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子宫
如何保护子宫:
子宫是女性的生殖器官,是女性有别于男性的一个独有的器官。在女性进入生育期之后,子宫开始生长发育,同时随着女性的月经来潮,一次一次的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女性独有的月经,所以,子宫的保养对女性来说至关紧要。
第一,在女性进入青春期的时候要注意营养均衡,要合理的膳食。青春期的女性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为害怕发胖开始节食,不注意营养的全面摄入,导致营养发育不良,最后导致子宫的发育不佳。
第二,在进入生育期以后,在每一个月经来潮的日子即子宫内膜脱落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小心的呵护和保养。
如何保护子宫相关阅读
气血虚症状有哪些
气血虚症状有哪些:
气血虚的患者,首先会有手脚冰凉的情况,手脚冰凉是个常见的现象,多出现在女性的患者当中。这些患者平时总是伏案工作,很少有时间运动,时间长了,心的功能减弱了,血流变慢,能量无法的惠及四肢,所以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
另外患者会有心悸的情况,有些患者常年的工作劳累,身心俱疲,经常会有心跳加快,沉重的感觉。同时心肌的症状还会在体力活动之后,吃饭之后,甚至是精神紧张的时候加重,严重的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中医看来这个是虚弱,这种虚弱是由肝脾两脏虚弱,继而衍生为气血亏虚所导致。
此外,还会有失眠多梦的症状。失眠越来越困扰着现代人,很多人觉得是失眠影响健康,那么气血虚的患者多有失眠和多梦两种症状。当出现失眠的情况下,首先要开始考虑补充气血。
气血不足该怎么调理
气血不足该怎么调理:
气血不足的人生活中非常的常见,相当于西医的亚健康状态。这时候在调整气血的时候,从食物的角度,要多吃富含铁以及叶酸的优质蛋白食物,这些食物包括肉类,以及动物内脏,还有常见的大枣、百合、黄芪等食物,能改善人体的气血;在气血的运行良好的情况,也能够提高免疫力;在严重的气血不足的时候,可以选择用中药去调理,因为气血不足会出现很多的亚健康表现,比如倦怠乏力、四肢困倦,这时候可以选择适当的中药方剂,比如中药的四君子汤、归脾汤,这些都能调气活血,但是注意药物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另外在气血不足的时候,建议简单适当的运动,不要过度运动来消耗人体的气血。所以,良好的情绪也是气血不足调理的重要辅助因素,达到气血平和后,身体的免疫力会逐渐增强,气血恢复运行好,也有助于在气血运行中防止疾病,抵御外邪侵入。
肝气郁结症状
肝气郁结的症状一般常见于女性,它常见的症状主要是感觉到情志不舒畅、经常闷闷不乐、 无缘无故地就想叹气,还会表现为胸胁的胀痛。长期肝气郁结会发生像乳腺结节以及甲状腺结节这样的情况。具有肝气郁结体质的一些人平时可以服用像陈皮、玫瑰花、佛手这样的一些代茶饮的药物,进行疏肝解郁的调理。同时女性如果出现月经不调,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选用像中成药逍遥丸等进行疏肝理气的治疗。
穴位贴敷疗法是什么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的一个传统的外治手法,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具体的就是把一些中药材,根据病情选取的中药材先给它打成细末,然后再用醋、黄酒、蜂蜜,调成膏状做成药饼,再用胶布来固定在需要治疗的部位。它的作用:第一,药物刺激皮肤可以透皮吸收,有药物的效应;第二,贴在穴位上可以刺激经络,刺激穴位,起到调整机体机能的一个作用。它可以用来治疗很多的疾病,内服而外的疾病都可以用穴位贴敷来治。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气血不足的人相当于西医的亚健康状态,患者可以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理:
第一,多吃富含铁以及叶酸优质蛋白的食物,如肉类、动物内脏、大枣、百合、黄芪等食物,能改善人体气血,气血运行良好的情况也能够提高免疫力;
第二,严重气血不足时,可以选择用中药调理,因为气血不足会出现很多的亚健康表现,如倦怠乏力、四肢困倦,这时可以选用四君子汤、归脾汤,都能调气活血,但注意药物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第三,在气血不足时,建议适当运动,但避免过度运动消耗人体气血。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气血不足的调理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是补气,饮食方法补气一般常用的比如山药,还有百合或者是太子参或者是一般的五谷类和牛羊肉,这些食品一般都可药食两用。
另外补血,补血一般用红枣,还有一些黑色的食物、猪肉、肝类,这些补血都比较好。
但是气血不足,也要注意,因为气血不足包括气虚、血虚和气血两虚,所以通常补气要配补血,补血要配补气,需要气血互相兼顾,不能单补气或者单补血。只有相互联合起来,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
吃什么补血
吃什么补血:
补血不仅针对西医诊断为贫血的病人,对经常出现乏力、气短、没有力气的患者,也会诊断为血虚。患者补气血:
第一,日常生活中进行气血调养,可以常吃富含营养、瘦肉、蛋白质类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鱼肉、鸡肉这些瘦肉蛋白;
第二,水果中的樱桃,药物中的枸杞子都有养血作用,蔬菜中的菠菜有补铁和一定的养血效果;
第三,生活中可以多吃动物肝脏和血豆腐,但是肝脏和血豆腐一定要来源可靠,尤其现在医学认为肝脏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所以血脂高的病人一定要注意谨慎食用。
哪些人不能艾灸
哪些人不能艾灸:
高血压的病人有相当的一部分属于肝火上炎,肝火上炎会出现人体上部的一些上火的症状,就是病人会出现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容易发脾气、脾气比较急、脸红,然后大便干、小便黄,这些都是有热的情况。有的甚至会出现剧烈的头痛,都不能止住的那种头痛,像这种舌苔是黄的这种情况,就有湿热症的这种病人就不适宜用艾灸来治疗。
另外还有一种阴虚有热,比如五心烦热,两手心热、两脚心热、心烦。还可以出现一些像腰酸背痛,但是同时合并有虚热,在上面有阳亢的症状,这种情况下也是不适宜用艾灸来治疗。
为了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性的进行艾灸。
什么是穴位贴敷疗法
什么是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的方法属于中医传统的外治手法,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具体的就是把一些中药材,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选择一些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类的中药打成细末,然后再用醋、黄酒、蜂蜜,调成膏状做成药饼,再用胶布来固定,制作成膏药贴在穴位上,从而可以达到治疗疾病防治疾病的效果。
穴位贴敷的作用:第一,药物刺激皮肤可以透皮吸收,有药物的效应;第二,贴在穴位上可以刺激经络,刺激穴位,起到调整机体机能的一个作用。
穴位贴敷较为安全、毒副作用小、简便易行、经济实惠、老少皆宜,尤其针对口服药物困难的小儿以及脾胃功能虚弱的患者尤为适宜。穴位贴敷疗法不仅治疗多种疾病,还可以防病保健。因此,正确认识穴位贴敷疗法,不要盲目拒绝,在多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疗效。
气血不足拔罐还是刮痧
拔罐和刮痧是生活中比较常用的调理身体的方式,甚至许多人自己在家就经常操作,有些患有气血不足的人会认为这两种调理方式比服药副作用要小,可以随意使用,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拔罐和刮痧也是有很多禁忌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气血不足应该拔罐还是刮痧。
如今,很多人希望通过刮痧、拔火罐等方式强身健体、减肥美容,这是好事。不过,选择这样的方式保健,切勿千篇一律,应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如气血不足的人就不太适应,盲目效仿往往会起相反作用。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
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表现为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疲倦无力、心悸气短。血虚,即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手足麻木、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一句话,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
那么,为什么气血不足即气血两虚者不宜或慎用刮痧以及拔罐呢?因为这类人群原本就气血不足,刮痧、拔罐(主要是“走罐”、“针罐”)后往往因为出血、出痧,进而加剧气血不足的问题。因此,平常容易疲乏、时常感觉乏力、爱出虚汗、面色苍白的人,一般均属于气血不足,尽量不要刮痧或拔罐。若实在需要,亦不宜重刺激,时间不能长;刮痧宜轻刮,拔罐宜用“文火”,不宜“走罐”、“针罐”等。
可见,刮痧、拔罐等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证、慎用证、禁忌证。气血不足的人不建议使用这种调理方式,否则,很可能加重症状。另外,较重的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患者,也不适宜或慎用这些疗法。
循天时之变,四季养生
从中医传统的理论来看,季节不同,对人体各方面的影响也明显不同。四季养生强调人必须遵循天时变化,来调养精神、饮食与起居,达到保养精神和元气、避免病邪侵害、健康长寿的目的。
简单地说,四季养生就是根据季节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四季养生是天人合一大整体原则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具体的实践内容之一。五脏各有对应的季节,肝对应春天、心对应夏天、肺对应秋天、肾对应冬天。所以,根据季节的不同,每一个脏器的养生调理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
春生,早睡早起精神好
春应肝而养生。《黄帝内经》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既然肝脏对应的是春天,春天养生自然应该以养肝为主。“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于而勿夺,赏而无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是阳气初生且逐渐转旺的时节。在五行上春季属于“木”,此季多风。春季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人体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增加,所以说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
因此,春季要保持心情愉快、舒畅,要喜爱大自然的一切,早睡早起,多到户外活动锻炼消除春困。使自己的情志和身体与春季万物生发之气相和谐,这样人体的肝气才能调和畅达,使周身气血和畅、五脏和平。
夏长,晚睡早起多运动
夏应心而养长。《黄帝内经》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既然心对应的是夏天,夏天养生自然应该以养心为主。“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万物繁茂秀美,阳气旺盛,是长养万物的季节。在五行上夏季属“火”,因此,气候炎热,阳气旺盛,人体消耗增大。人们往往精神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年老体弱者更觉得无精打采,懒散贪睡。所以夏季要早早起床,活动、出行避开午间的炎热,还可选择午睡来保持精力旺盛,使身体得到缓冲。在情志上要保持精神愉快、澄和心神,切忌发怒,以使人体气机通畅。可多做一些室外运动,但要避免烈日下暴晒,以防大汗淋滴而中暑。
秋收,早睡早起敛神气
秋应肺而养收。《黄帝内经》说,“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既然肺脏对应的是秋天,秋天养生自然应该以养肺为主。“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道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西风飒飒,燥气当令,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是阳气渐退、阴气渐长、万物收获的季节。起居作息应做相应调整,早睡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过。
长时间睡眠后期,脑血管中血流速度越来越慢,容易形成血栓,适当早起可以预防脑血栓之类的疾病。心情要保持安宁,收敛神气,而不是神思外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季的气候特点,才能保持肺气的清肃,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冬藏,早睡晚起保阳气
冬应肾而养藏。《黄帝内经》说,“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既然肾脏对应的是冬天,冬天养生自然应该以养肾为主。“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存,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日北风凛列,天寒地冻,草木凋零,昆虫蛰藏,生机潜伏,阳气内藏,是万物蛰藏的时令,人体阳气自然也潜藏于内,阴精充盛,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机。所以冬季要顺应冬季昼短夜长的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待日出而作,以避寒就暖,使人体阴平阳移。在一年四季当中,冬季就相当于一天中的夜晚,应该多休息一些。
总之,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季变化的规律,保持机体与自然的平衡,才能满足身体的各种生生理需要,进而减少疾病的发生,顺利安康地度过一年四季。
如何保养精气神
据《黄帝内经》记载,上古时候人的寿命是比较长的,“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后世则不然,“年半百而动作皆衰”,其原因在于:“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 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修其天年,度万岁乃去”。
后世的人则“以酒为乐,心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 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放半百而衰也”。也就是说,生活有规律性,人就会延年益寿;生活没有规律性,人就会早衰短寿。
首先是饮食要有规律,宜定时定量,不宜过饥过饱,不宜偏食。《灵枢·五味》云:“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援食不足,不能满足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不能保障人体器官的能量供应,久之可致早衰。反之,“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过量,也是损害人体健康,导致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
进食过多,超过了消化器官的承受能力,就会损伤脾胃,不能正常地腐熟运化水谷精微,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现代临床证实,饮食过饱,暴饮暴食,不仅影响消化器官的功能,还可使心脑等器官供血不足,突发心脑血管病。长期的不节制地饮食,尤其是中年以后不注意这一点,过剩的脂肪沉积形成。
肥胖症、脂肪肝。血液流速减慢、血液粘稠度增高、心脑血管硬化,可使人提前衰老。所以有“饭吃七分饱,不用医生找”之说。
偏食也是致病之因,衰老之由。中医特别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杂粮,兼收并蓄,才能摄取多种营养物质,使人体的营养趋于平衡,也就是“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如果偏嗜,就会造成很多疾病。如《素问·五脏生成论》说:“多食减,则脉凝涩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技;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灵枢·五味》也说:“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悦心。”
事实证明,食盐过多,大量的钠离子进入血液,细胞中的水就脱离细胞使其稀释,作为防护手段而增加血容量;随着摄入大量的水,使血液体积——血容量持续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心脏加大压力驱动大量血液,血管壁则由于扩张逐渐失去柔性,从而增加了血流阻力,血压升高。
体内盐分过多还能抑制碘活动,碘失去活力就会破坏胺质,降低激素分泌,使皮肤变黑,或出现褐斑或雀斑,或皮肤干燥。所以每日进盐量应控制在10克以下。高血压病人若每日摄盐量限制在0.5克以下,血压会逐渐下降。饮食五味为人体所必需,且又不能多食,所以《素同·生气通天论》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
怎样才算合理的饮食呢?《老老恒言》说得好:“勿极饥而食,食不过饱;勿极渴而饮,饮不过多。但使瓜不空虚,则冲和之气沦读肌髓。……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否则极补之物,多食反至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如果做到这一点,饮食就恰到好处了。
其次是少饮酒。酒为五谷之津液,米曲之华英,能避风寒、宣血脉、消邪气、引药势。适量饮酒,可促进消化,补充人体热能和营养,预防心血管病,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有催眠作用。若醉饮过度,盆倾斗量,整日以酒为浆,则会毒气攻心,穿肠腐胁,神错志谬,目不识入。
长期过量饮烈性酒,可引起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脂肪肝和肝硬变,暴饮烈性酒可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而死亡。所以酒当少饮为佳。《本草纲目》指出:“酒少饮则和血行气,痛饮则伤神耗血。”
中药不可能当饭吃,饭菜?能当药用?
网络总是有哪么多的“砖家”打着中医的旗号,告诉你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药,可以预防什么病?害人不浅,也败坏网络科普的可信性、损害医学的严谨和惠人作用。因此,特别提出几点建议供读者参考:
1.送礼不送药,送药有诅咒别人生病的嫌疑。
2.没有病不吃药,中药西药都是如此,没病吃药是在“找病”。
3.生病不学别人吃药,在患者看来相同的病未必真一样,所以用药不能自己模仿。
4.不把食物当药物,它会耽误您的治疗时机;也不把药当饭菜吃,凡药均有“毒”只是毒性大小有不同
凡是劝人没病吃药不是耍流氓,就是在谋财害命。
吃错药,比车祸还凶猛
日前,美国最大的独立临床检测中心“奎斯特诊疗”汇总了340万名患者的处方药监测数据,结果发现错误服药率高达52%。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毒”不仅源自药物本身,还取决于使用方法。药物是把双刃剑,合理使用能治病,吃错了却会致病甚至致命。
吃错药现象很普遍
“奎斯特诊疗”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所有错误服药的案例中,最常见的用药错误是与其他非处方药一起服用,没有按照医嘱规定的时间服用。老年人和儿童是错误服药的高风险人群,尤其值得关注。
全球吃错药现象很普遍。调查显示,用药错误在医疗失误中所占比率,美国为24.7%,英国22.2%,荷兰21.4%,澳大利亚19.7%,加拿大17.3%,新西兰9.1%。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剂量不对、服药方式错误、多种药品冲突等造成的后果不容忽视,法国每年超过1万人因用药不当死亡,比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3倍;每年超过13万人次因用药不当入院;45%~70%用药事故本可以避免。
由于医疗机构规模和类型、患者群体、药物使用及用药错误定义等不同,用药错误的发生率及对其严重程度的评估差异极大。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张亚同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国内暂时没有关于用药错误的大规模权威数据,但就北京市用药错误监测情况看,发生率不会比国外低。“非处方药方面,由于患者拥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可以自我判断病因,缺少严格的评判标准,因此用药错误的数据更难统计。非处方药可能会对处方药造成影响,如果考虑到这一点,用药错误的发生率还会更高。”
三种情况导致吃错药
中日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杨淑桂分析:“用药知识不足、对危害认识不够,是老百姓吃错药的根本原因。”张亚同补充,用药错误还可发生于处方开具与传递、药品储存、调剂与分发等多个环节,与医疗行为、工作流程和管理都有关系。总的来说,吃错药不外乎太随意、太自信、太盲目这三种情况。
太随意。医生处方字迹潦草、书写错误;药师、护士给药粗心大意,配制或给药途径错误;患者不遵医嘱服药,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把成人药给孩子使用等,都为药物不良反应埋下隐患。“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近1/4用药错误是搞混药名所致。例如,优降宁是降压药,而优降糖是降血糖药;消炎痛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痛,而消心痛则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仅一字之差,用途截然不同,大意不得。
太自信。许多人都会买些常用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但由于健康知识有限,常会信心满满地“对症下药”,实际上判断并不准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显示,2012~2013年的流感期间,约30%的患者用抗生素治疗有针对性用抗病毒药的仅16%。杨淑桂介绍:“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是应对细菌感染的利器,对病毒束手无策。滥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甚至使人类面临感染无药可医的风险。”
太盲目。不少人存在跟风用药的问题,尤其是老年人,认为“年纪差不多,身体毛病也相似,应该可以吃一样的药”,还有一部分慢性病患者,看到有“新药”上市便迫不及待想去尝试。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可能发生的药物副作用等未必相同,对病情判断不够专业,所接收信息不够全面,这种“从众心理”容易导致药不对症,延误治疗时机,甚至损害脏器功能。
用药如用兵
“理身如理国,用药如用兵。”吃药讲究谨慎、精准,不是“药一塞,水一灌”那么简单,更不能“广撒网,捞大鱼”。用药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与医生、药师充分沟通。张亚同强调,最重要的用药准则就是遵医嘱,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用药是最安全的。建议患者就诊时把正在服用或最近一两周吃过的药物告诉医生,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如果同一时期使用的几种药物是同类的,最好请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拿到新处方时,最好与医生核对药名、用量、用法等;取到药后还应仔细核对药名,尤其要关注药品通用名。学会看说明书。非处方药在任意店都能买到,医生、药师指导有限,因此患者学会看说明书十分重要。张亚同表示,说明书中有些内容不是很通俗易懂,尤其是“不良反应”一项,可能会吓坏患者。事实上,规范的药品说明书会详细地列出不良反应,但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仅为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只要按时按量服用,不良反应可防可控,不用过分担心。
除了适应症,建议还要着重阅读两点:一是用法用量。“饭前服用”是指在饭前15~30分钟内服用,多是对胃肠道刺激小、进食后服用会影响吸收、保护胃黏膜或者促胃肠动力的药物;“饭后服用”是指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一般是对肠胃刺激大的药物;若说明书上没有特别注明服用时间,就说明食物对药物影响不大,为了减少药物刺激,建议饭后服用。二是禁忌和注意事项,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是否能够服用,服药期间是否需要忌口等。
定期复查。为保证用药安全,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用药期间或用药达1个疗程时,应做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以确定是否发生了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杨淑桂说,老年人由于各项生理机能下降、病情变化,不能一直按照一个剂量吃药,也需要定期复查并遵医嘱“岁增量减”。
相关疾病
相关艾灸
相关拔罐
相关按摩
相关刮痧
相关偏方
益气固摄,清热凉血止血。适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气虚血热兼血瘀)。
清热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而致功能性子宫出血,症见阴道骤然下血甚多,血色鲜红,烦热口渴...
清热化湿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而致功能性子宫出血。
清热凉血,止血调经。适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血热内扰型)。
清热凉血。适用于妇女经前腹痛、血色深红等血有瘀热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相关食疗
补肾填髓、升提固脱。适用于肾虚之子宫下垂。
相关资讯
宫下段肌层厚度多少时必须剖腹产: 研究表明在妊娠期间随着子宫容量的增加,基层逐渐...
如何降低子宫敏感宫缩: 妊娠晚期子宫敏感度会增加,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特殊干...
子宫内膜息肉需要做手术吗: 子宫内膜息肉处理方式及是否做手术是根据息肉大小和症状...
在刮宫手术以后的一个月左右,一般情况下,月经基本恢复,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经期可能会...
子宫肌瘤早期症状有什么: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据报道占女性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