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古籍记载

《本草备要》:干姜、黑姜,燥,回阳,宣,通脉。生用辛温,逐寒邪而发表;炮则辛苦大热,除胃冷而守中。辛则散,炮则稍苦,故止而不移,非若附子走而不守。温经止血,炮黑止吐衄诸血,红见黑则止也。定呕消痰,去脏腑沉寒痼冷。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亦能引血药入气分而生血,故血虚发热,产后大热者宜之。此非有余之热,乃阴虚生内热也。忌用表药寒药。干姜能入肺利气,能入肝引血药生血,故与补阴药同用,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故亦治目睛久赤。引以黑附,能入肾而祛寒湿,能回脉绝无阳。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汤,皆用之。同五味,利肺气而治寒嗽,肺恶寒。燥脾湿而补脾,脾恶湿。通心助阳而补心气。苦入心。开五脏六腑,通四肢关节,宣诸络脉,治冷痹寒痞,反胃下利。多用损阴耗气,孕妇忌之。辛热能动血。王好古曰:服干姜以治中者,必僭上,宜大枣辅之。东垣曰:宜甘草以缓之。母姜晒干者为干姜,炮黑为黑姜。

常用中草药

菟丝子 仙茅 牡丹皮 木蝴蝶 玄参 车前子 金樱子 五加皮 墨早莲 厚朴 白花蛇舌草 芦花 蛤蚧 紫苏子 黄蜀葵花 桑寄生 赤芍 天麻 郁金 防风 板蓝根 淫羊藿 太子参 白芷 骨碎补 牛蒡子 肉豆蔻 灯心草 鸡冠花 何首乌 紫苏叶 桑叶 槲叶 海马 茯苓 半枝莲 鸡内金 乌梅 丁香 广藿香 黑芝麻 黑枣 通草 生姜 党参 山楂 木瓜 白芨 蒲公英 川楝子 藕节 龟甲 肉苁蓉 麦芽 川贝母 知母 莲子 槐米 蛤蟆油 芡实 佛手 川芎 丹参 竹茹 鸡血藤 花锚 鹭鸶兰 延胡索 红花 芡实叶 细辛 柴胡 婆罗子 山茱萸 铁苋菜 锁阳 香加皮 淡竹叶 陈皮 臭灵丹草 葛根 人参 白芍 库页悬钩子根 柿蒂 姜半夏 木香 月季花 槲寄生 当归 沙参 夏枯草 五味子 玉竹 益智仁 牛蒡 神曲 苍耳 鱼腥草 女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