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古籍记载

《日华子本草》:兴阳事,治冷劳,明耳目。


《本草纲目》:补骨脂言其功也。白飞霞《方外奇方》:破故纸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包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故元阳坚固,骨髓充实,涩以治脱也。胡桃属木,润澡养血,血属阴,恶燥,故油之润之。佐破故纸,有木火相生之妙。故语云:破故纸无胡桃,犹水母之无虾也。又破故纸恶甘草,而《瑞竹堂方》青蛾丸内加之,何也?岂甘草能调和百药,恶而不恶耶?又许叔微《本事方》云:孙真人言补肾不若补脾,予曰补脾不若补肾。肾气虚弱,则阳气衰劣,不能熏蒸脾胃。脾胃气寒,令人胸膈痞塞,不进饮食,迟于运化,或腹胁虚胀或呕吐痰涎,或肠鸣泄泻。譬如鼎釜中之物,无火力,虽终日不熟,何能消化?《济生》二神丸,治脾胃虚寒泄泻,用破故纸补肾,肉豆蔻补脾,二药虽兼补,但无斡旋。往往常加木香以顺其气,使之斡旋,空虚仓禀。仓禀空虚,则受物矣,屡用见效,不可不知。治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忌芸药及诸血,得胡桃,胡麻良。


《本草蒙筌》:补骨脂即破故纸味苦、辛,气大温。无毒。治男子劳伤,疗妇人血气,腰膝酸疼神效,骨髓伤败殊功。除囊湿而缩小便,固精滑以兴阳道。却诸风湿痹,去四肢冷疼。恶甘草须知。


《景岳全书》:味苦辛,气大温,性燥而降。能固下元,暖水脏,治下焦无火,精滑带浊,诸冷顽痹,脾肾虚寒而为溏泄下痢。以其暖肾固精,所以能疗腰膝酸疼,阴冷囊湿,缩小便,暖命门小腹,止腹中疼痛肾泄。以其性降,所以能纳气定喘。惟其气辛而降,所以气虚气短,及有烦渴眩运者,当少避之,即不得已,用于丸中可也。


《本草备要》:破故纸一名补骨脂,燥,补命火。辛苦大温。入心包、命门,补相火以通君火,暖丹田,壮元阳,缩小便。亦治遗尿。治五劳七伤,五脏之劳,七情之伤。腰膝冷痛,肾冷精流,肾虚泄泻,肾虚则命门火衰,不能熏蒸脾胃,脾胃虚寒,迟于运化,致饮食减少,腹胀肠鸣,呕涎泄泻,如鼎釜之下无火,物终不熟,故补命门相火,即所以补脾。破故纸四两,五味三两,肉蔻二两,吴茱一两,姜煮枣丸,名四神丸,治五更肾泻。妇人血气,妇人之血脱气陷,亦犹男子之肾冷精流。堕胎。得胡桃、胡麻良。恶甘草。唐郑相国方:破故纸十两,酒浸蒸为末,胡桃肉二十两,去皮烂研,蜜和,每是酒调一匙,或水调服。白飞霞曰:破故纸属火,坚固元阳;胡桃属水,润燥养血,有水火相生之妙。忌芸薹、羊血。加杜仲,名青娥丸。

常用中草药

菟丝子 仙茅 牡丹皮 木蝴蝶 玄参 车前子 金樱子 五加皮 墨早莲 厚朴 白花蛇舌草 芦花 蛤蚧 紫苏子 黄蜀葵花 桑寄生 赤芍 天麻 郁金 防风 板蓝根 淫羊藿 太子参 白芷 骨碎补 牛蒡子 肉豆蔻 灯心草 鸡冠花 何首乌 紫苏叶 桑叶 槲叶 海马 茯苓 半枝莲 鸡内金 乌梅 丁香 广藿香 黑芝麻 黑枣 通草 生姜 党参 山楂 木瓜 白芨 蒲公英 川楝子 藕节 龟甲 肉苁蓉 麦芽 川贝母 知母 莲子 槐米 蛤蟆油 芡实 佛手 川芎 丹参 竹茹 鸡血藤 花锚 鹭鸶兰 延胡索 红花 芡实叶 细辛 柴胡 婆罗子 山茱萸 铁苋菜 锁阳 香加皮 淡竹叶 陈皮 臭灵丹草 葛根 人参 白芍 库页悬钩子根 柿蒂 姜半夏 木香 月季花 槲寄生 当归 沙参 夏枯草 五味子 玉竹 益智仁 牛蒡 神曲 苍耳 鱼腥草 女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