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图片-故事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丁香的药名】
丁香
【丁香的别名】
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丁香、鸡舌香。
【丁香的药性】
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丁香
【丁香的用法用量】
煎服,1?3g。外用适量。
【丁香的使用注意】
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畏郁金。
丁香
【丁香的应用】
1.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 本品辛温芳香,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之功,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常与柿蒂、人参、生姜等同用,治虚寒呕逆,如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治脾胃虚寒之吐泻、食少,常与白术、砂仁等同有,如丁香散(《沈氏尊生书》),治妊娠恶阻,可与人参、雜香同用(《证治准绳》)。
2.心腹冷痛 本品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胃寒脘腹冷痛。治疗胸痹心冷痛,可与附子、薤白、川芎等药配伍,若胃寒脘腹冷痛,常与干姜、高良姜、延胡索等同用。
3.肾虚阳痿,宫冷 本品性味辛温,入肾经,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治疗肾虚阳痿,宫冷不孕,可与附子、肉桂、淫羊藿等同用。
丁香
附药:母丁香
母丁香为丁香的成熟果实,又名鸡舌香。性味功效与公丁香相似,但气味较淡,功力较逊。用法用量与公丁香同。
丁香的故事
据民间说法,从汉代开始丁香便用于口含,称为鸡舌香,大臣每向皇帝起奏时,必须口含鸡舌香除口臭。曾写下“近乡情更祛,不敢问来人”佳句的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权时曾充任文学侍从,他自恃长相仪表堂堂,又满腹诗文,觉得理应受到武则天的重用。然而事与愿违,武则天一直对他避而远之。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写了一首诗呈给武则天以期得到重视。谁知武则天读后对一近臣说宋卿各方面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闻之汗颜。从此之后,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因此,现代人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
从唐代开始,鸡舌香从印度尼西亚进口,主要用于烹调和入酒,也用于制造丁香油。丁香可用于烹调、香烟添加剂、焚香添加剂、制茶等。也可以作为药用,中药用丁香花蕾人药,药名公丁香,性温,味辛。丁香油是一种重要的香料,也可以治疗烧伤,作为牙科的止痛剂。
丁香也经常出现在文艺作品中,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放,好似结,称之为“丁结,百结花”。李商隐的《代赠》里有“芭蕉不展丁香结”一句。丁香在文学作品中多象征高洁、美丽、哀婉的事物,在西方,丁香花象征着“年轻人纯真无邪,初恋和谦逊”。而在法国,“丁香花开的时候”就是指气候最好的时候。
丁香因其具有独特的芳香,硕大繁茂之花序,优雅而调和的花色,丰满而秀丽的姿态,在观赏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已成为国内外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丁香可丛植于路边、草坪或向阳坡地,或与其他花木搭配栽植在林缘,也可在庭前、窗外孤植,或将各种丁香穿插配植,布置成丁香专类园,还宜盆栽,也是切花插瓶的良好材料。丁香能吸收二氧化硫及氟化氢等多种有毒气体,是工矿区绿化、美化不可或缺的植物。
相关对药
相关方剂
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相关偏方
干霍乱,不吐不下。
乳头破裂,或因小儿吹乳,血干,自裂开,多痛。
疟疾。
上药研末,撒于趾缝间。
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用于久病之后,中气被伤,胃中虚寒而引起的呃逆。
相关食疗
芳香健胃,促进消化。
理气化痰
温中、降逆、暖肾。适用于疝气、腹胀、感寒性腹痛、吐泻反胃等。
强筋骨、补肝肾,祛风活血止痛。
甜菜洗净,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清水200ml,加入丁香,同煮沸5分钟,去渣取汁,分次饮用。
相关茶方
适用于吃生冷饮食引起的消化不良。
防止胀肚,温中和胃。
温胃止吐。适用于胃寒呕吐等症。
理气化浊,降低血脂。
相关资讯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丁香的药...
丁香是治疗胃寒呃逆的重要药物,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
《中药大辞典》:丁香树皮 拼音Dīnɡ Xiānɡ...
《中药大辞典》:丁香油 拼音Dīnɡ Xiānɡ...
《中药大辞典》:丁香根 拼音Dīnɡ Xiānɡ...
《中药大辞典》:丁香露 拼音Dīnɡ Xiānɡ...
《中药大辞典》:丁香枝 拼音Dīnɡ Xiānɡ...
拼音Xiǎo Dīnɡ...
《中药大辞典》:羽叶丁香 拼音Yǔ Yè Dīnɡ...
《中药大辞典》:母丁香 拼音Mǔ Dī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