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日华子本草》:除风下气,丈夫水藏,女人血海冷败,多忘,长智,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治客风疮疥,涩小便,杀腹藏虫及蚤虱。


《本草纲目》:气温味辛,乃手少阴、足厥阴经药。心气不足者用之,虚则补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是类。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捣汁服,解巴豆,大戟毒。


《本草蒙筌》:味辛、苦,气温。无毒。主手足湿痹,可使屈伸;贴发背痈疽,能消肿毒。下气除烦闷,杀虫愈疥疮。消目翳,去头风。开心洞达出音声,益智慧通窍虚灵。劫耳聋耳鸣,禁尿遗尿数。腹痛或走者易效,胎动欲产者即安。鬼击懵死难苏,急灌生汁;温疟积热不解,宜浴浓汤。单味入酒煎,疗血海败,并产后不血不止;细末铺席卧,治遍身毒,及不痒发痛疮疡。谟按:生石涧而叶细嫩者,名菖蒲,根小节稠,味甚辛烈,堪收入药,通窍开心;种池塘而叶粗长者,名菖阳,根大节疏,味兼和淡,惟取作饯,餍酒点茶。故古方中但用此味,特加石字于上,示其所优,使人之不误取也。匪特菖蒲为然,他如栀子、茨菇,每加山字,亦此意尔。药必求真,服才获效。《经药》注下载:厚有服石菖蒲一十三年,身生长毛,冬袒不冷,日诵万语,牢记常全。今读书士,亦或取和远志为丸,朝夕吞服。盖因目击其说,欲假以开聪明、益智慧之一助也。


《景岳全书》:味辛微苦,性温。散风寒湿痹,除烦闷咳逆上气,止心腹痛,霍乱转筋,癫痫客忤,开心气胃气,行滞气,通九窍,益心智,明耳目,去头风泪下,出声音,温肠胃,暖丈夫水脏,妇人血海,禁止小便,辟邪逐鬼,及中恶卒死,杀虫,疗恶疮瘙疥。欲散痈毒,宜捣汁服用,渣贴之;若治耳痛,宜作末炒热绢裹音之。亦解巴豆、大戟等毒。


《本草备要》:宣通窍,补心。辛苦而温,芳香而散。补肝益心,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音声。去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杨士瀛曰:噤口虽属脾虚,亦热闭胸膈所致。用木香失之温,山药失之闭,唯参苓白术散加菖蒲米饮下,胸次一开,自然思食。菖蒲黍米酸酒,治一切风。风痹惊痫,崩带胎漏。消肿止痛,解毒杀虫。李士材曰:芳香利窍,心脾良药,能佐地黄、天冬之属,资其宣导,若多用、独用,亦耗气血而为殃。秦艽为使。恶麻黄。忌饴糖、羊肉、铁器。


《本草崇原》:太阳之气,生于水中,上与肺金相合而主表,与君火相合而主神。菖蒲生于水石之中,气味辛温,乃禀太阳寒水之气,而上合于心肺之药也。主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者,太阳之气,上与肺气相合而出于肌表也。开心孔者,太阳之气,上与心气相合而运其神机也。五脏在内,九窍在外,肝开窍于二目,心开窍于二耳,肺开窍于二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前后二阴。菖蒲禀寒水之精,能濡五脏之窍,故内补五脏,外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是通耳目口鼻之上窍也。又曰主耳聋、痈疮者,言耳不能听而为耳痈、耳疮之症。菖蒲并能治之。温肠胃,止小便利,是通前后二阴之下窍也。菖蒲气味辛温,性唯上行,故温肠胃而止小便之过利。


《神农本草经读》:菖蒲性用略同远志,但彼苦而此辛,且生于水石之中,得太阳寒水之气。其味辛,合于肺金而主表;其气温,合于心包络之经,通于君火而主神。其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者,从肺驱邪之解表也。开心窍至末句,皆言补心之效,其功同于远志。声音不出,此能入心,而转舌入肺以开窍也。痈疮为心火,而此能宁之。心火下济而光明,故能温肠胃而止小便利也。但菖蒲秉水精之气,外通九窍,内濡五脏,其性自下以行于上,与远志自上以行于下者有别。
 

常用中草药

菟丝子 仙茅 牡丹皮 木蝴蝶 玄参 车前子 金樱子 五加皮 墨早莲 厚朴 白花蛇舌草 芦花 蛤蚧 紫苏子 黄蜀葵花 桑寄生 赤芍 天麻 郁金 防风 板蓝根 淫羊藿 太子参 白芷 骨碎补 牛蒡子 肉豆蔻 灯心草 鸡冠花 何首乌 紫苏叶 桑叶 槲叶 海马 茯苓 半枝莲 鸡内金 乌梅 丁香 广藿香 黑芝麻 黑枣 通草 生姜 党参 山楂 木瓜 白芨 蒲公英 川楝子 藕节 龟甲 肉苁蓉 麦芽 川贝母 知母 莲子 槐米 蛤蟆油 芡实 佛手 川芎 丹参 竹茹 鸡血藤 花锚 鹭鸶兰 延胡索 红花 芡实叶 细辛 柴胡 婆罗子 山茱萸 铁苋菜 锁阳 香加皮 淡竹叶 陈皮 臭灵丹草 葛根 人参 白芍 库页悬钩子根 柿蒂 姜半夏 木香 月季花 槲寄生 当归 沙参 夏枯草 五味子 玉竹 益智仁 牛蒡 神曲 苍耳 鱼腥草 女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