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出汗多是怎么回事

2020-07-15

腋下出汗多是怎么回事:
  腋下出汗多少与每个人腋下汗腺有关,受遗传或家族的因素影响。
  腋下汗腺发达者夏季或活动以后出汗就比较多,但如果不厉害,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另外有些人在紧张或者说特定环境的因素出汗比别人多可能是环境因素或内分泌因素造成的。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处理腋下出汗多的症状。如果是腋下出汗特别多,可以参考每个人的具体的情况选用一些清热止汗有一些的中物或者做汗腺的切除术来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具体区分是由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导致的腋下出汗,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解决方法。



腋下出汗多是怎么回事相关阅读


小孩吃枸杞行吗

小孩吃枸杞行吗:
  小孩能不能吃枸杞,还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需要结合小朋友的体质状态,来具体的决定。有句古语说“离家千里,不食枸杞”,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枸杞有助阳、兴阳之功效。如果对于小女孩,尤其处于发育期当中的小女孩,我们不太主张用枸杞,它有助阳、兴阳的作用。所以这类人群我们不太主张用枸杞。还有,通过调查统计临床观察发现枸杞部分的人群用了以后,还容易上火。所以对于如果小朋友体内有积热,内热比较重的这样的小朋友,也不太主张用枸杞,枸杞有容易引起上火的情况。枸杞有补肝肾的作用,同时有明目的作用。
  如果对于小朋友具有视力的下降,或者是发育不良的这样的情况,也是可以适当用上枸杞。但是凡事都不能过,所以枸杞也不能一味的在使用,同时在用枸杞的时候,还可以配合上像菊花这样的一些药物,起到佐治的作用,那么更好的发挥它的疗效。

肾阴虚的表现

肾阴虚的表现:
  肾阴虚前提首先是阴虚。阴虚除了出现人体的阴精不足、口干的表现之外,还会出现阴虚伴有火旺的表现,例如潮热盗汗这样的表现。肾阴虚在阴虚的基础上,还会有肾脏的一些特征性的表现,像腰膝酸软、腰背疼痛诸如此类的这样的表现,这样的一系列症状就称为肾阴虚症。
  肾阴虚具体的来讲包括出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阴虚火旺,这样的舌象一般可能会变的是舌小舌红,然后脉是细的、脉数这样的阴虚火旺的表现,这一系列叫肾阴虚症。

中医体质的分类

中医体质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体质判定标准,分为是九类,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以及特禀质。平和质就是正常体质,特禀制就是过敏性的体质。这几种体质我们在养生保健的时候,一定要先判定患者是属于什么体质 ,根据患者的体质进行个体化的体质调养和养生保健 ,在临床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单一的一种体质,很多时候是一个人相兼有各种体质的情况。遇到这种复杂的情况,建议还是在专业的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辩证分析,得出正确的体质以便于进行体质的调养和养生保健。

排病反应有什么表现

排病反应是病邪从深层向表层去排泄的过程中,它有很多途径排出身体,比如从上向下来讲,有时鼻炎的病人会表现出鼻涕很多;有的人痰很多;还有的人表现在放很多屁或排便非常多,这可能是体内沉积的宿便或者痰湿通过这样的途径出来;有的病人可能是排汗很多;还有的人表现出在秋天很容易走皮肤,他会在皮肤上长一些红斑、红疹、有瘙痒,甚至原有的皮肤创面会扩大,湿疹的面积会扩大或者是流水;另外还有些人会有一些另外的反应,可能更能吃了,超过了他正常的食量;有的人要闷头大睡。这样的一些反应都说明人体在动用正气,由于动用了正气,需要一个修复的过程,所以无论是吃的多还是睡得多,都是人体在自我调整自我修复的一个过程。向外的排泄也是人体将病邪驱逐到体表,甚至是驱逐出身体以外的一个途径。

寒性体质是什么

寒性体质人群主要表现为怕冷或体冷,往往会伴有肌肉关节的疼痛、胃肠道的问题等。寒性体质的女性会有月经疼痛或者生育方面的问题,寒性体质的老年人会伴有关节问题。所以,寒性体质人群应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入体,及时进行干预。

胃疼吃什么药

胃疼吃什么药:
  胃疼一定要区分引起胃疼的原因,如果胃疼由天气的变化,情绪的变化,以及摄入一些不合适的食物引起,这时应该先把天气、情绪、饮食等干扰因素去除掉。
  在临床当中,胃疼包括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以及消化不良这些常见的疾病,要针对疾病去采用药物的治疗。
  第一,可以选用非常多见的奥美拉唑,这种制酸药可以帮助控制胃酸的分泌,能有效地缓解胃疼的症状;
  第二,如果胃疼的症状不是很严重,可以用一些黏膜保护剂,比如硫糖铝之类的药物,能够阻止外源性、入侵性的食物对胃造成不好的影响。

湿气大有什么表现

湿气大有什么表现:
  湿气重主要是由于多余的水湿代谢产物没有办法排出体外形成正常的体液,堆积在体内而引发的病症。
  湿气大第一表现就是脸色油腻,或者头发也是油腻,容易打绺。
  第二会表现为身体倦怠,老不想动,早上赖在床上不想起床,活动一会才感觉身体舒服。
  第三有些人会表现出身体僵硬,发沉,然后再运动一会儿就会缓解。
  第四湿气大还可以表现出大便粘腻、不成形或有的人冲马桶沾池子。
  第五湿气重和平时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多吃特别油腻不好消化的食物,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导致体内的湿气增加。

睡觉流口水怎么办

睡觉流口水怎么办:
  引起睡觉流口水的原因有多方面,所以缓解方法也有很多。
  如果是由口腔疾病引起,首先要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口腔疾病。特别要注意保证餐后刷牙。
  如果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睡觉流口水,患者首先应放松心态,保证不要过度兴奋,保证睡眠质量。
  另外,还可以协助一些药物方面的治疗,药物方面可以多吃些莲子或者健脾胃的药物如茯苓等,都可以防止睡眠流口水。
  总之,患者要放松心态,调整睡姿来保证睡眠质量,必要的时候可以辅助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中医体质分类

中医体质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体质判定标准,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平和质主要以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特禀质以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临床中很多时候某个个体会存在各种体质相兼的情况,所以在养生保健时一定要先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分析,得出正确的体质后,再进行个体化的体质调养和养生保健。

男性常见体质类型

男性常见的体质类型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痰湿质,其二是湿热质。痰湿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易引起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而成痰湿内蕴表现。表现为形体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比较明显,大便容易发粘,出汗多而黏腻,手足心潮湿多汗,常感肢体酸困沉重、不轻松、面部经常有油腻感,嘴里常有黏或甜腻的感觉,平素痰多。由于男性抽烟、饮酒的情况较多,所以湿热质男性比较常见,表现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痤疮、粉刺,总是觉得口苦,舌苔黄厚。

最佳体质——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又叫做“平和质”,是最稳定的、最健康的体质!一般产生的原因是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平和质所占人群比例,约为32.75%,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

平和质即一般健康人的体质状态。是指阴阳平和,脏腑气血功能正常,属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之人。总的来说,这类体质的人具有体形匀称、肌肉结实,精力充沛,面色红润有光泽,头发润泽有弹性,食欲、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舌色淡红,舌苔薄白;性格随和开朗、乐观积极;不容易得病,若得病也能较快康复;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力均较强等特点。
  对于平和质的人养生保健宜饮食调理而不宜药补,因为平和之人阴阳平和,不需要药物纠正阴阳之偏正胜衰,如果用药物补益反而容易破坏阴阳平衡。饮食应清淡,“谨和五味”,不宜有偏嗜,可酌量选食具有缓补阴阳作用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这类食物常有:粳米、薏苡仁、豇豆、韭菜、甘薯、南瓜、银杏、核桃龙眼、莲子、鸡、牛、羊等。坚持规律作息,不要过度劳累,不宜食后即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并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等适度运动。

哪些人需要养生

养生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有人可能认为养生,就是注意别得病,自己还年轻,还不到养生的时候。其实,养生联系着你我他,每个人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做好疾病的预防。

健康人群,未病先防
  第一是健康人群,中医称为“平人”。中医的治未病包括两大块,首先就是未病先防。健康无病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些的,从来没有得病去过医院的,自己感觉体质良好甚至全身有用不完的劲,在他们意识里,可能认为疾病和自己没有关系,是别人的事情,我们强调的未病先防,尤其是要引起这部分人的重视,让他们知道疾病人人都有可能得的,平时不注意养生保健,不定哪天疾病就会找上门来,等得病以后就要花钱买罪受了呢。
  走出亚健康
  其次,应该注意养生的是亚健康人群。亚健康是近年来比较时髦的名词,亚健康人群,就是你已经开始时不时的感觉不舒服了,但还不能扣上某某疾病的帽子,比如常常头晕乏力了、记忆力减退了、糖耐量降低、血脂有点高等等,这已经是疾病的信号开始出现了,提醒你再不注意就该得病了。这时候养生得当,完全有可能使亚健康状态逆转的,反过来,若不注意养生,那就直接大踏步往疾病方向发展了。
  常见病慢性病,已病防变
  第三部分人群就是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炎、慢性肝炎、风湿类风湿、乳腺增生、甲状腺疾病、女性盆腔疾病、男性的前列腺炎患者等等,这些疾病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目前为止都没有治愈的办法,不能完全依靠医生或者药物,所以老百姓才有“三分治,七分养”的说法。
  可不要小看这七分养,调养得当,疾病就会稳定,并发症出现的晚,甚至不出现,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带病长寿,这就是为什么相当一部分人得病很多年,但没准还能高寿的原因。比如糖尿病,发病率非常高,是常见病,而且中西医都没有治愈的办法,有的人就不以为然,认为反正也治不好,孰不知若控制的好,养生得道,一样可以带病长寿,可是,控制不好,不注意养生,各种可怕的并发症就会接踵而来,如糖尿病眼底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等,非常痛苦,甚至可以夺走生命。
  如此看来,以上这三部分人群,已经包括了所有人群,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应该注意养生。

心里事一多,脾运化就差,食欲下降吃睡不香

养脾的关键还在于避免思虑过多,心思重很伤脾,心为君主之官,是五脏之主和全身血脉的总枢纽。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或是工作压力太大,就会感觉吃东西也不香。很多孩子在考试期间,也会吃不好、睡不香。这个时候即使吃了饭以后以后也不易消化,容易腹泻,大便里明显带有消化不完全的食物,经常疲劳乏力。

这主要是因为,心为君主之官,是五脏之主和全身血脉的总枢纽。《黄帝内经》讲:“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意思是说,心里如果不平静,思虑过多,那人体所有的脏腑都可能陷入危险之中。其中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就是思虑多了脾运化变差。

大家都知道,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乏源。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脾的运化,被人体消化、吸收后才能变成营养,经血液输送到全身,供给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人心里装的事太多了,思虑过度就容易伤及心血,而心血不足又会影响到脾的运化,造成少食、腹胀、身体乏力等心脾两虚的症状。

《素问· 举痛论》如是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考虑的事情太多,精神过度集中,就会使体内的正气停留在某个部分而不能正常运转,以致“气结”。其实,原本一个人有点心事,或者是短时间内思虑较重,对身体的生理活动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长时间内思虑过度就不行了,会影响我们体内气机的正常运行。气一停,血也跟着瘀结,脾胃得不到很好的滋养,其的消化功能当然会减弱了。

一搬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脾胃虚弱,我都会推荐小米红薯山药粥。为小米30克,红薯100克,山药粥30克煮粥。大家别看这几种食材普通,功效却大大不凡。小米红薯色黄,补脾胃,促消化,山药更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佳品,每天吃一碗,连续吃一个月,您就会发现自己的气色大大不同。食疗见效没有针灸、药物来得快,但是作用持久,不会对身体产生伤害,一般不是很严重的病人,我都会推荐食疗。

如果脾胃有毛病,特别是针对一些胃痛症,按揉公孙穴效果很好,在给那个局长调理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在公孙穴上下功夫。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它是脾经的络穴,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经常按揉健脾益胃的功效很是不凡。大家不妨在晚上泡脚后,多用手指捏捏,力度以感到酸、胀、痛为宜,每天也不用太长时间,每侧5-8分钟就行了,长期坚持就可以和脾胃疾病说再见了。

养脾的关键还在于避免思虑过多,心思重很伤脾,对于一些生活中喜欢操心、心思细腻敏感的人来说,要让自己粗粗拉拉一点。工作时就认真工作,工作之外要放松自己,不要再想工作中的问题。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要顺其自然,不能做到的事不要强求。

遇到解不开的事情,最好就不要自己去“解”它,让时间去“解”它,过了那个时间你也就发现,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当时出现的问题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不可逾越。

动动手指心病消-自我保健的大原则

关于调心养心,我有五大方法,即“五步调心疗法”,是集五大治疗方法于一体的综合疗法,很多媒体采访我的时候,我也不藏着掖着,一一全都说出来了。我的“五步调心疗法”,是由“调心话”、“调心针”、“调心罐”、“调心药”和“调心膳”所构成。在临床上我会根据患者的特点,有的多谈心,有的以针灸为主,有的以拔罐为主,有的以中药为主,病不重的,我就干脆让患者以食疗,药膳为主来调养,更多的时候是很多方法综合运用的,因为治疗效果都还不错,所以有了很多“回头客”。

很多病人病好以后,就不再踏进医院的大门,而我的患者病情缓解后,很多都去儿复返,回来做定期保健。就像北京76岁的李大爷,在2010年,我用3次针灸和拔罐治好了他久治不愈的足跟痛,他从此成了我的铁杆粉丝。从他家到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足足有20多公里路程,来回2小时,可他每个月都要来找我3次,并且坚持了三年。不仅他每月来找我“报到”,还“忽悠”自己的老伴、儿子、儿媳也成了我的病人。于是3年来他们一家大大小小的疾病都被我扼杀在了“摇篮”中,现在全家身体素质都非常好。

有病治疗,没病保健。很多病人和李大爷一样,最初因身体不适前来求诊,症状消除后,却成了我的“常客”。每隔一段时间,就到医院扎扎针灸,拔拔火罐,把小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我管这叫“在治疗中保健,在保健中治疗。”这种保健与治疗相结合的临床实践,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管理方式。

中医提倡的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未得病之前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病已经形成了,你再去用药,就像口渴了再去挖井,临到打仗才去铸造兵器一样,那不就晚了吗?

所以我提倡大家定期保健,多保养自己的身体,而我精力有限,不可能医治天下所有的病人。俗话说求医不如求己,与其把自己的身体交给医生,不如自己给自己做保健,接下来我来教大家如何用我们的双手来给自己保健,大家按照我的方法做,有病防病,无病强身。强健了身体,节省了金钱,何乐而不为呢?

在介绍具体的方法之前,我们看一下自我保健的一些原则。自己动动双手做保健具体到实际操作上,我将之分为面、线和点。所谓面,就是一片或者整个身体。这个很好操作,就是不拘位置,适度敲敲打打,都对身体很好。

我认识的一个老爷子,今年快90岁了,10年前做了肠道癌手术,术后问我怎么做保健避免癌症的复发。我就推荐他每天坚持按摩整个身体,他后来每天早晚都会将身体,包括头在内,按揉一遍,他这样整个地按摩身体,达到了通经活络、延年益寿的目的,到现在身体恢复特别好,天好的时候还经常出去遛遛弯。

再一个就是线,线说的就是经络了,对线进行保健,沿着经络刮痧、拔罐、捏、敲、揉都可以,只要掌握大致的方向和位置就可以了。再一个就是要遵循一定的时间,我们身体的气血在一定的时间都会流经特定的经络,在气血流注到的时候按摩经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早上9-11点适宜按摩脾经,11-13点适宜按摩心经,15-17点适宜按摩膀胱经,19-21点适宜按摩心包经,总之大家想改善哪个脏腑就可以在相应的时间里按摩该经络。

最后一个是点,也就是具体的穴位,关于穴位先说一个基本的知识,大家看穴位位置的时候都会看到说穴位在xx上或者下几寸,如内关穴在腕横纹上2寸,这个寸并不是3。33厘米,而是等身寸,就是用自己的手指去量化。一寸为自己拇指一横指,两寸为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后的宽带,三寸为四指的宽度。

自己用手找到大致的位置以后,再用手去按点,最敏感的点就是最佳治疗点。一般来说如果身体出现病变,按压到正确的穴位的时候身体会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而且身体长期有病变的人,相应的穴位上会出现和其他位置不一样的地方,如一个小疙瘩,或者相应的区域有色素沉、颜色差异,或发凉或者发烫等温度异常。这些特征,也能够帮助我们判断治疗。

对于穴位,大家只要找准大致的位置,然后自己在穴位附近按压,以感觉最敏感的点为准就可以了。很多时候病变的治疗点不一定完完全全就在特定穴位上,在临床上,我有的时候会在目标穴位的上下左右去寻找一下,以确定最佳治疗点。所以,我们在寻找穴位位置的时候不用太过拘泥于“应该的位置”,最敏感的点通常就是最佳的治病点。

在这里再多说一点,虽然很多时候穴位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但是我不太建议长期只刺激一个穴位进行保健。我曾经给一个有心脏疾病的人说过不舒服的时候按按内关穴,后来再见他的时候就发现她内关穴红红紫紫的,问他时他说觉得按了内关穴非常管用,他就每天都按揉很久,所以这个穴位就青紫一片了。

其实长时间刺激一个穴位是会有破气的可能的,而且也会降低穴位的敏感程度和对身体的改善作用,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局限于一个点,要把点、线、面结合起来,不要只盯着一个位置,像心经上很多穴位治症很相似,按摩的时候最好都带上,就成了以点带动线,多按摩几条线,又会成了按摩面,这样点、线、面结合保健起到的保健效果更好。

总的来说,身体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按摩身体的时候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就说明这个地方发生瘀滞了,也说明自己找对地了,只要加以正确疏导,让身体的气血重新正常流通就可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大家可不要小瞧这些小小的瘀滞点,要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从最细小问题开始积累、变大的,如果我们通过敲敲打打、捏捏揉揉,把这些小问题扼杀在摇篮里,那么我们自然也就无病一身轻了。

如何在传统方剂基础上加减用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中药方剂或者称中药复方是中医辨证和中医临床治病的枢纽。尽管中药复方目前数量可以十万计,但就临床医者来说,一不可能背记如此浩繁的方药;二临床病人千变万化。严格地说,临床无有固定一成不变的成方可以套用。即使有较为切合病机的方药,临床亦多加减应用。这就要求临床中医医生应熟悉组方原则、方法和技巧,根据中药的性能和中医组方理论,将诸多药物有机地组合起来,去调整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具体要点如下:

1.顺从脏腑的特性:临床治疗内科杂病组方,首先要顺从脏腑的特性,中医认为顺其“性”曰补。各脏有各脏的特性。同是阳虚,心阳虚治应温通,用桂枝薤白类;脾阳虚治应守中,用干姜、良姜合炙甘草以达甘温守中的目的;肾阳虚治应注意潜藏、微生少火,以达少火生气的目的。同是阴虚,心阴虚养阴应注意甘寒而不腻滞,佐以和脉、安神;肾阴虚则应味厚滋补,佐以清相火,使相火不扰,阴精内守。因脏腑的特性不同,用药有明显的差异。其次,脏腑的特性还体现在脏腑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确切地说,这种联系亦是脏腑的特性。临证组方亦应注重于脏腑的联系,如清心火常辅以泻肝,补肝阴常用滋水涵木,调脾胃常用调理气机升降,治疗肝火、肝阳上亢常用清肃肺气药等,亦为组方必须考虑的内容。

2、阴阳统一: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在于用自然药物之性调理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机体的脏腑器官总是阴阳两方面的有机统一:如肝体和肝用,肾阴和肾阳,心血和心阳,脾升和胃降等。一方受损,必累及另一方。故处方要紧紧把握脏腑阴阳属性的两个方面,不可偏执一端。如肝郁气滞,疏肝中要配伍柔肝药,许多疏肝解郁的方剂中用白芍即是此意。肾阳亏虚,于大剂补阴中稍佐温阳,以微生少火;升脾阳方药中佐半夏陈皮以降;降胃气方药佐白术、甘草以升等,皆是从阴阳两方面调理脏腑的功能。阴药阳药的组合,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寒凉药物配伍温热药,温热药配伍寒凉药,它有更为广泛的内涵。如养阴药中配以淡渗及辛散理气药,亦属阴阳统一的组方方法。临证组方,强调阴阳统一:一要把握药物的阴阳属性,二要注意方中不同药物的用量,不可泛泛皆以常用量组方。根据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权衡方中药物用量,才能致造化无穷之妙。

3.动静结合:临证组方,宜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阴血(精)才不致妄动耗散;静中有动,才能产生蓬勃生机。具体包括:(1)滋补药佐以淡渗药,如六味地黄丸中用泽泻、茯苓;(2)甘温补气药配伍行气药,如补中益气汤中用陈皮;(3)滋阴药伍用醒脾健胃药,如常用药对熟地、砂仁;(4)滋阴药中伍用温阳药,如右归九、右归饮中的桂枝、附子;(5)辛凉解表时伍用辛温解表药,如银翘散荆芥防风;(6)苦寒清热药中伍用辛散药物,使热邪易解易散,如山栀、黄连黄芩配伍双花、连翘等。在注意动静结合组方时,应首先辨清脏腑病证治疗宜动还是宜静,分清主次用药。

4.升降相因:气机贵乎升降,脏腑气血生化全赖气机升降。临证组方,不仅治疗脾胃病要注意气机升降,其他脏腑病证的治疗也要注重气机升降。欲升其阳者,佐以降气,以求欲升先降;欲降其阳者,辅以升散,以求降中有升。如疏肝方中,常用柴胡枳壳配伍,柴胡主升,枳壳主降;治肺咳、肺喘方中,常用麻黄桑叶杏仁相伍,麻黄主升,杏仁主降等。

5、敛散(通)相合:不仅在调和营卫时,要注意敛散(通)结合,用桂枝辛散,用白芍酸敛。在调理脏腑病变时,亦应注意敛散(通)结合。在补心气方中,常使用五味子麦冬等,如养心汤,方有黄芪、桂枝辛温走散,加五味子酸敛以防心气耗散;补肾固精的五子衍宗丸中,用车前子通利,以防收敛太过等。

如何提高临证组方的能力,是关系到能否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临床组方,在注意以上五个方面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掌握脏腑气血阴阳和病邪的特性;二要会用药性,而不仅是用其功能;三要熟悉药物性味相伍的机理,如辛甘通阳,酸甘化阴等。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常见到某些医生名以某方加减,结果处方时减去了主要的药物,甚至是君药。增加的药味如果超出了原方的功用,如益气养阴的生脉散中加黄芪30克,黄芪甘温补气升阳,整个方子的功效不再是益气养阴,而是甘温益气,佐麦冬、五味子酸甘化阴,以防甘温太过伤阴;桂技汤原本是调和营卫、治表虚伤风的方剂,若重用白芍收敛,即成为温振脾阳的方子。由于加减变化,功效主治发生变化的方剂不胜枚举。要提高使用传统方剂治病的能力,一定要根据原来方剂的阴阳属性、功能主治进行加减,慎重调整方剂中药物及增减药物的用量,勿喧宾夺主,随意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