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古籍记载

《开宝本草》:味辛、苦,寒无毒。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本草纲目》:郁金入心及包络,治血病。《经验方》治失心癫狂,用郁金七两、明矾三两,为末,薄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有妇人颠狂十年,至人授此。初服心胸间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而苏。此惊忧痰血络聚心窍所致。郁金入心去恶血,明矾化顽痰故也。庞安常《伤寒》云:斑豆始有白泡,忽搐入腹,渐作紫黑色,无脓,日夜叫乱者。郁金一枚,甘草二钱半,水半碗煮干、去甘草切片焙研为末,入真脑子(炒)半钱,每用一钱,以生猪血五、七滴,新汲水调下,不过二服,甚者毒气从手足心出,如痈状乃瘥。凡胸膈痛,即用升麻或胆矾吐之;若膈下痛,急以米汤调郁金末二钱服,即泻出恶物。或合升麻,郁金服之,不吐则下。李巽岩为雷州推官,鞫狱得此方,活人甚多也。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癫狂蛊。


《景岳全书》:味苦辛,气温。善下气,破恶血,去血积,止吐血衄血,血淋尿血,及失心癫狂蛊毒。单用治妇人冷气血积,结聚气滞,心腹疼痛,及产后败血冲心欲死,或散或丸,或以韭汁、姜汁、童便、井花水俱可,随宜调服。若治痔漏肿痛,宜水调敷之。耳内肿痛,宜水调灌入,少顷倾出即可愈。


《本草备要》:宣,行气解郁;泻,泄血破瘀。辛苦气寒。纯阳之品,其性轻扬上行,入心及包络,兼入肺经。凉心热,散肝郁,下气破血,行滞气,亦不损正气;破瘀血,亦能生新血。治吐衄尿血,妇人经脉逆行,经不下行,上为吐衄诸证,用郁金末加韭汁、姜汁、童便,其血自清,痰中带血者,加竹沥。血气诸痛,产后败血攻心,颠狂失心,颠多喜笑,尚知畏惧,证属不足;狂多忿怒,人莫能制,证属有余。此病多因惊忧,瘀血塞于心窍所致。郁金七两,白矾三两,米糊丸服,名白金丸,郁金入心散恶血,明矾化顽痰故也。痘毒入心,郁金一两,甘草二钱半,煮干焙研末,冰片五分,每用一钱,加猪血五七滴,新汲水下,治斑痘始有白泡,忽搐入腹,紫黑无脓。下蛊毒。同升麻服,不吐则下。


《本草思辨录》:《唐本草》于郁金曰辛苦寒,甚是。于姜黄曰辛苦大寒,其实温而非寒。惟以为大寒,故云除风热。邹氏不察,亦沿其误。并以姜黄主心腹结积,为治在上。郁金主血淋尿血,为治在下。意在求精求切,而不知其实非也。姜黄辛苦温而色黄,故入脾治腹胀,片子姜黄兼治臂痛,是为脾家血中之气药。郁金苦寒而外黄内赤,性复轻扬,故入心去恶血,解心包络之热。其治淋血尿血与妇人经脉逆行,皆相因而致之效,是为心家之血药。此皆历试不爽者,《唐本草》可不必过执矣。

常用中草药

菟丝子 仙茅 牡丹皮 木蝴蝶 玄参 车前子 金樱子 五加皮 墨早莲 厚朴 白花蛇舌草 芦花 蛤蚧 紫苏子 黄蜀葵花 桑寄生 赤芍 天麻 郁金 防风 板蓝根 淫羊藿 太子参 白芷 骨碎补 牛蒡子 肉豆蔻 灯心草 鸡冠花 何首乌 紫苏叶 桑叶 槲叶 海马 茯苓 半枝莲 鸡内金 乌梅 丁香 广藿香 黑芝麻 黑枣 通草 生姜 党参 山楂 木瓜 白芨 蒲公英 川楝子 藕节 龟甲 肉苁蓉 麦芽 川贝母 知母 莲子 槐米 蛤蟆油 芡实 佛手 川芎 丹参 竹茹 鸡血藤 花锚 鹭鸶兰 延胡索 红花 芡实叶 细辛 柴胡 婆罗子 山茱萸 铁苋菜 锁阳 香加皮 淡竹叶 陈皮 臭灵丹草 葛根 人参 白芍 库页悬钩子根 柿蒂 姜半夏 木香 月季花 槲寄生 当归 沙参 夏枯草 五味子 玉竹 益智仁 牛蒡 神曲 苍耳 鱼腥草 女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