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薢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


《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治伤中恚怒,阴痿失溺,关节老血,老人五缓。


《日华子本草》:治痈缓软风,头旋,痫疾,补水藏,坚筋骨,益精,明目,中风失音。


《本草纲目》:萆解,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解之功,长于去风湿,所以能治缓弱弔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萆解、菝葜、土茯苓三物,形虽不同,而主治之功不相远,岂亦一类数种乎?

《炮炙论》序云:囊皱漩多,夜煎竹木。竹木,萆解也。漩多白浊,皆是湿气下流。萆解能除阳明之湿而固下焦,故能去浊分清。

《杨氏家藏方》,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频数,白浊如膏,有萆解分清饮,正此意也。又杨子健《万全护命者》云:凡人小便频数,不计度数,便时茎内痛不可忍者,此疾必先大腑秘热不通,水液只就小肠,大腑愈加干竭,甚则浑身热,心躁思凉水,如此即重证也。此疾本因贪酒色,积有余毒腐物、瘀血之类,随虚火入于小肠,故便时作痛也。不饮酒者,必平生过食辛热荤腻之物,又因色伤而然。此乃小便频数而痛,与淋证涩而痛者不同也。宜用萆解一两,水浸少时,以盐半两同炒,去盐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之,使水道转入大肠。仍以葱汤频洗谷道,令气得通,则小便数及痛自减也。治白浊茎中痛,痔瘘坏疮。


《本草蒙筌》:味苦、甘,气平。无毒。凡用拯疴,忌食牛肉。果葵根牡蛎,及柴胡大黄。为使宜薏苡仁,治痹尽风寒湿。腰背冷痛止,筋骨掣痛除。补水脏益精,缩小便明目。逐关节久结老血,扫肌肤延生恶疮。仍主恚怒伤中,尤疗老人五缓。


《景岳全书》:味微甘而淡,气温。能温肾去湿,理阴痿阴寒,失尿白浊,茎中作痛,及四肢瘫痪不随,周身风湿恶疮。性味纯缓,用宜大剂。


《本草崇原》:凡草木之根荄,坚硬而骨胜者,主肾。有刺而藤蔓者,走经脉。萆薢骨胜藤蔓,故主治腰脊痛强,骨节风寒而主肾。又治湿痹、周痹而主经脉。苦能清热,故治恶疮不瘳之热气。

常用中草药

菟丝子 仙茅 牡丹皮 木蝴蝶 玄参 车前子 金樱子 五加皮 墨早莲 厚朴 白花蛇舌草 芦花 蛤蚧 紫苏子 黄蜀葵花 桑寄生 赤芍 天麻 郁金 防风 板蓝根 淫羊藿 太子参 白芷 骨碎补 牛蒡子 肉豆蔻 灯心草 鸡冠花 何首乌 紫苏叶 桑叶 槲叶 海马 茯苓 半枝莲 鸡内金 乌梅 丁香 广藿香 黑芝麻 黑枣 通草 生姜 党参 山楂 木瓜 白芨 蒲公英 川楝子 藕节 龟甲 肉苁蓉 麦芽 川贝母 知母 莲子 槐米 蛤蟆油 芡实 佛手 川芎 丹参 竹茹 鸡血藤 花锚 鹭鸶兰 延胡索 红花 芡实叶 细辛 柴胡 婆罗子 山茱萸 铁苋菜 锁阳 香加皮 淡竹叶 陈皮 臭灵丹草 葛根 人参 白芍 库页悬钩子根 柿蒂 姜半夏 木香 月季花 槲寄生 当归 沙参 夏枯草 五味子 玉竹 益智仁 牛蒡 神曲 苍耳 鱼腥草 女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