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缺穴怎么找

2020-07-15

列缺穴,列,分解,裂开;缺,缺口。此穴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自此分支别走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桡骨茎突上方,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如裂隙处,故名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或者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即为列缺穴。或立掌或侧掌,把指向外上方翘起,先取两筋之间的阳溪穴,在阳溪穴上1.5寸的桡骨茎突中部有一凹陷即此穴。



列缺穴怎么找相关阅读


直接灸是怎么回事

直接灸可能听到的比较少,因为我们经常在各类节目中见到艾条灸、艾盒灸、隔姜灸等,但是直接灸才是最传统最古老的一种艾灸方法。在我们解放以前或更古老的时候,没有现代的艾条,所有的这些艾灸设备是近些年来发明的,古时古人应用艾灸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应用的直接灸。直接灸就是把艾绒碾成小艾柱,将艾柱放置在特定的穴位上,直接进行施灸,点燃艾柱进行施灸,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刺激到特定的穴位,而且它的热量对穴位的刺激也非常高,患者可能会超过了热而达到疼的程度,对经气的激发程度也是比较重的,既有针对性,刺激量又大,所以它是一种非常好的灸治方法。古人会分为有瘢痕灸和无瘢痕灸,有瘢痕灸会由于灸的程度更重,会留有一定的瘢痕,无瘢痕灸现在临床用的更多一些,尽量不给病人留下瘢痕,它的刺激量略低于有瘢痕灸,但是它要比普通的艾条灸、艾盒灸这种温和灸的方法要强很多,而且力量更专注。

按摩太冲穴的作用

太冲穴在脚上,它在第一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沿着一二脚趾之间的指缝向上推,一直推到推不动的地方,遇到骨头后,这个地方就是太冲穴的位置。它跟手上的合谷穴位置很像,所以我们把左右两侧的合谷穴加上左右两侧的太冲穴等于四关穴。这四个穴在我们身体四肢末端向四个关口一样,所以把它叫四关穴。同时针刺四关穴或者同时按揉四关穴,叫做“开四关”。“开四关”可以起到疏通全身的经络气血的作用。太冲穴是肝经的的穴位,肝跟人体的情绪密切相关。抑郁的情绪或者急躁、易怒的情绪会影响到肝脏的功能。反过来如果一个人的肝脏功能不好,也会有容易产生抑郁或者急躁的情绪,用太冲穴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疏肝理气的作用。肝气疏了,全身的气机就调畅了,情绪也就会变得比较愉快。所以也有的人把太冲穴叫“快乐穴”,就是它可以通过刺激太冲达到疏肝理气的作用,也可以让你的情绪快乐起来,所以叫“快乐穴”,这就是太冲穴的作用。

按摩三阴交有什么好处

阴交穴是脾经的穴位,它的位置在内踝上三寸。就是从内踝骨开始向上三寸,三寸就是四指并拢的宽度,可以自己按一按会有一种很明显的酸胀感。之所以叫三阴交,就因为它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足三阴经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条经,也就是肝脾肾三条经的交会穴。所以三阴交是一举三得的一个穴。刺激三阴交穴,可以同时调理三个脏腑,调理三条经络,所以是非常好用的一个穴位。肝脾肾这三个脏的共同点是都跟血有密切的关系。肾是藏精的,精和血可以互相转化。肝是藏血的,调节循环血量。脾是统血的,同时它还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这三个脏都跟血有关。三阴交穴跟血,体内的阴阳,阴血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像妇科疾病,三阴交穴是必取的。它调理人体的阴血非常好。男性如果有阴不足或者血液方面的问题,也同样可以用三阴交来调理。

曲池穴怎么找位置

曲池穴在肘部。当弯曲肘部的时候,在肘横纹的末端,在临床上取穴的时候可以曲肘,然后看到肘横纹,肘横纹尽头就是曲池穴。曲池穴是临床上经常用到的一个穴位,它有清热的作用,往往在临床上,比如高血压的患者,可以针刺曲池穴。曲池穴,它其实是比较好用的一个穴位,自己在家里也很容易找到它,然后通过点压、按摩都可以起到刺激穴位的作用。

艾灸天枢穴可不可以治疗便秘

天枢穴在腹部,它属于足阳明胃经。天枢穴是一个很好取的穴位,先找到肚脐,肚脐旁开两寸就是天枢穴。其实便秘是一个很复杂的病,便秘诊断起来很容易,排便困难就是便秘。但是便秘的分型很复杂,有实症,有虚症,还有气滞。实症有实火,有肝的肝气郁结的实症,还包括虚症,包括脾虚、肾虚都会引起便秘,天枢穴能不能治疗便秘?我觉得它主要是针对虚症的便秘。比如脾肾的不足,脾虚通过天枢穴,可以温煦腹部,温阳,可以增加胃肠的蠕动来治疗虚症的便秘,而对一些肺胃实热的便秘,不适合灸天枢穴来治疗便秘。

风池穴的作用与好处

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古称为“热府穴”。风是外感风邪及内生风邪,即肝风。风汇聚到池堂,所以命名为风池。风池穴在枕骨下缘,靠近后发际,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的位置。风池可以治疗所有风邪引起的疾病,包括外感风邪引起的颈肩部、背部疼痛,内生风邪引起的头晕、头痛。肝风内动、肝阳上亢,容易引起血压升高。所以风池穴有治疗高血压,调节血压的保健作用。

什么是列缺穴

列缺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列缺在腕部,腕部有一小骨缝,手臂平放时裂缝打开,有一个缺陷,称为列缺穴。此腧穴在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的作用。列缺穴所归肺经,它可以治疗呼吸系统的一系列疾病,例如咳嗽、哮喘、咳痰过多、咳血。在临床中,采用按摩以及艾灸对穴位进行保健性治疗。

什么是百会穴

百会穴是督脉上的穴位,位于头顶。是足三阳经,足厥阴经交汇的位置。百是指脉特别多,会是汇聚。百会具有开窍醒神、固脱、厥逆的作用。日常治疗及保健中,百会穴属于首选的必要穴位,百会穴可以治疗头部疾病,例如头晕、头痛、恶心、心悸、焦虑、烦躁、失眠等一系列疾病,配合艾灸可以治疗中气下陷引起的疾病。中医中,人所有脏器在正常的位置由阳气进行托举,如果身体阳气不足,脏器会出现下垂。例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属于阳气不足。所以百会属于人体正气汇聚的位置,做艾灸有很好固阳举陷的作用。

百会穴在什么位置

百会穴是督脉上的穴位,位于头顶。是足三阳经,足厥阴经交汇的位置。百是指脉特别多,会是汇聚。百会穴位于头顶部前发际上缘向上五寸,或者从后发际往上七寸的位置。简便取穴的方法是取前后正中线作为纵轴,两手的拇指点按住两耳尖,然后用中指做交接作为横轴,横轴与纵轴相互交叉的位置有一个小的凹陷,就是百会穴。日常治疗及保健中,百会穴属于首选的必要穴位,百会具有开窍醒神、固脱、厥逆的作用。百会穴可以治疗头部疾病,例如头晕、头痛、焦虑、烦躁、失眠等。

百会穴的作用与好处

百会穴是人体正气之所汇,治疗时首选百会穴位。通过在穴位做手法来提升人体正气,用正气推动气血运行。包括做手法、针刺、艾灸都首选百会穴。艾灸是选取普通长艾条,将艾条在百会穴位置,悬起的缓慢顺时针艾灸,一般五分钟到十分钟,可以治疗失眠、神经衰弱。在百会穴悬起灸,即固定不动灸法,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例如患者突然阳气暴脱、全身出冷汗。中医中,可以艾灸,帮助提升阳气。阳气下陷引起脏腑下垂、子宫下垂、胃下垂、脱肛,可以艾灸,帮助正气提升,将脏器复于原位。

关元穴

关元为经穴名(CV4)。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篇。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大中极。属任脉。关元是小肠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

【定位归经】
  仰卧位。关元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功能主治及配伍】
  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1)配阴陵泉、带脉穴治赤白带下;
  (2)配子宫穴、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崩漏;
  (3)配大肠俞、曲池治脐周作痛;
  (4)配天枢、气海治腹胀肠鸣、泄泻。
  【保健方法】
  关元穴是我们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有以下五种保健方法:
  (1)按摩法: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2)温灸:用扶阳罐每天温灸3-5分钟,有强肾壮阳,增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建议长期坚持使用,效果显着。
  (3)贴膏药:穴位敷贴法。可以将腰肾膏等贴在关元穴上,用于补肾虚,也可以用其他膏药敷贴。
  (4)针刺方法:直刺0.5~1寸,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一般直刺0.5~1.0寸。针前排空小便,孕妇慎用。
  (5)艾灸方法:艾炷灸7~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1)身体消瘦的病人: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能够治疗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子宫脱垂、闭经、遗精、遗尿、小便频繁、小便不通、痛经、产后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状;长期按摩关元,对尿路感染、肾炎、脱肛、中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消化不良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调理、改善的功能。
  (2)肠胃功能不好者:关元穴又是小肠经的募穴,所谓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意思。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而艾灸关元穴就能很好的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所以肠胃功能不好者也可以艾灸关元穴来调节。
  【注意事项】
  (1)10岁以下的孩子可以不用灸的方法,按揉就可以起到作用。
  (2)50岁以上的人,建议用灸的方法。因为艾灸更为温热。补益作用会更好。

风府穴

风府穴,别名舌本、上椎、惺惺、鬼枕穴,在开始长头发的地方。

【定位归经】
  风府穴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属人体督脉。
  取此穴时通常采用俯伏、俯卧或正坐的取穴姿势,风府穴位于后颈部,两风池穴连线中点,颈顶窝处。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功能主治及配伍】
  主治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癫狂,中风。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1)疏风通络:配风市,有疏风通络的作用,主治寒伤肌肤经络。
  (2)足不仁:风府穴配腰俞穴治足不仁。
  (3)癫狂、多言:配昆仑穴治癫狂、多言。
  (4)鼽衄:配二间穴迎香穴治鼽衄。
  (5)舌强难言:配金津穴玉液穴廉泉穴治舌强难言。
  (6)风寒感冒:配风门穴、风池穴、列缺穴、合谷穴、复溜穴治风寒感冒。
  (7)后头痛:配后溪穴治后头痛。
  (8)目妄视、狂走:配阳谷穴治目妄视、狂走。
  【保健方法】
  风府穴是我们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有以下几种保健方法:
  (1)针刺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一般针尖向下颌方向斜刺0.5~1.0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2)按摩法:可以用食指点着揉;用双手中指点按或者拇指点按,每天点按2次,每次3-5分钟。用食指和拇指按摩风府穴30~40下可治疗感冒。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1)腰腿疼痛
  中医认为腰腿痛多为风寒湿邪,邪客经脉;气滞血瘀导致经脉不通所致。根据针灸疾病的远治法,常取风府穴采用针刺疗法,在治疗的同时主动或者被动活动患处,可以达到疏散风寒,痛经活络,达到止痛的目的。
  (2)头晕头痛
  风府穴有微内外风的结聚之所,经常按摩刺激风府穴可以用来自我保健,祛风散寒,防止头晕、头痛,达到养生的目的。
  【注意事项】
  (1)在按摩风府穴的时候,可以低下头,女性用左手将头发向前揽起,用右手拇指按摩,其余四指在头上部固定住。这样大拇指可以得力,稍微用点劲,每次按摩30~5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头痛症状。
  (2)这个穴是禁灸的,也就是说一定不能艾灸。火借风势,会更加猖狂,在体内乱窜。
  (3)按揉风府穴之前需要端坐在椅子上面,然后再用食指或者中指的指腹来按揉风府穴,点揉的时候动作一定要均匀,力度也应该均衡要有渗透性,让力度能够达到局部。组织深处。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点揉时切忌摩擦头皮或头发。

睛明穴

睛明是足太阳膀胱经俞穴,别名目内眦,泪孔穴,泪空穴,泪腔穴,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

【定位归经】
  位于目内眦外,在鼻梁两侧距内眼角半分的地方。穴主目视不明,故名睛明;用手指按在穴位上挤压、上下移动,可以感觉到鼻粱深处有隐痛。
  【功能主治及配伍】
  目赤肿痛,憎寒头痛,目眩,迎风流泪,内眦痒痛,胬肉攀睛,目翳、目视不明,近视,夜盲,色盲。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1)视目不明: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
  (2)目生翳膜:睛明、合谷(大肠经)、四白(胃经)。
  (3)目痛:睛明、肾俞(膀胱经)、关元(任脉)、光明(胆经)、涌泉(肾经)、行间(肝经)。
  (4)球后视神经炎:睛明、风池(胆经)、合谷(大肠经)、行间(肝经)、足叁里(胃经)。
  (5)翼状胬肉:睛明、少泽(小肠经)、太阳(奇穴)、合谷(大肠经)。
  (6)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青光眼:睛明、肝俞(膀胱经)、肾俞(膀胱经)、风池(胆经)、太阳(奇穴)、角孙(叁焦经)、合谷(大肠经)。
  【保健方法】
  晴明穴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以下是其保健方法:
  (1)针刺法:嘱病人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向外侧固定,右手持针沿眼眶边缘缓慢进针,刺入0.3~0.5寸。
  (2)按摩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指端按、揉、拿、捏此穴,每次按摩2分钟。按摩睛明穴每隔两个小时用大拇指和食指以画圈的方式按压此穴位,可令疲劳的双眼立刻得到放松,建议每日多按揉几次睛明穴。
  【适用人群】
  晴明穴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1)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迎风流泪、结膜炎、目赤肿痛、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近视、夜盲,色盲等,这种体质的人可采用按摩晴明穴法。
  (2)疼痛:主要表现为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可采用针刺晴明穴法。
  【注意事项】
  (1)针刺时不宜作大幅度提插、捻转。
  (2)禁灸。
  (3)如有血肿、皮损、怀疑骨折的病人都不要按摩。另外,有骨质疏松的病人按摩时不要过力。眼部卫生一定要注意。

手五里穴

手五里穴,别名大禁、五里、臂五里、尺之五里、手之五里。主要用于胸肺及局部疾患,是穴位诊断肺炎的定性穴。手五里穴下为皮肤、皮上组织、肱肌。有桡侧副动、静脉。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桡神经。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较疏松,有少量脂肪。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到达肱肌,该肌由臂丛的肌皮神经支配。

【定位归经】
  手五里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当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处。
  【功能主治及配伍】
  手五里穴,主治咳嗽、咳血、心下胀满、中风偏瘫、治肘臂疼痛挛急、寒热疟疾、身黄嗜卧、瘰疬等。以下是手五里穴治病、保健的常用穴位配伍方法:
  (1) 消肿除痛:手五里穴配曲池穴、通里穴中渚穴,治手臂红肿疼痛、肘臂挛痛。
  (2)豁痰行瘀:手五里穴配臂臑穴,有豁痰行瘀的作用,治瘰疬。
  (3)治嗜睡:手五里穴配太溪穴大钟穴照海穴、二间穴,有解困醒神的作用,主治嗜睡。
  (4)通经止痛:手五里穴配少海穴、曲池穴,治肘关节痛。疏利关节、通经止痛治疗肘臂挛痛。
  【保健方法】
  (1) 刺灸法:寒则补针多留,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无灸。
  (2)针刺法:—般直刺0.5~1.0寸,局部有酸胀感,向肘部或肩部放散。注意要避开动脉。
  (3)艾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20分钟。
  【适用人群】
  手五里穴常用来治疗中青年、老年的日常保健,尤其适用于以下体质的人群:
  (1)气虚气短:主要表现为语声低微,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精神不振,体倦乏力,常自汗出,这种体质的人可以选用手五里穴治疗。
  (2)火气大: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涕、牙痛等症状时,即使中医所说的上火。可采用手五里穴治疗,以达清热泻火、行气化痰、活血散结之效。
  【注意事项】
  (1)手五里位于骨头上,通经活络的效果非常强,尤其能治肩膀上的疾病,如肩膀沉重、肩周炎。按摩时可用圆珠笔端或食指按压,每次3~5分钟。按压时力度要适中,力度不宜太大,以免发生伤害。
  (2)经常用拇指指腹按揉手五里,每次1~3分钟,能改善颈、肩、手臂的血液循环,对上肢有很好的保养作用。按摩时要把控力度,以被按摩者能够承受能力为准。

阳溪穴

阳溪穴,别名中魁,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鼻烟窝”凹陷中。

【定位归经】
  位于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 学“鼻烟窝”凹陷中。当拇短伸肌腱、拇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本干及其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直刺或斜刺0.5-0.8寸。
  【功能主治及配伍】
  清热解毒,安神定志,舒筋活络。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手腕痛。以下是阳溪穴治病保健的常用穴位配伍方法:
  (1)配下关穴关冲穴、掖门穴、阳谷穴治耳聋鸣。
  (2)配少海穴、掖门穴治咽喉肿痛。
  (3)配曲池穴、少海穴、阳谷穴、二间穴、掖门穴、颊车穴内庭穴、吕细穴治齿痛。
  (4)配阳谷穴治目痛赤。
  (5)配攒竹穴尺泽穴间使穴治心邪癫狂。
  (6)渴配太白穴少冲穴、通里穴治热病心烦。
  (7)配丰隆穴解溪穴治偏头痛。

(8)配前谷穴、后溪穴治臂重痛肘挛。
  (9)配阳池穴、肩髃穴、曲池穴、腕骨穴、合谷穴、鱼际穴治手腕无力。
  (10)配临泣穴、尺泽穴、中渚穴、五处穴治五指拘挛,伸缩疼痛。
  【保健方法】
  (1)针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手法用平补泻法或捻转补泻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可采用“恢刺”法或短刺法。
  (2)针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3)按摩法: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
  【适用人群
  阳溪穴常用于老年、中青年以及小儿疾病的保健及预防。
  (1)胃肠道疾患 :此穴为大肠经原穴,为大肠经原气所输注之处,大肠经络肺过胃属大肠,故可调节胃肠功能。 具有和胃降气,调中止痛,通腑泻热之功,治疗各种胃肠道疾患。
  (2)气血不和 :阳明经多气多血,此穴是阳明经之原穴,又位关口,是调理人体气机之大穴。 通过调气,以达理血活血,通经止痛之效,所以可以用于治疗妇产科各种气血不和之疾患。

【注意事项】
  (1)使用针刺法时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2)阳溪穴按摩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时,要注意小儿不配合等情况。

列缺穴 列缺穴怎么找 列缺穴的位置 如何找列缺穴

相关资讯

什么是列缺穴

列缺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列缺在腕部,腕部有一小骨缝,手臂平放时裂...

按列缺穴可不可以缓解头痛

按列缺穴可以缓解头痛。列缺穴它是四大总穴之一,叫头项寻列缺。列缺在我们的手腕部,桡骨...

如何找列缺穴

列缺是四大总穴之一,“头项寻列缺”。列缺在我们的手腕部,桡骨茎突的凸起之处,怎么来定...

列缺穴的作用与好处

列缺穴具有改善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它主要可以治疗咳嗽、咳喘以及预防冬季感冒。日常点按...

如何找列缺穴

列缺是四大总穴之一,“头项寻列缺”。列缺在我们的手腕部,桡骨茎突的凸起之处,怎么来定...

列缺穴在什么位置

列缺穴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列缺穴位于腕横纹,在手臂桡侧桡骨颈凸上方...

如何找列缺穴

列缺是四大总穴之一,“头项寻列缺”。列缺在我们的手腕部,桡骨茎突的凸起之处,怎么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