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穴有哪些作用与好处
百会穴在临床中非常常用,它主要能够起到醒脑开窍、宁心安神,还有升阳举陷的作用。平时可以用它来治疗像中风、癫痫,还有失眠、健忘这些脑病。另外,还可以治疗像胃下垂、子宫下垂这些疾病。因为百会是诸阳之会,能够升阳举陷。所以,它能治疗像阳气虚而引起的胃下垂和子宫下垂这些疾病。百会穴还可以治疗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现代常与风池、内关、神门、三阴交等穴相伍,治疗神经衰弱、心律失常等疾病;同时还可与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相伍,治疗高血压、眩晕、血管性头痛等。
百会穴有哪些作用与好处相关阅读
曲池穴
曲池是人体腧穴之一,别名鬼臣、阳泽、鬼腿、肘尖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
【定位归经】
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当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桡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功能主治及配伍】
清热解表,散风止痒,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疏经通络 。此穴能通上达下,通里达表,即可清在外之风热,又能泻在内之火邪,是表里双清之要穴,具有疏散风热,解表散邪之功,善解全身风热表邪,主治外感热病、风热上扰的头痛、咽喉肿痛,风热犯肺的咳嗽、气喘。以下是曲池穴治病保健的常用穴位配伍方法:
(1)便秘:配合曲池、中脘、足三里、内庭几个穴位进行治疗可解决便秘问题。
(2)肠痈:曲池、阑尾穴、足三里、上巨虚。
(3)呕吐,肝气犯胃:与曲池、肩髃、中脘、足三里穴配合治疗呕吐等症状。
(4)头痛:曲池、丰隆、风池。
【保健方法】
(1)针刺法:直刺1.0~2.5寸,深刺可透少海穴,局部酸胀或向上放散至肩部或向下放散至手指。治肘部疼痛时可用“合谷”刺或“齐刺”法或三棱针点刺放血。
(2)针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20分钟。
(3)按摩法: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
【适用人群】
常用来治疗中青年、老年的疾病保健及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体质的人:
风疹:以皮肤上出现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风团并伴随瘙痒为主证,此病多因风邪入侵无法消散,郁积在肌肤和血液里导致发病;或因吃多了滋补燥热植物导致肠胃积留太多热气不能宣泄郁于肌肤而发病。曲池穴为大肠经,有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肝脏解毒的功效。因此,可适当用力按压本穴,强刺激本穴5分钟多可退痒。
过敏性鼻炎 :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开通肺气”的作用,可以治疗鼻,咽喉部位的病症,过敏性鼻炎为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掐按曲池可疏通经络穴位,尽快使体内气血畅通,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
【注意事项】
(1)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经分布,故不宜自行针灸。
(2)针刺曲池,可使多数空腹(正常人)血糖升高,说明肾上腺髓质分泌功能增强。对血糖的影响,可因手法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在技术方面一定要把控里力度。
手三里穴
手三里穴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若屈肘作置,取手阳明经经穴,手三里即在肘端(肱骨外上髁)下3寸处,故名。
【定位归经】
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在桡侧短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功能主治及配伍】
手三里穴有疏经通络,消肿止痛,清肠利腑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手臂无力、上肢不遂,腹痛,腹泻,齿痛,颊肿等病症。 以下是手三里穴治病保健的常用穴位配伍方法:
(1)齿痛:手三里、阳溪、悬颅。
(2)喉痹:手三里、温溜、曲池、中渚、丰隆。
(3)肩背疼痛:手三里、肩髃、天井、曲池、阳谷。
(4)妊娠水肿:手三里、足三里、肾俞、脾俞、胃俞、悬钟、气海、交信、三阴交、阴陵泉、关元。
【保健方法】
(1)针刺法:直刺1~2寸,局部酸胀沉重,针感可向手背部扩散。针刺不当引起的不适感时可弹拔手三里。
(2)针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3)按摩法: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
【适用人群】
手三里穴常用与中青年、老年的疾病保健及预防,尤其适合以下几种体质的人:
(1)腰腿痛: 手三里对因“肠腹时寒”引发的腰痛有很好疗效,而且手三里穴不仅可用于治疗上肢疼痛,通过掐按等强刺激手法,也可以用于下肢疼痛的治疗,止痛效果好。
(2)牙痛: 胃火牙痛,一般有辛辣之物引起,发作时下牙疼痛剧烈,此时可紧急掐按双侧内庭,颊车和手三里穴;肠火牙痛由大肠实火造成,刺激双侧合谷,曲池,手三里可以止痛;虚火牙痛属肾虚牙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且牙齿根部有松动迹象,可以每天刺激合谷,手三里,太溪3-5分钟,以补足肾阴,缓解疼痛。
【注意事项】
(1)因手三里穴部位旁边多有神经分布,因此经验不足者不宜自行针灸。
(2)针刺法治疗时,局部酸胀沉重,针感可向手背部扩散。针刺不当会引起的不适,因此技术一定要过硬。
太渊穴
太渊,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鬼心、太泉、大泉、天泉、大渊。属手太阴肺经。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太,大也。渊,深也。穴为肺经原穴,八会之一脉会。言其脉气所大会,博大而深,故名太渊。
【定位归经】
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当掌后第一横纹上,用手摸有脉搏跳动处的桡侧凹陷中即是本穴。
【功能主治及配伍】
太渊穴位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是肺脏原气留止之处,具有补益肺气,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同时又是八会穴之一,为买脉会,居于寸口,是脏腑气血会聚之处,有调气血,通血脉之功,对于各种类型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肺气虚损症有很好的预防保健功效。
(1)配尺泽穴、鱼际穴、肺俞穴、膈俞穴、三阴交穴治咳血。
(2)配神门穴、太冲穴、行间穴、鱼际穴治呕血。
(3)配四缝穴、合谷穴、少商穴治顿咳。
(4)配俞府穴、风门穴、膻中穴、中府穴、三里穴治吼喘气满,肺胀不得卧。
(5)配列缺穴、经渠穴治掌中热。
(6)配公孙穴、隐白穴、肺俞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治烦怨不卧。
(7)配列缺穴、人中穴、颊车穴、吕细穴、合谷穴治牙齿疼痛。
(8)配大陵穴、乳根穴、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庭穴治呕吐。
(9)配肺俞穴、上管穴、条口穴、隐白穴治不可卧。
【保健方法】
适当的按揉太渊穴还可以促进大家的身体的健康,主要有以下两种保健方法:
(1)按摩法:首先,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太渊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缓慢屈伸活动右手腕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进行,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日1—2次。尽量选在凌晨5时左右,肺经主时,或5时至7时左右,大肠经主时的时间段按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艾灸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艾灸燃后放于太渊穴上方,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日常保健,尤其适用于以下体质的人群:
(1)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喘息或气急等症状。这种体质的人适合用艾灸太渊穴法。
(2)哮喘:主要表现为喘息和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闷和胸痛。这种体质的人适合用艾灸太渊穴法。
(3)气虚损症:主要表现为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咽痛,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数等。这种体质的人适合用按摩太渊穴法。
【注意事项】
(1)肺经的经气运行时间是早上3~5点,太渊穴又刚好在号脉的地方,可以用来探测心跳的速度。如果跳动的速度不平衡、不规律,可以先在床上按揉太渊穴一段时间,大概2~3分钟,等心律平稳一点了,再穿衣起床。
(2)按摩力度不宜太大。
阳溪穴
阳溪穴,别名中魁,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鼻烟窝”凹陷中。
【定位归经】
位于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 学“鼻烟窝”凹陷中。当拇短伸肌腱、拇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本干及其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直刺或斜刺0.5-0.8寸。
【功能主治及配伍】
清热解毒,安神定志,舒筋活络。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手腕痛。以下是阳溪穴治病保健的常用穴位配伍方法:
(1)配下关穴、关冲穴、掖门穴、阳谷穴治耳聋鸣。
(2)配少海穴、掖门穴治咽喉肿痛。
(3)配曲池穴、少海穴、阳谷穴、二间穴、掖门穴、颊车穴、内庭穴、吕细穴治齿痛。
(4)配阳谷穴治目痛赤。
(5)配攒竹穴、尺泽穴、间使穴治心邪癫狂。
(6)渴配太白穴、少冲穴、通里穴治热病心烦。
(7)配丰隆穴、解溪穴治偏头痛。
(8)配前谷穴、后溪穴治臂重痛肘挛。
(9)配阳池穴、肩髃穴、曲池穴、腕骨穴、合谷穴、鱼际穴治手腕无力。
(10)配临泣穴、尺泽穴、中渚穴、五处穴治五指拘挛,伸缩疼痛。
【保健方法】
(1)针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手法用平补泻法或捻转补泻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可采用“恢刺”法或短刺法。
(2)针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3)按摩法: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
【适用人群】
阳溪穴常用于老年、中青年以及小儿疾病的保健及预防。
(1)胃肠道疾患 :此穴为大肠经原穴,为大肠经原气所输注之处,大肠经络肺过胃属大肠,故可调节胃肠功能。 具有和胃降气,调中止痛,通腑泻热之功,治疗各种胃肠道疾患。
(2)气血不和 :阳明经多气多血,此穴是阳明经之原穴,又位关口,是调理人体气机之大穴。 通过调气,以达理血活血,通经止痛之效,所以可以用于治疗妇产科各种气血不和之疾患。
【注意事项】
(1)使用针刺法时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2)阳溪穴按摩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时,要注意小儿不配合等情况。
中府穴
中府穴,别名膺中俞、府中俞、膺俞。位于胸部,横平第一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定位归经】
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或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下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用水针。
【功能主治及配伍】
中府穴可以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中府配肺俞、百劳、膏肓俞针灸并用治肺痨有效。现在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等。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现压痛,此穴为心肺疾患常用穴之一。以下是中府穴治病、保健的常用穴位配伍方法。
(1)肃降肺气,清泄肺热
中府穴为肺经募穴,能肃降肺气,清泄肺热,现代多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2)治疗腹胀
刺激中府穴可以增强肺脏主气之功,使气机升降有序,则脾清可升,健运有常。且中府穴有微手足太阴的交汇穴,既可以治疗肺经之病,又可以治疗脾经之患,临床常据此用于治疗消化系统方面疾病,如腹胀等。
(3)辅助诊断
并且对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现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4)养生保健
老年人到了冬季容易诱发支气管哮喘,按摩中府穴可以调节肺脏宣发肃降的生理功能,能清肺理气,止咳平喘,可用来预防和缓解由于支气管哮喘引发的肺部不适等症状。
【保健方法】
中府穴为心肺疾患常用穴之一,其主要的保健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摩法:先让患者坐下,施术者站在患者后面,找到患者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的肺俞穴按摩2分钟,然后按摩患者中府穴3 分钟即可。
(2)按压法:右手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向外顺时针揉按左胸中府穴,再用左手以同样方式,逆时针揉按右胸中府穴,各1~3分钟。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建议稍稍施力即可。
(3)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中府穴5~20分钟,长期坚持,可改善体虚、中气不足等。
【适用人群】
中府穴常用于青年和老年人日常保健,尤其适用于以下几种人群:
(1)扁桃体炎: 主要表现为起病急,畏寒,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以及全身酸懒等。扁桃体肿大肥大,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艾灸法。
(2)心脏病: 心悸、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胸痛、水肿、少尿等。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按压法。
(3)胸肌疼痛: 呈痉挛性发作,每次持续1~2h。发作间歇期亦可有钝痛。疼痛可为一侧或两侧。同时可伴有发热、咽痛和头痛等感染症状。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按摩法
【注意事项】
(1)按摩时力度要求适中,不能过大,以局部穴位处有酸麻胀感为佳,检查规律性按摩。
(2)针刺时需要注意针刺方向,本穴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3)针尖不可向内斜刺,以免误入胸腔。
相关偏方
踝关节扭伤。
热迫膀胱所致的尿血。
中风半身不遂。
相关资讯
百会穴在临床中非常常用,它主要能够起到醒脑开窍、宁心安神,还有升阳举陷的作用。平时可...
乳腺增生是女性非常多发的一种疾病,针灸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乳腺增生由于从中医的角度来讲...
大椎穴在人体的后颈部,属于督脉。督脉是一个阳脉,就是总管一身的阳气,督脉是诸阳之会,...
百会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阳气交汇之处,归属于督脉,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
穴位埋线减肥是治疗肥胖的一个常用治疗方法。作用于人体的一些特定部位,或是腧穴。通过对...
这百会穴跟它的名字一样,能够治疗一百多种疾病以上,所以它的好处可以说是非常多的。定位...
百会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阳气交汇之处,归属于督脉,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
百会穴是人体督脉上的一个穴位,它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线上五寸位置。百会穴是在人体最高的...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的一个传统的外治手法,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具体的就是...
百会,它就是一百条经交汇的地方,实际上它就在我们的头顶部。定位就是用两个耳尖的连线,...
高血压用针灸来治疗,这是肯定有疗效的。高血压分四个证型,这个证型我们中医叫辨证论治,...
百会穴在临床中非常常用,它主要能够起到醒脑开窍、宁心安神,还有升阳举陷的作用。平时可...
百会穴是临床上非常常用的一个穴位,平时在家里也可以作为保健穴经常的按摩,有很多好处。...
哮喘虽然与肺、脾、肾三脏有关系,但是它重点的病位在肺。所以治疗哮喘要取的一些穴位跟肺...
穴位贴敷疗法可以广泛地在中医治疗领域里应用,包括内服而外的一些病都可以用。比较常见的...
糖尿病针灸有很多穴位可以取,中医永远都离不开“辨证论治”。首先,应该确诊患者属于糖尿...
百会穴是督脉上的穴位,位于头顶。是足三阳经,足厥阴经交汇的位置。百是指脉特别多,会是...
百会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阳气交汇之处,归属于督脉,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
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不能作为一种常用的疗法来运用。一些轻型的高血压可...
大家把这个穴位称之为虎口,是因为这个部位叫虎口。其实在临床上这个穴叫做合谷穴,它属于...
百会穴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失眠、头痛、头晕,以及胃下垂、子宫下垂等这些疾病。平时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