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祛湿的方法

2020-07-15

中医祛湿的方法:
  中医祛湿的方法主要是调脾胃,健脾祛湿,主要的方法有食疗、药物疗法、艾灸和拔罐治疗等。
  一,搭配中药材制作食疗药膳有改善湿气重的情况,它能发挥清热祛湿的功效。
  二,药物疗法。常用的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有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还可以用荷叶决明子陈皮煎汤代茶饮,也可以起到健脾利水化湿的作用。
  三,艾灸。艾灸可以起到祛湿、利湿以及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丰隆穴
  四,通过足浴及拔罐进行治疗,也有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的作用。
  五,运动。运动出汗也是很好的祛湿气的方法。



中医祛湿的方法相关阅读


胃火旺的表现

胃火旺的表现:
  胃火旺中医表明体内胃气炽热,导致火热内盛。这时候很多人会表现为消化道的症状,比如患者会出现口臭、口干,甚至口渴;严重的会出现舌苔开裂,还会出现牙龈肿痛,以及舌头发红;这时候还会出现食欲大增,胃热炽盛的患者食欲特别好,而且非常容易饥饿;胃热炽盛的人还会出现大便干结,甚至小便短赤,这时提示体内胃火越来越重。胃火旺的患者一定要记住少吃辛辣刺激的东西,特别是烧烤、煎炸食物,这些都会加重胃火的旺盛。
  中医认为肝火犯胃,导致胃热炽盛在临床上也非常多见,同样也会表现为胃热炽盛旺的表现;这时候一定要记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多的激动,以至肝火犯胃,导致胃热炽盛。所以,胃热炽盛除饮食因素以外,还跟情绪有关;还有部分患者因为经常熬夜,也会导致火热上炎,出现胃火盛的表现;在生活当中规律作息、规律饮食,以及平稳的情绪,都会对胃火炙盛有一定的影响。

什么药治胃疼

什么药治胃疼:
  胃疼一定要区分引起胃疼的原因,如果胃疼由天气的变化,情绪的变化,以及摄入一些不合适的食物引起,这时应该先把天气、情绪、饮食等干扰因素去除掉。如果病人经常出现胃疼,就需要药物的干预。在临床当中,胃疼包括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以及消化不良这些常见的疾病,要针对疾病去采用药物的治疗。第一,可以选用非常多见的奥美拉唑,这种制酸药可以帮助控制胃酸的分泌,能有效地缓解胃疼的症状;第二,如果胃疼的症状不是很严重,可以用一些黏膜保护剂,比如硫糖铝之类的药物,能够阻止外源性的食物对胃造成不好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出现胃疼,一定要注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它可以引起胃炎。除了缓解胃疼以外,最好通过药物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根除以后能够缓解胃内的炎症,也能杜绝复发。胃疼的药物治疗当中,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药物,不能够根据经验去选择;其次,胃疼的患者一定要去医院做胃镜检查,胃镜的检查能够明确胃疼是属于哪种性质的疼痛,以及严重程度,不能只靠药物去缓解疼痛,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会导致胃疼逐渐加重,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疾病。胃疼用药除了治酸药很重要以外,饮食习惯也非常重要。

手脚冰凉如何调理

手脚冰凉如何调理:
  手脚冰凉首先找到形成原因,往往都与血液循环有关。所以,通常需要促进循环,从饮食方面多吃一些甘温食物,甘温食物比如说牛羊肉等都可以来增加一些血液循环,增加一些能量,那么,促进血液循环比较充分,所以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从药物方面,甘温的药物尤其是活血化瘀、甘温活血的这些药物比如当归黄芪,还有一些活血化瘀药物,它都是具有改善手足冰凉的作用。
  除此以外,我们要讲因为手足冰凉通常属于阳气虚或者气血循环不畅,我们要加强运动;另外做一些局部按摩,比如说艾灸、针灸或者是局部温疗,或者是特别是灸法,对手足冰凉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睡觉流口水该怎么办

睡觉流口水该怎么办:
  睡觉流口水由于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疾病方面引起的,如果是口腔疾病引起,我们首先要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口腔疾病。特别是遇到睡眠流口水我们要注意,经常保证餐后刷牙,保证口腔疾病的预防,这是最常见预防疾病的最重要因素。
  第二个方面,遇到睡眠流口水,不要过度紧张,心理因素导致睡觉流口水是常见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放松一下心态,保证不要过度兴奋,保证睡眠比较好,这就不容易导致睡眠流口水。
  另外,还可以协助一些药物方面,药物方面比如吃些莲子或者收敛的药物,比如莲子健脾胃的,比如像茯苓这些有助安神的,它都可以来防止睡眠流口水。
  总之,我们要放松心态,还有调整睡姿来保证睡姿要正确,这都是可以防止睡眠流口水的。

茯苓的作用功效

茯苓的作用功效:
  茯苓可是一味非常好的药,慈禧太后就经常服用茯苓,茯苓做的一些保健品,像茯苓饼,它有很好的健脾胃化湿气的作用。如果体内有湿气的时候,可以用上茯苓。茯苓还有作用是什么,它有很好的安神的作用。所以当睡觉不好的时候,可以用上茯苓,甚至是茯神,也是来自于跟茯苓是同一科属的,它有很好的助眠的作用。
  还有一类人群有脱发,也是可以用到大剂量的茯苓,起到治疗脱发的作用。这些都是茯苓特别好的一个功效,那么可以针对自身的不同的需求,酌情的去选用。

中医四诊是什么

中医四诊是什么:
  中医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四种诊查疾病的方法。
  望诊是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的变化,包括面色以及舌象;
  闻诊是指听患者说话的声音和气味的一些变化;
  问诊则是要详细地询问患者发病的情况,以及有什么不适的症状;
  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其中,脉诊就是切脉,也就是把脉,它是中医诊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中医四诊是调查了解疾病的四种方法,不能够互相取代,将四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四诊合参,才能全面系统的了解病情,为中医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胃火大怎么办

胃火大怎么办:
  胃火大的患者会表现为口臭、口干、大便干结,胃火大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饮食尽量不要吃辛辣煎烤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胃火旺的表现程度;
  第二,胃火旺的人还会表现为大便干结,这时应该饮食清淡,吃一些易消化的蔬菜、水果,能清除体内胃火过盛情况;
  第三,中医认为肝火犯胃,所以胃火大还来源于情绪的焦虑不安,这时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
  第四,调整好作息习惯对胃火旺的患者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五,适当运动能够消除体内过多的热量,能防止胃火过旺的程度加重。

睡觉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睡觉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睡觉流口水首先要从日常生活当中的几个方面去注意:
  第一,睡觉流口水跟睡姿有关,有时候不当的睡姿也会导致口水流的过多,这时只要调整睡姿,睡觉流口水的情况就会缓解。
  第二,睡觉流口水还要注意口腔疾病的问题,包括一些牙龈炎、龋齿都会导致口水分泌增多,这时病人要到医院的口腔科,去明确病因;
  第三,脾虚的病人也会出现口水较多的情况,这时不要吃一些生冷刺激东西,不好消化的食物;
  第四,一些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会导致口水分泌过多,它属于病理性的症状,因为神经系统的病变而导致的口水多。

中药泡脚配方

中药泡脚配方:
  中药泡脚配方需因人而异选择。
  1温肾壮阳方。配方药材:阳起石菟丝子小茴香肉桂、熟地、蛇床子芡实
  2活血祛瘀方。配方药材:丹参赤芍泽兰桃仁、当归、大黄牛膝川芎
  3祛风除湿方。配方药材:老姜、肉桂、牛膝、秦艽、泽兰、桑枝独活、赤芍、徐长卿防己
  4消除疲劳方。配方药材: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川芎、陈皮、玫瑰花
  5袪脚气方。配方药材:苦参黄柏、大黄、蛇床子、紫草、赤芍、地肤子蒲公英
  6改善睡眠方。配方药材:五味子、川芎、香附、夜交藤、郁金百合、茯苓、柴胡

补肾吃什么

补肾吃什么:
  补肾从两个方面补,第一从药物的角度,第二从食物角度。药物补肾,需要根据肾阴虚、肾阳虚不同,然后选择不同的药物,比如肾阴虚经常使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使用桂附地黄丸,不要混淆,这是常见的中成药方面需要注意的方面。
  其次要注意药食两用,药补不如食补,对于食补方面有很多有补肾作用的食物,比如枸杞、莲子、山药这一类的食物都有补肾的作用。食物补肾,患者需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辨证使用,比如阴虚火旺的患者就不能食用热性的食物。

养生的高境界——形神合一

形,即人之形体,包括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五官九窍、肢体以及筋、脉、肉、皮、骨等,其中主要是精与气这两个方面。神,即神情、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二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因为一般来说,形体健壮的人,一般都精神饱满;而精神饱满健旺,反过来又能促进形体健康。

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得形体健壮,精神充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使身体和精神都能够均衡统一的和谐。形神共养在具体运用上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前者是指从保护心理健康的基础上使心理和形体都能达到健康;后者是指通过形体锻炼、饮食调解、起居调摄等方面,使形体与精神协调发展。
  与西方现代的普遍认识不同的是,传统的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精神的调养。它要求人们思想上安定清静,心境坦然,不追求名利,不妄发喜怒,也不要有贪欲和妄想,尽量能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绪波动,以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人身是一个小天地,一个小整体,不仅是指看得见的有形的脏腑血脉四肢五官等等,还包括无形的精神,这要求更高了呢,难度更大了,有形的躯体和无形的精神要看成一个整体,才称得上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真正的整体。
  总之,中医追求健康的最高标准是形神合一,形是指生理,神是指心理和精神,健康就是要达到心理和生理共同的健康。对于养生来说,也不仅仅让身体不得病,而是要让心理也健康。一个健康的人,外在状态是阳光的、平和的,心理是非常健全的,在精神上非常愉快,情绪上没有太大的波动。心理和生理是互相影响的,中医养生不是强调只养形不养神,也不是只养神不养形,一定要形神共养。

专家告诉您:多种疾病可以首选针灸

根据人们的看病习惯,一般是先找西医,治不好了再找中医开汤药,而汤药还不行,才会被建议去试试针灸。事实上,针灸并不应该成为患者选择的最后一步棋。

事实上,针灸的疗效在全世界都已得到了公认,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共有180多个国家在使用针灸,18个国家还把针灸纳入了医保。十一五期间,天津中医药大学杜元灏博士主持的””针灸适宜病症研究””课题结论显示,针灸可对16个系统的532种病症发挥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其中,80种疾病单纯使用针灸就能取得非常好的疗效。所以很多疾病,如肥胖、关节痛、肌肉萎缩等都可以首选针灸治疗,而不是经其他科室治疗无效再来。

选择简便,崇尚自然是人们的一贯追求。针灸治疗的””简便廉验””不仅能够使穷人看得起,用的多。但在发达国家,针灸却更多的””扎””在富人身上。这不仅是因为医疗会报销关节疼、腰疼、头疼等被研究证明通过针灸可治愈的治疗费用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有充分的认识。

比如肿瘤患者做化疗的同时,会杀伤正常的人体细胞,出现一些副作用,这便是医源性的问题,但使用针灸进行治疗便不会产生副作用。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越是文明程度高的国家,越追求自然的疗法,以避免对人体的伤害。

”穴位是我们随身携带的小药箱”,像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保健穴位自己在家里空闲时揉揉就可以起到养生保健作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掌握10-20个方便选择、治疗保健有效的穴位,相信会对大家的生活非常有帮助,

但接受针灸治疗,建议务必先到医院看针灸科。得到医生的专业指导后,某些情况下可以选择艾灸、电热针、电脉针等家用治疗手段,且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以确保安全。

心的火力强肠道功能自然旺

中医认为,心在表是皇帝,小肠在里,是皇后娘娘,他们是身体上最强的黄金夫妻搭档。

我们常用"心腹之患"来形容问题非常严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会把心与腹联系起来。我有一位在医院做主治医师的朋友,咨询了我这样的事情,一天,一位病人腹部疼痛难忍被120送到急诊室,医生检查怀疑是小肠急性出血,打算做手术的时候,病人的家属多说了一句,说病人有心脏病史,这时候一做心电图发现病人的心脏问题很大,再仔细一检查发现这位病人并不是小肠急性出血,而是心脏病发作,表现出来的却是腹部疼痛。

他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后来又类似小肠疾患的时候都会去检查一下病人的心脏,后来发现,这种事情很是普遍。他问我我行医这么多年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就说,我在临床工作中也抢救过不少心脏病猝发患者。这让我发现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当心脏病猝发患者被抢救过来之后,他们常常会提出急着跑着要去大小便,否则就会拉倒裤子上,我一般都会说就告诉他们别着急,你不仅不会大小便失禁,去了厕所也什么都排不出来。结果他们真的就排不出来。

并不是我神机妙算算出来的,而是我知道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脏出现了问题,首先就会影响到小肠,小肠的紧张性,收缩会使肠腔内的压力骤增,并传递到大肠,使人产生要大小便的错觉。中医认为,心在表是皇帝,小肠在里,是皇后娘娘,他们是身体上最强的黄金夫妻搭档。

那么小肠怎么会跟心是表里的夫妻关系呢,为什么小肠会与大小便有关系呢,这得从头说起。心与小肠两者在五行都属火。心居胸中,心主血脉,为血液循行的动力和枢纽;小肠为受盛之府,分清别浊。二者经脉相联,气血相通。

小肠在腹部的中央,上连接胃,下连接大肠,其生理功能有二,一是承接由胃传来的食物,再进一步消化并吸收其中的精华,再通输达到全身各部,以供给脏腑机能活动的需要。二是分清泌浊,就是将饮食物中的精华部分,输布全身,供给营养,糟粕部分则是产生大小便。如此功能失调将出现小便疼痛、腹泻等大小便失常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两者相互协调,心之气通于小肠,小肠之气亦通于心。在病理情况下则相互影响,如心火过旺的时候,一般有心烦口渴,口舌生疮,还会出现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这些小肠实热症状,叫做“心移热于小肠”。若小肠实热,亦可顺经上于心,出现心烦意乱,舌尖赤痛等心火上炎的症状。

小腹疼痛在经络上主要在心经在手臂内侧,小肠是延手臂上升到头部。经临床实践证明,心经的问题常常会在小肠经上反映出来,比如心脏病发作时常常会伴有背胳膊痛,而疼痛的部位大多是小肠经的线路。我有一个患者总是肩部发紧,抻拉不开,这种经络病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但我经过施针后效果不好,经常反复细问才发现原来,病人爱着急,心火大,病根不在小肠在心上,我就对病人进行心理纾解,然后对症治疗,这次效果很好,病情再也不反复了。

如今不少西方医学工作者也经研究发现,肠胃神经系统与大脑高度相关,肠道内的神经细胞竟有上亿个,脑内的许多神经递质在小肠内都能找到,因此研究者认为:小肠是人的第二个大脑。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勘破了,有时候对中医也是,我在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后,才发现自己知道的只是前人早就知道的,到目前为止,我也仅仅学了中医的一个皮毛。

心和小肠在五行中都属火,身体上部的热属于心脏来管,比如手凉就是心脏的事,而下部的温度属于小肠来管,比如腹部冷、脚冷,除了心脏活力不够之外还和小肠有很大的关系。说了这么多,对我们养生有什么指导意义呢,我认为认识这两个脏腑的关系,最主要的是找到方法,让身体热起来,身体一热心动力足,小肠也就康泰无忧,身体的消化吸收和大小便自然畅通无阻了。

现在很多人身体热度不够,特别是到了冬天总是出现手脚冰凉的状况,这就是心脏的热力不够导致的,这样的人往往手上除了大拇指基本上都没有半月痕,对这样的人,我建议,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泡脚,泡脚也是有诀窍的,要一直保持水温在40度左右,不要低于37度,水高度没过脚踝,时间上保持30分钟就足够了,一月之内手上的半月痕就会长出1-2个,长期坚持,就会改善心与小肠火力不足,手脚冰冷的状态。好处不仅仅是身体不再寒冷,等身体热度上来了,你会发现再也没有腹胀腹泻,肠鸣脐痛、大小便不利的症状了。在这里再提醒一下,像一些体质极度虚弱、低血压、严重的心血管病人和孕妇就不太适合长时间泡脚,如果您泡脚后感觉身体反而更差了,也就没有必要坚持了,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

春季进入【祛湿黄金期】,湿气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

去湿食材:1、花旗参: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2、荷叶: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除了去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

3、白术: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疗。具健胃强身和对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疗效。

4、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药。具促进体内水分流动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5、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湿,亦具消除水肿及有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强。

6、木棉花:具除湿毒及清热功能。

7、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湿之好材料。给大家推荐很好的食疗法—喝薏米红小豆粥:薏米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84液,请远离孩子

昨日我上门诊,一家人带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慌慌张张跑来看急诊,原来小孩子误服了84消毒液!

误服的原因是粗心的家长竟然把消毒液放到一次性纸杯子里,用完后没有及时扔掉,还放到了桌子上,小孩子渴了,就抓住杯子喝了两口!

小孩子不配合检查,口腔里是否有损伤也不清楚,我们内科也没有很好的检查设备,我让他们边给孩子喝水,边带孩子去耳鼻喉科门诊看病去了!后来我想了解一下这个孩子的情况,处理完手边的事情,去耳鼻喉科门诊询问情况,可是门诊大夫说没有看见那个孩子,经过查询,电脑显示家长挂了号,却没有带孩子在门诊看,奇妙的失踪了?也不知道去哪里了?我在门诊大厅看了看,也没有看到。后来按照门诊资料,我给孩子家长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是孩子父亲,他说他在外面,根本不知道孩子发生了这样的情况,他说去问问。后来也没有给我回电话,结局就不知道了。

如今,很多人家里都备着84消毒液。这种含氯消毒液最大的好处就是杀菌效果明显。然而有资料表明,84消毒液杀菌的同时,含氯消毒液会残留在空气中不挥发,而且污染水源,更可怕的是它的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有可能对人体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所以,有专家建议,这种消毒液最好少在家庭使用(除非家里有特殊的病人需要照顾)。如果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说明配制,用完及时倒掉,84液,一定要放到小孩子不能触摸的地方,如果误服,赶紧给孩子大量引水,然后迅速送孩子到医院检查。

老百姓要给家里消毒的话,比如把白醋加热熏屋子,或用艾蒿条点燃熏蒸,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祛湿 中医祛湿 中医祛湿的方法 中医祛湿方法

相关疾病

祛湿

相关方剂

祛湿健发汤

健脾祛湿,滋阴固肾,乌须健发。

相关偏方

祛湿消邪汤

下肢痈疽。

清热祛湿丸

白癜风(湿热型)。

清热祛湿方

牛皮癣。

祛湿药粉

急性湿瘆(风湿疡),婴儿湿疹(胎癍)。

涤毒祛湿汤

婴幼儿湿疹。

相关食疗

八宝祛湿粥

适用于治疗妇女面部有黄褐斑,面部油脂分泌较多,伴口淡无味,食少,大便溏稀等症。

相关资讯

中医祛湿方法

中医祛湿方法:   体内湿气比较重时,首先要注意的是不宜进补,饮食也要清淡,尤其需要...

健脾胃祛湿的中药方子是什么

健脾胃祛湿的中药方子是什么:   健脾胃祛湿的中药方子也比较多。   第一个比方健脾...

中医祛湿方法

中医祛湿方法:   体内湿气比较重时,首先要注意的是不宜进补,饮食也要清淡,尤其需要...

健脾祛湿中药方子是什么

健脾祛湿中药方子是什么:   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子其实还是比较多的。   最常用的第一...

附子理中丸可以祛湿效果好吗

附子理中丸可以祛湿效果好吗:   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子而来的用于治...

祛除体内湿气中药

祛除体内湿气中药:   湿气在体内留滞多存在以下几个部位,一个是脾胃肠腑的湿气,还有...

中医祛湿方法

中医祛湿方法:   体内湿气比较重时,首先要注意的是不宜进补,饮食也要清淡,尤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