡觉流口水首先要从日常生活当中的几个方面去观察:
  第一,睡觉流口水跟睡姿有关,有时候不当的睡姿也会导致口水流的过多,这时只要调整睡姿,睡觉流口水的情况就会缓解。
  第二,睡觉流口水还要注意口腔疾病的问题,包括一些牙龈炎、龋齿都会导致口腔分泌物增多,以及口水分泌增多,这时病人要到医院的口腔科,去明确病因。
  第三,脾虚的病人也会出现口水较多的情况,这时不要吃一些生冷刺激东西,不好消化的食物,以防止脾胃功能更弱,而出现脾胃分泌,以及脾虚后出现咸水过多的情况。
  综上所述,睡觉流口水要区分它的所属的病位。一些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会导致口水分泌过多,这属于病理性的症状,一定要注意这不是日常生活当中单纯的口水多,因为神经系统的病变导致的口水多,也许是体内的一个异常信号。

胃火旺的表现

胃火旺的表现:
  胃火旺中医表明体内胃气炽热,导致火热内盛。这时候很多人会表现为消化道的症状,比如患者会出现口臭、口干,甚至口渴;严重的会出现舌苔开裂,还会出现牙龈肿痛,以及舌头发红;这时候还会出现食欲大增,胃热炽盛的患者食欲特别好,而且非常容易饥饿;胃热炽盛的人还会出现大便干结,甚至小便短赤,这时提示体内胃火越来越重。胃火旺的患者一定要记住少吃辛辣刺激的东西,特别是烧烤、煎炸食物,这些都会加重胃火的旺盛。
  中医认为肝火犯胃,导致胃热炽盛在临床上也非常多见,同样也会表现为胃热炽盛旺的表现;这时候一定要记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多的激动,以至肝火犯胃,导致胃热炽盛。所以,胃热炽盛除饮食因素以外,还跟情绪有关;还有部分患者因为经常熬夜,也会导致火热上炎,出现胃火盛的表现;在生活当中规律作息、规律饮食,以及平稳的情绪,都会对胃火炙盛有一定的影响。

胃火大怎么治

胃火大怎么治:
  胃火大的人会表现为口臭、口干、大便干结,胃火大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饮食尽量不要吃辛辣煎烤的东西,这些食物会加重胃火旺的表现程度;其次,胃火旺的人还会表现为大便干结,这时候适当的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蔬菜、水果类食物,也能清除体内胃火过盛的情况。
  中医认为肝火犯胃,所以胃火大还来源于情绪的焦虑不安,这时候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过旺的肝火影响胃,出现胃火旺的表现;饮食、情绪以及睡眠是身体中密不可分的成分,这时候调整好作息习惯,对胃火旺的人也有一定的帮助;适当的运动也能够帮助消除体内过多的脂肪,以及体内过多的热量,也能防止胃火过旺的程度加重。
  综上所述,胃火旺的人尤其在饮食方面以及情绪方面,对身体的影响会更大。所以,胃火大的患者要调整饮食、调整情绪、规律作息,不要让这样的情况影响到胃,导致胃火旺出现。

睡觉为什么流口水

睡觉为什么流口水:
  睡觉流口水应该是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最常见的当然是疾病因素,疾病因素里面最常见的当然是口腔疾病。比如口腔的畸形或者牙龈炎或者牙齿需要矫治,这些是一种最常见的疾病。
  其次是胃部的疾病,胃肠疾病比如说饮食不合、饮食伤胃,那么反胃引起口腔的流口水。还有胃不合的时候睡觉也睡不好,睡不好了反而也流口水,因为胃不和则卧不安,这也是一个常见的原因。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老年人出现突然之间睡觉流口水,还出现面肌痉挛,这个时候要考虑脑血管疾病,要引起高度重视。
  除了疾病因素以外,其他还有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睡眠姿势不对,这可能引起睡眠流口水是最多见的。
  我们要注意一下,另外还有一个流口水的原因就是比较兴奋,比如说在睡前过度兴奋以后休息不好,他不能够完全进入深睡眠,这种也可以出现的睡眠当中流口水。
  不管怎样,睡眠流口水既要重视,但是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适当的处理。

睡觉流口水怎么办

睡觉流口水怎么办:
  引起睡觉流口水的原因有多方面,所以缓解方法也有很多。
  如果是由口腔疾病引起,首先要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口腔疾病。特别要注意保证餐后刷牙。
  如果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睡觉流口水,患者首先应放松心态,保证不要过度兴奋,保证睡眠质量。
  另外,还可以协助一些药物方面的治疗,药物方面可以多吃些莲子或者健脾胃的药物如茯苓等,都可以防止睡眠流口水。
  总之,患者要放松心态,调整睡姿来保证睡眠质量,必要的时候可以辅助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中药泡脚配方

中药泡脚配方:
  中药泡脚配方需因人而异选择。
  1温肾壮阳方。配方药材:阳起石菟丝子小茴香肉桂、熟地、蛇床子芡实
  2活血祛瘀方。配方药材:丹参赤芍泽兰桃仁当归大黄牛膝川芎
  3祛风除湿方。配方药材:老姜、肉桂、牛膝、秦艽、泽兰、桑枝独活、赤芍、徐长卿防己
  4消除疲劳方。配方药材: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川芎、陈皮玫瑰花
  5袪脚气方。配方药材:苦参黄柏、大黄、蛇床子、紫草、赤芍、地肤子蒲公英
  6改善睡眠方。配方药材:五味子、川芎、香附、夜交藤、郁金百合、茯苓、柴胡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是我国传统药材中非常重要的健脾利湿的中药材。茯苓功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祛湿。如果体内有湿气的时候,可以用茯苓。
  第二,安神。当睡觉不好的时候,可以用茯苓,甚至是来自于跟茯苓是同一科属的茯神。
  第三,有脱发的人群,也可以用到大剂量的茯苓,起到治疗脱发的作用。
  茯苓其中包括抗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氨基酸等,食用茯苓可以抑制癌细胞的产生。可以针对自身的不同的需求,酌情去选用茯苓。

肾阴虚的症状

肾阴虚的症状:
  肾阴虚是肾虚当中的常见类型,指肾脏阴液不足之证,又称肾水不足或真阴不足。肾阴虚主要的症状包括腰膝酸软、腰背疼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阴虚火旺等。
  肾阴虚前提首先是阴虚,阴虚除了出现人体的阴精不足、口干的表现之外,还会出现阴虚伴有火旺的表现,例如潮热盗汗这样的表现,女子可能出现经少或者是闭经,或者是崩漏,男子可能出现早泄这种表现,整个的肾阴虚在舌苔上和脉相上表现为舌小舌红,脉细数,这一系列称为肾阴虚症。

中医体质分类

中医体质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体质判定标准,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平和质主要以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特禀质以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临床中很多时候某个个体会存在各种体质相兼的情况,所以在养生保健时一定要先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分析,得出正确的体质后,再进行个体化的体质调养和养生保健。

钓鱼也能养生

垂钓是自然而然的健体活动。“要使身体好,常往湖边跑”,这是人们通过长期垂钓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句名言。钓鱼出发前整理钓具,制作钓饵,准备食物;清晨起床,身背钓具,或步行,或骑车,甚或跋山涉水。

垂钓过程中不断地抛竿投食,或蹲,或站,或坐,经常改变姿势,协调身体。这些锻炼是在钓鱼的兴趣诱惑下,自然而然的活动,这是其它体育运所不能比拟的。
  垂钓是发自内心找回快乐。若你初始垂钓幸得一条鱼,会令你兴奋的手舞足蹈,这种儿时的乐趣会在你脑海中经久不忘,每当提起总要津津乐道、眉飞色舞。
  垂钓是宁静致使人心旷神怡。钓鱼不仅需要环境安静,尤其需要心情平静。在青山绿水,薄雾朦朦之中,投竿于湖塘池沟,眼睛紧盯着浮漂的动静,此时你必会自然而然地排除杂念,精神高度集中,什么烦恼,什么不如意,统统忘之脑后,达到静心怡神,陶冶情操和磨练意志的功效。
  垂钓能沐浴阳光。日光的紫外线可使得心血管扩张,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活力。
  美丽的景色,清新的空气,能健脑宜智。钓鱼是一种远离浑浊空气回归大自然的活动,垂钓之处水波荡漾、草木葱郁,散发出氧气、负离子、杀菌素,吸入这清新的空气,有益健康,增强记忆力。
  附带说一下,鱼的食用价值高。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鱼体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元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等,是其他任何一种单一食物所不能代替的。食鱼,易消化吸收,其吸收率高达95%以上。世界上患心血管病最低的民族是爱斯基摩人,因为他们常年吃鱼。常吃鱼可防治糖尿病,保护心血管,使皮肤细嫩。可见鱼不仅是美味佳肴,它还是抗衰老、防治疾病和健美的佳品。所以在享受钓鱼之乐的同时,不妨也犒劳一下自己的胃吧!

究竟是动好还是静好

生命在于运动?还是生命在于静止?大家可以想一下你身边的人,有的爱动,有的喜静,爱动的有健康的、长寿的,生命在于运动嘛,可也有身体不好的,甚至早夭的。爱静也是如此,有的健康,甚至很长寿,也有的虽然身体不好,病秧子,但没准还高寿呢。

那么,究竟是爱动好,还是爱静好呢,怎么样对身体对健康更有利呢?其实,仔细阅读古代中医经典,中医历来不是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因素的,而是强调动静结合,我总结中医关于动和静的结合的具体方式,精髓应该是外动内静,身动心静。
  先说说动
  《吕氏春秋·尽数篇》记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唐代中医养生大家、长寿之星就体会到运动能够使“百病除行,补益延年,眼明轻健,不复疲乏”。18世纪法国哲学家说过:“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充分强调了运动对保持人体健康、祛病延年所起的积极作用。看来,无论古今中外,观点应该是一致的,就是正确的运动对健康肯定是有利的。
  外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传统的运动方式有的有浓厚的中医特色,比如有练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放风筝、钓鱼等等,还有被动的运动,如按跷,即不是锻炼者自己运动,而是借助他人之力,使自己的肌肉关节等发生运动,眼下比较流行的推拿按摩、足底按摩、韩式松骨、泰式按摩等均属于此类。
  现代人的运动更是丰富多彩,爬山、跑步、散步、各种球类、武术、YOGA、游泳、蹦迪、蹦极等等,各种新鲜的国外传来的娱乐和运动溶为一体的也是层出不穷,每人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兴趣、锻炼基础和其他条件来选择。
  运动固然好,但中医历来强调运动量要适度,特别是中老年人,过度的运动或者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不仅起不到保健强身的作用,还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孙思邈就曾经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提出过“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强调了运动要适量,选择运动方式也要适合自己,不可看别人选择什么方式就一味模仿,甚至不服老,强行去选择年轻人的运动方式,其结果当然有可能事与愿违。
  《黄帝内经》也是这样强调的,无论是什么运动方式,只要量太大,过度了都不好,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其实,不见得就是《黄帝内经》上说的那么一对一的什么过度伤什么,但这个精神大家应该理解,就是什么运动或者休息的方式只要过度都不是好事。《黄帝内经》还这样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不妄作劳”,就是不能劳作太过的意思,当然,广义的劳作又包括多方面,如心劳、身劳、房劳(性生活)等等。
  再说说静
  与外动相比,我们更要强调的是内静。中医养生历来强调心态的淡泊平静,《黄帝内经》就明确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大家看看,精神内守,心安理得,悠闲自在,对于疾病的预防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人不容易得病,不容易得病当然就易于长寿。
  相反,如果情绪不好,对健康就起不到好的作用,还容易诱发各种疾病。生活中、小说里面常写的急火攻心、忧郁而死、相思成疾、大喜过望的范进中举而发癫狂等等都是情绪不佳带来的恶果。
  外动内静,身动心静,做到动静结合,才是养生的高境界。

中医可以进行急救吗

有人对中医的急救很不为然,认为中医是不能急救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的祖辈们出现急病难道当时的中医都是“干瞪眼”的吗?中医急救可一点都不“宅”,它是深藏在“闺房”里的国宝,那咱就亮亮相吧。

一、晕倒昏迷按“人中”

历代医家认为,人中穴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更是急救昏厥的要穴。平常有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抽搐、昏迷、中暑、一氧化碳中毒以及输液休克的病人,我们这时候如果等医生或者急救车到场时间往往会需要等一段时间很久,其实这个时候晕倒人的命就在你的手中了,掐掐此穴,可能会很快就苏醒过来了。

现代研究亦发现,刺激人中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血压是主要生命指征之一,任何原因造成的血压过低都会危及生命,在危急情况下,提高血压可以保证各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动。而且,刺激人中对另一主要生命指征——呼吸活动也有影响,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进行。

人中穴——位于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界处,为急救昏厥要穴。

二、天突一按解哮喘

目前哮喘的病人也是很多的,随身都要带着喷雾剂以备哮喘发作救济用,如果正赶上药物用完了或者不常发作的人突然发作了该怎么办呢?另一救命穴位就是天突穴。其穴在颈前部,顺着颈部中间向下摸,到胸骨处有一凹陷的窝,就是此穴。

在急性发作时,病人自己或者他人用拇指勾住胸骨向下按,一按一松,刺激病人咳嗽,或者吐出浓痰涎沫,往往可以迅速缓解哮喘症状。另外对于痰喘或者咳嗽过急,憋不过气来时,都可用此法恢复。有时遇到一些老人会因一口痰憋住,而面红脖子粗,喘不过气来,立即按压此穴以救急,都是很好的办法。

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三、心脏三穴救心痛

心脏病大家都不陌生,然而心绞痛又是很常见的,此病表现为胸前区压榨性疼痛,一般持续数分钟,可放射至左肩背部,常在情绪激动、劳累、饭后、天气骤然变冷时发生。我们在急诊往往见到一些家属自己捂着胸口就过来的,胆子都还挺大。其实这时候,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等都可以迅速缓解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往往会有生命危险。

意外有时会突然发生,而手边如果没有药物,我们怎么办?可能大家会说,马上打120急救。就算马上打120,并出去找车,等找到车时,病人可能已经永远的走了。

至阳穴——让病人两手自由下垂,用手摸病人的肩胛骨,在肩胛骨下角的下方即为第七肋间,第七肋间水平线与脊柱的正中线相交处即为至阳穴所在。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

内关穴——在小臂掌面,腕骨向上三厘米左右的位置,两个筋的中间。可以用拇指重重按压内关穴,能快速缓解心区的绞痛。

膻中穴——位于两个乳头正中间。

另外,平常心脏病的病人也可以按压这些穴位,对预防心脏病的发作以及改善预后都有很好的作用,还可以起到治疗失眠的作用。

 四、鱼虾过敏姜来解

对于酒肉穿肠过还爱吃鱼虾的人来说,如果出现过敏又是件很痛苦的事情,那么我们为何不在吃鱼虾的时候来点生姜呢?如果怕姜的辣那就等着瘙痒、皮疹上身吧。

生姜具有解鱼蟹这些海鲜毒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防止食物的不干净所造成的拉肚子出现,尤其夏天大家到外边要吃烧烤,或者吃冷饮,腹泻的罪基本上大家都遭受过,痛苦不言而喻,生姜这时候可功不可没。那就赶紧用生姜加点盐熬点生姜盐水喝吧,记住千万别放红糖,可不是让你来月经呦?

 五、姜糖一用缓痛经

说道痛经,很多女人都经历过难言之隐的折磨吧,每个月一到“那个”时候是“有苦说不出”呀,不过,这个急救方法流传倒是很久远啦,妇人皆知呀,不至于让你跑到医院打止痛针,这也属于中医的急救。方法是:生姜加红糖和水,加热后频频口服,一般都有效。

中医急救的方法还有很多,都是手边拿来可用的,随手就可以救命的,由于政府部门的不重视,所以普及的也很少,但并不代表中医就没有急救,中医的急救都是救急、治疗和预防同时存在并融为一体的好方法,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能熟练地掌握,可能会有更多的病人不至于发生意外,减少更多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也可以为病人节省无法计算的抢救费和医疗康复费,推广和形成自己的中医急救特色未尝不可,如果在第一时间救治了自己的家人,你一定会因此而感到自豪。学以致用,不知道我所说的都学会了吗?

开启人体阳气的“金钥匙”

阳气穴位养生,阳气,阳气升,百病无,阳气弱,则百病生,阳气对于每一个人都非常的重要,中医认为阳气是储藏在肾里的,肾是先天之本,是人藏精的地方。人体正常的体液都需要阳气来养护推进,阳气充分调节人才会健康长命,精神抖擞,它是开启人体阳气的“金钥匙”经常拍一拍,阳气源源不断涌出来。

百会-----诸阳之汇

在人的头顶的中间最高处,有一个神奇的穴位,叫“百会穴”;百会,顾名思义是各个经络的汇总之地。百会穴与大脑相连,对于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有着战略性的地位。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

中府-----肺阳

两手手指交叉,掌心向内,直臂上举至头顶;屈肘将手放在脑后,接着两手打开、手臂肌肉用力往下推。这个动作的窍门在于以肩关节为轴活动,尽量达到身体能达到的最大幅度。每天重复做几次,有助于增加肩关节柔韧性,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治肩周炎和胸腔炎。 拍打中府穴对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有明显效果,每天坚持自己拍打20分钟。

神门-----心中之阳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神门穴归属手少阴心经,有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补益心气,安定心神等作用。

中脘-----脾胃之阳

能强壮脾脏功能、促进脾脏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促进脏腑对气血的化生并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状态,如改善食欲、提高食量、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增肥或减肥。亦可用于防治贫血、肌肉萎缩、胃胀、胃痛、胃溃疡等各种胃病。

足三里

我国民间有“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人体中的“足三里”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针灸该穴位,可治疗胃痛、腹痛、腹泻、高血压、虚弱、贫血、下肢瘫痪、膝关节等疾病。足三里位于外膝眼直下3寸,小腿胫骨前缘外侧l寸处。拍打足三里,刺激该穴位,除了起到与针灸相同的效果外,还能提高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涌泉

拍打涌泉可以扶正去邪。纠正气血逆乱,防治因练其它功法不当所导致的各种偏差。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减少「外感六淫」致病的机会。加强内、外气的沟通,补贴人体能量。

至阳

人的背部阳气不足时,常有背部凉风感,肌肉僵硬等症状。刺激至阳穴可增强背部阳气。至阳穴位于背部中央,肩胛骨连线的中点,刺激至阳穴有振奋阳气,疏通经络的功效。直接拍打后背至阳穴,不仅可以提升阳气,还可以疏通督脉、膀胱经等。

常拍足三里,防病又健身

《云锦随笔》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日本的德川幕府时代,江户的永代桥建成剪彩时,邀请年龄最长者名叫万兵卫的174岁老人过河,他妻子173岁,儿子153岁,孙子105岁。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天,连续灸足三里,仅此而已。人们不禁要问:足三里穴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吗?故事的真实性我们无法考证,不过,足三里穴的功用确实是十分广泛的。

足三里是胃经要穴,历来倍受医家青睐。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因此,经常针灸或按摩此穴具有补脾健胃,调理气血,增强免疫功能,同时还能消除疲劳,延年益寿的特殊功能。

用拇指在足三里穴做上下、旋转、点压按揉等,每次5至10分钟,每天3至5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酸、麻、胀、痛的感觉。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或按摩足三里,能对人体各个系统产生影响:它能使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目改变;使血液中的组织胺明显下降;能使血糖高者下降,低者上升;在循环系统,它能调整心率,使快者变慢,慢者变快;在呼吸系统,能使肺通气量增加,肺活量增加;在消化系统,能使唾液淀粉酶分泌增加。能调整胃肠的蠕动,对胃病患者,针刺该穴胃液分泌情况向有利于疾病恢复的方向调整,并对阑尾的蠕动有增强作用;在免疫系统,足三里穴有抗炎作用,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等等。由此可见。足三里穴能双向调整人体机能,对循环、消化、呼吸、免疫等各系统疾病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中药 中药怎么吃 中药怎么熬

相关偏方

中药湿敷方

外伤血肿瘀滞型。

中药湿敷方

各型蛇咬伤。

中药外敷方

骨结核。

中药熏洗法

骨与关节损伤。

中药浸溃方

足跟骨刺。

相关资讯

容易发火怎么办

容易发火怎么办:   从中医理论上来说,阴阳五行是相对的平衡的,而且是一个动态平衡,...

中药如何熬

中药如何熬:   中药怎么熬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我们得知道,临床当中需要结合不同的...

心火旺什么意思

心火旺什么意思:   心火旺病位在心,“火”是一种致病因素,有外感之火和内生之火。外...

中药如何熬

中药如何熬:   中药怎么熬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我们得知道,临床当中需要结合不同的...

过敏性鼻炎可以用什么中药

过敏性鼻炎可以用什么中药:   过敏性鼻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鼻痒、阵发性打喷嚏、流清水...

肾炎吃什么中药效果好

肾炎吃什么中药效果好:   肾炎的患者在治疗上可以使用一些中草药,但是这些药物仅仅作...

中药如何熬

中药如何熬:   中药怎么熬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我们得知道,临床当中需要结合不同的...

怎么养肝护肝

怎么养肝护肝:   1、多喝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