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味苦、辛,寒。主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徵,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本草纲目》:黎居土《易简方》用治目痛,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娄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及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一男至夜目珠疼,连眉棱骨,及半边头肿痛,用黄连膏点之反甚,诸药不效。灸厥阴、少阳,疼随止,半日又作,月余。以夏草二两,香附二两,甘草四钱,为末,每服钱半,清茶调服。下咽则疼减半,至四、五服良愈矣。


《本草蒙筌》:味苦、辛,气寒。无毒。冬至后发生,夏至时枯瘁,故谓夏枯草也。破癥坚瘘瘤结气,散瘰疬鼠瘘头疮。寒热堪驱,湿痹兼却。谟按:夏枯草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即枯,故逢夏至梗枯也。丹溪有言:善补养厥阴血脉之功,能治肝虚目疼、冷泪不止、羞明怕日、久甚昏花。用夏枯草五钱、香附子一两,研细为散,茶调下咽,服之诚有神功。惜乎!《本经》未之及也。


《景岳全书》:味微苦微辛,气浮而升,阴中阳也。善解肝气,养肝血,故能散结开郁,大治瘰疬鼠瘘,乳痈瘿气,并治头疮目疾。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痛,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药点眼反甚者,亦神效。一男子目珠痛,至夜则重,用黄连点之更甚;诸药不效,乃用夏枯草二两,香附二两,甘草四钱,为末,每服一钱半,清茶调服,不咽即疼减,至四五服,良愈也。


《本草备要》:补阳,散结消瘿。辛苦微寒,气禀纯阳。补肝血,缓肝火,解内热,散结气。治瘿疬湿痹,目珠夜痛。楼全善曰:目珠连目本,即目系也。夜痛及点苦寒药更甚者,夜与寒皆阴也。夏枯气禀纯阳,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和阴也。按:目白珠属阳,故昼痛,点苦寒药则效;黑珠属阴,故夜痛,点苦寒药反剧。反至生,夏至枯,故名。


《本草崇原》:夏枯草禀金水之气,故气味苦辛寒,无毒。方治寒热,瘰疬鼠瘘,颈疮者,禀水气而上清其火热也。破癥瘕瘿结气者,禀金气而内削其坚积也。脚肿乃水气不行于上,湿痹乃水气不布于外。夏枯草感一阳而生,能使水气上行环转,故治脚气湿痹,而且轻身。

常用中草药

菟丝子 仙茅 牡丹皮 木蝴蝶 玄参 车前子 金樱子 五加皮 墨早莲 厚朴 白花蛇舌草 芦花 蛤蚧 紫苏子 黄蜀葵花 桑寄生 赤芍 天麻 郁金 防风 板蓝根 淫羊藿 太子参 白芷 骨碎补 牛蒡子 肉豆蔻 灯心草 鸡冠花 何首乌 紫苏叶 桑叶 槲叶 海马 茯苓 半枝莲 鸡内金 乌梅 丁香 广藿香 黑芝麻 黑枣 通草 生姜 党参 山楂 木瓜 白芨 蒲公英 川楝子 藕节 龟甲 肉苁蓉 麦芽 川贝母 知母 莲子 槐米 蛤蟆油 芡实 佛手 川芎 丹参 竹茹 鸡血藤 花锚 鹭鸶兰 延胡索 红花 芡实叶 细辛 柴胡 婆罗子 山茱萸 铁苋菜 锁阳 香加皮 淡竹叶 陈皮 臭灵丹草 葛根 人参 白芍 库页悬钩子根 柿蒂 姜半夏 木香 月季花 槲寄生 当归 沙参 夏枯草 五味子 玉竹 益智仁 牛蒡 神曲 苍耳 鱼腥草 女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