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古籍记载

《本草求真》:“气虽温而却平,为补脾肺之阴。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味甘兼成,又能益肾强阴。”

 

《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


《名医别录》:平,无毒。主治头面游风、风头、眼眩,下气,止腰痛,补虚劳、羸瘦,充五藏,除烦热,强阴。


《日华子本草》:助五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本草纲目》:吴绥云:山药入手、足太阴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瑕《溯洄集》:山药虽入乎太阴,然肺为肾之上源,源既有滋,流岂无益,此八味丸所以用其强阴也。


《本草蒙筌》:薯蓣即山药,又名山芋味甘,气温,平。无毒。性恶甘遂,共剂不宜。使天麦门冬紫芝,入手足太阴两脏,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益气力润泽皮肤,长肌肉坚强筋骨。除寒热邪气,烦热兼除;却头面游风,风眩总却。羸瘦堪补,肿硬能消。开心孔聪明,涩精管泄滑。理脾伤止泻,参芩白术散频加;逐腰痛强阴,六味地黄丸当用,捣筛为粉,作糊甚粘。谟按:山药能消肿硬,因能益气补中故尔。经曰:虚之所在,邪必凑之。着而不去,其病为实,非肿硬之谓乎?故补其气,则邪滞自不容不行。丹溪云:补阳气生者,能消肿硬,正谓此也。


《景岳全书》:味微甘而淡,性微涩。所以能健脾补虚,涩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第其气轻性缓,非堪专任,故补脾肺必主参术,补肾水必君茱地,涩带浊须破故同研,固遗泄仗菟丝相济。诸凡固本丸药,亦宜捣末为糊。总之性味柔弱,但可用为佐使。

常用中草药

菟丝子 仙茅 牡丹皮 木蝴蝶 玄参 车前子 金樱子 五加皮 墨早莲 厚朴 白花蛇舌草 芦花 蛤蚧 紫苏子 黄蜀葵花 桑寄生 赤芍 天麻 郁金 防风 板蓝根 淫羊藿 太子参 白芷 骨碎补 牛蒡子 肉豆蔻 灯心草 鸡冠花 何首乌 紫苏叶 桑叶 槲叶 海马 茯苓 半枝莲 鸡内金 乌梅 丁香 广藿香 黑芝麻 黑枣 通草 生姜 党参 山楂 木瓜 白芨 蒲公英 川楝子 藕节 龟甲 肉苁蓉 麦芽 川贝母 知母 莲子 槐米 蛤蟆油 芡实 佛手 川芎 丹参 竹茹 鸡血藤 花锚 鹭鸶兰 延胡索 红花 芡实叶 细辛 柴胡 婆罗子 山茱萸 铁苋菜 锁阳 香加皮 淡竹叶 陈皮 臭灵丹草 葛根 人参 白芍 库页悬钩子根 柿蒂 姜半夏 木香 月季花 槲寄生 当归 沙参 夏枯草 五味子 玉竹 益智仁 牛蒡 神曲 苍耳 鱼腥草 女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