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尿少用什么药

2020-07-15

阳虚尿少用什么药:
  阳虚尿少可以用一些补肾阳的药物,比如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五子衍宗丸等。阳虚的病人一般会觉得寒冷、怕凉、腰膝酸软,如果影响到小便的问题,一般都是肾阳不足,肾阳虚病人才会有一些小便的异常,影响到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
  有一部分病人是频繁上厕所,尿频、尿清长;有部分病人反而就成为另一个极端,不上厕所,浮肿、怕冷、发胖,但是小便的次数减少,这一部分病人就要补肾阳、利水湿,帮助助长阳气,帮助肾阳能够温煦湿气,能够帮助小便正常的排出。



阳虚尿少用什么药相关阅读


补血吃什么

补血吃什么:
  中医非常注意补血,补血不仅是针对西医诊断为贫血的病人,对一些经常觉得乏力、气短、没有力气的患者,部分也会诊断为血虚;特别是女性有经带、胎产的生理过程,月经每月要失血,孕育胎儿的过程也是耗伤血液的过程,胎儿出生以后哺乳,乳母的乳汁也来源于气血,因此气血对女性非常关键。
  日常生活中进行气血调养,可以常吃一些富含营养、瘦肉、蛋白质类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鱼肉、鸡肉这些瘦肉蛋白,比如水果中的樱桃,药物中的枸杞子都有养血的作用,蔬菜中的菠菜有补铁和一定的养血效果。
  同时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肝脏和血豆腐,但是肝脏和血豆腐一定要来源可靠,尤其现在医学认为肝脏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所以血脂高的病人一定要注意。

补气血吃什么

补气血吃什么:
  气血是中医非常关注的一个概念,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充沛,则这个人的精力就充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很多人亚健康状态,乏力气短、没有力气、头晕,女性面色憔悴,甚至脸上长肝斑;还有现代医学确诊为贫血的病人,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气血不足的病人,一方面要到医院去请大夫给他用一些药物调养。
  另一方面在生活中也可以吃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或者中药进行纠正,比如平时可以多吃瘦肉的蛋白,吃猪肝、猪血,动物富有营养的,富有血色素的食物;水果可以吃樱桃,樱桃有很好的养血作用,菠菜有一定补铁的作用,干果中葵花子可以补铁,中药的枸杞子、桂圆肉、大枣,都有很好的补血效果,在生活中都可以做成又好吃、又可口、又有滋养效果的药膳,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补养气血。

血瘀体质怎么调理

血瘀体质女性比较多见,子宫肌瘤以及卵巢囊肿,都是血瘀体质比较常见的疾病。血瘀体质首先饮食上要注意要避免寒凉,避免服用一些特别咸的食物,这都会导致血行瘀滞的产生。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像小麦、海带、金桔以及山楂等具有活血的食物。同时平时也要加强运动,像跑步、登山的运动,这样使气血畅通,避免血瘀的发生。同时可以每晚用红花、川穹、当归泽兰以及鸡血藤足浴泡脚20分钟,可以起到温经通络、血行畅通的保健作用。

贴敷疗法注意什么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根据治疗疾病的方式不同,需要注意的问题也不一样。但是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有:第一,贴敷部位的皮肤破损时,不适宜做穴位贴敷;第二,急性感染期,比如用穴位贴敷来治疗呼吸道的疾病,患者正在急性的感染或高烧,这种情况下也不适宜做穴位贴敷疗法;第三,如果冬病夏治的时候处于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剧烈的咳嗽、咳血,也不适合用穴位贴敷方法来治疗;第四,不建议在恶性肿瘤的附近做穴位贴敷治疗。另外,如果是冬病夏治在三伏天的贴敷,不要出去做剧烈运动、不要受凉、不要吃寒凉的食物。如果抑制了脾胃的功能,也会影响疗效、影响药物的吸收。

气血不足的调理方法

气血不足可通过药食同源的食物调理气血,补血食物可用大枣、阿胶;补气食物可用山药茯苓;补血药物可用旱莲草、桑寄生;补气药物可用人参党参太子参;通过服用药膳粥及代茶饮也可调理气血,此外补气血不仅靠补还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女性小腹疼挂什么科

女性小腹疼挂什么科:
  女性的小腹疼,首先要考虑是不是妇科的问题。因为妇科子宫和卵巢都在小腹的部位,如果小腹痛的时候,患者同时有月经不调、月经量少、月经的不规律或者痛经,就要考虑是妇科疾病。其次考虑是不是腹健的问题,如果是左侧的小腹痛,可能是左侧腹健的问题;
  右侧小腹疼,可能是右侧腹健的问题。弥漫性的小腹疼可能是小腹、盆腔都有问题,盆腔炎、盆腔积液都会有小腹的钝痛感。
  此外,因为女性腹部还有肠道解剖器官存在,所以肠道的问题也可能引起小腹痛,此时通常患者小腹痛可能与大便有关系。

宫寒痛经能贴三伏贴吗

宫寒痛经能贴三伏贴吗:
  提到三伏贴,很多患者可能觉得是用来治疗咳嗽、哮喘或者是关节系统的疾病,但实际上三伏贴也可以治疗妇科疾病。因为只要病症的性质是虚寒性质,都可以用三伏贴在三伏阳气最为充盛的季节来予以贴敷,帮助体内的沉寒痼冷散发到体外。
  有很多妇科病比如虚寒导致的痛经、虚寒导致的月经不调、虚寒导致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盆腔炎等,都可以通过用三伏贴在穴位的相关部位或者是病变的部位进行贴敷,帮助沉寒痼冷散发出体外,达到救治的目的。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气血不足的调理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是补气,饮食方法补气一般常用的比如山药,还有百合或者是太子参或者是一般的五谷类和牛羊肉,这些食品一般都可药食两用。
  另外补血,补血一般用红枣,还有一些黑色的食物、猪肉、肝类,这些补血都比较好。
  但是气血不足,也要注意,因为气血不足包括气虚、血虚和气血两虚,所以通常补气要配补血,补血要配补气,需要气血互相兼顾,不能单补气或者单补血。只有相互联合起来,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

吃什么补血

吃什么补血:
  补血不仅针对西医诊断为贫血的病人,对经常出现乏力、气短、没有力气的患者,也会诊断为血虚。患者补气血:
  第一,日常生活中进行气血调养,可以常吃富含营养、瘦肉、蛋白质类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鱼肉、鸡肉这些瘦肉蛋白;
  第二,水果中的樱桃,药物中的枸杞子都有养血作用,蔬菜中的菠菜有补铁和一定的养血效果;
  第三,生活中可以多吃动物肝脏和血豆腐,但是肝脏和血豆腐一定要来源可靠,尤其现在医学认为肝脏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所以血脂高的病人一定要注意谨慎食用。

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

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根据治疗疾病的方式不同,需要注意的问题也不一样。但是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有:
  第一,贴敷部位的皮肤破损时,不适宜做穴位贴敷;
  第二,急性感染期,比如用穴位贴敷来治疗呼吸道的疾病,患者正在急性的感染或高烧,这种情况下也不适宜做穴位贴敷疗法;
  第三,如果冬病夏治的时候处于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剧烈的咳嗽、咳血,也不适合用穴位贴敷方法来治疗;
  第四,不建议在恶性肿瘤的附近做穴位贴敷治疗。
  另外,如果是冬病夏治在三伏天的贴敷,不要出去做剧烈运动、不要受凉、不要吃寒凉的食物。如果抑制了脾胃的功能,也会影响疗效、影响药物的吸收。

气血不足拔罐还是刮痧

拔罐和刮痧是生活中比较常用的调理身体的方式,甚至许多人自己在家就经常操作,有些患有气血不足的人会认为这两种调理方式比服药副作用要小,可以随意使用,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拔罐和刮痧也是有很多禁忌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气血不足应该拔罐还是刮痧。

如今,很多人希望通过刮痧、拔火罐等方式强身健体、减肥美容,这是好事。不过,选择这样的方式保健,切勿千篇一律,应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如气血不足的人就不太适应,盲目效仿往往会起相反作用。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
  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表现为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疲倦无力、心悸气短。血虚,即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手足麻木、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一句话,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
  那么,为什么气血不足即气血两虚者不宜或慎用刮痧以及拔罐呢?因为这类人群原本就气血不足,刮痧、拔罐(主要是“走罐”、“针罐”)后往往因为出血、出痧,进而加剧气血不足的问题。因此,平常容易疲乏、时常感觉乏力、爱出虚汗、面色苍白的人,一般均属于气血不足,尽量不要刮痧或拔罐。若实在需要,亦不宜重刺激,时间不能长;刮痧宜轻刮,拔罐宜用“文火”,不宜“走罐”、“针罐”等。
  可见,刮痧、拔罐等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证、慎用证、禁忌证。气血不足的人不建议使用这种调理方式,否则,很可能加重症状。另外,较重的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患者,也不适宜或慎用这些疗法。

循天时之变,四季养生

从中医传统的理论来看,季节不同,对人体各方面的影响也明显不同。四季养生强调人必须遵循天时变化,来调养精神、饮食与起居,达到保养精神和元气、避免病邪侵害、健康长寿的目的。

简单地说,四季养生就是根据季节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四季养生是天人合一大整体原则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具体的实践内容之一。五脏各有对应的季节,肝对应春天、心对应夏天、肺对应秋天、肾对应冬天。所以,根据季节的不同,每一个脏器的养生调理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
  春生,早睡早起精神好
  春应肝而养生。《黄帝内经》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既然肝脏对应的是春天,春天养生自然应该以养肝为主。“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于而勿夺,赏而无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是阳气初生且逐渐转旺的时节。在五行上春季属于“木”,此季多风。春季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人体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增加,所以说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
  因此,春季要保持心情愉快、舒畅,要喜爱大自然的一切,早睡早起,多到户外活动锻炼消除春困。使自己的情志和身体与春季万物生发之气相和谐,这样人体的肝气才能调和畅达,使周身气血和畅、五脏和平。
  夏长,晚睡早起多运动
  夏应心而养长。《黄帝内经》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既然心对应的是夏天,夏天养生自然应该以养心为主。“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万物繁茂秀美,阳气旺盛,是长养万物的季节。在五行上夏季属“火”,因此,气候炎热,阳气旺盛,人体消耗增大。人们往往精神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年老体弱者更觉得无精打采,懒散贪睡。所以夏季要早早起床,活动、出行避开午间的炎热,还可选择午睡来保持精力旺盛,使身体得到缓冲。在情志上要保持精神愉快、澄和心神,切忌发怒,以使人体气机通畅。可多做一些室外运动,但要避免烈日下暴晒,以防大汗淋滴而中暑。
  秋收,早睡早起敛神气
  秋应肺而养收。《黄帝内经》说,“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既然肺脏对应的是秋天,秋天养生自然应该以养肺为主。“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道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西风飒飒,燥气当令,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是阳气渐退、阴气渐长、万物收获的季节。起居作息应做相应调整,早睡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过。
  长时间睡眠后期,脑血管中血流速度越来越慢,容易形成血栓,适当早起可以预防脑血栓之类的疾病。心情要保持安宁,收敛神气,而不是神思外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季的气候特点,才能保持肺气的清肃,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冬藏,早睡晚起保阳气
  冬应肾而养藏。《黄帝内经》说,“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既然肾脏对应的是冬天,冬天养生自然应该以养肾为主。“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存,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日北风凛列,天寒地冻,草木凋零,昆虫蛰藏,生机潜伏,阳气内藏,是万物蛰藏的时令,人体阳气自然也潜藏于内,阴精充盛,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机。所以冬季要顺应冬季昼短夜长的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待日出而作,以避寒就暖,使人体阴平阳移。在一年四季当中,冬季就相当于一天中的夜晚,应该多休息一些。
  总之,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季变化的规律,保持机体与自然的平衡,才能满足身体的各种生生理需要,进而减少疾病的发生,顺利安康地度过一年四季。

冬季补益用人参

人参是“中药之王”、“ 百草之王” ,中药之上上品,名贵药材,大补元气,补益气血,一个独参汤救治过无数人的性命。中医有句名言叫做“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可见人参虽好,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吃,要对症使用。有一些参虽然价格很便宜,但吃对了,效果也不比人参差。

人参昂贵的原因: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它与西洋参同科同属是近亲。尤其是自然生长的野山参,药效价值高,生长慢产量低,价格极其昂贵。
  野生的人参:叫做野山参,也简称山参。生长在朝鲜古称高丽,也叫高丽参。人参形状特异野生的老山参,有头有身,有手足(根须),像人形 特别是往往有人的形状,即所谓有头(根状茎,俗称芦头)、有体(主根)、有肩(根的上部)、有腿(例根)、有须(须根),由此更产生了种种神秘感,所谓“人参精”,“人参娃娃”,并编撰出了不少动人的故事。
  野山参产量很少,野山参在寒冷深山老林里生长很慢,60~100年的山参,也只有几十克重。1989年,抚松县农民在长白山采到一棵“参王”重305克,估计已在地下生长了500年,是无价之宝,这棵“参王”是我国目前采到的最大的山参,已作为"国宝"被国家收购保存。
  产地:生长在极寒的东北深山老林之中 ——人参性热所以才能大补元气,长白山中,挖参的人群秋季进山,翻山越岭走很多天才能发现一颗人参,传说人参神灵,要用红绳系住焚香拜祭人参山神后,才可以采挖,否则人参会逃走。野生人参被大量采挖已越来越少,已列为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林下参:半人工栽培的人参:把人参子洒在适合生长的山林中树荫下,让它自然生长,也叫半野生人参,称为林下参,大多生长10到20年。一般单支买卖,价格较贵。
  园参:人工栽培的人参 ,5到6年就可收获,药房或医院用的多是此种。但从药用价值或珍贵程度讲,都无法与百年的老山参相比。直接晒干,白白胖胖的,生晒参, 作用比野山参差很多。
  人参功效大:大补元气,元气亏虚——手术之后、虚脱之人。中草药中人参都被列为上品,几千年来,人参有补元气、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轻身延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人参极为推崇,认为它能"治男妇一切虚症"。
  可急救:古代的时候是“强心剂”,独参汤:山参一两30-40克 用于急救,主补气固脱,主治失血与疮疡溃后,气虚气脱,气血俱虚,面色苍白,恶寒发热,手足清冷,自汗或出冷汗,脉微细欲绝者。
  人参杀人无过:如果不是气虚失血术后元气亏损,吃人参就会上火鼻子出血甚至严重损害。例子:财主家新婚儿子,母亲为给儿子补补,煮了一碗浓浓的山参汤,儿子喝了,鼻子流血不止,死亡。儿子年轻体力壮,上火。
  人参内含有一种叫人参皂甙的化学物质和丰富的多糖类、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它对调节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强心、抗疲劳、调节内分泌代谢等有明显功效。
  人参年龄的判断:
  1、芦头:是指根茎,即茎和根的交接部分。芦碗,是指根茎上的凹窝状茎痕,看芦碗— 人参的茎叶干枯遗留下来的芦碗,通常一年长一个,芦碗密集程度越高,人参的年龄越长。 野山参,因生长年代久远芽痕也就是芦碗密集无法数清,一般说大约一公分长是十年以上。
  2、“肤色”环纹: 参体上的皮越老,色泽越暗,人参越老。明显而细密的环纹,俗称“螺旋纹”。生长时间长。
  3、看“胡子”:主根2条腿,参须胡子越少,人参也就越老。 参须是人参用来吸收养分的,每年会死亡,人参越老,参须越稀少。
  4、看“疤:参体上的 人参在地下生长几十年,会有许多参须腐烂又生长出来,腐烂的参须会留下一个个伤疤,也就是珍珠点了,因此,珍珠点越多,人参也越老。

吃错药,比车祸还凶猛

日前,美国最大的独立临床检测中心“奎斯特诊疗”汇总了340万名患者的处方药监测数据,结果发现错误服药率高达52%。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毒”不仅源自药物本身,还取决于使用方法。药物是把双刃剑,合理使用能治病,吃错了却会致病甚至致命。

吃错药现象很普遍

“奎斯特诊疗”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所有错误服药的案例中,最常见的用药错误是与其他非处方药一起服用,没有按照医嘱规定的时间服用。老年人和儿童是错误服药的高风险人群,尤其值得关注。

全球吃错药现象很普遍。调查显示,用药错误在医疗失误中所占比率,美国为24.7%,英国22.2%,荷兰21.4%,澳大利亚19.7%,加拿大17.3%,新西兰9.1%。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剂量不对、服药方式错误、多种药品冲突等造成的后果不容忽视,法国每年超过1万人因用药不当死亡,比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3倍;每年超过13万人次因用药不当入院;45%~70%用药事故本可以避免。

由于医疗机构规模和类型、患者群体、药物使用及用药错误定义等不同,用药错误的发生率及对其严重程度的评估差异极大。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张亚同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国内暂时没有关于用药错误的大规模权威数据,但就北京市用药错误监测情况看,发生率不会比国外低。“非处方药方面,由于患者拥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可以自我判断病因,缺少严格的评判标准,因此用药错误的数据更难统计。非处方药可能会对处方药造成影响,如果考虑到这一点,用药错误的发生率还会更高。”

三种情况导致吃错药

中日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杨淑桂分析:“用药知识不足、对危害认识不够,是老百姓吃错药的根本原因。”张亚同补充,用药错误还可发生于处方开具与传递、药品储存、调剂与分发等多个环节,与医疗行为、工作流程和管理都有关系。总的来说,吃错药不外乎太随意、太自信、太盲目这三种情况。

太随意。医生处方字迹潦草、书写错误;药师、护士给药粗心大意,配制或给药途径错误;患者不遵医嘱服药,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把成人药给孩子使用等,都为药物不良反应埋下隐患。“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近1/4用药错误是搞混药名所致。例如,优降宁是降压药,而优降糖是降血糖药;消炎痛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痛,而消心痛则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仅一字之差,用途截然不同,大意不得。

太自信。许多人都会买些常用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但由于健康知识有限,常会信心满满地“对症下药”,实际上判断并不准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显示,2012~2013年的流感期间,约30%的患者用抗生素治疗有针对性用抗病毒药的仅16%。杨淑桂介绍:“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是应对细菌感染的利器,对病毒束手无策。滥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甚至使人类面临感染无药可医的风险。”

太盲目。不少人存在跟风用药的问题,尤其是老年人,认为“年纪差不多,身体毛病也相似,应该可以吃一样的药”,还有一部分慢性病患者,看到有“新药”上市便迫不及待想去尝试。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可能发生的药物副作用等未必相同,对病情判断不够专业,所接收信息不够全面,这种“从众心理”容易导致药不对症,延误治疗时机,甚至损害脏器功能。

用药如用兵

“理身如理国,用药如用兵。”吃药讲究谨慎、精准,不是“药一塞,水一灌”那么简单,更不能“广撒网,捞大鱼”。用药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与医生、药师充分沟通。张亚同强调,最重要的用药准则就是遵医嘱,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用药是最安全的。建议患者就诊时把正在服用或最近一两周吃过的药物告诉医生,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如果同一时期使用的几种药物是同类的,最好请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拿到新处方时,最好与医生核对药名、用量、用法等;取到药后还应仔细核对药名,尤其要关注药品通用名。学会看说明书。非处方药在任意店都能买到,医生、药师指导有限,因此患者学会看说明书十分重要。张亚同表示,说明书中有些内容不是很通俗易懂,尤其是“不良反应”一项,可能会吓坏患者。事实上,规范的药品说明书会详细地列出不良反应,但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仅为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只要按时按量服用,不良反应可防可控,不用过分担心。

除了适应症,建议还要着重阅读两点:一是用法用量。“饭前服用”是指在饭前15~30分钟内服用,多是对胃肠道刺激小、进食后服用会影响吸收、保护胃黏膜或者促胃肠动力的药物;“饭后服用”是指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一般是对肠胃刺激大的药物;若说明书上没有特别注明服用时间,就说明食物对药物影响不大,为了减少药物刺激,建议饭后服用。二是禁忌和注意事项,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是否能够服用,服药期间是否需要忌口等。

定期复查。为保证用药安全,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用药期间或用药达1个疗程时,应做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以确定是否发生了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杨淑桂说,老年人由于各项生理机能下降、病情变化,不能一直按照一个剂量吃药,也需要定期复查并遵医嘱“岁增量减”。

气血究竟是什么

祖国医学认为:气血,是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的气与血各有不同的作用,而且相互依存。它们通力合作维系着我们的生命运动。气血充盈,则人健康美丽;气血亏虚,则人孱弱无力,过早衰老。 气与血的充盈,与女人的健康关系更为密切。

我们一直在谈气血,但气血到底是什么?气不是空气,血更不是被刀子割伤以后真实流淌的鲜血。我们这里所谈的气血,是指体内的一种真气和血气。它们来源于脏腑,运行于经络,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维系着生命运动。 气血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女性经、孕、产、乳的物质基础。中医认为,气血失调是女性患妇科疾病的主因,因此调理气血成为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气血也是女性美丽的源泉。气血充沛,则机体生理功能旺盛,循环畅通,供给皮肤的营养物质也更丰富。所以,气血足的女性肌肤细腻洁白,富有弹性。反之,气血不足,则机体生理功能衰退,新陈代谢失常,肌肤缺乏营养,便会出现松弛、粗糙、皱纹增多、色斑淤积等皮肤问题。 对女性来说,无论年岁几何,都应注意调补气血。气血通畅,则五脏安和,冲任通盛,经孕正常。可以说,气血才是女性拥有娇美容颜的养颜之本。

女性离不开气血的滋养,气血充足的女人如鲜花般妩媚动人。若气血不足,女人就会状况频发,防不胜防。 皮肤质地的好坏,是考察气血的重要指标。皮肤白里透红、有光泽、有弹性、无皱纹和斑点,一般表示气血充足。如果皮肤粗糙、发暗、发黄、斑点密布,则说明气血不足,身体状况不佳。 接下来,要看头发和耳朵。如果头发乌黑、浓密,耳朵呈淡淡的粉红色,说明气血充足。如果头发干枯、分叉、掉发,耳朵也暗淡无光泽,则说明气血不足,正处于亚健康状态。 从手掌也能分辨气血情况。手掌温热,代表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冰冷,则说明气血不足。指甲上出现纵纹,也是气血两亏的信号,说明身体气血被透支,机体机能已开始衰退。 最后,要看睡眠质量。如果入睡很快,像孩子一样睡得很沉稳,一觉睡到自然醒,说明气血很足。如果睡眠质量差,常被失眠困扰,且易惊易醒、呼吸深重,说明气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