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怎么治疗

2020-07-14

湿气怎么治疗:
  中医讲,脾是生湿的源头,各种因素伤害了脾的运行,那么湿气堆积在身体里边,运不出去就变成了湿邪。
  影响脾的因素有吃的太薄,或者吃饱了坐着不动,吃的太油腻,吃凉的太多。平常缺乏运动,这些都是生湿的一些不良的方式,怎么要治疗这种湿气,首先要改变不良的方式,要多运动,别吃凉东西,饮食上要清淡,不能吃得太饱,通过中药针灸按摩的方法来祛除湿气。
  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薏米红小豆。当然薏米跟红小豆它性味都是偏凉的,适合于湿热的病人。有些人他是这种属于寒湿的,用薏米的时候要用炒的薏米,红小豆就不是特别适合。



湿气怎么治疗相关阅读


半枝莲的功效与作用

半枝莲是一种草本植物,生长在水田边、溪边或湿润草地上。半枝莲喜欢温暖的气温和比较湿润半阴的环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它最喜欢了。太干燥的土壤会使半枝莲生长不良,它喜欢湿润的环境。半枝莲是可以当做药物来用的,那么半枝莲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

半枝莲的作用
  1、动物实验证实,半枝莲对肉瘤180、艾氏腹水癌、脑瘤22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2、半技莲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细胞有轻度抑制作用。
  3、半枝莲制剂还对W256。U14。S186。EAC、ESC等动物肿瘤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4、除抗癌作用外,该品还有抑菌、利尿、止咳、平喘等多种药理作用。
  5、半枝莲对JTc-26瘤细胞体外抑制率达100%,其对正常细胞的抑制率则仅为50%。在观察这些中药的临床抗肿瘤疗效时发现,即使是对治疗乏术的晚期肿瘤,亦有改善症状、抑制肿瘤增殖和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
  半枝莲的功效
  1、清热解毒,用于各种癌肿。用于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用于痈疮肿毒。利尿消肿:用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肾炎。
  2、散瘀化痰:用于瘰疬、结核、梅核气。
  3、化瘀利尿。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
  半枝莲、鱼腥草同具清热解毒之功效,但半枝莲解毒散瘀、鱼腥草善解毒排脓,二药合用,清热、解毒、散瘀、排脓作用增强,为治疗肺痈之良药。 半枝莲、半夏均能消痞、化瘀、散结,二药相须为用,疗效增强,常用于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梅核气、胸脘痞闷等。

寒露养生

寒露就是天凉,露水多的意思,在24节气中排第17个,是阳气入里收敛的节气。这个时候,气温下降,要多穿衣服,露着的地方都会感觉冷了。正是秋末时节,“阳杀阴藏”,万物收降,雨水也少了,所以天气干燥,属于“燥邪”当令。那么寒露应该注意什么呢?

起居有常

寒露时节过后天气会由凉转寒,这时候就要适时增加衣物,所谓春捂秋冻是指秋分以前,秋分以后,特别是寒露以后,就该把自己裹起来了,以防寒邪侵袭。我们都知道秋燥,今年是甲午之年,五运六气认为甲午年“燥化四”,阴历九月是燥邪容易伤人的时候,这几天我们就感觉到鼻子、嘴唇、舌头、眼睛等部位干燥,尤其是露在外面的嘴唇,这时候需要用点保湿护肤产品来“润燥”。这个节气就不要熬夜了,要早睡早起,基本和公鸡(鸡是酉金,五行属金,对应深秋)一个作息时间就对了,这样的好处是避免被秋天这个“金”所刑罚,更有利于阳气的“收”。

食饮有节

寒露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山药、萝卜等根类的蔬菜以利于收敛,还有梨、百合莲子枇杷等润肺之品润燥;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使气不能收敛。

精神调养

精神调养非常重要,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精神。由于气候渐冷,落叶满街,人们心中多少会引起凄凉之感,影响心情。这时候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使之安宁””志闲而少欲”,也象万物一样把欲望尽量收起来,对人对已不要过于苛刻,心情会平静,恬静自然,应寒露之节气,达到养生目的。

中医养生须分清体质

生活中,有人急脾气,有人慢性子;有人不耐寒,有人不耐热;有人总是面色红润,有人怎么养都是脸色发暗……似乎每个人都和别人不一样。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体质差异。不同的遗传背景和不同生活环境,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体质,也就造就了不同的身体反应状态。

平和质:最健康,要保持

如果你体形匀称、健壮;面色红润且精力充沛;睡眠、饮食良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对周围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那么,恭喜你,你是健康的,不过还需要努力保持下去。

饮食要有节制,避免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合理搭配膳食结构,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坚持规律作息,不要过度劳累,不宜食后即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并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等适度运动。

气虚质:要防反复感冒

人平时怕冷、怕热,怕风,很容易感冒。属这种体质的人,容易成为反复感冒的受害者,每个月都要到医院打几次吊针,打完之后,当时好了,过一阵子又复发了。

因此,他们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黄豆、白扁豆、鸡肉、香菇、大枣、蜂蜜等,少吃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起居应规律,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尤其在夏天的中午应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平时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激烈运动时出汗受风;避免剧烈运动,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持之以恒。

推荐药膳:

黄芪童子鸡:取童子鸡1只洗净,用纱布袋包好生黄芪9克,取一根细线,一端扎紧纱布袋口,置于锅内,另一端则绑在锅柄上。在锅中加姜、葱及适量水煮汤,待童子鸡煮熟后,拿出黄芪包。加入盐、黄酒调味,即可食用。可益气补虚。

山药粥:将山药30克和粳米180克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煮粥,煮熟即成。此粥可在每日晚饭时食用,具有补中益气、益肺固精、强身健体的作用。

阳虚质:保暖最重要

怕冷,夏天也不敢吹空调,尤其是上腹、背部或腰膝部总觉得有风,衣服比别人穿得多,手脚却冰凉,吃饭喝水总喜欢热的,吃或喝凉的东西总会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性格多属于沉静内向型,喜欢安静。

阳虚质的人在饮食上,可多吃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补阳气的食物,少吃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的食物。秋冬季节注意保暖,尤其是后背、上腹、下腹和足底部位。夏季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天气好的时候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选择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要避免出汗过多。

推荐药膳: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20克,生姜30克,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羊肉500克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沙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此为汉代张仲景名方,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合冬季食用。

韭菜炒胡桃仁:胡桃仁50克开水浸泡去皮,沥干备用。韭菜200克摘洗干净,切成寸段备用。麻油倒入炒锅,烧至七成热时,加入胡桃仁,炸至焦黄,再加入韭菜、食盐,翻炒至熟。可补肾助阳,温暖腰膝,适用于肾阳不足,腰膝冷痛。

阴虚质:不宜洗桑拿

人大多体形瘦长,性格外向、活泼,甚至有点急躁。他们常感到手脚心发热,脸上冒火,眼睛干涩,脸上总像涂了腮红。这些人特别不喜欢夏天的暑热,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更加口干,皮肤干,想喝水,大便也偏干燥,容易失眠。

他们在饮食上应多吃瘦猪肉、鸭肉、荸荠、银耳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其居住环境宜安静,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适合做有氧运动,

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不宜洗桑拿。

推荐药膳:

莲子百合煲瘦肉:用莲子20克、百合20克、猪瘦肉100克,加水适量同煲,肉熟烂后用盐调味食用,每日1次。有清心润肺、益气安神之功效。适用于阴虚质见干咳、失眠、心烦、心悸等症者食用。

蜂蜜蒸百合:将百合120克,蜂蜜30克,拌均匀,蒸至其熟软。时含数片,咽津,嚼食。能补肺、润燥、清热,适用于肺热烦闷或燥热咳嗽、咽喉干痛等症。

 湿热质:适合高强度大运动量锻炼

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痤疮粉刺,皮肤还容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身重困倦。大便燥结或黏滞不爽,舌质偏红苔黄腻。他们多性格急躁易怒,对又潮又热的气候较难适应。

这些人在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红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少吃羊肉、韭菜、生姜、辣椒、胡椒花椒等甘温滋腻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要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要熬夜或过于劳累,必须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运动上,适合做高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凉爽时锻炼。

推荐药膳:

泥鳅炖豆腐:泥鳅500克去腮及内脏,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半熟,再加豆腐250克,食盐适量,炖至熟烂即成。可清利湿热。

绿豆藕:藕去皮,冲洗干净备用。绿豆50克,用清水浸泡后取出,装入藕孔内,放入锅中,加清水炖至熟透,调以食盐进食,可明目止渴。

痰湿质:必须控制体重

人在饮食上要注意以清淡为主,控制肥肉及甜、黏、油腻食物的摄入。可多食海带、冬瓜等。居住环境宜干燥不宜潮湿,平时要多进行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但运动时,通常需要达到出汗水平,所以衣着应透气散湿,且要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

 推荐药膳:

山药冬瓜汤:山药50克,冬瓜150克放至锅中慢火煲30分钟,调味后即可饮用。可健脾,益气,利湿。

赤豆鲤鱼汤:将活鲤鱼1尾(约800克)去鳞、鳃、内脏;将红小豆50克、陈皮10克、辣椒6克、草果6克填入鱼腹,放入盆内,加适量料酒、生姜、葱段、胡椒,食盐少许,上笼蒸熟即成。可健脾除湿化痰,用于痰湿体质症见疲乏、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胸闷眩晕者。

 气郁质:要防抑郁症

人大多体形偏瘦,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容易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容易感到害怕或受到惊吓,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咽喉部常有堵塞感或异物感,容易失眠、健忘。

应该说,气郁质的人少数属于先天遗传,其他人则可能是因过去一些不良经历造成,与抑郁症关系密切。

这类人在饮食上应多吃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此外,他们应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和群体性活动,更多地融入社会,不能总待在家里。由于这类人容易失眠,睡前一定避免饮茶、咖啡和可可等具有提神醒脑作用的饮料。

推荐药膳:

橘皮粥:橘皮50克,研细末备用。粳米100克,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粥将成时,加入橘皮,煮10分钟即成。

菊花鸡肝汤:银耳15克洗净撕成小片,清水浸泡;菊花10克、茉莉花24朵温水洗净;鸡肝100克洗净切薄片备用;将水烧沸,先入料酒、姜汁、食盐,随即下入银耳及鸡肝,烧沸,打去浮沫,待鸡肝熟,调味。再入菊花、茉莉花稍沸即可。

 血瘀质:提防心脑血管病

人大多体形偏瘦,性格急躁,容易健忘。面色、口唇偏暗,常有色素沉着,皮肤干燥,容易出现瘀斑。不仅如此,他们头发易脱落,还常感到这疼那疼的。血瘀质的女性多是痛经的"受害者",容易出现闭经,或经色紫黑有块、崩漏。另外,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也与血瘀有关,应该引起注意。

这类人饮食上应多吃山楂、醋、玫瑰花、金橘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吃肥肉等滋腻之品。作息时间宜有规律,保持充足睡眠,应加强体育锻炼,以免气血行不畅。

推荐药膳:

山楂红糖汤:山楂10枚,冲洗干净,去核打碎,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20分钟,调以红糖进食。可活血散瘀。

 特禀质:过敏体质最多

特禀体质有多种表现,比如有的人即使不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有的人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皮肤常因过敏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皮肤常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与西医所说的过敏体质有些相像。

这类人在饮食上宜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少吃荞麦(含致敏物质荞麦荧光素)、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鲤鱼、虾、蟹、茄子、酒、辣椒、浓茶、咖啡等辛辣食物,以及腥膻发物或含致敏物质的食物。保持室内清洁通风,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室内装修后不宜立即搬进居住,应打开窗户,让油漆、甲醛等化学物质气味挥发干净后再搬。春季室外花粉较多时,要减少室外活动时间。不宜养宠物,以免对动物皮毛过敏。保持充足的睡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天气寒冷时锻炼要注意防寒保暖。

 推荐药膳:

固表粥:乌梅15克、黄芪20克、当归12克放沙锅中加水煎开,再用小火慢煎成浓汁,取出药汁后,再加水煎开后取汁,用汁煮粳米100克成粥,加冰糖趁热食用。

葱白红枣鸡肉粥:粳米100克、红枣10枚(去核)、连骨鸡肉100克分别洗净;姜切片;香菜、葱切末。锅内加水适量,放入鸡肉、姜片大火煮开。然后放入粳米、红枣熬45分钟左右。最后加入葱白、香菜,调味。可用于过敏性鼻炎见鼻塞、喷嚏、流清涕。

提高中医内科临床疗效的难点和对策

传统中医药学,根源于华夏悠久昌盛的文化,以其确切的临床疗效,延绵发展至今而历久不衰。近几十年来,在当今世界回归自然,从自然植物、矿物中寻求有效防治疾病的药物之际,中医药学因其广阔的理论内涵和丰富的自然药物资源,引起世人的关注。传统中医学将人体视为自然界的一个部分,其生理病理的变化顺从着自然界阴阳变化、气机氤氲升降的规律。治病的主要途径是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因诊断出“病”,通过四诊合参,思辨归纳出“证”(机体某个特定时空的阴阳失平衡状态),采用自然药物的阴阳属性(寒热、升降、润燥等)去纠正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整体辨病辨证结合诊疗的模式至今仍显示有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普及和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传统中医学在迅速发展的现代医学面前逐渐减少或失去了某些治疗方面的优势,如结核病、细菌感染性疾病,甚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其降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的优势也被现代医学的溶栓治疗和介入性治疗措施平分秋色。因此,如何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继续保持和发挥传统中医药的临床优势,成为中医药学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病症结合论治和遣方用药

辨病和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药学的精髓,是传统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操作系统。由于传统中医的“病”多是根据临床症状或病因命名,中医证的辨识是“黑箱模式”综合归纳过程,所以认识的角度、层次及医者的主观判断能力不同,所诊断的病和得出的“证”就会有较大的差异,与之相对应的理法方药便显得灵活多样,无中绳可据。在一定程度上,辨证的准确及论治的恰切取决于医者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即所谓“医者意也”,使学者有“深奥莫测”之感。因此,中医临床对辨病和辨证论治迫切需要发展一定的科学规范,包括对“病”、“证”的特征和内涵明确的界限和描述。新近,国内学者对中医的“病名”进行了规范,对“证”的标准进行和多方面探索,如“胸痹心痛”“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等,只是此方面研究目前还未能得到普遍的认可,不能适应临床的需求。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使中医的病和现代临床有机结合,使证的诊断在定性基础上向定量和微观层次深入,根据临床制定客观的标准,使中医的论治和疗效判定有标准可据,这对中医临床是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中医临床遣方用药的特征是顺从病位病势及脏腑的特性,调整机体阴阳的失调状态,始终注意动静、寒温、升降的相因为用。它不同西医的用药,针对理化手段检测的病理改变加以逆转、补充、对抗和纠正。中医的许多治则如扶正祛邪、升降气机、宣肺平喘、理气活血等,无不是兼顾矛盾的两个方面,去调整阴阳的平衡,使气血恢复冲和之性。所以中医临床用药是侧重用自然药物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而不单是用中药的功效。遣方用药和辨病、辨证论治是紧密相连的,辨病、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整体理论、气血理论、阴阳五行理论及四诊方法去辨识疾病的性质,确立相应的治法;遣方用药则是以治法为指导,将中药的属性、功能集合为与此治法相对应的“方”,显然这种“方”的组合应符合中医的病机认识及阴阳气血生化的理论。纵观中医名方,无不体现着顺从脏腑特性、阴阳相因为用的特性,如炙甘草汤,为治疗心气阴两虚、心动悸、脉结代的方剂,在益气养阴药中,伍以桂枝通心气、和血脉,顺从心主血脉特性;镇肝熄风汤,治肝阳上亢、头痛日赤,而在平肝潜阳药中,伍茵陈麦芽,此二药禀气于阳春三月,其气主升主散,顺从肝脏性喜条达的特性,蕴含欲降先升之理;补中益气汤方中伍当归、陈皮,以治中气下陷。当归入十二经,养血活血,使血脉各得其所;陈皮斡旋中焦气机,气血相依,升降相因;调理脾胃的《伤寒论》名方半夏泻心汤更是寒温并施、升降同用,以顺从脾胃的特性;金匮肾气丸本补肾阳,却于大剂补肾阴药中稍佐附子肉桂,以求阴中求阳,微生少火之用。这是中医遣方用药的精华,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只强调中医方药的功效,甚至只注重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的作用机制,忽落中医阴阳、气血生化理论在病证结合辨治、遣方用药的指导作用,就不能熟练掌握中医遣方用药的技巧,更谈不上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

二、根据传统理论、辨识疾病现象

对疾病病因、病机、病位及病势的辨识是疾病预防治疗的前提。尽管中医、西医认识疾病的方法、角度、层次不同,但它们治疗方法的确立都是建立在辨识引起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病理基础之上,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因对疾病辨识的层次、角度、深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且随着辨识层次的深入治疗效果皆可得到提高。传统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例重于整体、宏观,司外揣内,通过疾病表现在外的征象,根据自身的理论体系,探测、演绎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因这种思辨、推理是建立在反复临床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其对疾病病性、病位、病势的判断能力也可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得到升华,与此认识相应的治疗效果也能产生量的进步和质的飞跃。如关于“中风”病的认识,唐宋以前,主要以“外风”学说为主,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尤其是金元时代,才突出以“内风”立论,提出“类中”概念;清王清任专立气虚之说,认为是半身元气虚、经络无气、瘀血阻脉,爰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随着认识的深入,带来了治疗方法上的改变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其他如外感病的认识、传染病疫毒的认识和湿热的立论等,无不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传统中医药学的整体、宏观、司外揣内的临床思维方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对疾病的认识是一个经过反复临床实践、逐渐深入以至正确、全面把握疾病本质的过程。尤其一些重大疾病,开始由于受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意识的限制,对疾病的认识不可能不出现偏颇或错误。根据中医的理论体系,不拘泥于古人的观点,辨识疾病临床表现于外的症状,进而思辨其病因、病机,仍是目前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根据疾病的表现,归纳出前人未有认识到病理机制:如对脑溢血(中脏腑)的认识,病人80%以上有大便秘结、神志昏蒙、头痛等症状。据此,不少学者认为病机为阳明热结,风阳痰火菀于上,治应上病取下,通其腑气,用小承气合羚角钩藤汤或三化汤加味(大黄枳实厚朴羌活、安宫牛黄丸)治之,使大便通,气血得降、痰火得散,元神之腑自然清净。对临床减少死亡率,降低致残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类风湿关节炎(痹症),以三痹论治效果往往欠佳。因其骨髂变型、僵直、夜间疼痛较重等临床特点,从温补肝肾、祛风散寒化湿、活血止痛立法,使临床疗效得到提高;②根据古人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反思其治疗方药:如糖尿病(消渴),古人多以三消分治,因临床“三消”症状相互兼杂,近来治疗多从阴虚燥热立论,三消统治。《内经》言其病机为“二阳结热”。针对口渴、善饥、多饮阳明热症,用白虎汤人参加白虎汤清热生津。而二阳结热,非阳明经热,经热用白虎汤,结热则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故治疗消渴病口渴、喜饮、善饥者,在养阴清热基础上,伍以大黄、黄连,使结热(郁热)祛、津液复,临床症状多可明显改善;③突破传统理论框架:新理论的提出往往会带来一系列治疗方法学上的改变,中风病因学“内风”的立论,温病学派“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认识,即为临床的治疗带来了方法学上的突破。近年来有关温病治疗的截断扭转理论,突破了传统中医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则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理论框架,使中医温热病的治疗有了大的进展。

三、将现代科学技术,纳入自身的理论体系

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中医如何将现代科学技术纳入自身的理论体系,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去认识现代科学技术观察认识到的新问题、新现象,是中医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中医临床疗效能否提高,能否推广临床应用的关键所在。

现代医学迅速发展是因其能够与现代科学的发展紧密衔接,综合现成科学新的技术方法运用于临床基础的研究之中。微生物的发现、抗菌素的产生,使感染性疾病治疗效果发生了质的改变;近代影像学的发展,为心脑血管介入性治疗提供了技术和方法支撑,使心脑血管血栓阻塞性疾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

现代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现代医学运用于自身的研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中医药学没有理由固步自封,以自已的宏观、模糊和思辨的概念包含了现代科学中的某些思想、意识而欣然自得。近十几年来,国内有识之士提出“要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发展”,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证实中医理论、方药的“科学”存在,使传统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上的模糊概念客观化、量化,以推广临床应用,且取得了一定进展。如脾虚证的研究,目前国内已对数10种疾病10多种动物模型脾气虚证的出现率、证候规范化及其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研究,从整体器官及细胞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阐明了脾虚证形成的机理,同时就脾主运化、脾主统血和脾气下陷等方面也进行了探索;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方药的研究,我国学者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器官血流量、前列环素与血栓素代谢、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基因蛋白表达等方面开展工作,结合传统中医对血瘀证的认识,制定了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和某些疾病的血瘀证诊断标准,比较研究了常用活血化瘀方药的作用效果,拓宽了中医活血化瘀方药的适应证,提高了许多疾病的临床疗效,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促进中医现代发展的另一个方面,笔者认为是如何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延展自已的视野,认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观察到的生理病理现象。这较用现代科学技术证实中医的科学性对中医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更有价值,且两者可相辅相成。如现代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的发展对脑出血的诊断,中医根据传统理论认为是“离经之血”、“瘀血”,打破了脑出血忌用活血化瘀药的禁忌。用活血化瘀方药治之,许多研究报导在解除血肿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反应,缓解或消除血肿周围的脑组织水肿,改善脑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等方面具有较好作用,且临床显示有优于以往凉血止血治法的效果。尿毒症虽多表现为浮肿、面色苍白、尿少等阳虚水泛的症状,但因其毒性代谢产物的蓄积,中医认为是浊毒内滞,临床常使用泻下浊毒的大黄;心功能不全病人,尤其是肺心病心衰患者,因其肠道粘膜水肿、血液循环瘀滞,中医认为是瘀血、肠道积滞,使用大黄泻下逐瘀,临床皆收到较好效果。其他如体内器官囊肿、血管瘤、结节等,从痰瘀方面立法论治,亦不乏有效验的临床报道。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证实中医学术的科学性和从中医传统理论认识现代科学技术观察到的生理病理现象,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证”、“疗效标准”的客观化和规范化研究,同时进行中医方药作用机理的探索,拓宽传统方药的使用范围,提高其针对性,应是现代中医临床迫在眉捷的一个问题。

四、加强中医方药研究,适应临床应用的需求

自80年代以来,现代制剂、药化、药理学技术应用于中医方药的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如活血化瘀方药、补肾方药的研究等,拓宽了临床使用范围,增加了用药的针对性。某些方药的研究还发现了新效用,如枳实升压、抗休克、治疗中气虚下陷,菟丝子活血化瘀,仙灵脾抗心肌缺血,黄连和当归芍药汤治疗老年性痴呆等。但相对于现代中医临床的需求,中医方药的研究在许多方面还显得薄弱和滞后,如中医复方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体内的代谢过程,药物作用的客观评价及中药制剂剂型的优化等,严重影响了中医临床疗效。

传统中医药学有自已独特的药学理论和选方用药方法。现代复方药理研究证明,中药复方药物间的配伍具有其特殊的物质基础及相互作用机理,复方的药理效应并不等于诸药物作用的简单相加。中药的配伍起到了增效、减毒和制偏的作用:如四逆汤有升压和强心作用,其中附子不仅能加强心肌收缩且有升压作用,干姜无明显作用,甘草仅有升压作用,但三味合方则可使心肌收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明显超过单味附子,升压效应亦大于各单味药,且可使附子引起的异位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减小,表明辅佐药与君药间存在协同增效和监制毒性的配伍关系。茱萸汤中吴茱芋有镇吐止呕的作用,生姜能协同其作用,也可增加其毒性,人参、大枣可增加全方的止呕作用,大枣可降低吴茱萸的毒性,全方四味以原比份配伍的药理作用最强,毒性最小,说明该方配伍的科学性;补中益气汤的佐药柴胡升麻对肠道蠕动并无明显作用,但去此二味则全方促蠕动作用明显减弱,说明佐药对全方功效有重要的影响。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难以对中药的相互作用机理、体内代谢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但利用现代定量药理学原理,以药效为指标,以中医“方证”理论作指导,深入研究复方药物作用的机制及加减变化规律,对临床遣方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何提高中医临床的疗效,是一个涉及中医基础理论、药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中医诊断水平的提高,中药制剂的开发研究等诸多方面的综合问题。如何在中医传统的理论的指导下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拓宽、延长自已的诊断视野,探索防治疾病的规律,使中医临床的诊断、治疗科学化、规范化,当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举措。

84液,请远离孩子

昨日我上门诊,一家人带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慌慌张张跑来看急诊,原来小孩子误服了84消毒液!

误服的原因是粗心的家长竟然把消毒液放到一次性纸杯子里,用完后没有及时扔掉,还放到了桌子上,小孩子渴了,就抓住杯子喝了两口!

小孩子不配合检查,口腔里是否有损伤也不清楚,我们内科也没有很好的检查设备,我让他们边给孩子喝水,边带孩子去耳鼻喉科门诊看病去了!后来我想了解一下这个孩子的情况,处理完手边的事情,去耳鼻喉科门诊询问情况,可是门诊大夫说没有看见那个孩子,经过查询,电脑显示家长挂了号,却没有带孩子在门诊看,奇妙的失踪了?也不知道去哪里了?我在门诊大厅看了看,也没有看到。后来按照门诊资料,我给孩子家长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是孩子父亲,他说他在外面,根本不知道孩子发生了这样的情况,他说去问问。后来也没有给我回电话,结局就不知道了。

如今,很多人家里都备着84消毒液。这种含氯消毒液最大的好处就是杀菌效果明显。然而有资料表明,84消毒液杀菌的同时,含氯消毒液会残留在空气中不挥发,而且污染水源,更可怕的是它的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有可能对人体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所以,有专家建议,这种消毒液最好少在家庭使用(除非家里有特殊的病人需要照顾)。如果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说明配制,用完及时倒掉,84液,一定要放到小孩子不能触摸的地方,如果误服,赶紧给孩子大量引水,然后迅速送孩子到医院检查。

老百姓要给家里消毒的话,比如把白醋加热熏屋子,或用艾蒿条点燃熏蒸,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湿气 治疗湿气 湿气治疗方法

相关资讯

身体湿气重怎么除湿气

身体湿气重怎么除湿气:   身体湿气重主要是因为我们日常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

湿气怎么治疗

湿气怎么治疗:   中医讲,脾是生湿的源头,各种因素伤害了脾的运行,那么湿气堆积在身...

湿气穴位保健

湿气穴位保健:   中医讲脾胃是生湿的源头,所以穴位保健也是用取脾经胃经的穴位为主来...

湿气重肥胖怎么减

湿气重肥胖怎么减: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肥人多虚,肥人多湿多痰”之论,治疗上...

湿气怎么治疗

湿气怎么治疗:   中医讲,脾是生湿的源头,各种因素伤害了脾的运行,那么湿气堆积在身...

湿气重煲什么汤好

湿气重煲什么汤好:   给朋友们介绍几种经济方便的煲汤的方法:   1、薏米排骨汤:...

湿气穴位保健

湿气穴位保健:   中医讲脾胃是生湿的源头,所以穴位保健也是用取脾经胃经的穴位为主来...

吃西瓜会有湿气吗

吃西瓜会有湿气吗:   西瓜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水果,尤其是夏季,在夏季经常食用西...

肠胃湿气重症状有哪些

肠胃湿气重症状有哪些:   肠胃湿重可分为湿热和寒湿两种,不管是哪种,肠胃湿气重的症...

湿气治疗方法

湿气治疗方法:   中医讲,脾是生湿的源头,各种因素伤害了脾的运行。湿气堆积在身体里...

湿气穴位保健

湿气穴位保健:   中医讲脾胃是生湿的源头,所以穴位保健也是用取脾经胃经的穴位为主来...