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疾。


《名医别录》:无毒。止下痢,好唾,口干。


《日华子本草》:暖,无毒。除劳,治骨蒸,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


《药性赋》:味酸,平,性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也。其用有二:收肺气除烦止渴,主泄痢调胃和中。


《本草纲目》:所主诸病,皆取酸收之义。惟仲景治蛔厥乌梅丸及虫匿方中用者,取虫得酸即止之义,稍有不同耳。大丞梁庄肃公痢血,应用乌梅胡黄连灶下土等分为末,茶调服,亦效。盖血得酸则敛,得寒则止,得苦则涩故也。其蚀恶疮胬肉,虽是酸收,却有物理之妙。说出《本经》,其法载于《刘涓子鬼遗方》:用乌梅肉烧存性,研敷恶肉上,一夜立尽。

《圣惠》用乌梅和蜜作饼贴者,其力缓。《简便方》:起臂生一痈,脓溃百日方愈,中有恶肉突起,如蚕豆大,月余不消,医治不效,因阅本草得此方,试之,一日夜去其大半,再上一日而平。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


《本草蒙筌》:收敛肺气,解渴除烦。因涩大肠,禁痢止泻。却伤寒温疟,逐虚劳骨蒸。同建茶干姜为丸,治休息久痢尤验。黑痣可脱,虫痛能安。


《景岳全书》:味酸涩,性温平。下气,除烦热,止消渴吐逆,反胃霍乱,治虚劳骨蒸,解酒毒,敛肺痈肺痿,咳嗽喘急,消痈疽疮毒,喉痹乳蛾,涩肠止冷热泻痢,便血尿血,崩淋带浊,遗精梦泄,杀虫伏蛔,解虫、鱼、马汗、硫黄毒。和紫苏煎汤,解伤寒时气瘴疟,大能作汗。取肉烧存性,研末,傅金疮恶疮,去腐肉弩肉死肌,一夜立尽,亦奇方也。


《本草备要》:涩肠敛肺。酸涩而温,脾肺血分之果。敛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涩肠,涌痰消肿,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醒酒杀虫。治久嗽泻痢,梁庄肃公血痢,陈应之用乌梅、胡黄连、灶下土等分为末,茶调服而愈。曾鲁公血痢百余日,国医不能疗,应之用盐梅肉研烂,合腊茶入醋服,一啜而安。瘴疟,诸证初起者,皆忌用。霍乱,吐逆反胃,劳热骨蒸。皆取其酸收。安蛔厥,蛔虫上攻而眩仆,虫得酸则伏,仲景有蛔厥乌梅丸。去黑痣,蚀恶肉。痈疮后生恶肉,烧梅存性,研末敷之。多食损齿伤筋。经曰: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本草崇原》:梅花放于冬,而实熟于夏,独得先春之气,故其味酸,其气温平而涩,涩附于酸也。主下气者,得春生肝木之味,生气上升,则逆气自下矣。除热烦满者,禀冬令水阴之精,水精上滋,则烦热除而胸膈不满矣。安心者,谓烦热除而胸膈不满,则心气亦安。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皆阳气虚微,不能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故止肢体痛及偏枯不仁之死肌。阳气充达,则其颜光,其色鲜,故去面上之青黑痣及身体虫蚀之恶肉。愚按:乌梅味酸,得东方之木木味,放化于冬,成熟于夏,是禀冬令之水精而得春生之上达也。拍人不体经义,不穷物理,但以乌梅为酸敛收涩之药,而春生上达之义未之讲也。惜哉。


《神农本草经读》:乌梅气平,秉金气而入肺;气温秉木气而入肝;味酸无毒,得木味而入肝,味涩,即酸之变味也,味胜于气,以味为主。梅得东方之味,放花于冬,成熟于夏,是秉冬令之水精,而得春生之气,以上达也。其下气者,生气上达,则逆气自下矣。热烦满,心不安,《伤寒论》厥阴症,以气上撞心,心疼热等字赅之,能下其气,而诸.病皆愈矣。脾主四肢,木气不达而为死肌,乌梅能和肝气、养肝血,所以主之。去青黑痣及蚀恶肉者,酸收之味,外能消痣与恶肉也。

常用中草药

菟丝子 仙茅 牡丹皮 木蝴蝶 玄参 车前子 金樱子 五加皮 墨早莲 厚朴 白花蛇舌草 芦花 蛤蚧 紫苏子 黄蜀葵花 桑寄生 赤芍 天麻 郁金 防风 板蓝根 淫羊藿 太子参 白芷 骨碎补 牛蒡子 肉豆蔻 灯心草 鸡冠花 何首乌 紫苏叶 桑叶 槲叶 海马 茯苓 半枝莲 鸡内金 乌梅 丁香 广藿香 黑芝麻 黑枣 通草 生姜 党参 山楂 木瓜 白芨 蒲公英 川楝子 藕节 龟甲 肉苁蓉 麦芽 川贝母 知母 莲子 槐米 蛤蟆油 芡实 佛手 川芎 丹参 竹茹 鸡血藤 花锚 鹭鸶兰 延胡索 红花 芡实叶 细辛 柴胡 婆罗子 山茱萸 铁苋菜 锁阳 香加皮 淡竹叶 陈皮 臭灵丹草 葛根 人参 白芍 库页悬钩子根 柿蒂 姜半夏 木香 月季花 槲寄生 当归 沙参 夏枯草 五味子 玉竹 益智仁 牛蒡 神曲 苍耳 鱼腥草 女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