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主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名医别录》:无毒。主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本草纲目》:苡仁属土,阳明药也,故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古方小续命汤注云:中风筋急拘挛,语迟脉弦者,加苡仁,亦扶脾抑肝之义。张师正《倦游录》云:辛稼轩忽患疝疾,垂坠大如杯。一道人教以薏珠用柬壁黄土炒过,水煮为膏服,数服即消。稍沙随病此,稼轩授之亦效。《本草》薏苡乃上品养心药,故此有功。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


《本草蒙筌》:味甘,气微寒。无毒。近道俱出,真定郡名,属北直隶。者良。专疗湿痹,且治肺痈。筋急拘挛,屈伸不便者最效;此湿痹证。咳嗽涕唾,脓血并出者极佳。此肺痈证。除筋骨邪入作疼,消皮肤水溢发肿。利肠胃,主渴消。久服益气轻身,多服开胃进食。但此药力和缓,凡用之时,须当倍于他药尔。右挖根煮汁,可攻蛔堕胎。肺痈服之,亦臻神效。谟按:《景岳全书》: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能去湿利水。以其去湿,故能利关节,除脚气,治痿弱拘挛湿痹,消水肿疼痛,利小便热淋,亦杀蛔虫。以其微降,故亦治咳嗽唾脓,利膈开胃。以其性凉,故能清热,止烦渴上气。但其功力甚缓,用为佐使宜倍。


《本草备要》:补脾胃,通行水。甘淡。微寒而属土,阳明药也。胃。甘益胃,土胜水,淡渗湿。泻水所以益土,故健脾。治水肿湿痹,脚气疝气,泄痢热淋。益土所以生金,故补肺清热。色白入肺,微寒清热。治肺痿肺痈,咳吐脓血。以猪肺蘸苡仁米服。扶土所以抑木,故治风热筋急拘挛。厥阴风木主筋,然治筋骨之病,以阳明为本。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者也。阳明虚则宗筋纵弛。故经曰:治痿独取阳明。又曰:肺热叶焦,发为痿躄。盖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阳明湿热上蒸于肺,则肺热叶焦,气无所主而失其治节,故痿躄。薏苡理脾,而兼清热补肺。筋寒则急,热则缩,湿则纵然寒湿久留,亦变为热,又有热气熏蒸,水液不行,久而成湿者。薏苡去湿要药,因寒因热。皆可用也。《衍义》云:因寒筋急者不可用。恐不然。但其力和缓,用之须倍于他药。杀蛔堕胎,炒熟微研。


《本草崇原》:薏苡仁,米谷之属,夏长秋成,味甘色白,其性微寒,禀阳明金土之精。主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者,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盖宗筋润,则诸筋自和。机关利,则屈伸自如。又,金能制风,土能胜湿,故治久风湿痹。肺属金而主气,薏苡禀阳明之金气,故主下气。


《神农本草经读》:夏长秋成,味甘色白,秉阳明金土之精,金能制风,土能胜湿,故治以上诸疾。

常用中草药

菟丝子 仙茅 牡丹皮 木蝴蝶 玄参 车前子 金樱子 五加皮 墨早莲 厚朴 白花蛇舌草 芦花 蛤蚧 紫苏子 黄蜀葵花 桑寄生 赤芍 天麻 郁金 防风 板蓝根 淫羊藿 太子参 白芷 骨碎补 牛蒡子 肉豆蔻 灯心草 鸡冠花 何首乌 紫苏叶 桑叶 槲叶 海马 茯苓 半枝莲 鸡内金 乌梅 丁香 广藿香 黑芝麻 黑枣 通草 生姜 党参 山楂 木瓜 白芨 蒲公英 川楝子 藕节 龟甲 肉苁蓉 麦芽 川贝母 知母 莲子 槐米 蛤蟆油 芡实 佛手 川芎 丹参 竹茹 鸡血藤 花锚 鹭鸶兰 延胡索 红花 芡实叶 细辛 柴胡 婆罗子 山茱萸 铁苋菜 锁阳 香加皮 淡竹叶 陈皮 臭灵丹草 葛根 人参 白芍 库页悬钩子根 柿蒂 姜半夏 木香 月季花 槲寄生 当归 沙参 夏枯草 五味子 玉竹 益智仁 牛蒡 神曲 苍耳 鱼腥草 女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