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味甘,寒。主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名医别录》:无毒。主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久服利人。


《日华子本草》: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涩。


《本草纲目》:白茅根甘,能除伏热,利小便,故能止诸血哕逆、喘急消渴,治黄疸水肿乃良物也。世人因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剂,致伤冲和之气,乌足知此哉?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酒毒。


《本草蒙筌》:味甘,气寒。无毒。下淋利小便,通闭逐瘀血。除客热在肠胃,止吐衄因劳伤。解渴坚筋,补中益气。


《景岳全书》:味甘凉,性纯美,能补中益气,此良药也。善理血病,凡吐血衄血,瘀血血闭,及妇人经水不调,崩中漏下。且通五淋,除客热,止烦渴,坚筋骨,疗肺热哕逆喘急,解酒毒及黄疸水肿,久服大是益人。若治痈疽疖毒,及诸毒诸疮诸血,或用根捣敷,或用此煮汁调敷毒药等,或以酒煮服,无不可也。茅有数种,处处有之,惟白者为胜。春生芽,布地如针,故曰茅针,可以生啖,甚益小儿,功用亦同。


《本草备要》:泻火,补中,止血,止哕。甘寒。入手少阴、心。足太阴、阳明。脾、胃。补中益气,除伏热,消瘀血,利小便,解酒毒。治吐衄诸血,心肝火旺,逼血上行,则吐血;肺火盛,则衄血。茅根甘和血,寒凉血,引火下降,故治之。扑损瘀血捣汁服,名茅花汤,亦冶鼻衄产淋。血闭寒热,血瘀则闭,闭则寒热作矣。淋沥崩中,血热则崩。伤寒哕逆,即呃逆。


《本草崇原》:白茅色白味甘,上刚下柔,根多津汁,禀土金水相生之气化。主治劳伤羸瘦者,烦劳内伤,则津液不荣于外,而身体羸瘦。茅根禀水精而多汁,故治劳伤羸瘦。补中益气者,中土内虚,则气不足。茅根禀土气而味甘,故能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者,肝气内虚,则血不荣经,而为瘀血血闭之证。茅根禀金气而色白,故除瘀血血闭。肺金之气外达皮毛,则寒热自愈。皮毛之气下输膀胱,则小便自利。

常用中草药

菟丝子 仙茅 牡丹皮 木蝴蝶 玄参 车前子 金樱子 五加皮 墨早莲 厚朴 白花蛇舌草 芦花 蛤蚧 紫苏子 黄蜀葵花 桑寄生 赤芍 天麻 郁金 防风 板蓝根 淫羊藿 太子参 白芷 骨碎补 牛蒡子 肉豆蔻 灯心草 鸡冠花 何首乌 紫苏叶 桑叶 槲叶 海马 茯苓 半枝莲 鸡内金 乌梅 丁香 广藿香 黑芝麻 黑枣 通草 生姜 党参 山楂 木瓜 白芨 蒲公英 川楝子 藕节 龟甲 肉苁蓉 麦芽 川贝母 知母 莲子 槐米 蛤蟆油 芡实 佛手 川芎 丹参 竹茹 鸡血藤 花锚 鹭鸶兰 延胡索 红花 芡实叶 细辛 柴胡 婆罗子 山茱萸 铁苋菜 锁阳 香加皮 淡竹叶 陈皮 臭灵丹草 葛根 人参 白芍 库页悬钩子根 柿蒂 姜半夏 木香 月季花 槲寄生 当归 沙参 夏枯草 五味子 玉竹 益智仁 牛蒡 神曲 苍耳 鱼腥草 女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