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图片-故事

2019-08-20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黄芪的药名】

黄芪

【黄芪的别名】

棉芪、绵芪、绵黄芪、棉黄芪、黄蓍、黄耆、箭芪、箭黄芪、内蒙古黄芪、王孙、戴芪、戴糁、戴椹、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百药绵、土山爆张根、独根、大抽、二人抬、大有芪、蒙芪、元芪、红蓝芪、白皮芪、黑皮芪、膜荚黄芪、东北黄芪、内蒙古黄芪、冲正芪、武川芪、炮台芪、浑源芪。

【黄芪的药性】

甘,微温。归脾、肺经。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图片-故事黄芪

【黄芪的用法用量】

煎服,9?30g。炙黄芪功能益气,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黄芪的鉴别用药】

人参党参、黄芪三药皆有补气、生津、生血之功,且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但人参作用较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党参补气之力较为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图片-故事黄芪

【黄芪的应用】

1.气虚乏力,食少便溏,水肿尿少,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  本品甘温,入脾经,为补益脾气之要药。治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熬脅服,或与人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同用。因其能升阳举陷,故尤长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常与人参、升麻柴胡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药,如补中益气汤(《睥胃论》)。本品既能补脾益气治本,又能利尿消肿治标,故为治气虚水肿之要药,常与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水消肿药同用。本品还可补气以摄血,治脾虚不能统血所致失血证,常与人参、白术等品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

2.肺气虚弱,咳喘气短  本品入肺经,又能补益肺气,治肺气虚弱,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咳痰清稀,声低懒言,常配伍人参、紫菀款冬花五味子等药,如补肺汤(《(永类铃方》)。

3.表虚自汗  本品能补脾肺之气,益卫固表以止汗,治脾肺气虚所致卫气不固,表虚自汗,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收敛止汗药配伍,如牡蛎散(《和剂局方》)。若因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而易感风邪者,又当配伍白术、防风等补气固表、祛风散邪药,如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4.内热消渴  本品具有健脾益气、生津止渴之功,治气虚津亏,内热消渴,常与天花粉葛根等生津止渴药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5.血虚萎黄,气血两虚  本品具有养血之功,且通过补气又有助于生血,故也常用治血虚萎黄及气血两虚证,常与当归同用,如当归补血汤(烂室秘藏》)。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图片-故事黄芪

6.血虚血滞,半身不遂,痹痛麻木  本品能补气以行血,补血以通痹。对于痹证、中风后遗症,因气虚血滞,肌肤、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者,常配伍当归、川芎地龙等活血通络药,如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若治风寒湿痹,宜与川乌独活、川芎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药配伍。现代临床治疗气虚血滞的胸痹心痛,常用本品配伍红花丹参三七等活血止痛药。

7.气血亏虚,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本品以其补气养血之功,使正气旺盛,可收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之效。治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者,常配伍人参、当归、升麻、白芷等补益气血,解毒排脓药,如托里透脓散(《医宗金鉴》)。治溃疡后期,因气血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常与人参、当归、肉桂等补益气血、温通血脉药配伍,如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

附药:红芪

  本品为科植物多序岩黄苗的干燥根。主要产于甘肃南部地区。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哂干。性味甘,温;归肺、脾经。功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煎服,9~30g。炙红芪功能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黄芪的故事

首屈一指的补气药品黄芪,其名字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古时有一位善良的老中医,姓戴名糁,善针灸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坠崖儿童而牺牲。老人形瘦,面色淡黄,人们称他为“黄耆”以示尊敬,意为而黄肌瘦的老者。老人去世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将其墓旁生长的一种草药起名为“黄芪”。黄芪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人写作“黄耆”,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是这样来解释它的名字:“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经、肺经,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的功效,兼有升阳、益卫固表、脱疮生肌的作用,主治肺脾气虚咳喘、气虚自汗、气虚水肿尿少、气血不足之贫血、气虚血滞之偏枯等症。中医认为,黄芪是重要的补气药,全身之气皆能补益,所以,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一书中将黄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与人参相比,黄芪的补气之力虽不及,但人参没有升阳、固表、内托、利水的功效。

黄芪入药已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黄芪的入药用途十分广泛,有人曾经把中国的古药方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筛选出了25味最常用的中药,黄芪排在第11位,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科等,有一药多能的美誉。

我国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胡适先生,生前曾与黄芪结下过一段不解之缘。那是在1920年秋天,他因得病吃了不少西药,总不见好转,后经名医陆仲安先生诊治,以黄芪为主药医好了病。从那时起,胡适先生便对黄芪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中年以后,胡适渐感身体疲惫,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饮用,特别是在讲课之前,总要先喝几口黄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胡适当吋把这个诀窍告诉了周围的人,也使他们受益匪浅。

如今,我们也可以学学当年的胡适先生,让黄芪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取生黄芪15克,大枣十枚,用开水冲泡饮用,能增强体质,有预防感冒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感冒者。需要注意的是,舌质红,脉细数,属中医肾阴虚者,不宜服用。

黄芪除了有以上的功能外,它本身的营养也十分丰富。近代生化分析研究发现,黄芪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硒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它能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并延缓细胞衰老,同时也是一味抗癌防癌的中药新秀。

相关对药

黄芪 防风 黄芪 牡蛎 黄芪 浮小麦 黄芪 附子 黄芪 山药 黄芪 防己 党参 黄芪 黄芪 知母 黄芪 桔梗 生甘草

相关方剂

桂枝加黄芪汤

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黄芪防风饮子

清热泻火,明目祛翳。

黄芪丸

清胃泻火,生津止渴。

加味黄芪四物汤

补气养血通乳。

黄芪桂枝五物汤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相关偏方

黄芪党参汤

益气升阳。适用于原发性低血压。

芦根生黄芪方

升阳清热。适用于风热感冒。

黄芪母鸡汤

益气固表。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久治不愈者。

黄芪糯米汤

妊娠忽然下黄汁如胶,或如豆汁,胎动腹痛。

黄芪赤风汤

脑炎、脑膜炎后遗症。

相关食疗

黄芪山药鲫鱼汤

鲫鱼可益气健脾,黄芪可益气补虚,山药可补益肺气。三者搭配同食,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

党参黄芪牛肉汤

党参、黄芪均有补气固表及健脾益胃的功效,牛肉可强健体魄、增强抵抗力。三者合用,对体质...

黄芪枸杞子茶

本品可补肝明目、益气固表,适宜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者,脱肛、子宫下垂患者饮用。

砂仁黄芪猪肚汤

黄芪、猪肚均可补气健脾;银耳可滋阴益胃;砂仁可行气调中。诸药配伍可调和中焦,用于治疗...

黄芪蔬菜牛肉汤

黄芪可益气补虚,牛肉是增强体质的佳品。二者合用,能改善身体虚弱症状,适合体虚乏力、脾...

相关茶方

黄芪红枣茶

补气升阳,健脾养血,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所致的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声音低下、经常出冷...

黄芪牡蛎茶

益气固表,敛汗止汗,适用于自汗、盗汗。

黄芪白芍茶

补中益气,养血补虚。

黄芪红茶

补气升阳,利尿退肿。

黄芪红茶

补中益气,消除烦闷。

相关资讯

立秋补气,就多吃黄芪粥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最好吃些补气的食物来帮帮辛苦一夏的身体,而且这时候补气,在冬天的时...

月经失调 多吃当归黄芪煮鸡蛋

月经,本来就是女性们每个月都要面对的难言之痛。现代职场竞争激烈,女性所面临的压力甚至...

瘦身之后胸部也“缩水” 试试黄芪山药焖猪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现代人都以窈窕、骨感为美,所以女性坚持不懈的走在减肥的大道上。可...

中药黄芪可补全身之气 两道药膳补中益气功效强

黄芪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又名黄耆、独根、口芪等,中医认为黄芪可补全身之气,是中医常用...

老中医力荐的防病保健方:每天一杯黄芪水

黄芪是一味常见的补气药材,补气固表的疗效显著,民间有“常喝黄芪汤,防病保...

黄芪中药特性和附方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补气固表,利尿排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中药黄芪的功效作用与附方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补气固表,托疮生肌。 用于治疗:体虚自汗,久泻,脱...

黄芪的神奇功效

黄芪,又名黄耆。据考证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

保障人体卫气的黄芪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黄芪分为两种,一种是生黄芪,一种是...

生黄芪对治疗慢性肾炎的作用

黄芪治疗肾病的效果也是不错的。慢性肾炎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尿中总有蛋白。这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