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参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主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藏,补中。
《本草纲目》:沙参白色,宜于沙地,故名。人参甘苦温,其体重实,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与肾,故内伤元气者宜之。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能受火克者宜之。一补阳而生阴,一补阴而制阳,不可不辨之也。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本草蒙筌》:味苦、甘,气微寒。无毒。反藜芦,恶防己,乃足厥阴本经药也。治诸毒排脓消肿,安五脏益肺补肝。止疝气绞疼,散浮风瘙痒。除邪热,去惊烦。易老用代人参,形实不同。盖取味之苦甘,泻中兼补,略相类尔。


《景岳全书》:味微甘苦,气味俱轻,性微寒。能养肝气,治多眠,除邪热,益五脏阴气,清肺凉肝,滋养血脉,散风热瘙痒、头面肿痛,排脓消肿,长肌肉,止惊烦,除疝痛。然性缓力微,非堪大用。易老云:人参补五脏之阳,沙参补五脏之阴。特以其甘凉而和,补中清火,反而言之,故有是论。若云对待人参,则相去远矣。


《本草备要》:补阴,泻肺火。甘苦微寒,味淡体轻。专补肺气,清肺养旺,兼益脾肾,脾为肺母,肾为肺子。久嗽肺痿,金受火克者宜之,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人参补五脏之阳,沙参补五脏之阴,肺热者用之,以代人参。畏防已,反藜芦。北地真者难得。郑奠一曰:能疗胸脾心腹痛,邪热结,去皮肤游风,疥癣恶疮,疝气崩带。


《神农本草经读》:沙参气微寒,秉水性而入肾;味苦无毒,得水性而入心,谓其得水性以泻心火之有余也。心火亢,所以主之,血不行而为结,而味之苦,可以攻之。心火亢,则所藏之神不宁而生惊,而气之寒可以平之。心火秉炎上之性,火郁则寒,火发则热,而苦寒可以清心火,故能除寒热也。阴者,所以守中者也,苦寒益阴故补中。补中则金得土生无火克,所以益肺气也。愚按:《本经》人参、沙参,气味甘,性皆微寒,后人改人参微温。人参味甘,甘中带苦,故曰微寒。沙参全寒,苦中带甘,故曰微寒。先圣立言,自有深意,后人不思体会而审察之,擅改圣经,误人最甚。

常用中草药

菟丝子 仙茅 牡丹皮 木蝴蝶 玄参 车前子 金樱子 五加皮 墨早莲 厚朴 白花蛇舌草 芦花 蛤蚧 紫苏子 黄蜀葵花 桑寄生 赤芍 天麻 郁金 防风 板蓝根 淫羊藿 太子参 白芷 骨碎补 牛蒡子 肉豆蔻 灯心草 鸡冠花 何首乌 紫苏叶 桑叶 槲叶 海马 茯苓 半枝莲 鸡内金 乌梅 丁香 广藿香 黑芝麻 黑枣 通草 生姜 党参 山楂 木瓜 白芨 蒲公英 川楝子 藕节 龟甲 肉苁蓉 麦芽 川贝母 知母 莲子 槐米 蛤蟆油 芡实 佛手 川芎 丹参 竹茹 鸡血藤 花锚 鹭鸶兰 延胡索 红花 芡实叶 细辛 柴胡 婆罗子 山茱萸 铁苋菜 锁阳 香加皮 淡竹叶 陈皮 臭灵丹草 葛根 人参 白芍 库页悬钩子根 柿蒂 姜半夏 木香 月季花 槲寄生 当归 沙参 夏枯草 五味子 玉竹 益智仁 牛蒡 神曲 苍耳 鱼腥草 女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