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仙古籍记载

《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癥瘕,痃癖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及疗折伤。


《药性赋》:味苦,性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其用有四:推腹中新旧之滞,消胸中痰唾之痞;散苛痒皮肤之风,利冷痛腰膝之气。


《本草纲目》:气温,味微辛咸。辛泄气,咸泄水。故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服恐损真气,气弱亦不可服之。威,言其性猛也。是仙,言其功神也。


《本草蒙筌》:味苦,气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无毒。消膈中久积痰涎,除腹内痃癖气块。散爪甲皮肤风中痒痛,利腰膝踝湿渗冷疼。盖性好走,能通行十二经,为诸风湿冷痛要药也。仍驱癥瘕,尤疗折伤。虚者切禁用之,多服疏人真气。


《景岳全书》:味微辛微咸,性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善逐诸风,行气血,走经络,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癥瘕痃癖,气块积聚,膀胱宿水,腰膝肢体冷痛,亦疗折伤。此药性利善走,乃治痛风之要药,故崔元亮言其去众风,通十二经脉,朝服暮效。其法采得根,阴干月余,捣末,温酒调服一钱匕,空腹服之;如人本性杀药,可加及六钱,微利两行则减之,病除乃停药。其性甚善,不触诸药,但恶茗及面汤。李时珍曰:威灵仙辛能泄气,咸能泄水,故于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峻利,久服恐损真气,气弱者亦不可服之。


《本草备要》:宣,行气祛风。辛泄气,咸泄水,《本草》苦,元素甘。气温属木。其性善走,能宣疏五脏,通行十二经络。治中风痛风,头风顽痹,湿热流于肢节之间,肿属湿,痛属热,汗多属风,麻属气虚,木属湿痰死血。十指麻木,亦是胃中有湿痰死血,脾主四肢故也。痛风当分新久,新痛属寒,宜辛温药;久痛属热,宜清凉药。河间所谓暴病非热,久病非寒是也。大法宜顺气、清痰、搜风、散湿、养血、去瘀为要。《威灵仙传》曰:一人手足不遂数十年,遇新罗僧曰:得一药可治,入山求之,乃威灵仙也,服之而愈。癥瘕积聚,痰水宿脓,黄疸浮肿,大小肠秘,风湿痰气,一切冷痛。性极快利,积疴不痊者,服之有捷效。然疏泄真气,弱者慎用。和砂仁沙糖醋煎,治诸骨鲠。

常用中草药

菟丝子 仙茅 牡丹皮 木蝴蝶 玄参 车前子 金樱子 五加皮 墨早莲 厚朴 白花蛇舌草 芦花 蛤蚧 紫苏子 黄蜀葵花 桑寄生 赤芍 天麻 郁金 防风 板蓝根 淫羊藿 太子参 白芷 骨碎补 牛蒡子 肉豆蔻 灯心草 鸡冠花 何首乌 紫苏叶 桑叶 槲叶 海马 茯苓 半枝莲 鸡内金 乌梅 丁香 广藿香 黑芝麻 黑枣 通草 生姜 党参 山楂 木瓜 白芨 蒲公英 川楝子 藕节 龟甲 肉苁蓉 麦芽 川贝母 知母 莲子 槐米 蛤蟆油 芡实 佛手 川芎 丹参 竹茹 鸡血藤 花锚 鹭鸶兰 延胡索 红花 芡实叶 细辛 柴胡 婆罗子 山茱萸 铁苋菜 锁阳 香加皮 淡竹叶 陈皮 臭灵丹草 葛根 人参 白芍 库页悬钩子根 柿蒂 姜半夏 木香 月季花 槲寄生 当归 沙参 夏枯草 五味子 玉竹 益智仁 牛蒡 神曲 苍耳 鱼腥草 女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